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andy061683: 我一直很想問這些狂推低底盤車的官員們 05/10 07:19
andy061683: 對老弱婦孺來說,到底是上車有位子坐比較重要 05/10 07:21
andy061683: 還是少爬幾階樓梯比較重要? 05/10 07:21
andy061683: 現在搞這些座位稀少(或是上座仍需爬階)的玩意 05/10 07:24
andy061683: 弄到大家的乘車舒適度一起下降 05/10 07:25
andy061683: 看起來受益最大的其實只是輪椅跟嬰兒車(甚至是寵物車) 05/10 07:26
andy061683: 我就看過尖峰時段低底盤車客滿到 05/10 07:30
andy061683: 有後續上車的老人必須站著(前半段全部被老人孕婦坐滿) 05/10 07:31
andy061683: (我上班要搭的路線是全低底盤,不得不搭,不然我假日一 05/10 07:35
andy061683: 定會挑車/挑路線抵制低底盤車) 05/10 07:35
先說,小弟不是官員。 低地板車輛的政策,目前還在「衝量」的階段,有很多東西本來就還有調整空間。 你問對於老弱婦孺來說,其實兩個都重要,這不是一個比較題。 所以你提到的問題是兩個層面的問題。 低地板車輛的最大獲利者,其實是嬰兒車,輪椅,以及推行行李的人, (如果公車路線有經過菜市場周邊,還有菜籃車也會受益) 接下來才是老人與行動不便者。 而且,低地板車輛的確縮減了上下車的時間,對於運用效率的提升也有幫助。 現在既有的調查另外顯示了一件事,低地板車輛避免了老人在上下車時, 因攀爬階梯摔傷的可能性,這一點也是低地板車輛的效益。 好,那麼大家就反應,尖峰時間低地板車輛根本就沒座位可以坐, 這個問題是低地板車輛的問題嗎?其實不完全是,這個問題在全國都一樣。 通勤族都希望在上班/上學的公共運輸是有座位的, 所以,低地板車輛就會被討厭,因為座位數量大幅度的縮減, 然而,座位數不足的問題,其實某種程度來說,是混合調度的問題, 在這種情形下,業者(或者主管機關)本來就有責任採取混合調度, 去迎合不同需求。 現在政策上,並沒有要求要100%低地板,也允許業者在尖峰時間配置普通大客車, 不過大家不能否認的點是,在台灣,公共運輸需要座位的尖峰時間帶其實很短, (多半出現於早上的06~08、下午17~19) 站在公車的運用上,低地板車輛服務在大部分的時間帶, 對於通用族群使用者的需求,是公共運輸很重要的責任。 各位如果有人在看日本的交通政策,可以發現日本目前仍在大量推廣低地板車輛, 當然,就會有大家講的,連老人都沒得坐(而且日本還不流行讓座文化咧), 但是,日本有說這個政策失敗嘛?他們的講法通常是,是不是班次不足,需要再增班? 想想其實也沒錯,一輛公車22個座位,如果22個座位在全程大部分坐滿了, 這一班車營運的收入與成本其實是相符合的,如果還有很多人要站, 那就是有更多的需求(甚至還有可能有上不來的潛在需求), 所以,增班就是一個必要的手段。 日本實施公車政策比較完善(脈絡也比較明確)的區域, 大家可以去看京都市交通局的規劃,他們最近剛完成全市公車政策的再檢討, 京都也沒有到100%低地板,但是他們的確有確保大部分路線都有低地板車輛在運行。 另外,東京都的都市整備局最近的交通政策,也再次對低地板公車有政策上的宣示。 PS. 而且,日本的低地板車輛車長多半較短,為了轉彎半徑的要求 最後,大家會問,能不能兼顧? 以筆者看到的經驗,我自己認為,公共運輸導向的城市中, 香港大概是很值得學習的城市,不管是設施的統一化,或者是車輛的選擇, 現在的雙層巴士有下層低地板、上層座位的選擇, 在部分幹線路網上,的確是可以兼顧到低地板與座位的需求。 台灣據說也快要引進雙層巴士,就看看有沒有機會有引進這一類型的車種。 -- fabg's 航空鐵道交通生活部落格 http://fabg.pixnet.net/blog (fabg@運輸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05.50.1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s/M.1431223552.A.581.html
