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東華禪寺 萬行法師 開示 過程也是心的顯現 ---------------- 在會客室裡坐了一整天,好累呀!得規規矩矩地坐著。有人來了得迎接一下,走的時候還 要送一下。就是不迎不送,見了人也要合掌、鞠躬。一天下來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做人 真的很辛苦!沒辦法改變環境,只能改變自己。如果心態再轉變不過來,就要生病了。 為心態不好而生的病是無藥可治的,所以說心病還需心藥治。其實眾生生病往往都是因為 心態轉變不過來而導致的。 大家平時都在為生活、為理想而忙碌、奔波,只能利用節假日到寺廟裡來修學佛法。所以 社會上的節假日是寺廟裡最忙的時候。等到社會上正常上班了,廟裡才會相對輕鬆一點。 清靜固然很好,但是人在清靜中是無法認識自己的,只有在紛繁複雜的事務中、煩惱中、 波瀾壯闊中,才能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 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信仰,人人都有善心,只是每個人的信仰不同,表現善心的方式也不同 。並不是吃齋念佛,剃個光腦袋,或者經常跑寺廟才有信仰。相反,信仰一旦流於形式, 它的本質就丟了。只是有的人在展現自己內心世界的時候,方式方法用得不恰當,所以身 邊的人就誤以為他們很壞,或者沒有信仰。其實當一個人有目的、有所圖的時候,是特別 講究方式方法,注重形式的。當一個人沒有目的、無所圖的時候,就會忽略方式方法和外 在形式,不在乎過程。 好多人說:“我不看過程,只看結果。”其實當結果出來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你已經遍 體鱗傷,得罪很多人了。儘管最終你達到目的了,成功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付出的代 價太大了,太得不償失了。沒有好的過程,怎麼會有圓滿的結果呢?其實就是在過程中, 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無法看到結果,也沒有時間看到 結果。所以那些忽略過程、重視結果的人就容易產生誤解。打個比方,有的人到東華寺來 參學,我看到他滿身惡習,一身俗氣,但他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你們說作為師父,我是 不是該說?可是我說輕了不管用,說重了他不高興,我們之間就斷了善緣。 居士:不會的。 師:你是老菩薩,境界高,承受得了。很多小菩薩、新菩薩不懂這個道理,承受不了啊! 居士:您打我耳光,我都歡喜! 師:我在人家心目中是“大師”,我還要注重我的面子,不能打人、罵人啊。但有時候我 還是不惜“大師”的形象,該打的還是打,該罵的還是罵。可是有的人打了罵了,還是沒 改好,中途跑掉了。有的我把他培養得差不多了,快熟了,就差最後兩步,他受不了,跑 了。跑到一行大師那裡,一行大師一敲兩敲,他就熟了。他在我這裡吃了三個包子沒有飽 ,跑到一行大師那裡吃兩個包子就飽了,開悟了。結果他說一行是大師,萬行不是大師。 這種情況很普遍,尤其在企業界很常見。不僅寺廟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企業更是如此。 但是作為寺廟的負責人,萬行的思想與世間人不同,我認為我培養你是為了讓你弘揚佛法 ,結果你跑了,不在我這裡弘揚佛法,到別的寺廟也是弘揚佛法,大家都把佛法弘揚開了 ,佛法興盛了,我也跟著沾光。如果沒有人弘揚佛法,佛法衰敗了,我也會跟著掉下去。 所以你們跑到外面弘揚佛法,我一樣高興。總之,你們都是佛門的人才。那我怎麼辦呢? 從頭再來,繼續培養人才,總會有有緣的人,有真知卓見的人,有懂得感恩的人留下來。 就像新中國成立以後,派了很多人到西方國家留學深造,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驗 ,希望他們學成之後回來報效祖國。