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摘自:2005年 達賴喇嘛尊者傳授菩提道次第略論 我平常也這樣說「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的發心」。 那兩種希求呢?(1)希求他利之發心,以及,(2)希求菩提(希求成佛)之發心。 希求他利之發心為因,希求菩提(希求成佛)之發心為果。(由希求利他,產生的結 果希求成佛,即是發起了菩提心,發起任運菩提心的第一剎那即進入了大乘成佛之道。) 首先,為了能成辦(大悲心)希求他利之發心,所以必須了解到,他人的痛苦是否可 斷除。因為希求他利,所以要了解到他人痛苦的因緣,他人痛苦的因緣是不是可斷除。 要如何斷除一切眾生的痛苦呢?為了能夠真正斷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所以要在現證空 性(勝義諦)的當下也能現證世俗諦(即一切種智,佛的意知不離空性根本智的同時也能 現證世俗諦,所以佛的意知又稱遍智、正遍知),才有辦法配合眾生的根器來圓滿他利。 因此,我必須成就無上菩提(必須完善自己成就佛果一切種智),為了利他而成就無 上菩提(為了利他所以我要成佛),之後才去產生希求菩提(希求成佛)的發心。 為什麼要成辦無上菩提(成佛),是因為要圓滿利他的緣故,所以要斷除所知障。至 於菩提的意思,如同之前所說了,「菩」的意思是什麼?「提」的意思是什麼? 與希求菩提(希求成佛)之發心相應的心王(意識心王),我們稱為菩提心,菩提心 是所緣菩提而產生一種希求心,因為有希求他利的緣故(菩提心的因素是大悲希求利他)。 大菩提(即佛果)為了能夠生起的緣故,所以首先要了解,菩提(佛果)是否可證得 ,這是上根者的修法。 如同之前說了,如果沒有斷除所知障,大菩提(佛果)是無法生起的。(大菩提是以 內心意知安立,內心意知由"菩"(斷)而"提"(證),由斷除煩惱障所知障而證一切種智。) 所知障是否可斷除,就是要了解煩惱是否可斷除,因為所知障是煩惱所留下來的習氣 ,所以煩惱沒有辦法可以斷除,煩惱所留下來的習氣(即所知障)就沒有辦法可斷除了。 要了解煩惱是否可斷除之前,必須了解煩惱的根本是什麼?這可不可以斷除?了解根 本執著(即無明根本我執的自性執著)可不可以斷除之前,必須了解空性是否存在。(要 了解空性是否符量,如果空性是符量的非顛倒知,才能斷除非量的自性執著及其習氣。) 因此,以一個上根者的修心次第來講,他是先了解空性(了解空性符量可斷除無明成 就佛果菩提),才生起菩提心的,才生起希求菩提(希求成佛)之發心的。(...待續...) >>>>> [1] 《佛地經論》(玄奘法師譯): 「緣"菩提"(佛果)、"薩埵"(有情)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希求完善自己圓 滿成佛)、利他(希求究竟圓滿利益他有情)大願,求大菩提(希求成佛)利有情故。」 菩薩緣著"菩提(佛果)及有情"發菩提心故名菩薩,希求完善自己成佛來利益有情, 具足自利、利他兩種希求,即上求菩提(完善自己成佛)下化眾生(圓滿利他)的發心。 [2] 《大般若經》:「菩薩摩訶薩(具有大悲為圓滿利他而希求成佛的行者)永一切煩 惱所知二障,得無上正等菩提(成佛),乃名如來、應、正等覺,得一切相智。」 菩是斷的意思,提是證的意思。成佛的意知由大悲為了利他而修證空性的智慧,圓滿 斷除一切煩惱障、所知障而獲證一切種智的智慧覺悟,如尊者說,就是由"淨"(淨除障礙) 而"覺"(獲證一切種智),沒有再超越佛果之上的斷證功德,所以佛果菩提稱作無上菩提。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12199480.A.17C.html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4/04/2024 17:52:44
kissung : 隨喜~希願利他願成佛 04/05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