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F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主要是看了前面文章 看到很多人買了自己其實看不懂的金融商品 理專說什麼就都相信 會上來問的人至少還有一絲疑惑 又有多少人是完全沒有問 或是數年後上來問才知道不符自身需求 (保守說法) 明顯錯誤告知的不討論 (如前篇) 我想提的是兩種情境 1. 只講優點不講缺點,沒有充分告知,或是只講最好的預期情況,不講最差的情況 2. 即使知道你的需求,也只推薦理專本人可得到收入最高的商品 而不是符合客戶的最佳利益 (代理問題) 目前說法也很多種 1. 簽約時你情我願,沒有任何強迫,契約內容你全部都要看,看不懂要問 2. 消費者比較弱勢,應該限制更多高風險產品發行,或加註警語,或將消費者分類 3. 金融業會自律,發自律小卡 4. 其他... 我自己覺得,"代理問題"無時不刻都在發生 我最推薦如果有能力自己來是最好 不懂的部分上網查詢或是PTT尋問,熱心版友很多 但是還是要有基本判斷的能力 自己弄理財也不是一定完美 我自己非金融出身的,偶爾商品內容還是沒辦法徹底了解 之前才被提醒追蹤 FTSE 和 MSCI 的 ETF 內容不完全相同, 可能有雙倍曝險的問題 另一個看到的解法是:收取固定費用的理財專員,只提供諮詢 不過我自己想想就覺得不符合人性 現在手遊幾乎都是免費制加內購付費 幾乎找不到月費制的遊戲 最後推薦一本書作結 "理財盲點:有錢人不會做的13件理財決定" 第一章標題就是 "蠢事1:購買自己不甚了解的金融商品" 這本書開宗第一章,我想在美國也是最常見的蠢事 作者要你詢問理專五個問題 1. 這項金融商品要花多少錢? 2. 這項金融商品的替代方案? 3. 從這項投資取回自己的錢容易嗎?若我必須這麼做,需要支付手續費或罰金 4. 我需要為這項金融商品付多少稅金? 5. 這項金融商品會讓我面臨最糟的情況是什麼? 我相信問完這五個問題,至少該項金融商品的缺點都能夠一覽無遺 希望大家能夠趨吉避凶、理財成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46.70.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P/M.1628588774.A.801.html
holmes2136: 推 08/10 17:51
goliathplus: 推 這幾個問題很重要 08/10 17:59
rich49: 推 08/12 13:00
ThisIsNotKFC: 推 08/14 15:37
MATSUI25: 如果付費顧問的品質跟免費的一樣 那的確沒人要付費 08/18 14:18
MATSUI25: 目前沒有機制可以找到夠品質的付費顧問 當然只能在免費 08/18 14:21
MATSUI25: 服務下 自立自強 08/18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