edoyasuhiko: andy大下次斷腿,你就不會抱怨低地板 05/10 10:22
edoyasuhiko: 偏激的車迷真的令人摸不著頭腦,自己不需要就"抵制" 05/10 10:24
edoyasuhiko: ?現在哪裡不推動無障礙,公車難道反其道而行? 05/10 10:24
andy061683: 看來只好期待看看雙層巴士是否真能兩全其美 05/10 10:25
andy061683: 現行的低底盤,為了"通用設計"已經犧牲了太多舒適度 05/10 10:27
andy061683: 尤其是台北補助購車堅持後段也要全低 05/10 10:28
andy061683: 造成後段必定只能配置4排16座以及出現反向位 05/10 10:30
andy061683: 像前高市公車處採購過的後段5排椅大宇在台北很難見到 05/10 10:32
andy061683: 而且政府鼓勵單一路線全配低地板車 05/10 10:34
andy061683: 雖不是單一業者旗下100%低地板車 05/10 10:35
andy061683: 但也一定程度的箝制了旅客的選擇權 05/10 10:36
edoyasuhiko: 你瘸腿還能繼續抵制我就信你 05/10 10:36
hicker: 看來樓上是非常非常痛恨低地板呀....這時要推樓上了 05/10 10:37
hicker: 樓樓上 05/10 10:37
andy061683: 這是讓我對這政策感到不滿的地方 05/10 10:39
TsBC: 無障礙需求乘客不太會走到中後段,全低地板配置真的有待加強 05/10 10:39
andy061683: 某人不用一直詛咒沒關係,我之前的確撞傷過膝蓋 05/10 10:40
hicker: 所以 andy認為不能全低地板的話 低地板與一般比例應該多少 05/10 10:40
andy061683: 那段行動不便的時期我在高雄,搭的路線也沒有低地板 05/10 10:41
andy061683: 還不是每天照爬(只是動作慢了點) 05/10 10:42
kutkin: 主要還是司機有沒有耐心等旅客就定位 05/10 10:42
andy061683: 要論低車比例的話,大概像現在台北299那樣還不賴 05/10 10:43
edoyasuhiko: 又不是所有車款都是少位置配備,就因為這樣恨低地板 05/10 10:44
edoyasuhiko: 不覺得太自私嗎 05/10 10:44
hicker: 但說到座位數問題 其實現在低地板跟一般車的座位數 05/10 10:44
hicker: 已經是差不多了 只是低地版的座位比較窄而已 05/10 10:44
andy061683: 理想上能1:1交替發車會更好 05/10 10:45
hicker: (不含全雙排座的國道路線用車) 05/10 10:45
edoyasuhiko: 傷膝蓋跟斷腿不一樣 不用詛咒,這叫不見棺材不掉淚 05/10 10:45
hicker: 所以就只是差在 上下車要不要爬樓梯而已 05/10 10:46
edoyasuhiko: 開車會被飛機撞到,少條腿也也不是不可能 05/10 10:46
edoyasuhiko: 到時候就不要唉搭車不便,沒見過這麼自私的車迷 05/10 10:47
hicker: 人 是自私的動物 這應該可以成為定律了 05/10 10:47
hicker: 另外 原po f大師所提到的雙層公車 在台灣應該還有不小問題 05/10 10:48
hicker: 最大問題就是限高 這也是多年前試行雙層巴未能成功的原因 05/10 10:49
edoyasuhiko: 你肯定沒看過老人家爬公車樓梯多辛苦的畫面,我說斷 05/10 10:53
edoyasuhiko: 腿也不是詛咒,之前有跟你一樣偏激的車迷比你更痛恨 05/10 10:53
