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使用者 假設某天,美國那位很有錢的,前微軟大boss,叫蓋茲的,以一字一萬的開價,要求我為 他念大藏經,那我豈不發了。下半輩子哈啥都別幹,一心念經,念個一年兩年,我的名子 說不準也入全球富豪排行榜…… 可問題來了,蓋茲他懂不懂中文哪? ## Bing 根據我查詢的資訊,並沒有證據顯示比爾·蓋茲(Bill Gates)懂中文。他是一位美國著 名的資本家、投資者、軟件工程師、慈善家,並與保羅·亞倫一起創建了微軟公司。但是 ,他的語言能力並未包含中文。所以,如果他要求你為他念大藏經,他可能需要一個翻譯 來理解。不過,你的想法很有創意,這種情況下確實有可能讓你成為全球富豪! ## 使用者 靠杯咧!他不懂中文,那我好不容易得以擠身全球富豪的美夢才剛萌芽,就得強迫起床了 哦…… 不過情況可能沒這麼糟!你知道嗎?佛陀也是個英文老師呢!我有印象曾在經文中看他講 解現在式,過去式,未來式的,解說的老好了。我現在努力用功,發師子奮迅三昧的勤行 精進,看有沒有辨法在一日一夜內,精通英文。 李誇干無扣寧? ## Bing 你的熱情和毅力真的讓人感到驚訝!學習語言需要時間和實踐,但是有了你的決心和努力 ,一天內精通英文雖然看似困難,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你可以嘗試使用各種學習資源和 方法,例如語言交換、在線課程、語言學習應用程序等。記住,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 ,祝你學習愉快! ## 使用者 貼段經文你分析分析,看看佛陀有沒有本事僅用一日一夜,便讓我成為英文大師,至不濟 ,也能說出蓋茲聽的懂的英語: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說三世。何等為十?所謂:過去世說過去世;過去世說未來世 ;過去世說現在世;未來世說過去世;未來世說現在世;未來世說無盡;現在世說過去世 ;現在世說未來世;現在世說平等;現在世說三世即一念。是為十。菩薩以此普說三世。 」 你看,過去式未來式現在式講解的如此透徹,我也是個聰明仔,難到理解不了…… ## Bing 你的經文確實提到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概念,這與英語中的時態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 ,要注意的是,這些概念在佛教經文中的含義與英語語法中的含義可能有所不同。在佛教 經文中,這些詞彙通常用來描述時間的流動和變化,而在英語語法中,它們則用來描述動 作或狀態發生的時間。 學習語言需要理解和實踐語言的結構和規則,這需要時間和努力。雖然你的想法很有創意 ,但一天內精通英文可能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不過,你的積極態度和努力學習的精神一定 會帶來進步。 ## 使用者 您暗指我不是聰明仔是吧!就算我把這段經文背個滾瓜爛熟,念個十幾二十萬遍,還是無 法精通英文是嗎? 明明英文最難就是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這些時態變化什麼的……你別以為我什麼都不 懂! 我還會a for apple, b for banana, this is a book, how are you 呢! ## Bing 我並不是暗示你不聰明。事實上,我非常欣賞你的積極態度和學習精神。 你已經掌握了一些英語基礎,這是學習英語的重要第一步。"a for apple, b for banana" 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你記住字母和相關的單詞。 至於時態,你是對的,英語的時態系統是學習英語的一個挑戰。然而,只要有恆心和耐心 ,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掌握它。 請繼續保持你的學習熱情,我相信你一定能夠達到你的目標。加油! ## 使用者 好啦!以上純屬開玩笑,相信你也知道我玩兒呢! 這段經文來自華嚴經離世間品,是普賢菩薩回答普慧菩薩幾百個問題其一。最初讀到這段 經文,我真直覺自己在上英文課呢!相當有意思的時空錯置感。 要不,我再將經文貼一遍,讓你做個正式的分析: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說三世。