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補充--摘自達賴喇嘛尊者:學習《攝類學》&《量論》的利益 : 在學到《攝類學》的因果單元時,特別會提到,近取因與俱生緣兩者。近取因將會演 : 變為果的體性,而清晰明瞭的認知(即覺知),必須要由一個隨順它的近取因來產生,要 補充:因緣--因是近取因、緣是俱生緣 摘自:《攝類學》小理路—小因果單元 洛桑卻配格西教授/法炬法師翻譯 這裏雖將因分為近取和俱生助緣二種,但都包含在親因和疏因裏。 近取因中有直接產生結果和間接產生結果者,俱生助緣也有直接產生結果和間接產生 結果者,能直接利於結果的就稱為直接因(親因),間接利於結果的稱為間接因(疏因) ,因此,近取因和俱生助緣,也可攝於親因和疏因。 譬如,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三者漸次增上,因此,資糧位是加行位的直接近取因, 加行位是見道位的直接近取因,資糧位是見道位的間接近取因。所以,近取因有直接近取 因和間接近取因。所有的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都是佛的間接近取因。 不論果報大或小,一定要具足近取因和俱生助緣,才能產生果報。要成辦任何事,一 定要因緣具合,若有因沒有緣,或有緣沒有因,都不能產生結果,此時,所說的因是指近 取因,所說的緣是指俱生緣。 凡是因,都攝於直接因和間接因,而直接因和間接因也包含在近取因和俱生緣,近取 因和俱生緣也包含在直接因和間接因。沒有近取因和俱生緣的直接因和間接因,是沒有的 ,同樣的,沒有直接因和間接因的近取因和俱生緣,是沒有的。 一切實事,不論是色法、心法、不相應行,全部都有直接因、間接因、近取因和俱生 緣,因此,在此講說這四種因緣。若不談外在的因果,而以內在不共的因果來說,可分為 六因四緣,在後面的章節將會講到。 若可以成為果的體性,這個因就稱為近取因;不能成為果的體性,可是卻有助於果的 形成者,稱為俱生緣。比如長出苗芽的因,最主要是種子,但還要有土地、肥料、水、溫 暖等這四者是苗芽的俱生緣,種子是苗芽的近取因。 上述是以外在因果建立的例子,最主要我們要思惟內在因果的建立,比如火、煙、金 子、苗等外在因果的建立,這些都是現前(現前的覺知--比如眼知)可以見到的,以這 些作為比喻,最重要的是應用到內在的因果。 比如投生為人,單靠這一位補特伽羅就可以成為人嗎?不行的,補特伽羅是依於五蘊 而安立的,因此,當補特伽羅出生時,需要連帶五蘊一起出生,才能生為人。 依於五蘊而安立的我,出生時,五蘊和我是一起出生的。 五蘊和我的近取因為何呢?五蘊(所依)和我(能依)的近取因各有不同,而五蘊和 我的俱生緣大多數是相同的,但還是有些不同。 比如一個人(一位補特伽羅)的出生,必須這人(這位補特伽羅)前世死了,這世才 能出生。前世若沒有死,此世不能出生,因此,此世這位補特伽羅的近取因,是前世的那 位補特伽羅。 前世補特伽羅心相續中的心(意根,識蘊心王),是今世這個人意識的近取因。前世 心王的眷屬受、想、行這三個心所(與識蘊心王同俱相應的受蘊、想蘊、行蘊等三蘊的心 所法),這三個心所與前世的心王隨時都在一起,前世的受、想、行這三個心所,是這一 世受蘊、想蘊、行蘊的近取因。 所以,這世的識蘊(意根心王)的近取因是前世的心;受蘊、想蘊、行蘊(與心王同 俱相應的心所法)的近取因是前世心王的眷屬受、想、行這三類心所;補特伽羅的近取因 是前世的那位補特伽羅。 五蘊中還有一個色蘊,色蘊分為粗品和細品,粗品色蘊是指肉、骨、血、脈等聚合的 粗品色身(包括內臟、腦等);持命氣以及五根(五種淨色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 、身根)這二者是屬於細分的色蘊。 前世的補特伽羅死亡後,細分的色蘊(五種淨色根)會去向後世,而粗品色蘊(皮膚 、肌肉、骨、血、內臟、腦等粗分色身)無法帶到來世的。 以人為例,這一世,人也有細品的持命氣及五根(細品色蘊),其近取因是從他前世 細品的持命氣及五根等細分色蘊的續流而來。這世的粗分色蘊的近取因,是不是來自於前 世呢?不是!而是來自於此世的父精母血的受精卵,因此,色蘊的近取因有粗細的不同。 如上所說,五蘊的近取因各有不同,而五蘊的俱生緣一般說都是業和煩惱。 由煩惱(無明我執的煩惱)發起而造作業,造業後將會感果而投生善趣或惡趣,若投 生惡趣,比如畜生道,也會感得畜生道的五蘊及依於畜生五蘊而安立的我,投生地獄道一 樣也會感得地獄道的五蘊及依於地獄五蘊而安立的我。因此,不管趣向善趣或惡趣,其俱 生緣都是業和煩惱。 依於近取因所感的果是好或壞,必須要觀待俱生緣,比如種子要長出苗芽,如果沒有 適當的澆水、施肥的話,苗芽也不會長得好。