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2] 此處所述七作意,包括六因一果,由初禪近分六種作意的因,產生初禪正行作意的果 : 達賴喇嘛教授《菩提道次第廣論》:「在此是針對如何從欲界到初禪的過程而講。同 : 樣的,從初禪到二禪也是一樣,也要具足七種的作意,二禪到三禪也是具足七種作意;再 : 從二禪的近分而到二禪的正行,或者是三禪的近分到三禪的正行…(都是足七種作意)。」 補充:初禪近分至正行的七作意包括六因一果,獲得第七個加行究竟果作意即獲初禪正行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故預流(初果)、一來(二果),一切能得聖道毗缽舍那所依之奢摩他,即前所說 第一靜慮近分所攝正奢摩他(初禪近分定所攝的奢摩他安止)。 如是當知,一切頓證諸阿羅漢(利根的慧解脫阿羅漢),皆依前說正奢摩他(最初獲 得初禪近分定的奢摩他安止)而勤修習毗缽舍那,證阿羅漢。】 沒有進入佛門、無明的眾生,即使修到有頂(即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仍會感三 有苦(由無明緣行的行苦),仍在輪迴中。 佛弟子雖然沒有得到正禪(色界初禪正行以上),在魔緊盯的情況下,卻能斷三有。 馬鳴菩薩這個頌文,是在讚嘆佛陀的弟子,連初禪都沒得到,就得阿羅漢果。利根行 者在沒有好的工具情況下,卻能逃出三界,是從這個角度去讚美。 有利根聲聞與鈍根聲聞,《俱舍論》說利根聲聞三生就能證阿羅漢,注解說可以不用 三生,二生就可以從資糧道至阿羅漢。 利根聲聞是努力修止,得止後就拼命修無我慧,二、三生就成就阿羅漢。 鈍根聲聞會修世間道(色界初禪以上的四禪八定),世間道雖然能幫助修出世間道, 但它只是圓滿因素,而且會花更多時間才能成就。 此處說有證得阿羅漢者連正禪都未得,這是在說利根聲聞,因為他一直修出世間道。 當他證得阿羅漢時,尚在根本定中(透過初禪近分定,以無我為所緣,而證聖者的聖 根本定智),所以尚未得正禪,但是出定後,會四禪八定一起得。 一般狀況,四禪八定是依-- 「(初禪)近分禪、初禪正禪、(二禪)近分禪、二禪、(三禪)近分禪、三禪、(四禪)近 分禪、四禪正禪、(空無邊處)近分禪、空無邊處正禪、(識無邊處)近分禪、識無邊處正禪 、(無所有處)近分禪、無所有處正禪、(非想非非想處)近分禪、非想非非想處正禪」 的次序相繼得到,每(由上地所攝的近分定)斷除下地的煩惱,就會得到上地的禪心 (上地的正行定),如(由初禪近分定)斷欲界煩惱會得初禪正禪(初禪正行定),(由 二禪近分定)斷除初禪煩惱會得二禪正禪(二禪正行定)。 利根聲聞對三界煩惱一視同仁,一起斷,所以利根聲聞斷完三界煩惱,四禪八定一起 得。 【總應先生正奢摩他(屬初禪近分),次即依彼,或由粗靜行相毗缽舍那,漸進諸道 乃至有頂,或由無我真實行相毗缽舍那,漸行五道而趣解脫或一切智,是佛教中總印所印。 故隨修何種瑜伽(不論聲聞瑜伽、或獨覺瑜伽、或大乘顯教瑜伽、大乘密法瑜伽)皆 不應違越,是謂總顯依奢摩他趣上道軌。】 總之,要先有止(正式的止=初禪近分定以上的真正奢摩他),得止後要修觀。 修觀(毗婆奢那)有二條路: 1.如果是修世間道,是依止而觀修粗靜相,直到有頂(即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 2.如果是修出世間道,是依止而觀修無我,從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至解脫 或成佛。 >>>>> [1] 我們的身語意當當中,止、觀的修習,是由內心意知修習止、觀。 一切有情無始劫以來,從本以來,每一位有情自身本具意知(在有情位稱如來藏)。 而我們自身意知的本性(即意知的自性),本自俱足定心所、慧心所等心所法。 一位生在欲界的眾生,他的身語意當中,當內心意知的定心所,透過九住心的九種心 一境性的住心次第之後,進一步獲得正奢摩他,即成辦了超越欲界九住心的初禪近分定。 由初禪近分定對治欲界煩惱而獲得初禪正行定的過程,即初禪近分至正行的七作意。 [2] 《瑜伽師地論》玄奘法師譯: 「由(初禪近分至正行)七作意,方能獲得離欲界欲,何等名為七種作意?謂:了相 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初禪近分至正行的七作意,包含六因一果合共為七,七作意當中,當獲得第七作意的 加行究竟果作意,即獲初禪正行的果,獲得初禪正行的果的第一剎那,即四禪八定的第一 剎那。以四禪八定來說,獲得初禪正行的果的第一剎那,僅僅只是四禪八定的最初開始。 例如,菩提心的七支因果教授當中,七因果包含六因一果,透過六因的次第:1.知母 ->2.念恩->3.報恩->4.悅意慈心->5.大悲心->6.增上意樂,最後結果->7.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七因果當中,最後生起菩提心的果,不是就結束了,而是大乘道的起點。菩提 心七因果當中,當最後生起菩提心的果的第一剎那,僅僅只是大乘五道十地的最初開端。 [3] 進階學習:佛典當中,初禪又稱做「離生喜樂地」,何以故?初禪已離欲界一切苦受 (《增壹阿含經》:「汝今當修二法所謂止與觀…復當更修二法所謂智與辯。」經典 說初禪離一切苦,指離欲界一切苦受,非已離苦諦,要智與辯也才不會誤讀以盲引盲。) 看到線上課程,如聖格西的《現觀莊嚴論》,最近一個月剛好講到禪定的近分、正行 臉書課程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rushengeshe (註:初禪不等於初果,初禪以上的四禪八定,非佛教徒也能證得,即凡夫也能證得 色界、無色界的四禪八定。佛教利根的聲聞,不必獲得初禪,就能證初果乃至阿羅漢。)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89823940.A.C12.html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7/20/2023 12:27:24
kissung : 隨喜讚嘆~止觀二法 07/21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