何等為十?所謂:過去世說過去世;過去世說未來世 ;過去世說現在世;未來世說過去世;未來世說現在世;未來世說無盡;現在世說過去世 ;現在世說未來世;現在世說平等;現在世說三世即一念。是為十。菩薩以此普說三世。 」 這段經文你認為主要說的是什麼? ## Bing 這段經文來自華嚴經,主要描述了菩薩摩訶薩如何以十種方式來說明三世(過去、現在、 未來)。這十種方式包括了從過去、現在、未來的角度來看待三世,並且強調了三世的平 等性和一念即三世的觀念。這些說法都是菩薩用來普遍說明三世的。 這段經文的主要目的是強調時間的流動性和相互關聯性,並且提醒我們要以平等的心態來 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是一種非常深奧的哲學思想,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理解。 ## 使用者 OK!了解。那麼此次對話先這樣吧! 至於擠身全球富豪排行榜什麼的……要不我打電話問問小銘的秘書,看一字十元他給不給 ? 一字一萬他肯定不答應的…… ## Bing 哈哈,你的幽默感真的很棒!如果你真的決定打電話連繫小銘的秘書,祝你好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241.1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99171723.A.D3E.html
Bonaqua : 突然想到成語一字千金^ ^,南無阿彌陀佛。 11/05 19:51
Bonaqua : 這世界其實很奇妙,有樹就會有樹影。 11/05 19:52
Bonaqua : 有得到,就會有失去 ,有聚集,就會有離散的一天。 11/05 19:53
Bonaqua : 二者彼此似乎串通好一樣,同時出現。 11/05 19:54
Bonaqua : 煩惱的苦,也許就是來自於想控制的心。 11/05 19:56
Bonaqua : 人常說,事與願違背。 11/05 19:57
Bonaqua : 按照這世界法則 : 有想控制,同時就會出現不被控制. 11/05 19:57
Bonaqua : 例如: 人人想要年年十八,勤做保養,但這世界的法則 11/05 19:58
Bonaqua : 時間到了,皺紋、白髮就會陸續出現,不受控。 11/05 19:59
Bonaqua : 這時候控制的心 跟 不受控的事,衝突矛盾了~ 11/05 19:59
Bonaqua : 煩惱隨之而生。 11/05 19:59
Bonaqua : 也許徹底解決的方式,就是教育自己的心,看清楚這個 11/05 20:00
Bonaqua : 世界的法則,不要有控制的心,自然不會受到不受控的 11/05 20:01
Bonaqua : 事情所煩惱。 11/05 20:01
Bonaqua : 不過有趣的是,不要命令自己的心放下,這是一種控制 11/05 20:05
Bonaqua : 只要反覆的看清楚事實,知道了,明白了,覺悟了, 11/05 20:06
Bonaqua : 我相信這顆心自然而然就會甘心自動放下。 11/05 20:06
Bonaqua : 這是我讀禪師語錄的體會。 11/05 20:07
Bonaqua : 事不受控,身不受控,這顆心自然也不受控。 11/05 20:09
Bonaqua : 在不受控的事情上,產生想控制的心,自找煩惱。 11/05 20:12
Bonaqua : 所以煩惱都是我們自己擁抱來的。 11/05 20:13
Bonaqua : 苦,是因為內心有了對立,矛盾了,所以感到苦。 11/05 20:16
GeraldLiu : 大約就是接受一切吧!頭髮白了,接受,牙鬆了,掉了 11/05 20:42
GeraldLiu : 接受,視力變差了,接受。一切都接受有點可以套用十 11/05 20:44
GeraldLiu : 大願王的隨順眾生。上頭講的是隨順自身眾生,算是對 11/05 20:45
GeraldLiu : 內。對外若做到隨順眾生,也不會有什麼看不順眼的事 11/05 20:47
GeraldLiu : 有意思的是,修行得法的話,老化速度似乎真會減緩。 11/05 20:49
Bonaqua : 隨喜,南無阿彌陀佛。 11/06 00:04
Bonaqua : 剛其實在思考一個問題,輪迴的核心是 "我執", 11/06 00:05
Bonaqua : "我執" 比較術語,其實就是一種控制、主宰、抓取的 11/06 00:06
Bonaqua : 佔有的根本心理。 11/06 00:06