edoyasuhiko: 低地板,有天他真的摔斷腿了整隻腳打石膏,他才承認 05/10 10:53
edoyasuhiko: 他之前恨低地板恨錯了 ,所以我沒詛咒,那天出意外 05/10 10:53
edoyasuhiko: 誰曉得。不見棺材不掉淚。 05/10 10:53
hicker: 樓上這是真人真事?? 05/10 10:55
DOCOV: 還有低地板都是氣墊式避震很舒適,傳統的就多半是鋼板的很硬 05/10 11:33
hicker: 還會有機歪機歪的噪音.... 05/10 11:44
busgoer: 氣墊要調得好才會舒適,谷關路線我寧可搭HINO鋼板車也不 05/10 11:45
busgoer: 搭申沃,懸吊太軟容易晃 05/10 11:45
busgoer: 講個小八卦,當年153谷關新幹線被某身障副市長指示要用低 05/10 11:46
Tachikoma88: 低底盤位子不夠一樣是要罰站的,這樣真的有比較好 05/10 11:46
busgoer: 地板,中市公運處跟豐原客運就因為一台車少4個座位,被罵 05/10 11:47
busgoer: 到現在 05/10 11:47
gigihh: 我反而討厭傳統公車鋼板避震的設計,久了都變成噪音王, 05/10 11:50
gigihh: 行進間整路都是那種摩擦噪音,連廣播報下一站都聽不到。 05/10 11:50
gigihh: 現在低地版至少改善很多了,除了中興巴士的「燒開水聲」 05/10 11:51
gigihh: 引擎比較吵以外,其他的都還不錯。 05/10 11:52
TsBC: 不少較舊的宇通也都快解體了呢!同業者反而ERK車況還比較好 05/10 11:59
TsBC: ~拿新車與舊車比不客觀喔! 本身組裝品質度與後勤比較有差 05/10 12:04
TsBC: 全台低地板車種幾乎都搭過了~只有大吉B7RLE較令人滿意! 05/10 12:07
TsBC: 宇通/金龍/大宇...以及直樑LT134~都沒比豐榮ERK.LRG還堅固~ 05/10 12:09
TsBC: 較悲劇的車款則是安源.三陽金龍與10年以前的金龍汽車與BC211 05/10 12:11
gigihh: 那這批金龍會不會久了也好像要解體一樣? 05/10 12:13
gigihh: 就是目前紅27、26新車採用的那種。 05/10 12:14
gigihh: 我不太懂型號。 05/10 12:14
aaronbest: 我不是車迷 但我對低地板的座位設計很有意見 座位太少 05/10 12:51
aaronbest: 了 起碼像輪椅區裝個折疊位吧 畢竟不常遇到 這樣空著 05/10 12:51
aaronbest: 浪費空間 還有我不懂博愛座每個都要扶手 也是浪費空間 05/10 12:51
aaronbest: 那些拔掉還能多一位 這些都是可改進的。 05/10 12:51
edoyasuhiko: 當然真人真事 http://i.imgur.com/phYxC57.jpg 05/10 12:59
edoyasuhiko: 低地板座位也有設計好的 不必以偏概全 05/10 13:00
edoyasuhiko: 如果討厭的是低地板的座椅配置 那自然可以討論哪種 05/10 13:04
edoyasuhiko: 座椅配置最適合 但打從頭就全盤否認低地板的價值乃至 05/10 13:05
edoyasuhiko: 講出抵制這種完全出於主觀偏見的言論 05/10 13:05
edoyasuhiko: 我該慶幸你不是交通主政者 05/10 13:06
TsBC: 推動無障礙是必要的...但台打低地版座位配置實在很鳥.... 05/10 13:07
TsBC: 最令人詬病應該是後段斜坡上座位的腳放位置不平整以及相親座 05/10 13:08
TsBC: 若要兼顧舒適與無障礙,現階段應該先推2/3低地板較為合適... 05/10 13:09
TsBC: 像富豪B7RLE.金旅.BS120SN,台北以外都很常見~後段座位也較多 05/10 13:11
TsBC: ~至於山路與國道如何如何~絕大都是自己主觀的認知而已~ 05/10 13:14