以金造佛像也是如此,即使金子本身是好的 ,但是工匠及工具不好,造出來的金佛像也會不好。 我們現在得到五取蘊,也有依於五蘊而安立的我,但是,以此世五取蘊與依於五蘊而 安立的我作為近取因,來世是否能獲得人身,也要觀待於俱生緣,此世獲得這個暇滿人身 是非常好,但是以此為近取因是否能成辦下世為人呢?這一點還須觀待於俱生緣。 剛才講的是五蘊的共同俱生緣—業和煩惱,但五蘊的俱生緣也有些差別,以色蘊與識 蘊為例: 色蘊的近取因會作為識蘊的俱生緣,識蘊的近取因也會作為色蘊的俱生緣,這世的五 根與持命氣會成為下一世識蘊的俱生緣,這一世的心會成為來世色蘊的俱生緣。 這一世的五根與持命氣,是下一世色蘊的近取因,但也會作為下一世識蘊的俱生緣; 這世的心是來世心的近取因,但這一世的心會成為來世五根等色蘊的俱生緣。 以糖來說,它的味道和形狀是同時形成的,形狀的近取因是味的俱生緣,味的近取因 是形狀的俱生緣,因此稱糖是同一聚合; 人的心和色也是同一個聚合,色蘊的近取因是心的俱生緣,心的近取因是色蘊的俱生 緣,色蘊與識蘊互相作為對方的俱生緣,同理類推五蘊彼此互為對方的俱生緣,這就是些 許的不同,共同的俱生緣則是業和煩惱。 所謂近取因,因和果必須是同一個相續(同一質流),而俱生緣則因和果不是同一相 續(不是同一質流),可是這個因卻有助於果,此種因稱為俱生緣。 實事的因,分為實事的近取因和實事的俱生緣,這裏是以實事來作解說,可以類推到 其它一切。 近取因與實事必須是同質流,而且是主要的能生者,以瓶子為例,主要能生瓶子自身 之質流者,為瓶子近取因的定義,近取的意思是說前面的續流和後面的續流,二者是一直 相續,這就稱為近取。 以金瓶為例,金與金瓶同一質流,金子是金瓶本身質流的主要能生,所以金是金瓶的 近取因。製作金瓶的工匠及工具,是不能成為金瓶的質流,因此是金瓶的俱生緣。 比如苗芽是如何長出的呢?一個是由同質流而長出的,一個是由非質流而協助長出, 種子的質流長出苗芽,至於水、土、肥、温暖等是非同質流而助於長出苗芽。 應用到內在因果來說,今世的我是由前世質流而來(近取因),而前世所造的業和煩 惱並不會成為今世我的質流,而是成為非同一質流(俱生緣)。 凡是實事,不一定就是近取因。 先談是實事也是近取因者,如瓶子,瓶子的近取因是它的前一剎那,第一剎那是第二 剎那的近取因,第二剎那是第三剎那的近取因,也就是前剎那是後剎那的近取因;種子長 出苗芽,苗芽將來又結種子,所以種子是苗芽的近取因,苗芽也是未來種子的近取因。 補特伽羅也是,前世的補特伽羅是這一世補特伽羅的近取因,這一世的補特伽羅是後 世補特伽羅的近取因,乃至未成佛以前,每一世的補特伽羅都是後一世補特伽羅的近取因。 有什麼是實事而非近取因? 比如,以無間道(現證空性的無漏根本智無間道)為正對治,斷除貪、瞋、執實等習 氣之後,它就不再有續流了,因此,最後剎那的貪、瞋、執實等習氣,因為以無間道斷除 貪、瞋、執實等習氣獲得解脫,不再有(貪瞋等)自己本身的質流,因此,不是近取因。 >>>>> [1] 佛教說「因、緣、果」,產生果要有因、緣,因是近取因、緣是俱生緣 近取因分為直接近取因(親因)、間接近取因(疏因)。比如《大乘阿毗達摩集論》 (玄奘法師譯)云:「道有五種(次第),謂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 道諦的道次第,分為: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資糧道是加行道的直 接近取因、見道的間接近取因;資糧道、加行道、見道,都是佛果無學道的間接近取因。 [2] 修道是佛果無學道的直接近取因 道(即智慧),屬於我們身語意當中內心意知。內心意知的智慧,從資糧道、加行道 、見道、修道的近取因漸次增上,到了修道位的最後續流,也就是十地菩薩的最後續流。 十地菩薩這位補特伽羅,於修道位的最後剎那,內心意知入定空性的根本定,稱作金 剛喻定,正對治最後一分所知障,下一剎那的意知現證佛果無學道,成就佛果一切種智。 所以,補特伽羅佛聖者的近取因,是前面那位十地菩薩的補特伽羅,佛聖者一切種智 的覺知心王的近取因,是前面十地菩薩心續中的意根,佛聖者一切種智覺知的受、想、行 等心所法的近取因,是前面十地菩薩心續中與意根心王同俱相應的受、想、行等心所法。 佛的內心意知是一切種智的覺知,佛的意知一切種智的心、心所每一剎那都是瑜伽現量。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8452040.A.849.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7/04/2023 20:46:10
kissung : 南無阿彌陀佛 07/05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