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加行道時,內心意知於空性的止觀雙運,屬分別心的覺知,經加行道串習,最後內心 : 意知於空性止觀雙運獲得無分別現量時晉升見道,見道止觀雙運現量空性的根本定「心行 : 處滅、言語道斷」,此時修行者的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知無分別的現見空性斷除見所 : 斷,根本定出定後,於後得位再次入定能斷修所斷時晉升至修道,最後圓滿無學道成佛。 補充:底下這篇也在本版po過許多次,分享學習過很多次了,了解了嗎,順便做個複習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覺燈日光.皈依三寶》 真正的法寶生起,是在遮擋一種過失之後(以道諦的智慧正對治所斷),才生起一種 功德(滅諦),(通達空性的智慧)慢慢地增長,並非是突然產生(道諦、滅諦)的。 滅諦功德,是怎麼形成的呢? 第一次獲證滅諦,是在「見道解脫道」,由「見道無間道」現證空性的智慧證得。 「見道無間道」現證空性的智慧(正式的道諦,現量空性的空正見)正對治「見道所 斷」,所以,在第二剎那「見道解脫道」才有辦法證獲第一次滅諦。 所以,先有道諦,後有滅諦,這個道諦是現證空性的智慧。 要怎麼形成現證空性的智慧(正式的道諦)? 必須先(以比量)通達空性,成辦(以比量)緣空性的止觀雙運,接著長時間(以比 量通達空性的止觀雙運)反覆觀修,慢慢地稀釋、淡化緣空性時所產生的二相(比量緣空 性的二顯錯亂),等到能夠以現量而非比量的方式看到空性,就叫作現證空性的智慧。 現證(現量)空性之前,要以比量一再串習空性。在(比量)修空性時,有所謂義共 相,這個義共相,要透過加行道(比量緣空性止觀雙運)的煖、頂、忍、世第一法,慢慢 稀釋,最後才現證(現量)空性。 所以,滅諦和道諦的功德,並不是突然產生的。也不是只要通達了空性,馬上可以獲 得解脫(滅諦)。 以比量通達空性之後,還要反覆地串習。光以比量串習還不夠,因為沒有依禪定去緣 空的話,很容易動搖,所以要依由奢摩他(止)緣空(以空性為所緣產生奢摩他安止)。 可是,光以奢摩他緣空也不夠,還要加上毗缽舍那來更專注地清楚看到空性(以空性 為所緣產生毗婆奢那勝觀),所以要緣空止觀雙運(獲得緣空毗婆奢那=止觀雙運)。 如此一來,(透過緣空毗婆奢那=以空性為所緣的止觀雙運)才有辦法把緣空時所產 生的義共相,慢慢稀釋掉,最後轉為以現量現見空性。 現量現見空性時(即獲得正式的道諦,見道的空正見),是正對治見道所斷的煩惱。 「見道無間道」(即見道根本智的第一剎那)時,是正在對治(正對治無明的遍計我 執煩惱障)的狀態, 「見道解脫道」(即見道根本智的第二剎那)時,就獲得了第一次的滅諦功德。 得到了滅諦之後,還是在入定(入定空性根本智)狀態。修行者會發現,自己這個證 空現量,無法斷除更細微的煩惱(更細微的無明的俱生我執煩惱障),於是他會出定。 出定後,他會去累積廣大的福德。如果福德不夠而入緣空三摩地,這個緣空之智(現 量空性根本智)沒有辦法斷除更深的障礙;一直到資糧足夠時,再入緣空三摩地,才可以 斷除「修道所斷」的煩惱。先以無間道(修道無間道現量空性的根本智)去對治修道上上 品的粗分煩惱(上上品俱生我執煩惱障),之後獲得解脫道,也就是第二次的滅諦功德。 因此,此說「倍轉勝進而為安立,非離此外,忽從他來。」(修行者自心相續當中, 道、滅功德輾轉增長,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最後自心獲證無學道的滅諦即涅槃。) >>>>> [1] 四聖諦:苦、集、滅、道--《大乘阿毗達摩集論》(玄奘法師譯)云:「道有五種 (道次的五種現觀次第),謂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無學道)。」 四聖諦當中,道諦的道次智慧進程,分為: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2] 本文尊者提到,初次現量空性,是為見道,此時即獲證正式道諦,之前是隨順的道諦 尊者提到,見道時,現量空性的根本智(即現證空性的毗婆奢那=現證空性的止觀雙 運)第一剎那是「見道無間道」(第一剎那現證空性的毗婆奢那,正式的道諦),此時正 對治見道的見所斷,到了見道現量空性根本智第二剎那「見道解脫道」即獲證初次滅諦。 大乘道而言,當一位修行者的身語意當中,內心意知初次獲證現量空性根本智的道、 滅功德,即獲證初地。之後,如尊者說,以止觀雙運現量空性的根本智,進一步能對治修 道的修所斷時,獲證第二個滅諦,即證二地。以此類推乃至十地,最終成就佛果無學道。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7048976.A.918.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6/18/2023 09: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