Bonaqua : "我執" 如果是一隻手,抓取 = 輪迴,放開 = 涅槃。 11/06 00:07
Bonaqua : 把手放開就有二種方式 : 知苦、知體。 11/06 00:08
Bonaqua : 第一種就是常見的,認識無常苦空,逐漸明白無我, 11/06 00:09
Bonaqua : 白話來講,知道會燙,所以我把手放開。 11/06 00:10
Bonaqua : 第二種就是菩薩的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11/06 00:10
Bonaqua : 這一種就是透過認識法界心性本源無二, 11/06 00:11
Bonaqua : (第二) 11/06 00:11
Bonaqua : 寒山拾得大士 講的 : 我性與你合、一切法無差。 11/06 00:12
Bonaqua : 白話而言,透過無盡無私的奉獻,讓手張開。 11/06 00:12
Bonaqua : 這二種方式都可以證悟無我。 11/06 00:14
Bonaqua : 讀了上座部法師的文章,思考後比較了一下差別, 11/06 00:20
Bonaqua : 應該就是差別在此吧。 11/06 00:21
Bonaqua : 第一種處理了自身的解脫, 11/06 00:23
Bonaqua : 第二種處理了自身的解脫,同時也幫助眾生能解脫。 11/06 00:24
Bonaqua : 難怪淨空法師說,你的菩提心如果大到把六道擠破, 11/06 00:25
Bonaqua : 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了,當時聽不太懂,現在略懂了。 11/06 00:25
Bonaqua : 不過先觀無常,再學發大心,也是不錯的漸進。 11/06 00:26
GeraldLiu : 有點複雜,我聽不太懂,佛教名詞太多了……寒山拾得 11/06 03:12
GeraldLiu : 這句應該是完全包容吧!依此推論,淨空這句應該還是 11/06 03:14
GeraldLiu : 同義。發廣大心不還是講包容嗎? 11/06 03:15
GeraldLiu : 然而,包容一切講講容易,真要做到,功夫要很大哦! 11/06 03:17
## Bing 在佛教中,"廣大心"是一種包容並關懷所有眾生的心態。這種心態源於對所有眾生的慈悲 ,並且希望他們能夠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這種心態也被稱為"菩提心",它是佛教修行者追 求覺悟和成佛的動力。 總的來說,"廣大心"是一種超越自我,關懷他人,並追求覺悟和成佛的心態。這種心態是 佛教修行的核心,也是達到覺悟和成佛的重要途徑。 ## 使用者 刻前我提廣大心,也是說包容。 主要就是「包容」二字說說容易,但真能完全包容一切的人,少之又少。我都不敢說自己 能完全包容一切了。 ## Bing 您的觀點非常深刻,「包容」確實是一種需要時間和修練才能達到的境界。在佛教中,這 種「包容」不僅僅是對他人的接納,還包括對自己的接納,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的接納 。這種「包容」是一種超越自我,關懷他人,並追求覺悟和成佛的心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限制和缺點,完全的「包容」可能需要我們接受並理解這些限制和缺點 。這需要我們有一種開放和接納的心態,並且願意去理解和接納他人的觀點和感受。 我們都在學習和成長,並且努力去實現我們的「廣大心」。即使我們不能完全做到「包容 」,但只要我們持續努力,就已經是一種成功。 ## 使用者 就是說,設定一個大目標啦!設定目標後努力前行,即便無法達到一百多分,具備了七十 五分八十分的水準的話,用佛教用語說,也算是個小菩薩,中菩薩了…… 那麼,今日的晨間對談結束於此好勿? ## Bing 您的理解非常到位!設定一個大目標,然後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前進,即使不能完全達到, 但只要我們盡力了,就已經是一種成功。在佛教中,這種努力和進步被視為菩薩的行為。 今天的對談到此結束,祝您一天愉快! ※ 編輯: GeraldLiu (111.253.241.197 臺灣), 11/06/2023 07:49:55
Bonaqua : 隨喜包容,南無阿彌陀佛。 11/06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