但是有一部分留學生覺得國外的物質條件好、環境好 、待遇高,就留在國外不回來了。但回國的還是佔多數。因為人心都是善良的,都懂得知 恩報恩。所以作為老闆,你只要把自己做好了,把責任盡到了,不要擔心人才流失的問題 。你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舞台,就有多大的福報。 有的企業跟員工簽合同:我送你到美國留學,你回來後至少為我公司服務10年,否則賠償 我 500萬。企業可以這麼做,但寺廟不可以。這樣做,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如果他認為 他真是個人才,在你這個舞台上不能發揮所長,他是很痛苦的。凡是演員,都希望有一個 能展示自己的舞台。凡是人才,都希望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幹一番事業,實現心 中的理想。 在座的有很多老闆,大老闆、小老闆、過去的老闆、現在的老闆、未來的老闆,你們必須 接受一個很現實的理念:人才流動是無法避免的。如果你人為地把人才栓住,不讓他走, 他也不會為你發揮所長。人固然需要金錢,但更需要的是榮譽,是認可,是精神上的滿足 。所以要想留住人才,不僅要滿足他們在物質上的需求,還要滿足他們在精神上的需求。 在我們求道的過程中,也如同員工找老闆,找適合自己的企業,會到處拜訪明師,修各種 法門。在座的不敢說百分之百,恐怕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拜了兩個以上的大師,甚至三個 、四個、五個。我就拜了五個師父。在我沒出家之前,我皈依了一個師父。然後我到福建 出家,一個浙江籍的師父為我剃了度。之後我學禪,又拜了一個修臨濟禪的老禪師為師。 後來到西藏學密法,又拜了一個師父。再後來碰到一個道家師父,又跟他學道家功和養生 。所以一路走來,我拜了好多個師父。師父認多了,逢年過節要孝敬師父呀,結果也成了 負擔(眾笑)。你們別笑呀,你們有幾個師父,逢年過節都要孝敬啊,別忘了! 有的師父在你啟蒙時期幫你度過了第一個階段,有的幫你度過第二個階段,有的幫你度過 第三個階段……哪怕你現在達到了第十個階段,沒有前面那幾位師父,你是不可能有今天 的。也許你認為前面那幾位師父現在都不如你了,但是當初每位師父對你的教誨和指導都 讓你得到啟發,讓你受益了。並不是每個師父的理念我們都能接受,並不是他說的每一句 話都能觸動我們的心靈。有時候我們接觸一個人,看一本書,觸動我們的、讓我們終生受 益的,可能就是一句話,這一句話就讓我們從黑暗中衝出來,讓我們的身心如同冰消瓦解 一樣融化、打開。並不是每個學生在他老師身邊都能脫胎換骨。就像剛才講的,可能你在 我這裡吃了三個包子都沒有飽,沒有開悟,你以為我沒有包子了,其實我手裡還有包子, 但是我知道即便給了你,你也接不住。第一你不認可;第二你已經吃到食不知味,沒有感 覺,不想吃了。結果就差那麼一點,你跑到一行大師那裡去了。一行大師一看,已經雕得 七七八八了,他再一敲、兩敲、三敲,你就開悟了。 所以過去有的明師給自己定位:即畫龍又點睛,從小學教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學畢業。 有的則給自己定位:只點睛,不畫龍——我是個大學教授,小學、初中、高中我不教,我 只教大學生。你一來,我就問你:天亮了沒有?你聽不懂,我叫你喝茶去。有一個人聽懂 了,說:“天剛破曉。”我就告訴他:“到禪堂去吧,等我一會兒。”還有一種名師熟讀 三藏,滿腹經綸。你在他身邊感覺內容很豐富,修學很有次第,看得見,摸得著,很清晰 明了。於是你就沉迷其中,玩了好多年。可能有一部分人會發現玩來玩去也不解渴。其實 真理是很簡單的,可以說任何一件事只要會做,都可以一步到位。稍微笨一點的,可以兩 步、三步到位。再笨,恐怕就到不了位了。 就如同一個專家,必須能用五分鐘時間介紹自己的專業知識,讓外行人聽懂,否則就不是 真正的專家。如果你花了幾天時間介紹你的專業,外行人還是聽不懂,那說明你不是專家 。人家說所謂的修學佛法三十年不過一句話而已。