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1] 此處,《大智度論》說:「欲義即是精進」。 : 這是不周遍的,內心的欲求,不一定引生精進,因為,精進必定是趨入善法,然而, : 內心的欲求,不一定是趨入善法,例如,內心趨入五欲的貪求所引生的,不能稱作精進。 補充:我們的身語意,內心意知的心心所當中,欲心所與精進心所,這兩個心所法的關係 《雜阿含877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正斷(四正勤),何等為四? …『已起惡不善法斷』,生欲(生起欲求)、方便、精勤(精進)、心攝受…; …『未起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 [1] 《百法明門論》:「心所有法,…別境五者:一、欲,…善十一者:二、精進…。」 [2] 如經云,四正斷(四正勤,正精進)--對於斷惡,生起欲求;對於修善,生起欲求 斷惡分兩方面:1.已起惡不善法令斷,2.未起惡不善法令不起。對這二者生起欲求。 修善分兩方面:1.未起善法令起,2.已起善法增益修習令增長。對這二者生起欲求。 為什麼能生起精進?能生精進的因是欲求。精進前面的欲求,所緣必定是趨入善法。 [3] 摘自:印順法師<學佛三要> "經上說:「信為欲依,欲為勤依」。…有強烈的願欲,也一定有實行善法的精進。" (註:此處的信、欲、勤(精進),都是我們內心當中,與意知心王相應的心所法。) [4] 摘自:李炳南居士<明倫月刊>:「精進不懈地去追求,不達最終的目標——佛果(無 上菩提),決不終止,而行者這一種精進勤懇的精神,便是由欲心所引發出來的。」 [5] 止、觀,是由精進成辦的,精進的前因是欲求,所以,首先要對止觀功德生起欲求。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7556727.A.E2E.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6/24/2023 06:31:56
kissung : 南無阿彌陀佛 06/24 11:21
dakudai : 阿彌陀佛! 06/24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