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d_Ca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andy88257 (阿泰斯)》之銘言: : 要找頻率在1MHz附近共100個特徵頻率 : 於是先用網格A,跑出一組特徵頻率後(共100個) : 再把網格弄細一點,變成網格B,並跑出一組特徵頻率(共100個) : 一直重複網格C、網格D...... : 直到最後兩個網格跑出來的兩組特徵頻率裡,每個特徵頻率誤差都在許可範圍內,就代表 : 收斂了 : 例: : 網格H 特徵頻率: 0.51、0.71、0.91、1、1.01、1.21 MHz : 網格I 特徵頻率: 0.5、0.7、0.9、1.01、1.011、1.2 MHz : 兩組特徵頻率的誤差(上減下): 0.01、0.01、0.01、-0.01、-0.001、0.01 MHz : 有人會這樣做收斂分析嗎?   把兩篇文章的問題一起回,我盡可能回得易懂一點,如果 還有問題那可以再問。   Q1.自由度多寡和物理量有沒有關係? A1.先解釋一下什麼是自由度,自由度代表節點本身未受拘 束的物理量,以solid element來說,他本身的string function的獨立變數是位移,而3D空間中,一個節度在 完全無拘束的情況下應該會有6個自由度(u_x, u_y, u_z, w_x, w_y, w_z),那如果是壓電元素就會增加三個方向 電位差的自由度,所以壓電元素的自由度比固體元素多 是正常的。 Q2.什麼是元素的階數(order of element)? A2.FEM顧名思義就是用有限的元素去逼近真實的解,你可以 想像在x-y平面上有一條曲線,然後我要用有限的元素去 描繪它,假設我用十個元素來描繪,第一種情況是我在曲 線上畫十個點,然後把十個點用直線連起來,由於此時每 個元素上的函數都是線性的,其x對y為一階,因此我們稱 它叫一階元素,也叫線性元素。第二種情況,我不直接把 每個點連起來,我選其中三個點,然後畫一條2階曲線, 這樣就叫做2階元素,也叫做二次元素。以此類推,當我 用越高次數的曲線函數來模擬時,元素的階數也就越高。 相對的,由於節點的數目變多,相同元素數量下,模型的 自由度也越高,計算所需的資源也就越大。 Q3.為什麼要做收斂分析?什麼時候才需要做收斂分析? A3.前面我們提到有限元素和階函數的概念,那我們再假想一 個例子,假設今天我要求解圓周率,所以我把圓切成20等 分,求得pi=3.128,但我擔心不夠精準,所以我再切的更 細,然後得出下面這張圖的曲線。從圖上可以看到大約在 60等分後,曲線變化的曲率開始趨緩,即使切成了100分, 求出來的解也只與60分的差了0.011%(與20分比則為0.394%) 這種情況我們就認為在60分就已經收斂,以工程上的需要 已經足夠,不需要再切細到100分。這就叫做收斂分析(或 收斂測試)。http://tinyurl.com/lb5lzd9 那為什麼要做收斂分析,切到100分不就好了。聽起來很 好像沒錯,只要把網格切得有夠細,解就一定會準。但實 際上不然,1.網格切得越細,求解所需的資源越多,如果 不需要這麼高的精確度,這是種浪費。2.解可能不會收斂, 切的越細結果錯的越離譜。因此,收斂分析對於FEA來說, 是滿重要的基本動作,特別是在學術研究上,為了對自己 發表的成果負責,基本上只要是做FEA的都應該要做這件 事才是。 至於實務上該不該做?什麼時候才該做?我個人認為幾種 情況比較需要,1.定量分析:這個解的值我很在意,比如 說我必須很明確知道多少力量負載下,工件會降伏。反之 如果是定性分析,你只是要看趨勢,那就比較沒差,反正 這個值只是參考,精確度不重要。2.初次做的case或是 benchmark case,這種情況通常會考慮數種設變的狀況, 但是設變的幅度通常不大,如果每一個case都做太累人, 但都不做,可能全部的case套用這樣的參數做出來都是錯 的,這樣又太冒險,所以建議第一個case或比對用的case 還是做,確保後續的模擬都是正確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21.10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Cad_Cae/M.1398527812.A.6DA.html
candy88257:感謝!!! 所以說壓電元件用六面體網格,網格數13萬個, 04/27 00:50
candy88257:記憶體吃100GB是正常的喔? 因為每個網格元素都是正方體 04/27 00:50
candy88257:,且每個網格元素體積都相同,這幾乎是完美網格,應該 04/27 00:51
