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olite (olite)》之銘言: :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 請問各位前輩大徳,都如何修習"禪定"呢? 所謂六度,要有菩提心的發心(為利他願證佛果菩提)攝持,才稱為「度」(波羅蜜多) 也就是說,世間人、外道乃至佛教小乘行者,也都有布施、持戒、忍辱等,但不稱為度。 何以故?菩薩修行六度,大乘行者心續中的「度」(波羅蜜多),是要「度」到成佛彼岸 有發起菩提心,即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希求成就佛果菩提度眾生的布施等六者,才稱為度 如《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云:「發意欲求佛菩提(佛果無上菩提)者,當發菩提心。」 發起菩提心攝行布施稱為布施度、發起菩提心攝行持戒稱為持戒度、發起菩提心攝行忍辱 稱為忍辱度、發起菩提心攝行精進稱為精進度、發起菩提心攝行禪定稱為禪定度....。 我們內心發起菩提心的意樂--即為了利他而希求成佛利有情的意樂,以此而修的法行稱 為度,所以,布施乃至智慧等六個,為了要成為「度」(波羅蜜多)的緣故,需發菩提心。 >>>>> [1] 原po提到要有正確的修學禪定,確實如此,要具備正見修持,否則外道也有修持禪定 律藏《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佛告比丘:屠人(周利槃陀伽的前世)亦學加趺(打坐禪定)…得無想定(不具正 見修無想定),於後命終生無想天處,從彼(無想天)終已生此人中,即此愚路苾芻(周 利槃陀伽)是。....是故,汝等苾芻....遠離邪定(不具正見修持禪定),當如是學。」 佛陀提到,周利槃陀此生愚笨的因緣之一,包括前世錯修禪定致愚笨。 [2] 關於禪定的修學,版上id:ykkdc有發過系列文教授: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 (共106篇,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註:《大般若經》玄奘法師譯:「舍利子!復有菩薩摩訶薩雖具住六波羅蜜多(六 度),常以靜慮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而為上首,勇猛修習諸菩薩行,具修一切勝奢 摩他(禪定安止),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勝定,令速圓滿。」禪定屬於奢摩他,大乘行 者要有為利他希求佛果的發心以及正見(如了解四法印)而修的禪定才稱為殊勝奢摩他。)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99073529.A.C6D.html ※ 編輯: cool810 (61.71.8.219 臺灣), 11/04/2023 13:24:38
olite : 怎樣才算有菩提心呢? 11/04 13:26
cool810 : 菩提心的心是意知,即我們身語意三門的意,怎樣的心 11/04 13:28
cool810 : 意?此處菩提是指佛果,為了利他希求成佛利益有情的 11/04 13:29
cool810 : 心意,稱為菩提心,像外道乃至小乘行者就沒有想成佛 11/04 13:29
olite : 不求回報的付出算是一種菩提心的嗎? 11/04 13:44
cool810 : 大乘行者發菩提心希求成佛利生,是不希求他人回報的 11/04 13:46
cool810 : 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也能圓滿自利獲得自利圓滿的佛果 11/04 13:47
olite : 這樣看起來,菩提心是一種認知,除了意識上的認知 11/04 13:49
olite : ,有沒有其他可以佐證菩提心的行為準則及範例呢? 11/04 13:49
olite : 意思是:想是一回事,那做法、行動是什麼呢? 11/04 13:53
一般而言,做法、行動上看是不是以利他為主,不過有時候也很難只以表相而說的準 表面上看過去,同樣一件行為,但因為發心攝持的動機不同,會成為獲得不同果報的因。 如《大寶積經》說:「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利他願 證佛果)。」即使只布施少許飲食,因為動機發菩提心的緣故,所造的善成為佛果的因。 ※ 編輯: cool810 (61.71.8.219 臺灣), 11/04/2023 14:02:00
olite : 所以:無私無我的利他心念與行為,就是“菩提心” 11/04 14:51
olite : 跟“六度”,嗎?菩提心與六度是想法與做法?相互 11/04 14:51
olite : 扶持而至結佛果嗎? 11/04 14:51
cool810 : 佛教修行者的發心,在自利為主與利他為主的發心當中 11/04 14:54
cool810 : ,大乘行者的發心以利他為主,所以如達賴喇嘛尊者常 11/04 14:55
cool810 : 說菩提心是利他為主的意樂,由利他為主的意樂,而不 11/04 14:56
cool810 : 是只為了自己一己的解脫,這樣的發心為菩提心的發心 11/04 14:57
cool810 : 所以菩提心的發心就不是狹隘的,所謂佛果,成就佛陀 11/04 15:00
cool810 : 的果位,佛果是從菩薩道而來的,而不是自了漢的發心 11/04 15:01
cool810 : 你說,菩提心與六度是想法與做法,也可以這樣說沒錯 11/04 15:04
cool810 : 菩提心是大乘道的動機意樂,而六度是大乘道的正行。 11/04 15:05
cool810 : (也就是說,只有菩提心的想法是不夠的,其落實行菩 11/04 15:06
cool810 : 提心就是落實在六度波羅蜜多的正行,反過來說,只有 11/04 15:07
cool810 : 布施等六個,也不能夠成為大乘道,如本文提到一般人 11/04 15:07
cool810 : 乃至外道也有行布施等,要有菩提心的想法才會成為度 11/04 15:08
cool810 : 所以如你說菩提心與六度是想法與做法,結合願與行) 11/04 15:10
olite : 謝謝前輩的解說,感激不盡。 11/04 16:28
※ 編輯: cool810 (61.71.8.219 臺灣), 11/05/2023 08:20:12
cool810 : 補充前面推文說到,菩提心的心是意知(身語意的意知) 11/05 08:31
cool810 : 發菩提心者名菩薩,佛典常稱發心(發菩提心)的菩薩為 11/05 08:32
cool810 : 發意菩薩,如:初發意菩薩(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久發 11/05 08:33
cool810 : 意菩薩,即是菩提心是由意知發起的,菩提心的心屬意 11/05 08:34
cool810 : 知(有說離於五蘊的真心觀察第六意知則屬外道見了) 11/05 08:35
olite : 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決心,發心,及用心,信願乃至於 11/05 09:28
olite : 行。而菩提心加上智慧,即是佛。這樣說,對嗎? 11/05 09:28
cool810 : 菩提心是發起決意成佛利生的志欲,這是大乘道的起點 11/05 10:06
cool810 : 而要達到成佛這個目標,必須要有智慧(空正見)才能讓 11/05 10:06
cool810 : 波羅蜜多圓滿獲得佛果彼岸,所以由菩提心和智慧成佛 11/05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