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補充--摘自達賴喇嘛尊者:學習《攝類學》&《量論》的利益 : 在學到《攝類學》的因果單元時,特別會提到,近取因與俱生緣兩者。近取因將會演 : 變為果的體性,而清晰明瞭的認知(即覺知),必須要由一個隨順它的近取因來產生,要 : 一個無心的物質(即色法)作為認知(覺知,即心)的近取因是很難的。 : 同樣的,清晰明瞭的認知(覺知,即心)也無法成為物質(色法)的近取因,認知( : 覺知)可以有不同的所緣緣與增上緣,但造成清晰明瞭的部分,就一定要等無間緣。 : 認知(覺知)無始以來就有,認知(覺知)也必須要靠上一個是認知的近取因而生, : 透過這樣的原理,來成立認知(覺知)沒有最初的開端,也不會有結束(無始亦無終)。 補充:色法與心法(覺知)各自的質流,有不同的近取因 摘自:2018年7月31日《入菩薩行論》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像是眼識(屬心法),雖然可以透過增上緣眼根(屬色法),還有所緣緣色法而產生 ,但是眼識之所以成為眼識(心法之所以成為心法),是因為有等無間緣啊(要有心法的 近取因),眼識必須要來自跟自己相同性質的主因而產生,等無間緣才有辦法產生。 如果這麼思惟的話,這個細微的心識產生的時候,不只要有主因,還要有助緣;不只 要有助緣以外,還要有主因,這個主因(近取因)就必須跟它(心法)性質相同,所以沒 有辦法透過外在的色法、有形色的色法,轉為無形色的心識的主因,因為它性質不同。 所以心識(覺知)的主因(近取因),必須要跟心識相同性質才有辦法,與心識性質 不同的或者相違的這個外在的色法,是不可能成為心法的主因的。 如果心法不需要依賴主因(近取因)就能夠有的話,那就無因而有之過患了,或者是 由初因(第一因)而有的過患。如果是初因而有,有很多矛盾,為什麼第二個心識需要有 因,第一個心識不需要因緣,這樣也沒有道理。 所以佛家是以這種邏輯的方式,而來去證實心識(覺知)之前有心識(覺知)、心識 之前有心識,所以今世之前有前世,所以由這種的方式而來去證實了前後今生。 ====== 摘自:2018-08-12 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佛家說到我的不存在(沒有外道說的我),如同昨天所說的,身心以外沒有一個常、 一、自主的我。我只是很單純的,因為有身、因為有心,而被施設而有,僅此而已。 可是外道,他們說到我的時候,他認為身心(五蘊)以外有個我(常一自主的我), 無始以來,從前生到今生,今生到後世,他們是這樣解釋的,採取很簡單的方式解釋。 但是佛家不講到身心以外的我,佛家所說的是,心識沒有辦法從跟心識異類體質的主 因而產生(與心識覺知異類質流的如色法,心識覺知沒有辦法從色法產生)。 所以,跟感官覺受有關的心識(如前五知-眼知、耳知、鼻知、舌知、身知),只是 侷限在今世。 可是,你講到了細微意識(意知)的話,像是醒時的意識,跟睡時的意識的不同,睡 時的意識,又可以分作夢時候的意識,和熟睡時候的意識的不同,又可以分昏倒時候的意 識的不同,以及死亡時候的意識的不同(以上這些都是意識,前前意識比後後意識為粗, 後後意識比前前意識為細)。…以佛家來講,前世和今生的連結靠的不是身心以外的我, 靠的是最細微的意識的續流。 >>>>> [1] 我們的六根,六根當中的意根是心識覺知,意知的心識覺知有不同粗細差別 無常可分:續流會中斷的無常、續流不會中斷的無常。 舉例:1.我們此世的色身,或眼知、耳知等前五知、一般的第六意知,屬無常法,且 屬續流會中斷的無常法。2.最微細的第六意知,屬無常法,且屬續流不會中斷的無常法。 [2]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文集10 如果意識續流有開始、有一個起源點的話,那第一個意識是有因而來的,還是無因而 來的?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透過這樣的推理,我們可以了解到,意識續流是從無始 以來到現在。因此,由意識續流所安立的補特伽羅,也是永遠存在的(我是永遠存在的)。 [3] "不生不滅"的不同用法,有些地方指無為法,有些地方指有為法。 例如,空性不生不滅,此時講的不生不滅是指常法、無為法,空性是常法、無為法。 若說,心識不生不滅,此時是說我們身語意當中,最細微的意識覺知,如尊者說,最 細微的意識沒有一個絕對的開始,故曰不生(即無始),最細微意識的續流也不會結束斷 滅,故曰不滅。我們內心意知當中不生不滅(無始無終)的意識覺知又稱真如心,此真如 心在密乘又稱無為法,不是一般無為法的意思,而是說它是無始以來的因緣而有。"無"始 以來因緣而有的有"為"法,本質仍是有為法,特意說無為是要與暫時因緣的有為法區別。 [4] 2017時輪金剛灌頂 達賴喇嘛尊者:「以密續來說,自性身不一定是無為法,有有為 法,俱生身是有為法。」此處自性的俱生身,即上說我們意知最細微的意識,最細微 意識覺知的真如光明心是有為法,屬續流不會中斷的無常法,以無始以來因緣而有說 無為。我們意根當中最微細意知的真如心,或說無為,或說有為,要善加分辨其義。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8371528.A.A06.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7/04/2023 10:26:07
kissung : 南無阿彌陀佛 07/04 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