candy88257:不可能說這樣子網格,結果會沒收斂到吃掉100GB的記憶體 04/27 00:51
candy88257:吧? 04/27 00:51
candy88257:我在上一篇給您的Comsol的存檔,有我網格的詳細設定 04/27 00:52
candy88257:另外,一個x、y、z軸都垂直於每個面的長方體,它的階數 04/27 00:57
candy88257:照您的說法,應該永遠是一階吧? 不管分成幾個點,連起 04/27 00:58
candy88257:來都是同一條直線。 04/27 00:58
candy88257:在comsol裡,唯一能設定階數的地方,我測試了線性、 04/27 00:59
candy88257:二階、三階,其自由度都沒變@@ 04/27 01:00
largesperm:我查了一下 電腦要裝到100GB 不是很容易 04/27 08:41
largesperm:我還是覺得不可能用到 100GB 04/27 08:41
largesperm:當你衝到 100GB 的時候 拍一下工作員管理 04/27 08:41
largesperm:或者你看電腦的系統資訊 如果本身就沒裝到 100GB 04/27 08:42
largesperm:那就不可能用到 100GB 04/27 08:42
largesperm:任何一種軟體 應該都會有收斂的監控視窗 04/27 08:46
largesperm:把他打開就知道到底有沒有收斂了 04/27 08:46
largesperm:網格數量沒變 自由度一樣很合理啊 04/27 08:50
largesperm:不是說看到唯一能設定階數的 就是試著去設定他 04/27 08:51
largesperm:要開 help document 看他這個設定選項的定義 04/27 08:51
largesperm:學校通常是買正版的 大型軟體有2個地方可以大方問 04/27 08:52
largesperm:直接把 model 寄給經銷商或是原廠 04/27 08:52
largesperm:問他為何記憶體會佔用到 100GB 04/27 08:52
largesperm:我還是一直很好奇 軟體可以衝到 100GB 04/27 08:53
gamer:你的檔案我沒辦法開所以我不知道,但是我認為100GB不正常的 04/27 11:51
gamer:至於解會不會收斂,非線性運算網格漂亮只是比較不容易發散 04/27 11:51
gamer:不代表一定不會發散,甚至有的時間網格太密,反而更容易發散 04/27 11:52
gamer:就像我講的,你模型的解其實是發散的,你模擬的解越是逼近真 04/27 11:52
gamer:實解,當然就更容易發散。 04/27 11:53
candy88257:我先補上吃記憶體的圖(管理員):http://ppt.cc/bS46 04/27 13:06
candy88257:另外,我網路上查了一下,Analysis跟Comsol吃記憶體的 04/27 13:08
candy88257:量是天朗之別...,不曉得您是用Analysis嗎? 04/27 13:08
candy88257:上面那張圖,網格數約13萬 04/27 13:11
candy88257:都是長寬高1:1:1的正方體網格,且每個體積都相等。 04/27 13:12
largesperm:你們電腦真棒 16核心+破百記憶體 長知識了 04/27 13:44
largesperm:CAE 背後求解的原理不會差太多 都是解方程 04/27 13:45
largesperm:13萬的網格數不會特別多 應該很多板友都有做過這樣的 04/27 13:45
largesperm:網格數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 找原廠發 ticket 會比較適合 04/27 13:46
candy88257:重點不是"13萬",而是"立方體"網格,13萬個四面體網格 04/27 14:52
candy88257:跟13萬個六面體網格,四面體網格的記憶體使用量遠比 04/27 14:53
candy88257:六面體來的少。 04/27 14:53
candy88257:而且是少很多! 四面體網格,網格數40萬,跟六面體網格 04/27 14:54
candy88257:,網格數13萬,使用的記憶體量大約相同。 04/27 14:55
gamer:那是因為線性四面體元素的節點數只有4個,只有線性六面體網 04/27 23:22
gamer:元素的一半,所以勁度矩陣大小也只有一半。 04/27 23:23
gamer:換句話說,理想狀態下,四面體元素要兩倍六面體元素的數量 04/27 23:24
