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唐.義淨法師譯): : 「爾時世尊(佛陀是大悲心證得一切種智的聖者),知目連母意樂隨眠種性,即便為 : 說四真諦理(四聖諦教理),令得悟解。彼女(目連尊者母親轉生之女子)聞已,得法見 : 法證預流果(初果、須陀洹果),以金剛智杵摧滅二十薩迦耶山破有身見(以無我慧的空 : 觀,斷除內心二十種無明我執於自身五蘊顛倒執取的薩迦耶見),由見諦理悉皆破壞。」 補充:前幾年曾在板上處理過這二十種薩迦耶見的系列文,不知是否還有印象。 《雜阿含109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等為見諦聖弟子斷上眾邪,於未 來世永不復起?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 我、異我、我在識、識在我。……」 經中佛陀說,愚癡無明凡夫於自身五蘊的顛倒見,一一各別於五蘊上有四種顛倒見, 例如,於色蘊這一蘊上,計執--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四種我我所見,於受蘊 這一蘊上,計執--受是我、異我、我在受、受在我--四種我我所見,以此類推,於想蘊、 行蘊、識蘊上一一各別也有四種我我所見,所以,5蘊隨一x4種我我所見=20種薩迦耶見。 之前已處理過相關,有興趣的法友可回閱過去發文過的系列文,此處不再贅述。 >>>>> [1]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無著菩薩造/玄奘法師翻譯): 「於五取蘊有二十句薩迦耶見,五是我見,十五是我所見。」無明凡夫於自身五取蘊 計執分別的這二十種薩迦耶見,有五種是薩迦耶見的我見、十五種是薩迦耶見的我所見。 [2] 《入中論》:「我非有色、色非我,色中無我、我無色。當知四相通諸蘊,是為二十 種我見。」無明凡夫於自身五取蘊,一一蘊上各有四種顛倒見,5x4=20種薩迦耶見。 [3] 佛陀說,見諦聖弟子斷上眾邪,於未來世永不復起。 凡夫內心的無明我執,這二十種無明我執薩迦耶見,有遍計、有俱生。相對愚癡無聞 凡夫,佛典常稱佛弟子是多聞聖弟子,當一位內道修行者於見道現證無我的真諦,他的內 心相續就永斷了這二十種薩迦耶見遍計的部分,未來生生世世都不會再起這些遍計我執。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93465709.A.D3F.html ※ 編輯: cool810 (61.71.8.219 臺灣), 08/31/2023 18:26:33
kissung : 隨喜~~色味、色患、色厭離 08/31 20:07
cool810 : 雖然於五取蘊厭離,但若沒有無我慧的正觀,仍然斷除 08/31 20:13
cool810 : 不了五取蘊,無法捨離五取蘊的重擔。如<三主要道>說 08/31 20:14
cool810 : :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雖然有厭離心、菩提心, 08/31 20:14
cool810 : 但再怎麼修厭離心、菩提心也無法獲證解脫乃至成佛, 08/31 20:15
cool810 : 所以,必定還需要空正見(無我慧的正觀)才能證菩提果 08/31 20:15
cool810 : 因為,依於空正見的智慧才能斷障獲致解脫乃至佛果。 08/31 20:17
proton63 : agama.buddhason.org/SA/SA0001.htm 09/01 16:26
proton63 : 厭離和出離心不太一樣,你要不要先詳加定義。 09/01 16:28
proton63 : 上引: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09/01 16:29
cool810 : 三主要道的出離心,是指想斷除五取蘊輪迴的行苦。 09/01 16:29
cool810 : 或者您聽過哪位善知識教授講三主要道的出離心有不同 09/01 16:30
cool810 : 看法,有提出來探討。(註:<三主要道>是宗喀巴所著) 09/01 16:30