因為你是行家,可以一步到位。如果你 不是行家,而是個學問家,那就是一套、二套、三套、四套、五套……人家在你這裡一輩 子都學不完,教了半天才教到第五套,後面還有九十五套。可是真理哪有一套、二套、三 套,一步、二步、三步的呢?真理就是一步到位,一桿子到底,一下就捅破了。 但是,確實有一部分人的慧根不夠,無法接受一步到位的教法。所以明眼人就會給他設計 一步、二步、三步的教學次第,在這個過程中磨去他的習氣,糾正他錯誤的觀念,磨練他 的心性,培養他的正知正見,樹立他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當把他種種錯誤 的觀念糾正過來,他就開悟了,解脫了。所謂的解脫,是因為入了道。如果脫離了道,就 會翻車,出問題,就會被束縛。所以只要在道中的人,都是解脫的人。凡是被束縛的人, 都是脫離了道的人。 佛法分大乘和小乘,大乘是自利利他,小乘是自利不管他。通常佛教把阿羅漢稱為小乘行 者,把菩薩稱為大乘行者。修大乘的人、效仿菩薩精神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計較個人得 失,不以自我為出發點,只要能讓眾生受益,他就去做。而羅漢做事會想:做這件事我划 不划得來?有多大利益?我付出和得到的成不成比例?在沒有出手之前,他就先考慮回報 。所以佛祖罵阿羅漢為焦牙敗種,意思是說阿羅漢不能續佛慧命,傳承佛的思想,只能讓 眾生種福田。雖然你是個好和尚、樣板和尚,但你不為眾生付出,不為寺廟付出,只會利 用眾生來成就自己,利用寺廟這個舞台來滿足自己的慾望,你到東華寺不是為了弘揚佛法 ,不是為了服務眾生,而是覺得東華寺的硬件好,想在這裡打坐、閉關、成就道業,你至 多只能修成個阿羅漢。 從方丈的角度想,你能在我這個舞台上開悟,成就你的道業,我也有莫大的功德,也不枉 我花了十幾年的心血蓋這座寺廟。方丈可以這樣想,蓋寺廟的人可以這樣想,但是你不能 這樣想,你這樣想就錯了。你應該怎麼想呢?當初在建廟的在創業期,我沒有趕上福報。 現在人家歷盡千辛萬苦把寺廟建好了,創業成功了,我來享受現成的一切,我就應該好好 珍惜這個因緣福報,聽從常住的安排,盡我所能地為寺院做貢獻,最大程度地利益眾生。 當你有這種想法時,你已經是菩薩,已經上升一個境界了。 人與人的區別,人與佛的區別,就是在思想境界上,除此沒有別的區別。凡夫與佛一樣也 有佛性,而且凡夫的佛性與佛的佛性一樣,都是圓滿的,一切具足的。既然都有佛性,都 圓滿,為什麼人家是佛,我們卻是凡夫呢?因為我們的發心不正,或者我們根本沒有發心 。既然沒有發心,也就沒有境界可言。我們通常說某某人很俗,他為什麼俗呢?什麼叫俗 ?自私自利就是俗,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做事,為了自我活著,凡事都是以自我為出 發點,我們就說這個人很俗。相反,一個人無私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人,是為他 人而活著,我們就說這個人很脫俗,很灑脫。 大家來到寺廟,或者進入一個企業,當看到有些人的行為不正確,很過分,甚至是在搞破 壞時,你該不該說?怕不怕得罪人?(答:不怕)你沒有我的權力大,不怕得罪我嗎?( 答:不怕)你說的是假話。在單位裡你看到你的領導貪污腐敗,你敢說嗎?一般人是不敢 的。不過如果你在東華寺看到不好的、不如法的現象,可以說,不會有人打擊、報復你, 給你小鞋穿。其實,你會碰到貪污腐敗的領導、師父,說明你與他有共業。為什麼別人碰 到的領導、師父都很廉潔,作風正派,你碰到的領導、師父會那麼腐敗呢?這就是共業。 你有什麼樣的福報,就會碰到什麼樣的同事、領導、下屬。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業力也是如此,業力相同的人才會聚在一起。可以說我們今天能聚在這個養正堂裡,說 明我們的業力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否則我們不會坐在一起。 所以昨天晚上有個人問如何培養子女,我告訴他說,你不需要問如何培養子女,你先學會 培養自己。