gamer:其節點數才會一樣多。 04/27 23:24
fgj:關於Q3第3段之 "定性" 分析 : 如何100%確定差異非來自於收斂? 04/28 00:06
fgj:比方說當同模組 改個長度 也確定網格不相同 結果A"大" B "2%" 04/28 00:08
gamer:你說的沒錯,即便是趨勢分析,也有可能因為解尚未收斂而出現 04/28 00:08
gamer:同趨勢是表現(也許正好在反曲點的兩側)。理想上當然最好是每 04/28 00:09
gamer:個case都做收斂測試,才能確保模型無問題。但是工程上有時僅 04/28 00:10
gamer:是需要一個快速可供參考之結果。這個時候,可以透過經驗及其 04/28 00:11
gamer:他方式去辯別此解是否合乎趨勢或有發散之情況。當然,這不是 04/28 00:11
gamer:最安全的做法,只是方便行事。 04/28 00:12
fgj:其實所謂方便與快速 當後面的生產製造測試QC完全按照分析結果 04/28 00:19
fgj:應是不容許存在這不該存在的變因 1旦有錯所花的金錢與時間更多 04/28 00:20
fgj:如果按照經驗與學理只看趨勢 那應也不用分析 我想透過分析並且 04/28 00:21
fgj:加上學理去推測"趨勢"合理? 更進一步用公式推導"程度%"合理? 04/28 00:23
fgj:來避免思考上的盲點 並琢磨整個現象 04/28 00:24
gamer:實務上很多時候其實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把分析做的"完美",然後 04/28 00:30
fgj:僅提出此點希望分析人員不僅只採結果 若學理,誤差% 掌握更好! 04/28 00:31
gamer:才用這個結果去生產製造。但有的狀況其實用力學知識是不足以 04/28 00:31
gamer:判斷下的對策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到底為如何,舉例來說,今天一 04/28 00:32
gamer:個形狀較為複雜的工件產生斷裂,要在那邊加肋補強才會有效 04/28 00:32
gamer:這樣的問題按照經驗或自身學理去判斷其實常常是錯的,透過 04/28 00:33
gamer:FEM是一個比較快速正確的做法,但假如此工件已經投產,產線 04/28 00:34
gamer:又怎麼可能等你花一個星期做為收斂測試才去設變? 04/28 00:35
gamer:像這種情況,通常就是將對策的幾個CASE一併去做,然後比對 04/28 00:36
fgj:我想重點不在完美 而是在掌握誤差% 如果2%是很大的改善 但卻提 04/28 00:36
gamer:設變前的狀況,然後頂多是各CASE網格加密多做一兩個CASE確定 04/28 00:37
gamer:趨勢,就提出去設變了。 04/28 00:37
fgj:不出 軟體本身"相對誤差%" 時間應是整體時間/比起1個禮拜 04/28 00:42
fgj:你也提到各CASE加密一點測,所為何?正確的分析才能節省開發時間 04/28 00:53
fgj:否則 光"單物理量"不穩固 不斷實驗 收斂可在產品可能幾何內做! 04/28 00:58
gamer:看case的狀況,一個星期對於已經投產的東西來說,其實是非常 04/28 22:56
gamer:長的,生產線停線一星期需要調度的變動不算是小事。 04/28 22:57
gamer:至於所謂的加密一點,也是辯識模型收斂狀況的一種做法,只是 04/28 22:58
gamer:不像收斂性測試要求那樣的嚴謹,我不知道你認為收斂測試要做 04/28 22:59
gamer:到什麼程度,不過我以前在學校是要求做到誤差0.1%以下,有的 04/28 23:00
gamer:時候要加密到非常密才有辦法,計算一個case的時間就需要一天 04/28 23:00
gamer:開發設計階段或許有可能這樣做,但是已經進入生產階段的,就 04/28 23:01
gamer:我所知不太可能給你這麼多時間對應。 04/28 23:01
fgj:完美/=/掌握 好比我拿2把尺來度量10種工件在製造生產測試 04/28 23:06
fgj:當這2把尺"相對誤差"4% 而這10樣由這"2把尺" 所測差異1~6% 04/28 23:07
fgj:只能說4%~6%略可信 更何況若連這2把尺相對誤差?%未知 豈無風險 04/28 23:11
fgj:根據經驗常倉促試作不停實驗從來 豈不更浪費時間與金錢? 04/28 23:14
fgj:個人認為若真是急到1周要作出 那就請製造根據自己的"經驗"先作 04/28 23:15
fgj:在改吧~應該有更有價值的東西需要分析 而不是在分析很快能作出 04/28 23:16