proton63 : 你並用的厭離跟經典使用定義不一樣,你看著辦。 09/01 16:31
cool810 : <釋量論>說輪迴的主因是貪--十二緣起支的愛支,喜貪 09/01 16:32
cool810 : 盡必須斷除愛支,才能獲證不取受輪迴後有五取蘊的心 09/01 16:33
proton63 : 佛學問答 58:「厭離 nibbidā」、「捨 upekkhā」 09/01 16:34
cool810 : 解脫,出離心由對五取蘊的行苦發起厭離,斷盡隨順無 09/01 16:35
proton63 : 「遠離vossagga(捨棄)」 09/01 16:35
cool810 : 明所攝的貪才能獲得無漏心解脫,不受取後有的五取蘊 09/01 16:35
cool810 : 那就看前後文的脈絡了,一個詞彙不是只孤立著看忽略 09/01 16:36
proton63 : 出離心應該是遠離vossagga(捨棄)而非厭離 nibbidā 09/01 16:36
cool810 : 前後脈絡,例如有些佛教徒說的出離好像是從一個外在 09/01 16:37
cool810 : 的處所到另一個外在的處所,如從三界出離到淨土,那 09/01 16:38
cool810 : 這樣的出離,也與三主要道說的出離心不同,所以我要 09/01 16:38
cool810 : 表達的是,一個詞彙也許文字上看起來相似,但是背面 09/01 16:39
cool810 : 的脈絡不同時,就不是同一個意義,要去認識前後脈絡 09/01 16:40
proton63 : 厭離的厭是飽、滿足之意。如:「貪得無厭」。 09/01 16:44
proton63 : 它跟出離心沒有關係,這是藏傳翻譯者的疏失。 09/01 16:44
cool810 : 我個人不懂藏文,不過聽翻譯講出離心的厭離輪迴,要 09/01 16:45
cool810 : 先對輪迴的定義認識,才能認識何謂厭離輪迴 09/01 16:46
cool810 : 藏譯漢的詞彙,我就沒有能力探討,因為不懂藏文詞源 09/01 16:52
cool810 : 不過意義上,如法尊法師翻的出離心或其他翻譯說厭離 09/01 16:53
cool810 : 輪迴,它的意義是指要斷除五取蘊的行苦。 09/01 16:54
cool810 : 我個人推測藏譯漢的翻譯者,翻厭離輪迴應該是與欣樂 09/01 17:00
cool810 : 輪迴相對,如厭離五取蘊和欣樂五取蘊相對,輪迴的定 09/01 17:02
cool810 : 義簡單說是由自相續所攝集諦引生後有取蘊苦諦的流轉 09/01 17:03
cool810 : 而厭離輪迴就是想斷除如此的苦諦集諦,而非對其欣樂 09/01 17:05
補充一段:摘自2004年《三主要道》講記 雪歌仁波切教授/法炬法師中譯/釋見諦編輯 (編者說明:本課用的教材是法尊法師中譯的《三主要道》...) 「故先尋求出離心」,所以要先希求生起出離心。「出離」可就有境及對境兩方面來 說,就有境方面,是指心中生起要出離輪迴的心(輪迴簡單說即自相續所攝五取蘊之苦諦 與集諦的生死流轉),而且所生起的心非常堅定;就對境來說,是指四諦中的滅諦,滅諦 有滅、靜、妙、離四個行相,其中「離」的意思是,一旦出離的心(證得滅諦的心)生起 來,絕對是堅定不變的,也就是一旦將煩惱斷除,煩惱將不再生起,這種出離是非常堅定 的(佛教滅諦的離破除外道說沒有斷盡煩惱的離)。對於四諦的道理,我們應常常思惟, 同時也可以常常思惟十二緣起順轉和逆轉的道理。能這樣做,出離心才能真正生起。 ※ 編輯: cool810 (61.71.8.219 臺灣), 09/01/2023 18:59:47
proton63 : 前文邏輯怪。故先尋求出離心,又煩惱將不再生起, 09/01 19:50
proton63 : 這種出離是非常堅定 09/01 19:50
proton63 : 應該是先希求生起出離心(遠離vossagga),修行然後 09/01 19:53
proton63 : 一旦厭離(nibbidā)的心(證得滅諦的心)生起來, 09/01 19:54
proton63 : 絕對是堅定不變的。 09/01 19:54
cool810 : 因為你沒看懂才會覺得前後對不起來。 09/01 19:58
proton63 : 三主要道:出離若無菩提心,所持則亦不能成. 09/01 20:03
