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佛教內道宗義,由四部宗義盡攝無餘:毗婆沙宗、經部宗、唯識宗、中觀宗。 : (註:金剛藏於佛教密續典籍云:「四乘及五宗,此非佛所說。」也就是說,佛教道 : 道只有三乘道果:聲聞乘、獨覺乘、大乘,沒有超出三乘的第四乘,佛教宗義以四部宗義 : 盡攝無餘,沒有超出四部宗義的第五宗,超出變成四乘或五宗則非佛說,屬外道範疇。) 補充:佛教一切內道宗義,以四部宗義總攝,其各別分類 佛教宗義,總的區分為四部宗義:毗婆沙宗、經部宗、唯識宗、中觀宗。 四部宗義的各別分類,包括-- 1.毗婆沙宗分為十八部派,包括:一切有部、說分別部、犢子部…等,18至2x部派。 例如,《大毗婆沙論》的宗義,屬毗婆沙宗。 2.經部宗區分為二:隨教行經部宗、隨理行經部宗。 例如,世親著《俱舍論》、《俱舍論自釋》,前者屬於毗婆沙宗的宗義,後者揉合 了毗婆沙宗與經部宗,且揉合的經部宗,屬於經部宗裡的隨教行經部宗。 3.唯識宗區分為二:隨教行唯識宗(承許八識)、隨理行唯識宗(承許六識)。 隨教行唯識宗復分為三:能取所取等數派、半卵對開派、和雜無二派。 隨理行唯識宗復分為二:有垢派、無垢派。 4.中觀宗區分為二:中觀自續派、中觀應成派。 自續派復分為二:經部行中觀自續派、瑜伽行中觀自續派。 ===== 註:可以注意到,宗義的階梯,到了應成就沒有再分類了,底下其他都還有不同的分類, 到了應成就沒有分類,就是唯一了,就是了義了。 又,不同宗義,適應不同根器眾生,都是佛說,不能貪著自宗瞋他法派。 清辨論師曾批評無著,說無著的唯識宗義非佛說,然而,月稱說不能這樣講,因為都 是佛說,佛為了因應不同根器眾生而說。 又,達賴喇嘛尊者說過,宗義間的相互質疑辯難,並不是觀過,有初學者以為這是對 他人觀過,並非如此,這是就義理探求、對事不對人,勿以為對人觀過。 >>>>> [1] 佛教內道宗義,總攝於四部宗義,若再細分開來,如上列,總、別的關係。 上述四部宗義與其個別差別,在三大寺教科書有<宗義建立>、<宗義寶鬘>等予初學者 簡介,就如一般說明書,雖然沒有太詳細,但要點都有提到,後再深入五部大論等學習。 [2] 總攝與別相--這種例子非常多,除了上述四部宗義的總與別,例如,諸法也是如此。 一切法(即諸法)總攝為二:有為法(即無常法)、無為法(即常法)。各自分類: 1.有為法(亦即無常法)可區分為三:色法、心法、不相應行法。 a.色法復分:色處、聲處等六處,眼根、耳根等六根,以及無表色,共11種。 b.心法(即覺知):心王、心所,心王復分眼識、耳識等,心所復分51心所法等。 c.不相應行法(非色非心,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的有為法):時間、補特伽羅等。 2.無為法(亦即常法),如:虛空(世俗諦)、空性(勝義諦)、滅諦、義共相等。 [3] 文曰:「四乘及五宗,此非佛所說」佛教內道分為三乘,並無四乘。佛教三乘:聲聞 乘、獨覺乘、大乘,其中,聲聞、獨覺屬於小乘,大乘復分顯教、密教。如是三乘。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9467949.A.981.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7/17/2023 05: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