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法語 : 現代社會,太注重外在的物質,卻沒有關注内在心的價値。現代的教育只注重前五知 : ,却很少關注第六意知。第六意知,不特別依賴眼知、耳知、鼻知等前五根知。 : 我們修練的時候,應當暫時拋開前五知,多關注第六意知,這其中有奢摩他(止), : 也就是專注一境的認知,以及毗缽舍那(觀),也就是分析式的禪修,這二者只屬於第六 : 意知(止本質屬內心意知的定心所,觀本質屬內心意知的慧心所),與前五知毫無關係。 : 應當多用時間於內在的價値上,多關注(內心)第六意知的品質。 補充--摘自達賴喇嘛法語 問:如何能快速的覺悟? 答:最終的佛性是覺悟(成就一切種智的覺悟)!為了能夠全面的覺悟,先要去除負 面的障礙,不是透過念經,而是透過觀修。修行有兩種,第一種修行叫奢摩他(止),奢 摩他會加強心識(內心意知)的能力,進入深層的思考(觀)。 通常,我們的心(內心意知)是散亂的,內心主要被感官覺受(前五知--眼知、耳知 、鼻知、舌知、身知)給控制了;奢摩他(止的本質是內心意知的定心所)會減少感官覺 受(前五知)的依賴。 我們所謂的第六意識,增強其能力,進而使感官覺受失去效應,讓第六意識更為敏捷 ,我們稱其為專注(止)。增加內心的集中能力(止),思考(觀)內心本身的真實現象。 我們通常理所當然的認為....(下略)。 >>>>> [1] 修行,主要以內心意知而修,止、觀本質就是與內心意知心王相應的定心所、慧心所 內心意知的心所法,如《百法明門論》(玄奘法師譯)云:「心所有法,…別境五者: 一欲、二勝解、三念、四定、五慧。善十一者:一信、二精進、…五無貪、六無嗔…。」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阿彌陀佛復告彼言:諸善男子!汝若今欲正念佛…。」 如經云"欲念佛",主要是意念,否則,喊破喉嚨也枉然。佛言:「汝若今欲正念佛」 ,此處的欲、念,屬內心意知的心所法,意知的別境心所包括:欲、勝解、念、定、慧。 [2] 菩薩修行六度,發於意,行於身口,主要是以意知而修。例如,布施內心意知思惟不 貪、捨心,持戒為警意之緣,忍辱內心意知思惟不瞋,精進內心意知歡喜趨入善法。 [3] 此處尊者說到,成佛是能夠全面的覺悟,能夠全面的覺悟即內心意知成就了一切種智 《大般若經》:「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得一切相智,乃名如來,由此佛眼(內心 意知的一切種智),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覺、無所不識,於一切法見一切相。」 未成佛前,菩薩入根本定,內心意知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因未斷除所知障會出定到後 得位,完全斷除所知障即成佛,佛內心意知的根本定和後得位無二成就一切種智的覺悟。 佛的身語意,內心意知成就一切種智,即成就全面的覺悟,永遠恆常是止觀雙運的現量。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7912850.A.A5A.html
daye2012 : 後得位要怎麼斷所知障?有哪個大師是牛頓、愛因斯 06/28 09:00
daye2012 : 坦? 06/28 09:00
ykkdc : 後得位無法斷所知障,不論要斷除煩惱障、所知障,都 06/28 09:01
ykkdc : 要以入定空性的根本定才能斷除,這方面之前本版PO過 06/28 09:02
ykkdc : N次,可先參考我之前id:cool810發<地道建立>系列文 06/28 09:02
daye2012 : 根本定和後得位無二是八地,成佛還要一阿僧祇劫 06/28 13:00
ykkdc : 到第十地都還無法根本定與後得位無二,內心意知無法 06/28 13:24
ykkdc : 同一剎那現證根本定和後得位,斷盡所知障成佛才可以 06/28 13:25
ykkdc : 目前id於本版po過系列文可先找來研讀關鍵字"所知障" 06/28 13:28
ykkdc : [法語] 倉忠仁波切:「煩惱障」、「所知障」定義 06/28 13:28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6/29/2023 1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