cool810 : 佛經裡的略說和廣說要分辨,比如,厭離者喜貪盡,這 09/01 20:04
proton63 : 和"生起出離心則煩惱將不再生起" 自相矛盾。 09/01 20:04
cool810 : 是略說,廣說的話,從厭離的入道到喜貪盡的無學道, 09/01 20:04
cool810 : 中間是有過程的,所以你消文說厭離心把它括號說是證 09/01 20:05
cool810 : 得滅諦的心,是完全錯誤的理路。 09/01 20:05
proton63 : 厭離直接導致心解脫。你要不要重看一下阿含。 09/01 20:06
cool810 : 文中提到滅諦-滅盡妙離-的離,這已經是無學道的離, 09/01 20:06
cool810 : 並非是一開始想欲求遠離苦集二諦的離。 09/01 20:07
cool810 : 初學者很容易這樣直接望文生義說厭離直接導致心解脫 09/01 20:08
cool810 : 阿羅漢的無漏心解脫,已經是四果斷盡五上分結的心解 09/01 20:09
cool810 : 脫,然而生起任運出離心時,只是最初入道的開始。 09/01 20:09
proton63 : 我提的矛盾點,你自己再斟酌。先告一個段落。 09/01 20:10
cool810 : 從過去到現在每當po文你在底下發問,我手把手的回覆 09/01 20:11
cool810 : 你時,你都沒看懂,基礎程度還差很多應先多聞思學習 09/01 20:11
cool810 : (這個不是在推銷,而是剛好如聖格西的釋量論正好上 09/01 20:14
cool810 : 到滅諦的滅盡妙離,真的有心學習者可去找一下,我已 09/01 20:15
cool810 : 經在板上提過幾次了,說太多也不好,好像在推銷。) 09/01 20:16
cool810 : (另外因為是自己po的文自己要負責,所以必須提醒剛 09/01 20:19
cool810 : 剛p網友推文中對仁波切所講內容的消文,完全是錯誤 09/01 20:19
cool810 : 理路,因為不懂顛倒錯解,我要負責提醒不要被誤導了 09/01 20:21
cool810 : 初學者有不懂的矛盾是正常的,可虛心請教善知識其中 09/01 20:29
cool810 : 理路為何,而非自以為是要他人再斟酌,自己程度不足 09/01 20:30
cool810 : 不思再去多深入學習補自己的不足,這不是求學學習佛 09/01 20:31
cool810 : 法的態度,學習過四聖諦理路的人會了解其中的理路, 09/01 20:33
cool810 : 你有矛盾的疑問很好,當個起點自己去求解,而非每次 09/01 20:34
cool810 : 都當伸手牌,自己要爭氣點去學習,已提示相關課程) 09/01 20:35
※ 編輯: cool810 (61.71.8.219 臺灣), 09/01/2023 20:52:56
cool810 : 另外提一下,既然講到喜貪盡心解脫,上一篇po菩提長 09/01 21:14
cool810 : 長講欲心所的地方說貪肯定是不善,這是不週遍的,這 09/01 21:15
cool810 : 要再更細膩的認識,例如上二界的貪屬無記,不是不善 09/01 21:17
cool810 : 已生起厭離心的初果三結斷,還未喜貪盡,二果貪恚癡 09/01 21:18
cool810 : 薄,也還未喜貪盡,甚至三果已斷除下界的五下分結, 09/01 21:18
cool810 : 仍尚未喜貪盡,但是,初果、二果俱生煩惱的貪已不足 09/01 21:19
cool810 : 以形成十二緣起支的能引業,三果更不用說,三果下界 09/01 21:20
cool810 : 的貪已喜貪盡,但是上二界的貪尚未喜貪盡,上二界的 09/01 21:20
cool810 : 貪不僅不會形成十二緣起支的能引業,且不是不善,屬 09/01 21:21
cool810 : 於無記,所以菩提長老說貪肯定是不善,這是不週遍的 09/01 21:22
cool810 : 四果連上二界五上分結的貪斷盡,方證喜貪盡心解脫, 09/01 21:24
cool810 : 這時就證滅諦涅槃的離,外道則不承許有斷盡煩惱的離 09/01 21:25
cool810 : (這段隨順相關補充另一篇講心所法不夠細膩的地方) 09/01 21:31