fgj:且網格測試應是在設計階段考量幾何可能範圍早已完成的基本工 04/28 23:19
fgj:簡單來說: 用精度誤差1%的儀器 量2個模組物理量差0.5% 可信否? 04/28 23:25
fgj:任何儀器或產品商也通常會標示其"相對精度能力"給使用者參考 04/28 23:38
gamer:簡單的說,實務上不會每個東西都去做模擬,沒那麼多美國時間 04/28 23:46
gamer:通常是遇到問題或是預期會有問題才會做。 04/28 23:46
gamer:然後,請製造單位修改更是不恰當的行為,生產SOP製造單位必 04/28 23:47
gamer:需依據設計單位的圖面實施,如果製造想改就改,那出了問題到 04/28 23:47
gamer:底是設計單位負責?還是製造單位負責? 04/28 23:48
gamer:最後,既然是定性分析,1%~2%的誤差根本不重要,就算20%也無 04/28 23:49
gamer:所謂,重點是趨勢是否正確,有沒有幫助。 04/28 23:50
fgj:既然是設計單位該負責 那是否設計單位確定"方案正確" 在提出 04/28 23:51
fgj:更為適當? 否則不斷試誤的"所有相關單位"時間金錢成本 又算在? 04/28 23:53
fgj:?%的誤差不重要? 10組迥異的模組趨勢改善%差異決定採用不重要? 04/28 23:57
fgj:當1個分析人員 連誤差%都無法掌握 不只矇外行人 更是捨去根本 04/29 00:05
fgj:在說如果只是看"趨勢" 來附和"既有想法" 那也不需要浪費時間 04/29 00:07
fgj:分析了 因為對只看結果的人來說 不是大 就是小 總有50%賭對 04/29 00:07
gamer:就我自己實務上的經驗,算出來的東西和實驗做出來,差個10幾 04/29 00:08
gamer:20%是常見的事,你認為模型求出來的值差2%很重要我沒意見。 04/29 00:09
fgj:我1直在強調"相對誤差" 當你的儀器本身相對誤差10% 要如何來 04/29 00:10
fgj:證明 你所兩A>B 5% 是正確的? 重點是在於掌握% 而非一昧要細! 04/29 00:11
gamer:至於只看趨勢你認為是射箭畫圓,我個人不置可否,不過在沒辦 04/29 00:11
gamer:法有更好結果的情況,至少聊勝於無。 04/29 00:12
fgj:有作分析的人應該知道 調粗2倍時間大大降低 既然如此 掌握與 04/29 00:12
gamer:我說過不見得需要收斂測試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確認相對誤差 04/29 00:12
fgj:不知網格的誤差% 何者才是真正的朝改善產品的性能 ,時間成本? 04/29 00:13
gamer:在幾何與邊界條件相似的狀況下,以相近比例及數量的網格計算 04/29 00:13
gamer:出來的結果,在解不發散的狀況下,兩者的精確度不會相差太遠 04/29 00:14
gamer:換句話說,假如A case的+10%誤差,B case也不太可能會是+5% 04/29 00:16
gamer:甚至-5%,這種error level。 04/29 00:16
fgj:不會太遠?那是幾%? 如果看定性不需要測網格 不妨改成10個網格 04/29 00:17
fgj:測10個模組在來看看所謂的趨勢!掌握收斂誤差%應是分析教學入門 04/29 00:18
gamer:這是入門我知道,不需要你特別強調,不然我也不用特別回這篇 04/29 00:20
gamer:文章來說明了.... 04/29 00:20
fgj:並非要細 而是要掌握! 否則還要看儀器何時會AB誤差-5%~5%嗎? 04/29 00:21
gamer:至於網格數,以現在的計算機和軟體,一定程度切細在計算時間 04/29 00:22
gamer:上不會有太明顯的差距,而軟體也多半有mesh criteria及 04/29 00:23
fgj:關於Q3第3段之 "定性" 分析 : 如何100%確定差異非來自於收斂? 04/29 00:23
gamer:stress error可供參考。 04/29 00:23
gamer:並不是那麼樣的「未知」。 04/29 00:23
fgj:所以我重複上段1開始的問題 應盡可能把風險降低 而不是靠可能 04/29 00:24
gamer:是應盡可能沒錯啊,但不代表一定得做收斂測試才可信啊。 04/29 00:27
fgj:軟體所提供的誤差應是比較傾向絕對值 但人工測網格收斂相對值 04/29 00:28
gamer:今天我已經是fine mesh加上good elements quality 04/29 00:28
