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瑜伽師地論》唐.玄奘法師譯 「修奢摩他(止)故,修毘缽舍那(觀)故,能斷煩惱。 若諸相縛已得解脫,諸麤重縛亦得解脫,當言已斷一切煩惱。 如世尊言:『相縛縛眾生,亦由麤重縛。善雙修止觀,方乃俱解脫。』」 >>>>> [1] 我們的心續當中,不論是煩惱現行的相縛,或煩惱隨眠種子的粗重縛,乃至斷除煩惱 隨眠種子之後煩惱所留下的餘習所知障--以上這些要斷除,都要透過修習止、觀。 [2] 《雜阿含464經》:「聖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若斷界..滅界是名諸解脫界」 止觀俱修,即雙修止觀。由止觀斷除煩惱,證得滅諦,完全斷除煩惱的滅諦名涅槃。 [3] 《增壹阿含經》:「當修二法…所謂止與觀也,…復當更修二法…所謂智與辯也。」 佛陀說,應當學習止、觀二法,同時,佛陀也提醒,復當更修二法:智與辯。 確實如此,辯經很重要,才不會修錯了,例如沒有辯經的話,把九住心當成奢摩他, 或把隨順的毗婆奢那當成正式的毗婆奢那。所以為了要正確修習止觀,如佛說要智與辯。 又如,佛陀說,凡是集法皆是滅法,與上引註[2]所說的滅界,雖然都是滅字,但這 兩個滅字意義不同。又如,佛經提到,菩提心欲求菩提、欲取涅槃、佛欲無減,與五欲、 貪欲、男女之欲,雖然都是欲字,但是前後的欲字意義不同,都要有智與辯才不會認錯。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6881383.A.044.html
kissung : 阿彌陀佛 06/16 10:42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6/16/2023 12:03:21
daye2012 : 唉,玄奘都沒見道位,他講的東西不用太認真 06/20 00:20
ykkdc : 這是玄奘法師翻譯,不是玄奘法師講的,《瑜伽師地論 06/20 08:42
ykkdc : 》是彌勒菩薩講的,是佛典三藏,玄奘法師翻譯為漢文 06/20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