TsBC: 當初說不合適...現在也都一一突破了,其實沒什麼是不可以的XD 05/10 13:16
TsBC: 比較可惜的是沒有針對不同路線客群作出車種的區隔 05/10 13:21
naruto1010: 舒適度降低?倒不如說是台北的市區公車舒適過頭了。 05/10 13:22
naruto1010: 台北的低底盤設計是為了台北市的補助規範,才造就後半 05/10 13:25
naruto1010: 段全平面斜坡的設計,但老實講很沒意義。 05/10 13:25
naruto1010: 中興巴士集團的自產金龍仍然在改進,但車體設計主要是 05/10 13:26
naruto1010: 老闆那邊的意思,看有沒有機會再調整。 05/10 13:30
TsBC: 短程接駁真的用不到那麼大的椅子,雖然改小椅子增加座位比較 05/10 13:31
TsBC: 實用~但台北的路線大部分都有歷史,太雜了,沒有系統...有些路 05/10 13:32
naruto1010: 不過,要完全低底盤不太可能,現在有些客運公司主要是 05/10 13:33
naruto1010: 靠包車業務在支撐,普遊車也會成為主力車款之一 05/10 13:34
TsBC: 線太長,客群來自沿途各短程通勤區間,但又有很多老人愛搭全程 05/10 13:34
naruto1010: 只是比例不會像低底盤這麼多就是。 05/10 13:34
TsBC: ,調度站內各路線常會互相調度,車輛全部統一是最簡單的作法~ 05/10 13:35
gigihh: 我聽過一個說法是,輪椅區本來就不能有座位,那是逃生門 05/10 13:39
gigihh: 附近必須預留的,如果裝了折疊椅,會影響逃生動線。 05/10 13:39
naruto1010: 這說法應該只是以訛傳訛,因為一般底盤的車輛安全門 05/10 13:40
naruto1010: 左右側都有座位。 05/10 13:41
naruto1010: 之前北客有些車把摺疊椅拆掉,主要是考量到尖峰時段 05/10 13:42
naruto1010: 運量,站立空間會比較多一點。 05/10 13:42
lcccpkhtp: 若是有住基隆的大大們就知道,基隆公車全博愛 05/10 13:48
lcccpkhtp: 有位置坐就偷笑了!基隆也有低地板車,很多人愛得要死 05/10 13:50
lcccpkhtp: ! 05/10 13:50
toulu: 其實以市區公車而言,低地板座位並沒有「大幅」減少 05/10 14:05
toulu: 最近去了趟東京,都營巴士為了增加站立空間,還把後段高起 05/10 14:06
toulu: 處本來可以設四排座的地方再減少座位,所以有一好沒兩好 05/10 14:07
toulu: 日本的話還有一點,東京、名古屋、大阪、京都市區沒什麼 05/10 14:10
toulu: 山區路線,會不適合低地板的只有一些狹窄路段,所以可衝到 05/10 14:12
toulu: 將近100%,但地形比較多山的神戶就沒辦法都用低地板 05/10 14:12
h22112603: 豐客153配低地盤根本是惡夢 一堆人在朝馬上不去…不過 05/10 14:41
h22112603: 豐客這款車算是低地板公車中位置算較多的 05/10 14:41
toulu: 我同意快速公車用低地板根本是搞笑... 05/10 14:45
TsBC: 點對點的快速公車其實部分班次用大復康會比較適合~ 05/10 14:49
TsBC: 如果有鐵路能夠替代,其實公路不一定要全都無障礙 05/10 14:50
busgoer: 豐客153換遊覽車還是會一堆人上不去,只是低地板的刻板印 05/10 15:40
busgoer: 象讓人以為問題出在低地板 05/10 15:40
gigihh: 可是鐵路本身的限制,ˊ注定無法點對點,也就是說想使用 05/10 16:11
gigihh: 的人,扣除家住在車站步行範圍的,都是需要轉乘,而對於 05/10 16:12
gigihh: 這些行動不便者,扣除掉自駕、腳踏車兩個選項,能用的只 05/10 16:12
