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寶積經》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譯 「彌勒!復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云何為二?一者、於奢摩他(止)常勤修習,二者、於毘鉢舍那(觀)而得善巧。」 《長阿含經》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云何二法,趣向涅槃?一謂為止,二謂為觀。」 >>>>> [1] 我們的身語意,由內心意知修習止、觀--止梵語「奢摩他」,觀梵語「毘缽舍那」 一切眾生本俱第六意知,我們內心意知的心王、心所,本俱與意知心王同俱相應的定 心所、慧心所,止的本質即我們意知定心所的體性,觀的本質即我們意知慧心所的體性。 [2]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唐.玄奘法師譯 「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止)、毘鉢舍那(觀)者。 奢摩他云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謂奢摩他。 毘鉢舍那云何?答:奢摩他相應,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解了、等了、 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毘鉢舍那。 如世尊說:『非有定無慧,非有慧無定,要有定有慧,方證於涅槃』。」 如云,正式的觀(正式的毗婆奢那)要有奢摩他(止)相應,正式的觀=止觀雙運。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7150663.A.5F0.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6/19/2023 13:14:31
kissung : 阿彌陀佛 06/19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