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接續系列文(32),回到《心類學》課文[瑜伽現前]段落.... 摘自:《心類學顯要》倉忠仁波切教授 * 現前之類別.瑜伽現前(現量的覺知可分為:根現量、意現量、自證現量、瑜伽現量) 據說:「自證現前與瑜伽現前,必須是意現前」。這主要是說,彼二種現前(自證現 前、瑜伽現前)是由意根所產生的,故皆是意知之本質。 上述諸性相(現量的性相),是根據經部宗的觀點。 (註:瑜伽現量是意知的不錯亂知,這是佛教內道一致共許,不只是經部宗的觀點。 此處說現量的性相根據經部宗,然而現量有四種分類,現量不是只有瑜伽現量,如果說到 瑜伽現量,一致都說是已離分別且不錯亂的意知覺知,然而若說到根現前,則有不同。) 唯識宗及瑜伽行中觀自續派則主張,現前的性相是:「已離分別且由堅固之習氣所生 的了知」。 前文中所說,現前、現量等的性相(包括:根現量、意現量、自證現量、瑜伽現量) ,皆是根據經部宗的主張;唯識宗、瑜伽行自續派則不如此承許。 經部宗主張,現前的性相是:「已離分别且不錯亂的了知」; 唯識宗、瑜伽行中觀自續派則主張,(現前)是:「已離分別且由堅固之習氣所產生 的了知」。 其中,「已離分別」的部分,是相同(已離分別意謂不是透過義共相了知),但是, 唯識宗、瑜伽行中觀自續派不承許現前是不錯亂。 何以故?彼二宗派(唯識宗、瑜伽行中觀自續派)主張-- 除了自證、入定根本智以外的其他認知(覺知),都被「法執(法我執)無明習氣」污 染而有「二顯」(顯現與實際不相符合,故稱二顯,屬於覺知的錯覺),故是錯亂知。 又,因為趨入色(色法--色聲香味觸)之認知(覺知),被「法執(法我執)無明習氣 」所污染,而顯現色(色法--色聲香味觸)為「外境有」,故是錯亂知。 例如,「趨入瓶之根現前」是現前,然而是錯亂知,因為彼現前有二顯之錯亂,顯現 為「瓶外境有」。 又,顯現外境有的認知,主要是意謂趨入色之認知,無論前五根知或第六意分别知。 又,唯識宗、瑜咖行中觀自續派主張,現前是由「堅固習氣」所產生,堅固習氣就是 指「同類習氣」。 例如,看見一瓶子(眼知見到瓶子此一色法)── 心續中產生執瓶之眼知(眼知覺知的心心所),彼眼知是離分別之體性且是由堅固習 氣所產生,故是現前; 彼堅固習氣,就是先前執瓶之眼知於識上所留下的「同類習氣」,因緣具足之時,由 彼同類習氣的醒覺力而有現在的執瓶之眼知。 此處必須清楚,堅固習氣的所依處,以承許八識的唯識宗而言,就是阿賴耶識;以不 承許阿賴耶識的唯識宗、中觀瑜伽行自續派而言,就是第六意識。 總上所說,(唯識宗以及瑜伽行中觀自續派認為)以執瓶之眼知而言: (1) 執瓶之眼知是離分別之認知,因為,彼眼知不是依正因而通達瓶,而是直接通達 ;然而是錯亂知,因為顯現瓶外境有。(2) 執瓶之眼知是由堅固習氣所產生。 這部分可透由這個思惟方向而理解── (唯識宗、瑜伽行中觀自續派認為)執瓶之眼知如何通達瓶?主要是依於識上習氣的 醒覺力而通達。 何以故?因為,唯識宗的觀點認為,1.「執瓶之眼知(眼識心王及其相應的心所法) 」、2.「瓶」、3.「領納執瓶之眼知的自證」,彼三由同一個習氣的醒覺力而同時產生, 所以,識上的習氣就是彼眼知的主要因(近取因),彼眼知是由識上的習氣所產生, 並且,彼眼知也是依於習氣的醒覺力而通達瓶。 再者,(唯識宗認為)以執瓶之眼知來說,由三種不同習氣的醒覺力而有三種顯現: (一) 同類習氣──無分別之前五根知所留下的習氣。 1.「執瓶之眼知(心法)」、2.「所顯現的瓶(色法)」,皆是由同類習氣的醒覺力 而有。 何以稱為同類習氣?因為,先前的執瓶之眼知於阿賴耶識上留下習氣,由彼習氣的醒 覺力而有現在的「執瓶之眼知(心法)」、「所顯現的瓶(色法)」,故是同類習氣。 (二) 言詮習氣──由分別知所留下的習氣。 「安立瓶的名言所趨入之趨入處」(或稱為:執瓶分別所趨入之趨入處)是由言詮習 氣的醒覺力而顯現。 何謂言詮習氣?以分別知為動機而取名之時,就是透由分别及表達的聲音而取名,由 分別知取名表達所留下的習氣,就是言詮習氣。 例如,透由表達「這是瓶」的聲音而認取彼色是瓶──心續中產生執瓶之分别知,由 此執瓶之分別知於識上所留下的習氣,就是言詮習氣。 當因緣具足之時,由彼習氣(言詮習氣)的醒覺力,而於執瓶之眼知中顯現「執瓶分 別所趨入之耽著處」。 (三) 我見習氣──由法執(法我執)無明所留下的習氣。 此中「我見」意謂法我執,「我見習氣」就是法我執習氣。 例如,「外境有」之執、「執色的名言之所趨入處自相成立」之執,由彼等法我執所 留下的習氣就是我見習氣,又稱為法我執習氣。 如是,(唯識宗認為)由我見習氣(法我執習氣)之醒覺力,而有顯現瓶外境有、執 瓶分別之耽著處自相成立,彼等顯現就是由於法我執習氣所染污的緣故。 但事實上,(唯識宗認為)瓶是有的、然而不是外境有,執瓶分別所趨入之耽著事是 有的、然而不是自相成立。 就是說,(唯識宗認為)「瓶為詮瓶聲之所趨入處自相成立」不是存在的(此即唯識 宗說的自性空,即遍計所執自相空。唯識宗說的自性空與中觀宗說的自性空並不相同)。 略釋:堅固之習氣。(...待續...) >>>>> [1] 我們身語意的覺知,可區分:無分別知(離分別知)、分別知。 我們的身語意當中,眼知、耳知、鼻知、舌知、身知等前五根知的覺知,唯屬無分別 的覺知(離分別知)。第六意知的覺知,則無分別的覺知、分別的覺知,二種覺知都有。 此處本文說的現前,即現前的覺知,現前知屬無分別知,包括根知與意知的無分別。 1.無分別知趨入對境的方式:並非透過義共相的顯現趨入對境,覺知直接趨入對境。 2.分別知趨入對境的方式:透過覺知顯現對境的義共相趨入對境,並非直接顯現於覺知。 [2] 《南海寄歸內法傳》(唐.義淨法師撰): 「所云大乘,無過二種,一則中觀,二乃瑜伽。」唯識宗又稱做瑜伽行派。 佛教宗義,分為大乘宗義、小乘宗義。大乘宗義又分二種:中觀宗、唯識宗(又稱瑜 伽行派)。中觀宗復分應成、自續,其中,瑜伽行中觀自續派採用了部分唯識宗的觀點。 小乘宗義不承許法無我,大乘宗義承許法無我,以是否承許法無我區分大小乘宗義。 大乘宗義當中--唯識宗說的法我執是指執外境有、執名言趨入之趨入處自相成立。 瑜伽行中觀自續派說唯識宗承許的法我執為粗分法我執,自宗的法我執是執諦實成立。中 觀應成說的法我執是執自性成立。因為各宗說的法我執不同,因此各宗說的法無我不同。 此處是以唯識宗、瑜伽行中觀自續派所說的法我執,說明彼二宗對於現前知的承許。 [3] 唯識宗、瑜伽行中觀自續派認為,現前的覺知,不一定是不錯亂,只有瑜伽現量、自 證現量是不錯亂,根現前則是錯亂。中觀應成亦說根現前是錯亂,然錯亂之理與唯識 宗、瑜伽行中觀自續派不同。又,瑜伽現量是意知的不錯亂知,這在一切佛教內道包 括唯識宗、瑜伽行中觀自續派皆共同承許。自證現量則有不承許者,例如中觀應成。 (註:自證現量說的自證,與聖果聖者說自證自知不受後有的自證,二者不同勿混淆)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9311324.A.00E.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7/14/2023 18:16:14
kissung : 阿彌陀佛 07/15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