cool810 : (像外道這種不承許滅諦的離,即便剛開始好像生起想 09/01 21:34
cool810 : 要解脫輪迴的出離心,但那是不堅固的,他會退心。) 09/01 21:35
不知大家會不會看精華區,引一篇2009我在板上發文收錄精華區的一段,當中提到四依法 四依法當中一項提到依義不依語,不是說語詞不重要,語詞是很重要的,而其所要詮述的 內義,更要去認識,才不會錯解語詞,或者才不會如鸚鵡學舌,只會講卻未真正了解其義 。比如經常在板上提到"欲"這個語詞,在不同脈絡下的意義,同樣現代翻譯語詞"出離心" 也要去認識其意義,才不會片面膚淺的停留在語詞表面,實際上連輪迴的內義都不瞭解。 摘自:<達賴喇嘛談心經--Essence of the Heart Sutra>達賴喇嘛著/鄭振煌譯 ....最後,指出依文解義所產生的邏輯矛盾,如果有的話。這種方式的必要性可以從 佛經中發現。佛陀曾在某個偈頌中勸告他的弟子,在接受他的言教時,應當猶如從珠寶商 得到金子似的金屬:只有在確定這塊金屬是容易被切斷,經過火的冶煉也不壞失,並且在 磨光之後會有明亮的光澤後,才能接受這真的是金子。因此,佛陀允許我們嚴格檢證他的 教法。佛陀建議我們要親身檢驗、證明,然後接受他的話,不可出於尊敬而盲信。 因此,那爛陀等古印度佛教大學,就發展出學生檢驗老師學術著作的傳統。這種批判 性的分析,並無損於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仰慕。舉例來說,著名的印度論師世親菩薩有一 位叫做「解脫軍」的弟子,他對一的理解就勝過世親。他質疑世親的唯識見解,因而根據 中觀見詮釋《般若經》。   在西藏佛教中的另一個例子是亞拉‧唐卻‧臧(Alak Damchoe Tsang),他是十九世 紀寧瑪派大師鞠‧米帕(Ju Mipham)的弟子。雖然亞拉‧唐卻‧臧極度仰慕與尊敬他的 老師,卻不認同老師的部分著作。有一次亞拉‧唐卻‧臧的一位弟子問他說,批判老師的 著作,這樣適當嗎?亞拉‧唐卻‧臧馬上回答他:「如果上師說錯了,弟子甚至必須責備 老師!」 有一句西藏諺語說:「保持你對此人的仰慕與尊敬,但應經過全面、批判的分析之後 ,再接受他的話。」這說明了一種健全的心態以及佛教四依的傳統: 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依智不依識。 (下略...) ※ 編輯: cool810 (61.71.8.219 臺灣), 09/02/2023 11:40:27
proton63 : agama.buddhason.org/SN/SN0294.htm 12.23經/近因經 09/05 17:26
proton63 : 如實智見->厭->離貪->解脫->滅盡智 09/05 17:27
你的態度不是真正想學習佛法的態度,而是傲慢想踢館的態度,你對法義的了解非常表面 膚淺,從過去到現在只會緊抓一句話猛打,俗話叫做無知者的跳針,這是因為了解十分有 限的緣故,佛門對傲慢無敬者原本可不說法,不過這是公開版面說一下也能利益其他人。 我指導你一下,滅諦是離繫果,最初獲證滅諦是見道,從見道到無學道有很多層次的滅。 滅諦由道諦獲證,若對道諦的智慧(能夠斷除輪迴的智慧),有如實智見而生起厭離輪迴行 苦的出離心,如此有隨順道諦智慧生起的出離心,會比沒有隨順道諦智慧生起的出離心, 來得堅固,生起出離心入道,經資糧道、加行道,當獲得見道斷除遍計我執的貪等煩惱就 獲證最初滅諦解脫的離繫,再由修道斷除俱生我執,最後達至無學道完全滅盡的出離,如 獲聲聞無學道的阿羅漢,心續中已獲滅盡煩惱的盡無生智即是堅固不復再生起煩惱的離。 所以出離心有很多層次,見到滅諦是可證而生起希求的出離心,與已證滅諦的出離心,是 不同時位的出離心,兩者時位差很遠,最初由隨順道諦的智慧見到滅諦可證的出離心是最 初入道的出離心,而真正已證滅諦離繫的出離心從見道到無學道的滅盡也有很多不同層次 上述簡略、略說,你可去學習一下<地道建立>這門基礎學科,多年前版上已發過系列文。 ※ 編輯: cool810 (61.71.8.219 臺灣), 09/06/2023 07:48:53
proton63 : 別想太多。只是驅使自己多讀經典的增上緣。 09/06 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