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補充:修行的欲求,與對於名聞利養、五欲、輪迴盛事等的欲求,不能粗糙地混為一談 : 舉出事例--例如《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八 : 目連報言:「....但如來住劫住者,我亦住耳。但今日世尊不久當取般涅槃,眾生之 : 類壽命極短,又我不忍見世尊取般涅槃。然我身體極為疼痛,欲取般涅槃。」 : ....是時,舍利弗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 時,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欲取滅度,唯願聽許。」 : [1] 此處經文,目犍連尊者欲取涅槃,舍利弗尊者亦欲取涅槃 : 此處的欲求涅槃,並不是說,佛教不是說要離欲嗎?怎麼會欲取涅槃,又講欲求? 補充:心所法當中--欲心所 摘自:《阿毗達摩概要精解》菩提長老(Ven. Bhikkhu Bodhi) 欲(chanda):在此欲是指欲行動(kattu-kāmatā),即要實行某件事或要獲取某 些成就。 應分別此「欲」(chanda)與屬於不善的貪(lobha)或貪欲(rāga)。[43] 後兩者肯定是不善;但前者則不定,當它與善心所配合時,即能作為追求良善目的的 善欲。 其特相是欲行動;作用是尋找目標;現起是需要目標;近因是所希求的目標。它可比 喻為把心之手伸向目標。 [43] 在經中,欲常用以作為貪與貪欲的同義詞,所以也作不善欲解。但諸經在某些 情況解說欲為善行的潛力,即當其欲是「欲棄除不善法」和「欲獲取善法」的時候。可參 考《長部‧經廿二》或《中部‧經一四一》對正精進的詮釋。 >>>>> [1] 在北傳的佛典,不論阿毗達摩俱舍論、阿毗達摩集論、百法明門論等 在講到心、心所時,都是將欲心所和貪心所二者分開來講,也就是,欲心所不等於貪 心所,欲心所屬於通一切境的別境心所,貪心所則屬煩惱心所,欲心所不等於煩惱心所。 比如百法明門論講到51種心所法,如果欲心所等於貪心所,那就只能算50種心所法, 而不是說51種心所法,所以,欲心所和貪心所是兩個不同的心所法,是不同類別的心所。 同樣的,南傳佛典亦是如此,如菩提長老說:應分別此「欲」(chanda)與屬於不善 的貪(lobha)或貪欲(rāga)。並非混為一談,南傳也不是將欲心所列於不善心所。 例如,佛陀自心相續的心、心所當中,有沒有欲心所?有;有沒有貪心所?沒有。 [2] 菩提長老在註釋[43]提到正精進,精進是第六意知的心所法,精進就是由善欲引生的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91481071.A.AFB.html
kissung : 阿彌陀佛 08/08 21:57
※ 編輯: ykkdc (61.71.8.219 臺灣), 08/09/2023 0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