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rim (億載金城武)》之銘言: : http://www.charity.idv.tw/a/a35.htm : 這篇提到心態很重要,但在知道可以積陰德的假設上,反而就很難改變捐款就是為了可以積陰德的心態 : 雖然我自己是覺得佈施是為了除貪,因為我真的還很貪,現在無法很隨意的佈施 : 大家佈施的時侯都是什麼心態阿?以及如何改變想要積陰德的想法?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Xiaomi M2004J19C. 如果只把布施的效用侷限在「積陰德」上,那可真是太把「布施」給 大材小用了,十分可惜。 關於「布施」彌勒菩薩偈是這樣說的:「資生無畏法,檀義攝於六, 此中一二三,是名修行住。」就是說六度法門當中的「布施」雖然乍看只是六 度當中的一度,卻統攝了整個六度。所以說「六度萬行」,六度就包括了萬行。 「布施」這一度可以概分為財布施、無畏布施、以及法布施。三種布施 就統攝了全部的六度法門:財布施統攝「布施」度;無畏布施統攝「持戒」度和 「忍辱」度;法布施則統攝了「精進」度、「禪定」度、以及「般若」度。 簡稱「一攝一、二攝二、三攝三」。 至於在布施的時候如何改變積陰德的想法?具體而言,「能所俱空」。 不要用想的,要用「覺照」的。任何想法都源於我執,有我執則有人我對立,也就 是會有「我是布施者vs.被我布施了某樣東西的別人(=能布施者vs.所布施者)」的 想法卡在中間,這想法的本身就是輪回受苦的根本。《楞嚴經》說: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試著不去理會想法,想法來就任它來、去了就任它去, 保持作為一個「觀照者」,觀照整個布施過程中的身心變化,在這當中能生起的這 個「觀照」本身就是最寶貴的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14.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99016366.A.7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