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達賴喇嘛尊者法語:現代社會太注重外在的物質,卻沒有關注内在心的價値。 現代的教育只注重前五知(前五知是注重外在感官物質的享受、外在感官物質的追求 ),却很少關注(內心)第六意知。第六意知,不特別依賴眼知、耳知、鼻知等前五根知。 我們修練的時候,應當暫時拋開前五知,多關注第六意知,這其中有奢摩他(止)也 就是專注一境的認知,以及毗缽舍那(觀)也就是分析式的禪修,這二者只屬於第六意知 ,與前五知毫無關係。應當多用時間於內在的價値上,多關注(內在)第六意知的品質。 >>>>> [1] 我們的身語意,意為先導,尤其佛法修行以內心為主,如尊者說應多重視意知品質。 例如: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都屬於身語意當中的意知。出離心的 意知,意欲解脫輪迴斷除行苦;菩提心的意知,在意欲斷除行苦的基礎上,於一切有情生 起大悲而愛他勝過愛己,發起希求成佛利益眾生的意欲;空正見是了解空性智慧的意知。 [2] 又如,格西提到,六度波羅蜜都屬於意知 六度當中,前三度屬福德資糧,布施思惟於捨、持戒思惟於守護、忍辱思惟於不瞋恚 ,此三者作業是與第六意知心王相應的思心所,能得增上生的業果;後二度屬智慧資糧, 以空性為所緣的禪定(止)、智慧(觀),是與第六意知心王相應的定、慧心所,能證解脫; 精進是與第六意知心王相應的善心所,精進通福慧二資糧。心續中這六度配合能趣佛果。 [3] 尊者說:奢摩他(止)以及毗缽舍那(觀)這二者只屬第六意知,與前五知毫無關係 就是說,止觀禪修,是以我們身語意當中的意知修習止、觀,完全不是以前五知修習 止觀,止是禪定、觀是智慧,止觀(定慧)的修習,是屬於身語意當中第六意知的心所法。 比如修習四念處的觀(慧),觀身不淨等,尊者說"毗缽舍那(觀)也就是分析式的禪修" ,例如觀心無常的觀,是以第六意知作分析觀察而得的智慧,觀察分析第六意知是無常法 的觀,也是以第六意知做分析觀察,不是離於第六意知另有個離五蘊的心在觀察第六意知 ,系列文"四法印"說過外道的觀以為有個離五蘊的心在觀就是因無明我執而起的錯誤見解。 又如四無量心是第六意知的心所法,持戒是警意之緣等,總之如尊者說應多重視內在 價值亦即多重視意知的品質,我們良善的心、慈悲、禪定、智慧等都屬內在意知的品質。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07390591.A.249.html
dakudai : 阿彌陀佛! 02/08 21:31
kissung : 隨喜^ ^慈 悲 喜 捨 02/09 10:15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2/09/2024 1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