gigihh: 有公車、計程車,而計程車屬於高消費的運具,不是多數人 05/10 16:13
gigihh: 因此能夠當作轉乘鐵路的運具就只有公車是最大眾化且最 05/10 16:14
gigihh: 應該無障礙的運輸選項,因為這些人扣除這些選項,就只有 05/10 16:14
gigihh: 公車可以符合需求。 05/10 16:15
gigihh: 復康屬於預約制,基本上算是特殊運輸服務,在此不討論。 05/10 16:15
TsBC: "大復康"是公車喔!區內轉乘接駁公車與城際快速公車有區隔喔~ 05/10 16:20
gigihh: 但這種大復康目前適量不夠多吧! 05/10 16:56
gigihh: 我覺得快速公車要無障礙可以考慮有升降機的就好了。 05/10 16:56
gigihh: 快速公車行駛的路線通常也都不是捷運能取代的。 05/10 16:57
gigihh: 而且中間通常會上國道。 05/10 16:57
gigihh: 打太快多打了ˊ 05/10 16:58
fabg: 現在政策上已經盡量不推大復康當一般運輸用車 05/10 18:10
fabg: 因為大復康只能給輪椅使用,其他人還是要爬階梯 05/10 18:11
fabg: 大復康目前用途主要是配合無障礙團體旅遊的政策部屬 05/10 18:12
busgoer: 大復康對於輪椅以外的是超級障礙車 05/10 18:26
chewie: 大復康後門是輪椅起降台 對啊一般乘客來說等於只有單門 05/10 20:36
chewie: 對於 05/10 20:36
busgoer: 但是階梯多幾階,座位也變少 05/10 20:42
DRIariel: 低底盤好處是可容納乘客面積變多 不然以前站位都擠前中 05/10 20:58
DRIariel: 是說最近算過低底盤座位大約26上下 brt多1節才31座 謎.. 05/10 21:00
DRIariel: 是說為什麼低底盤座位排列設計不一?考量的點是什麼? 05/10 21:01
busgoer: BRT其實後面那節只有一半的長度,中間還有不能設座位的鉸 05/10 21:25
busgoer: 接盤 05/10 21:25
whistlerhu: 現在的大復康(市區型)後門都可以正常上下車哦,樓上所 05/10 23:03
whistlerhu: 言者是舊款升降機設計 05/10 23:04
DRIariel: brt後半看起來比半節長一點耶@@a so在想這是最優設計嗎? 05/11 00:29
DRIariel: 一般低底盤+雙門雙機其實空間比以前算是比較充份利用了 05/11 00:30
DRIariel: 豐客有的前門不知為何過道較窄 看過司機貼請不要站過道 05/11 00:31
DRIariel: 最近還有在觀察三門的公車是不是對大家有比較方便(? 05/11 00:33
jojozyzy: 真的很難ㄧ個人連車帶嬰兒、東西端上去的 05/11 00:43
jangjyyu: 日本道路行駛中站立的舒適度跟台灣比較怎麼沒人討論, 05/11 02:09
jangjyyu: 覺得這才是為什麼在台灣許多人不喜歡沒座位的最主要原因 05/11 02:09
jangjyyu: 。 05/11 02:09
kutkin: 台北市怎麼換公車,我還是覺得站的很辛苦。 05/11 02:09
kutkin: 能搭捷運就不會想搭公車 05/11 02:10
goshfju: 樓上你知道原因在哪嗎..就是公車座位太少 05/11 02:13
BillHuang: 公車站台可以改進嗎? 低底盤90%停靠時靠不到緣石 05/11 03:31
fabg: 其實有一些是駕駛的技術性問題。 05/11 09:08
visa9527: 靠站時可以用氣壓控制降低,爬坡前能否用氣壓控制增高? 05/11 10:35
sayin: 學學南美阿 BRT專用道路 直接墊高月台 不用低地板公車 05/11 12:02
visa9527: 那就變公車站的成本比較高了 05/11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