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補充:摘自《心類學顯要》倉忠仁波切_五十一心所_五別境:欲、勝解、念、定、慧。 為何此五者稱為「別境」?答:『有能力分別境而作決定』之作用的心所,故如是稱 。「五別境」心所有五:欲、勝解、念、定、慧。這是以總相而取名「五別境」,並不決 定都是正確通達境的認知。如,「慧」心所也有屬於顛倒知的部分(例如,邪見也屬慧, 屬於邪慧)。或是,另外一種解釋,以此五心所各自緣境的不同作用而取名「五別境」。 「五別境」心所顯現同一個對境,但以「有能力分別對境並作決定」而說「別境」, 也就是趨入對境之時,各自的不共作用有差別。如「定」心所的不共作用是「安住境」, 以安住境而言是由「定」心所的不共作用而決定,「慧」心所的不共作用是「觀察境」, 以觀察境而言是由「慧」心所的不共作用而決定。如是,以趨入對境的不共作用而取名。 如趨入「人無我」的心(意知),與其相應的「慧」心所、「定」心所(意知別境心 所當中定心所、慧心所的止觀),皆是趨入「人無我」,同是顯現「人無我」,但是「慧 」心所的不共作用是「觀察」(觀),「定」心所的不共作用是「安住」(止)。(..下略..) (一)欲_「欲」的性相(定義):「發起希求事物之作用的認知」,是「欲」的性相。 「欲」心所具有「希求」的不共作用。經論中有說「欲」或「欲求」,意義上是相同 ,同是指「欲」心所。 定義中所說「事物」,是總相的將「法」取名為「事物」,主要是說:「欲」心所必 定有希求的「自所緣境」。 將「欲求的所緣境」結合「非顛倒知」、「顛倒知」而言,此中差別: 前者(非顛倒知的欲求),如「欲求解脫」的分別,「解脫」就是欲求心所的「自所 緣境」;或如,「欲求見道」的分別、「欲求菩提」的分別。 後者(顛倒知的欲求),如「執聲常」的分別知,也有「欲」心所,但其所緣境「聲 常」並不存在,故是顛倒知。 有說:「欲」心所是對某一所緣境發起希求,並由此而推動出行為,所以,「欲」心 所的作用是發起「精進」的所依,即所謂「欲為精進之所依」(欲為勤依)。 此中,是否周遍?是「欲求」必定是「精進」的所依?也就是,是「欲求」必定是「 精進」的因? 以總相而言,可以這樣安立;但,以周遍性而言,並不周遍,因為,「欲」心所有善 、惡、無記。 如《入菩薩行論》中說「精進是歡喜善」。「精進」一定是善,因為「精進」必定是 趨入善法的心所,所以,前因的「欲」心所也一定是善。 如,欲求解脫,為了獲得解脫而精進於聞思修,此「精進」心所,是從前因之「欲」 心所而引生。 但是,「欲」心所不一定引生「精進」心所,如,殺生、偷盜等都有相應的「欲」心 所,此等「欲」心所必定不引生「精進」心所。 「欲」心所,分類有三:欲想過去、不欲分離現在、欲求未來。或又可分為:希求五 欲塵、希求財物、希求見解、希求解脫。 ◆ 「菩提心」是由二個「欲」心所推動而有的心王。 定義中說「發起希求事物之作用」,如,我們心續中「希求無上佛果」的認知,就是 造作「欲」心所。 如《現觀根本論》中說「菩提心」的定義是:「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中是 以「欲」心所而安立。所以,某些論中有說菩提心是「心所」、不是「心王」的論證。 總相而言,依「修七支因果」而漸次到修「悅意慈」、修「悲」,再修由我承擔之「 增上意樂」,後再引生「為利一切眾生、希求成就佛果」,這就是透過「欲」心所的推動 ,當心續中「希求正等菩提」之「欲」心所任運產生之時,與此「欲」心所相應的「心王 」(意識心王),就是「菩提心」。 但此中,「菩提心」是由二個「欲」心所推動而有的心王? 此中,先以「希求他利圓滿」(大悲希求究竟利益一切有情)之「欲」心所為前因, 由此「欲」心所,而引生「希求自利圓滿」之「欲」心所(希求自己圓滿成就佛果),就 是為利益眾生而希求自利圓滿菩提(為利眾生願成佛);當此「希求自利圓滿」之「欲」 心所,透過造作串習而能任運產生之時,與此「欲」心所相應的心王,就是「菩提心」。 如是(次第),前以「希求他利圓滿」之「欲」心所為因,後以「希求自利圓滿」之「 欲」心所為因,以此二種「欲」心所(次第)而引生「菩提心」(欲求菩提相應的意識心王)。 >>>>> [1] 《大智度論》:「『欲』以『精進』心數法中各別,云何言『欲即是精進』?」 心所法當中,欲心所和精進心所,是兩個各別不同的心所法?欲求心所屬別境心所, 精進心所屬善心所,那麼,為什麼說『欲即是精進』?欲求是別境心所、不是善心所,別 境心所通善、惡、無記三性,於善法生起欲求而引發的,才稱為精進,精進屬於善心所。 [2] 本文提到,欲求一定引發精進嗎?不一定,因為欲求通三性---欲求通善、惡、無記 問:是「欲求」必定是「精進」的所依?也就是,是「欲求」必定是「精進」的因? 以總相而言,可以這樣安立;但,以周遍性而言,並不周遍,因為,「欲」心所有善 、惡、無記。 如《入菩薩行論》中說「精進是歡喜善」。「精進」一定是善,因為「精進」必定是 趨入善法的心所,所以,前因的「欲」心所也一定是善。 精進前因的欲求,一定是欲求善法,才稱為精進。「欲」心所不一定引生「精進」心 所,如殺生、偷盜等都有相應的「欲」心所,此等「欲」心所必定不引生「精進」心所。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11180926.A.1CB.html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23/2024 20:29:33
kissung : 隨喜~善法欲 03/24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