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補充整理自己的推文,以下直接轉貼自個人臉書曾經的相關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dennchiu (2022年9月)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三者的本質(三者的究竟自性)都是自性空。 補特伽羅是具有心(意知)者,補特伽羅分輪迴者(眾生)、解脫者(佛是究竟解脫者)。 不論施設事補特伽羅--佛、眾生,或施設補特伽羅的施設處心--意知,本質都是自性空。 執補特伽羅自性有屬人我執的無明,執心(意知)自性有屬法我執的無明。與此相違, 了解補特伽羅(佛、眾生)無自性屬人無我的智慧,了解心(意知)無自性屬法無我的智慧。 《究竟一乘寶性論》:「有垢(意知)真如名如來藏,無垢(意知)真如名佛法身。」 眾生的心和佛的心,本質都是自性空,而眾生的心(意知)因為尚未斷除無明我執的煩 惱障和所知障,故眾生的心(意知)的法性稱如來藏;當心續中斷除了無明我執的煩惱障和 所知障,則自心(意知)轉為佛智,佛的心(意知)成就如來法身,從如來藏轉為如來法身。 (註:佛智稱一切相智。《大般若經》玄奘法師譯:「菩薩摩訶薩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 障,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成佛),乃名如來、應、正等覺,得一切相智(佛的身語意當中, 意知成就一切種智的智慧覺悟),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覺、無所不識,於一切法 見一切相(佛智於任一所知同時圓滿現見其一切所知品),盡未來際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當一位有情自心相續斷盡一切煩惱障所知障成就一切相智,乃名佛陀,反之不稱為佛。) >>>>> [1] 我們的身語意當中,自心第六意知的心識如工畫師 我們的身語意,因由第六意知心識造業,感得世間種種五蘊,如人的五蘊身、畜生的 五蘊身..乃至佛果法報化的五蘊身。有些宗教說造物主,佛教不如是,佛教說由心造業。 《起世經》:「諸比丘!於梵世(色界梵天)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 梵自在王領,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造物主觀念)』,於諸事中自作如是 憍大語已即生我慢。如來不爾(佛不承許)。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現起成立。」 [2] 以勝義理智量觀察「心、佛、眾生」三者的究竟法性,都是自性空 每一位補特伽羅的施設處「自心」,以及所施設的「補特伽羅佛聖者」、「補特伽羅 眾生」——"自心"是施設處、"佛"是所施設的解脫者、"眾生"是所施設的輪迴者。心不等 於補特伽羅,且佛不等於眾生,這三者是不同的所知有法,並不是說心等於佛等於眾生。 以勝義理智量觀察,「補特伽羅自心」、「補特伽羅佛聖者」、「補特伽羅眾生」三 者究竟的法性,都是自性空的空性,這一分究竟法性的自性空而言,在這三者並無差別。 菩薩行者由了解空性的道理,因為是自性空的緣故,所以我們自心透過修行能夠轉依為如 來,因此,菩薩行者由大悲心引發菩提心,發心與一切有情同共發趣大乘成辦佛果菩提。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07708450.A.860.html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2/12/2024 15:18:52
kissung : 南無阿彌陀佛 02/13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