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加行道時,內心意知於空性的止觀雙運,屬分別心的覺知,經加行道串習,最後內心 : 意知於空性止觀雙運獲得無分別現量時晉升見道,見道止觀雙運現量空性的根本定「心行 : 處滅、言語道斷」,此時修行者的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知無分別的現見空性斷除見所 : 斷,根本定出定後,於後得位再次入定能斷修所斷時晉升至修道,最後圓滿無學道成佛。 補充:聖者的身語意三門當中,現證空性的無分別心--底下這篇po過很多次,順便復習 摘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中論釋-正理海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此是《中論》的禮讚文。 討論「善滅」時就談到:「當觀見緣起真如時,止息了心、心所的一切運作。」 什麼叫做止息了心、心所的一切運作?《入中論自釋》:「由於此智(空性現量)見 真實義境,諸心心所畢竟不轉。」在《顯句論》中則更清楚說到是遠離分別的心、心所。 《顯句論》:「分別謂心行,真實性義由離彼故,是無分別。如經云:云何勝義諦? 謂尚無心行,況復文字。」 因此,理解起來,說的是止息分別識的運作,而不是完全沒有識。 也就是,佛陀有智慧等,可是佛典上有「善滅一切見」的字眼,沒有見就沒有智慧等 ,難道佛沒有見、沒有識嗎?對照解釋來看,它指的是息滅分別識,而不是沒有一切識。 聖者,像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此時息滅了八有諸戲論。諸戲論包括什 麼?能知、所知等。在聖人看來,難道沒有能知、所知嗎?若是,則我們討論一大堆能知 、所知就不對了,因為不存在。 這是說,在根本定前面沒有能知、所知,而不是在聖人看來沒有能知、所知,也不是 在名言識看來沒有能知所知。 聖根本智是現證空性的智慧,現證空性時,這個智慧與所證的空性無二無別。 通常的譬喻是,如水裡加了水。水裡若加了牛奶,還有水與牛奶的差別,但在水裡加 水,加進去的水與原本的水根本就分不出來。 聖根本智與所證的空性無二無別,並不是說別人看到時無二無別,或是名言識看時無 二無別,是說聖根本智自己感覺不出來。 像眼識看境時,會覺得境在那邊、識在這邊,任何其他識在了解境時也是一樣,有了 解的內容在那邊、了解者在這邊的感覺,了解者與了解的內容不會融洽在一起,所以叫有 二現。 一切世俗法都是現證自己的智慧以有二現的方式了解的。空性則是現證自己的智慧以 無二現的方式了解的。既然無二現,就更不會有能知、所知。這只是說它在聖根本智前沒 有,而不是說事實上沒有。 就好像說,在我的眼識看來沒有任何聲音,在我的耳識聽來是沒有任何顏色、形狀, 是可以的。在眼識前面沒有聲音,不代表世界上沒有聲音,世界上還是有聲音。這些差別 要弄清楚,否則說,根本智觀空性時是沒有境的,如此空性就不是境了、空性就不是所知 了,這樣就不對了。 >>>>> [1] 當一位修行者見道時,即他的身語意當中,內心意知無分別的現量真如法性(空性) 《顯句論》:「分別謂心行,真實性義(現證空性)由離彼故,是無分別。如經云: 云何勝義諦(現證空性的智慧,例如,見道的空正見)?謂尚無心行,況復文字。」 佛教修行道的道次當中,獲得加行道時,內心意知獲得以空性為所緣的止觀雙運。加 行道的止觀雙運,屬分別心的覺知,此階段內心意知的心、心所是以空性的義共相通達空 性。由加行道的串習,最後意知離開了分別心的義共相,轉為意知無分別心的現量空性。 此處,現證空性時,無心、心所,指沒有意知分別心的心王、心所,因為現證空性時 ,意知離開了分別心的比量語言文字思惟,獲得了無分別心的現量空性。此處無分別指不 是透過義共相了解,而是直接親證的了解,即現量,現證空性的意知根本定,也是止觀雙 運的覺知,且屬無分別心的覺知,此時與意知心王同俱相應的定、慧心所都是無分別心。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6997141.A.049.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6/17/2023 21: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