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TUN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懸吊設定 1. 彈簧選擇 2. 預載設定 3. 阻尼設定 主要訴求: 降車身的前提下, 保有舒適的設定 Part 1, (https://goo.gl/w9Xvmo) 在不考慮阻尼的情況下, 我們藉由彈簧與簧上重量的討論找出合適的彈簧磅數 由於彈簧的簡諧運動可以視為圓周運動的投影 kx = m(ω^2)r, x = r 我們可以推導出SF = 187.8(WR/Sprung weight)^0.5 SF = suspension frequency WR = Wheel Rate Sprung weight = 簧上重量 其中, WR是從Spring Rate(彈簧磅數)在考慮懸吊幾何之後, 所修正過後的懸吊硬度系數 WR = SR x (motion ratio)^2 x ACF(避震器與中垂線夾角取cos) (https://goo.gl/aZEevn) (這也就是為什麼雙a臂的彈簧磅數通常比麥花臣硬) 根據第一個連結, 依照使用的需求, 合適的SF如以下: 1. 0.5 Hz - 1.5 Hz for passenger car(乘客導向, 舒適) 2. 1.5 Hz - 2.0 Hz for sedan racer/moderate downforce (房車賽車, 中等下壓力車 款) 3. 3.0 Hz - 5.0 Hz for high downforce (高下壓力design車款) 所以挑選彈簧硬度時, 不妨先決定好你的SF, 再跟據公式推算出合用的彈簧磅數 Part 2, (https://goo.gl/htdH2v) 在我的理解裡, 預載的目的是調整"車身在平衡態時, 減震筒所在的位置", 他並不會改變 彈簧的硬度(for linear spring) 可用的減震行程固定, 我們如何適當的分配壓縮行程以及伸側行程? 如果壓縮行程太短, 就會出現bottom out(觸底) 如果伸側行程太短, 就會出現top out, 根據k-sport的建議, 分配給壓縮跟伸側應該為2:1(https://goo.gl/CtCVVt), 這時候就 可以透過預載調整的方式, 達到適當分配 這邊提供另外一篇對於行程分配有著墨的連結(https://goo.gl/g2P7Li) 他說道, 應該把位置設定在50% +-10%的位置 Part 3, 阻尼調整, (https://goo.gl/qS4qzF) 我只截錄一小部分, 針對舒適導向所做的設定 由於車輛在過一個bump的時候, 由於前輪先接觸到凸起前端, 假如前後的懸吊頻率一致的 話, 其震盪圖如圖一( https://imgur.com/hrpfBdQ ), 然而這樣會造成車輛出現pitch(車 輛以側面的中心線坐前後擺盪), 對於車輛的穩定以及舒適度都有很大的影像, 所以我們 會希望後懸吊的頻率高一點, 讓前後車身同上同下, 如圖二 ( https://imgur.com/1neN86G ) (這邊大家會有點困惑, 後面的震盪取線又不match; 但是基本上減震筒在一兩次的擺盪就 會回到穩定態, 所以我們只focus在前面的cycles) (https://goo.gl/wb97DE) 實務設定, 由於是passenger導向, 先將前後阻尼調至最軟, 找一個bump嘗試以不同的速度開過去, 找出擺盪最劇烈的速度並依此為基準去設定; 觀察前後擺盪幅度較劇烈(平率高)的一方, 加強其阻尼, 調整至車頭車尾同上同下(heave)而不是pitch 以上是survey過網路資料後, 所做的整理, 跟大家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8.16.1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TUNING/M.1504759384.A.5EB.html
c90195h: 推 09/07 12:52
comeoffline: 太專業了,懸吊這門課,我是完全的門外漢呀… 09/07 13:32
※ 編輯: chi1i (61.230.76.101), 09/07/2017 20:01:50
nicklyyyy: Good 09/07 23:23
A07: 第一次看到這麼科學的改懸吊,太厲害了!! 09/08 02:23
marco790818: 頭好痛 給推 09/08 16:19
xgcloud: 超強!!! 09/10 04:11
bowfawho: 快推,免得被笑看不懂XD 09/10 09:51
sangi: 台灣的道路讓你摸不透的 09/11 18:57
yapug: 專業推一個 10/09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