fgj:我強調"掌握"與"未知" 在可能的幾何範圍內測出"相對誤差%" 04/29 00:29
gamer:stress error也在6個order以下時,我有一定基楚去相信這個解 04/29 00:30
gamer:是可信的。 04/29 00:30
fgj:前面我有說:不妨改成10個網格 測所謂的趨勢看看! 如果完全相信 04/29 00:32
gamer:如果10個網格滿足上面的條件,比如說beam problem,那我也是 04/29 00:33
gamer:信啊。 04/29 00:33
fgj:當今電腦切夠細且快 差別只在於可能幾何內多做幾點收斂測試 04/29 00:34
fgj:所以用很多"可能"和"如果" 來避開這並非不可解的問題? 04/29 00:35
gamer:我必須說,實務上很多case是沒辦法收斂到1%以下 04/29 00:37
gamer:特別是考慮到contact condition的時候。 04/29 00:37
gamer:過密的網格下場是根本解不出來。 04/29 00:38
fgj:就算在可能幾何內 只測"3點"誤差% 也足以證明>?%差異100%非來 04/29 00:39
gamer:多加密幾次,這我也說過了吧。所以我說了,有其他方式可以 04/29 00:40
gamer:處理,不一定要收斂測試啊。 04/29 00:40
fgj:自於此誤差 抑或是要留下所謂"可能"來做為設計之依據? 04/29 00:40
fgj:其實你一開始切的網格今PC應已收斂 你作的加密也是在做收斂 04/29 00:42
fgj:但確實求得產品可能幾何內收斂?% 對產品助益 也不會誤導初學者 04/29 00:43
fgj:否則任何人網格切10格跑很快 做出趨勢就用 跟賭大小有何分別? 04/29 00:46
fgj:收斂定義非細0.001%, 而是測出其?% 來決定幾何/結構設計可信度 04/29 00:50
gamer:我只說不一定得做收斂測試,我可沒提出你說的那種建議來教 04/29 00:50
gamer:別人。 04/29 00:50
fgj:就跟拿精度10%儀器 可量A>B 20% , 但可以/或不能量C>D 5%"趨勢 04/29 00:52
fgj:不1定得作收斂測試又何必加密? 你在"定性"那段話不妨在看看 04/29 00:54
fgj:當2目標物"趨勢%" 已落在 儀器 "誤差%" 內 如何採信? 04/29 00:59
fgj:更何況是買一台沒標示"相對誤差%"的儀器來測量產品的"趨勢"? 04/29 01:02
largesperm:安全係數抓大一點不就好了嗎 04/29 07:52
largesperm:如果一台工具機的每一顆螺絲都要分析 04/29 07:52
largesperm:那怎麼做啊 04/29 07:52
largesperm:這樣已經有點吹毛求疵了 04/29 07:52
largesperm:真的要吹毛求疵 重力 濕度 粉塵 靜電 光源 04/29 07:53
largesperm:都要下去算啊 04/29 07:54
largesperm:所以最快的方式就是知道趨勢 安全係數抓大一點 04/29 07:54
largesperm:真的怕就做局部實驗 04/29 07:55
largesperm:今天就算你 CAE 很有自信算出來跟真實只差 0.001% 04/29 07:56
largesperm:你敢簽名說只差 0.001% 否則砍頭 嗎 04/29 07:56
largesperm:CAE 只是一個工具 04/29 07:56
fgj:到底哪裡提到收斂要做到0.001%? 從頭到尾我都在強調你要比20% 04/29 15:43
fgj:的趨勢差異, 你可以說你不care"2%" 的差異,但前提是你確知這2% 04/29 15:44
fgj:!! 而不是用"?" 作出所有趨勢%來附和想法! 我提是"相對值", 並 04/29 15:47
fgj:非提絕對值 看清楚! 04/29 15:48
fgj:再說你拿台"相對精度"10%的儀器 來量10個模組差異1~50%的改善 04/29 15:54
fgj:難不成要完全相信10%以下結果? 甚至連儀器能力未知就拿來測! 04/29 15:59
gamer:我想我們對於收斂測試的定義有很大的歧見,我所認知的收斂測 04/29 22:32
gamer:試是很嚴謹的。一般來說與benchmark值相比,至少要低於1%的 04/29 22:33
gamer:的error,這樣的網格才可以被稱作是收斂。 04/29 22:33
gamer:不是單純加密網格看到有收斂驅勢就叫收斂測試,一般來說, 04/29 22:34
gamer:收斂測試通常會需要在欲觀察處加密數次才有辦法達成。 04/29 22:35