當你把自己培養好了,你的子女——你的複製品、你的複印件保證很優秀。父 母是原件,子女是複印件,你不在原件上下功夫,在復印件上下功夫,有用嗎? 這兩天很多信眾到會客室去見我,累得我不行。這也是我的業力。我的心態從剛開始的抱 怨變成接受、歡喜。當我們改變不了外在環境時,就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否則就會生病 。我經常說,人沒有幹活累死的,只有心量小氣死的。我的福報如此,我的業力如此,我 的命運如此,所以我天天碰到如此,我能抱怨什麼?什麼都不要報怨。可以說你們就是我 的複印件,如果我這個原件不修改,我的複印件是修改不好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複 印件。如果你的複印件不好,你別埋怨複印件,要在原件上下功夫,只有修改原件,複印 件才會改變。 為什麼學佛的人經常說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是告訴你要時刻自醒、內觀,在原件上 下功夫,不要睜著眼睛看外面的複印件。儘管我不承認某某是我的徒弟,認為他代表不了 我。但是從隱態看,也就是從四維空間、五維空間看,我與他確實有緣,也就是我們之間 確實有業力。所以他才會不遠千里找到萬行,拜他為師。有的人說:“雖然他是萬行上師 的徒弟,但他代表不了萬行。”也有的人說:“他是萬行上師的徒弟,他就代表了萬行。 ”有時候我說他代表不了萬行,有時候我也說他確實代表了萬行。我們的人生就像一齣戲 ,在幕後我們早就商量好了你扮演什麼角色,我扮演什麼角色。可是到了舞台上,我們演 得太認真,太投入了,打得不可開交,哭得一塌糊塗,完全忘了自己是在演戲。等到戲演 完了,落幕了,才清醒過來:剛才不是在演戲嘛! 儘管我們明知人生如夢,如同演戲,我們還得用心把戲演好,才能超越你我的業力。如果 沒有用心演好這齣戲,你我的業力、因緣都沒辦法有個圓滿的結果。讓業力消除,讓善緣 開花結果,也需要全身心投入把戲演好。所有你看到的、聽到的、來到你面前的人和事, 都與你有緣。你今天迴避了,明天還會碰到;你在這裡迴避了,到那裡還會遇上。如果今 天你碰到了問題,比如發現你的領導貪污腐敗,你通過智慧,善巧方便地提醒他,或者旁 敲側擊地暗示他,那麼你們之間不好的因緣就化解了。可能你會說:“我已經提醒他多次 了,他還是貪污腐敗。”沒錯,從表面現象看,他的確沒有改變,甚至變本加厲了。 那麼,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佛教講隨緣消舊業,你如何判斷自己這樣做是了舊緣,還是 在結新緣?是在消舊業,還是在造新業呢?這個問題不僅我們今天碰到,古人也一樣碰到 。其實不是單單你一個人就能讓你的領導改變的。你的領導腐敗也不是單單他一個人就能 腐敗起來的,也是有很多因緣和合,促成他這麼做的。所以我們佛教有一個理念,眾因緣 和合,條件具足了,才能成事。無論是成好事還是成壞事,都需要眾因緣和合、具足。所 以我們做事不外乎自己努力,讓別人努力,大家共同努力,眾因緣才會和合、具足,事情 才能做成。我們每天上早晚課都在背四句話——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 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你也斷煩惱,我也斷煩惱,你也發願努力修學成佛度眾生 ,我也發願努力修學成佛度眾生,大家都發願,都努力,因緣就會越來越和合、具足,事 情自然而然就成了。 -- 心若不昧,道即不失。得道之人必有龍天護法護助,失道之人則鬼怪亂之。不保小節,必 損大節。 ~摘錄至萬行法師《微言大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224.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64605432.A.E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