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大般若經》唐.玄奘法師譯 : 舍利子!復有菩薩摩訶薩雖具住六波羅蜜多,常以靜慮波羅蜜多(禪定度)而為上首 : ,勇猛修習諸菩薩行,具修一切勝『奢摩他』,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勝定,令速圓滿。 : 舍利子!復有菩薩摩訶薩雖具住六波羅蜜多,常以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度)而為上首 : ,勇猛修習諸菩薩行,具修一切『毘缽舍那』,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勝慧,令速圓滿」 此處,般若經提到,大乘菩薩修行六度,六度當中後二度,禪定度與智慧度-- 「靜慮波羅蜜多(禪定度)…具修一切勝『奢摩他』,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勝定… 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度)…具修一切『毘缽舍那』…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勝慧」 此處要注意: 「靜慮度」(禪定度)修『奢摩他』,但是修『奢摩他』不一定是「禪定度」。 「般若度」(禪定度)修『毘缽舍那』,但是修『毘缽舍那』不一定是「智慧度」。 為什麼,修『奢摩他』不一定是「禪定度」?修『毘缽舍那』不一定是「智慧度」? 因為,外道有奢摩他、毗婆奢那,小乘也有奢摩他、毗婆奢那。 大乘菩薩修行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進度、靜慮度、般若度 外道、小乘,也有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 但是,何以不安立為「度」?也就是說,六度的「度」以何安立? 大乘菩薩,以菩提心意樂攝持,如此布施才安立為布施度,乃至智慧才安立為智慧度 ,菩提心是為利有情願成佛、以利他為動機的慈悲善心,由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攝持 而行的禪定(止/奢摩他)、智慧(觀/毗婆奢那)才能成為成辦佛果一切種智的資糧。 所以,六度的「度」,是以佛果為目標,能夠度到佛果的彼岸,才安立為「度」。 >>>>> [1] 摘自:《入菩薩行論》禪定品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這種讓我們能夠緣在這個內容上的停頓作用,就稱為三摩地(定),它是一種心所 (屬我們內心意知的定心所)。一般奢摩他或禪定,它本身應該是一個無記的性質,既非 善也非惡,可是它卻是內外共同的修行內涵,內道和外道都有奢摩他,也有毘婆舍那。」 此處,如尊者說到,外道也有奢摩他、毗婆奢那,也就是外道也有止觀、止觀雙運。 內道當中小乘也有止觀、止觀雙運,大乘以菩提心修的止觀才能稱禪定度、智慧度。 [2] 達賴喇嘛尊者:內道和外道都有奢摩他,也有毘婆舍那。 奢摩他(止)攝於定,毘婆舍那(觀)攝於慧。 外道、內道,都有戒定慧,外道也有戒定慧,何以外道的戒定慧,不稱做三增上學? 佛教的戒定慧,才能稱做三增上學、三無漏學,因為,佛教的戒定慧才能獲得解脫。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7220340.A.118.html
kissung : 阿彌陀佛 06/20 08:54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6/20/2023 20: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