gamer:而在相對複雜的問題上,很多時候甚至根本沒辦法做到收斂的 04/29 22:36
gamer:標準。 04/29 22:36
fgj:所以你們一直把問題導向到收斂的標準是要很細很細 以本題為例 04/30 07:15
fgj:網格I和H(應該至少要在一點)差0.01/5 = 2% 假設這3點已經涵蓋 04/30 07:19
fgj:產品幾何變更內可能的網格尺寸 那做出的"單目標物理量" 最大 04/30 07:21
fgj:網格造成"結果相對誤差" 也不過就2%!! 掌握這2% 再來說 A>B 5% 04/30 07:22
fgj:的"趨勢"是正確的! 重點是你是否知道你的網格誤差幾%!而非細! 04/30 07:23
fgj:一條網格收斂曲線 無論你怎麼去擷取末段 再放大 他還是曲線 04/30 07:27
fgj:只是刻度可能從誤差10%.5%.1%.0.1%...但你在需要及PC能力%數 04/30 07:29
fgj:同時確定這是產品幾何變更內的網格變更 那們這"相對誤差%"可以 04/30 07:31
fgj:最大的也不過這?% , 大於這?%的怎會是網格造成的? 04/30 07:32
fgj:至於要和"真實絕對值"比較有欠客觀 因絕對誤差不單來自於網格 04/30 07:33
fgj:從頭到尾我強調要掌握這[工具機]的[可量範圍]內的[相對誤差]值 04/30 07:35
fgj:否則你去畫AB待測物的 常態分佈圖 若有重疊 不可信A>B 更何況 04/30 07:38
fgj:連儀器"相對誤差"造成的%重疊區皆未知就拿來用? 還是確定能力 04/30 07:39
fgj:儀器?%再拿來比較"趨勢" 較為客觀!!!??? 04/30 07:40
gamer:所以說是定義問題嘛... 04/30 20:33
fgj:定義問題? 第1行我就問"如何100%確定差異非來自於收斂?" 04/30 23:17
fgj:你回:解尚未收斂而出現 同趨勢是表現 --> 也就是說趨勢差異 04/30 23:20
fgj:可能/或不是來自於網格 這樣就夠了 扯到時間? 扯到"絕對值"? 04/30 23:21
fgj:還有人扯到其他物理量? 就本題討論的"網格"先站穩再說!! 04/30 23:22
fgj:否則 你量A300<B360 然後A330>B324 就判定A<B或A>B 的"趨勢"對 04/30 23:24
gamer:抱歉我實在看不懂你在講什麼... 05/01 00:53
gamer:我從來沒說過不需要考慮網格與誤差的關係這樣的話,我只說不 05/01 00:54
gamer:見得需要做收斂測試,而就我的定義,你講的這些東西不叫做 05/01 00:54
gamer:收斂測試,就這樣,其他的我實在不知道你是要質疑我什麼。 05/01 00:55
fgj:一台沒經過校準確定相對精度的儀器量測任何趨勢是沒有意義的 05/14 05:57
fgj:就這麼簡單 收斂測試做到幾何可能改變的網格內造成目標誤差2% 05/14 05:58
fgj:也叫做收斂測試 收斂曲線擷取一段 如果4% 也就只會造成4%誤差 05/14 05:59
fgj:我質疑你都不知道你要拿來量的"尺規相對精度" 就要看趨勢? 05/14 06:00
fgj:趨勢是從值來的 值本身"網格相對誤差" 測3點也測得出來 05/14 06:03
fgj:10萬的網格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只是誤差要知道多少% 否則一個RD 05/14 06:04
fgj:拿一個儀器量趨勢 儀器本身相對精度%都不知道 這樣當RD? 05/14 06:05
fgj:當調幾何(1,2,3...6)如目標值趨勢4% 但網格於此幾何誤差4% 05/14 06:12
fgj:這樣的結果參考性質低 因無法100%確定此方向4%非網格造成 05/14 06:13
fgj:更何況儀器的誤差多少都不知道? 當然有其他方式如網格控制 05/14 06:15
fgj:但也不如實測網格相對精度來的根本 05/14 06:15
fgj:收斂測試通常由粗做到細 要做到相對誤差0.1% 也必須從10%.8%.. 05/14 06:20
fgj:從大做到小相對誤差 然後視改善需求經度%以及電腦時間衡量停止 05/14 06:21
fgj:在測試由大到小網格收斂度的過程 然後把所需精度網格(如4%) 05/14 06:23
fgj:擷取並控制網格 這不叫收斂測試?叫什麼? 以實務產品開發也實用 05/14 06:25
fgj:而不是要與"絕對值"比差到0.0000001%才叫做收斂測試 05/14 06:25
s1000:推 06/03 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