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承(37)----摘自:《攝類學》小理路—小因果單元 洛桑卻配格西教授/法炬法師翻譯 2.果【所生,是果之性相,】 能生是因,因此,所生是果的性相。以金瓶來說,它是能生也是所生,就金子而言, 金瓶是(前一剎那)金的所生(同一質流),就第二剎那金瓶而言,第一剎那金瓶是第二 剎那金瓶的能生(同一質流的近取因)。 到此為止,要記住的重點是,因可以分為親因(直接因)和疏因(間接因),因也可 以分為近取因和俱生緣,其中特別是俱生緣有很大利益的,如果要形成某個事物,只要一 個近取因即可,但是卻要有許多俱生緣才能成辦,一個俱生緣是無法成辦的。 另外,因、果、實事同義,但是,凡是實事未必是近取因,因為沒有續流的實事有很 多,因此,凡是實事未必是近取因。 要形成某個事物,除了近取因以外,需要有許多俱生緣才能成辦。 談到緣,是有點特殊的。 例如,敵人也能成為修善法的緣,當我們緣著敵人修忍辱,敵人是忍辱的緣,因為修 忍辱,是自己的心(身語意的意知)在修持,所以忍辱的近取因是自己的心(意知),忍 辱的俱生緣則是敵人,依著敵人這樣的俱生緣,自己可以造作很大的善業。但是有時候, 依於父母親友(俱生緣),也會造作極大的惡業。 任何人都希望離苦得樂,甚至畜生道也是,想要獲得究竟、堅固的安樂,沒有人只想 獲得短暫的樂,而明天、以後不需要安樂。 可是,要成辦究竟、堅固之樂,除了要有因以外,也須要很多緣,但是,緣有時候是 很奇怪的,比如說,有時候父母會成為成辦究竟堅固快樂的障礙,而敵人卻成為成辦究竟 安樂的緣。 僅僅做為忍辱的緣,是否一定會造善?不一定會造善!而僅僅做為瞋恚的緣,是否一 定會造惡?不一定會造惡!這是什麼意思呢? 例如,修忍辱的緣是敵人,可是敵人本身不會造善,造善的人是修忍辱的人,所以說 僅僅作為忍辱的緣不一定會造善。 又如,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發起瞋恚,他本身是我們起瞋恚的緣,造惡的人是起瞋的 人,並不是對方。 比如,對著佛起瞋恚者是有的,佛是起瞋恚的緣,可是,佛會不會造惡?不會!造惡 的人是起瞋恚者。所以,僅僅做為忍辱的緣不一定會造善,僅僅做為瞋恚的緣也不一定會 造惡,造善是修忍辱的人,造惡是起瞋恚的人。 課文:【物之所生,是物果之性相,而物之後剎那生者,為其相依(事例)。物之果分為 二種,謂物之親果及物之疏果。】 實事之所生是實事之果的定義(性相),實事的後剎那生者是事例,前面講因的時候 是前剎那生,果則是後剎那生。實事的因可以分為親因和疏因,果也分為親果和疏果。 以凡夫而言,未入道的凡夫所造的善、惡業,都是由煩惱發起而造作的,能不依煩惱 發起而造業,只有聖位菩薩和阿羅漢。 凡夫所造的善業、惡業、無記業,都是屬於有漏業(漏就是指煩惱),是輪迴因,不 是解脫因,造善業可使我們往上投生人、天道。如果所造的是惡業,大者投生地獄,中者 餓鬼,輕者則投生畜生。 造了善、惡業之後一定會感果,果可分為親果(直接果)和疏果(間接果),所受的 果報不一定都會在這一世成熟,也未必會在來世成熟,是否會在後世、順後世成熟?也未 必,有可能五百世以後才會成熟。 比如,我們現在得到的人身,也未必是前世造業所成熟的果,有可能是五百世以前造 業的果報,有時候一個特殊的善業,可以引生五百世得生人身的果報。 這一世的好壞或成功與否,是緣自於前世所造的業,有些人在這一世對三寶非常虔誠 ,可是卻病痛纏身、不如意、不順遂,這都是他前世造惡業的緣故;有些人這一世殺生, 造了極大的惡業,可是他卻身體健康,各方面也非常成功。 有人因此認為因果是不合理的,造了大善業卻障礙重重,造了大惡業卻是多方順遂, 可是,這正是表示此世感受的果報,並非此世造業馬上受報,而是依賴於前世所造的業而 定。若能深入了解業果道理,就會對業果更加相信、更有信心。 果可分為現世受的果(現法受)、來世受的果(順生受)、順後世受的果(順後受)。 此世造業,此世感受果報是有的,可是這種果報比較少。來世受是指,此世造業,來 世感受果報。順後世受是指,此世造業,來世沒有感受果報,而是於來世之後才會受報。 果又可分為直接果(親果)和間接果(疏果)。 直接果(親果)是指因和果之間是非常接近的,造了因之後即刻感受果報,間接果( 疏果)是指因和果之間距離遠,中間有其他法間隔著。 若以我們親眼看得到的外在因果來說,比較容易了解: 種子是(後一剎那)苗芽的直接因,苗芽是(前一剎那)種子的直接果;火是煙的直 接因,煙是火的直接果;金瓶是(前一剎那)金的直接果,金是(後一剎那)金瓶的直接 因。 以內在因果而言,此世是前世善業的直接果,還是間接果呢(順生受或順後受)?這 是隱蔽法,我們無法了知的。 業力的大小,觀待於造業者的意樂和對境而決定,以布施來說,布施力量的大小並不 觀待於布施物,而是觀待布施者的意樂和對境,比如二地菩薩已經圓滿布施度。 菩薩少欲知足,卻可以圓滿資糧,轉輪聖王的財富比起菩薩的財富有極大的差別,菩 薩的財富只有法衣、戒衣及吃用的資具,但卻可以圓滿布施度,而轉輪聖王雖然擁有廣大 的財富,卻無法圓滿布施度,這就是菩薩依於內在思惟和所依的對境,而有此差別。 內在的意樂,如果有很強烈的布施的心、虔信心和歸依,再加上造業的對境是殊勝的 對境,會令所造的業變得強而有力。所以造善惡業的區別,在於內在的意樂和對境。 依於特殊對境而造業的話,會感受現世報的果報,根據《俱舍論》的說法,若依於佛 、說法的師長、病人、父母、或菩薩等對境造作善惡業,會感受現世的果報,意樂的善惡 是觀待於自己,而對境則是依於上述五種特殊對境。 佛具足一切功德、遠離一切過失,是很殊勝的對境。 說法師,必須依據古來具量論著所詮說的意義來做宣說,或是隨順佛的密意而做宣說 ,這種無顛倒的說法師,才是此處所說的對境。 如果說法師,所說的法是顛倒的,即使我們不對他產生信心,也不會造作惡業,但是 如果對他起瞋恚,就會造作惡業。 對於病人,佛有做特別的開許,例如,比丘有253條戒律,如果是病人,佛特別開許 比丘可以食肉,可以過午食,因此病人也是特殊對境。 此世的父母非常重要,雖然說所有一切有情都曾作過我們的父母,但是,此世的父母 特別重要,若殺了此世的父母會造作五無間罪,又因為我們這個身體是此世父母所給的, 所以說此世的父母非常重要。 如果對於以上這些對境造作利益的事,會積聚很大的善業。若造作傷害的事,則會積 聚很大的惡業。 對人造作利益的善業,比對畜生造作利益的善業功德來得大,反之亦然,比如殺害人 的惡業其罪過大於殺害畜生的惡業,這也是依著對境來做區分。…因可分為六種,果分為 五種,緣分為四種,這些待往後講大因果(中理路「六因、四緣、五果」)時會講解…(略)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8531490.A.3DF.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7/05/2023 16:51:21
kissung : 南無阿彌陀佛 07/05 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