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e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下班立馬衝去京華城,怕遲到還使用快步競走 模式趕到現場(大概有消耗一點爆米花的熱量吧 ) 王師老師是該場主要的主持人,電影開場前,介紹綺貞現身致詞,說到綺貞生日時(1975年6月6日),「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在中山堂舉辦,成為民歌運動的起點,以及李雙澤在淡水的故居也是綺貞曾在那裡錄製華麗的冒險專輯的地方(詳見《十六天》有綺貞錄製華麗的冒險的紀錄)。語畢,綺貞說要回家陪馬麻所以不能跟大家一起觀賞到最後,不過綺貞之前就有看過了,還說大家應該不希望被暴雷吧~所以先不發表她的心得,只能說真的很像參與一場很棒的演唱會的感覺。 電影不僅僅是記錄民歌歷史,侯季然導演在會後座談也提到,其實這些民歌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聯,這也是導演將電影名拿掉民歌二字,命名為《四十年》的原因。在當年1970年代是台灣社會的轉捩點,不論中美斷交,或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始熱衷西方音樂、彈唱西方歌曲,後來李雙澤老師幫胡德夫老師代班演出延伸出的砸可樂瓶神話事件(後來時任演唱會主持人陶曉清老師澄清並沒有砸可樂瓶,後來還因看見民歌四十展覽的動畫有砸可樂瓶畫面而生悶氣) 影片中也穿插著老師們的日常,例如胡德夫老師去菜市場要買鹹鰱魚,但後來沒買到,買了別種魚回家煮飯,一桌和樂禱告用餐;在美國的老師做著、吃著簡單的自製早餐,以及在陶曉清老師家的聚會;木吉他樂團走在街上隨意看了客家小菜餐廳;演出者的病痛回診等等也出現在電影中,這些都讓我感覺到導演所要呈現的,這些民歌記錄著創作者的點滴生活。 胡德夫老師那段唱卑南族歌曲《美麗的稻穗》的由來,以及80年代後因海山煤礦爆炸,而後胡德夫老師投入原住民運動的過程,這些歷史記錄都讓人震撼。 《龍的傳人》作者侯德健老師談到這首歌的中美斷交背景,還有他身為哪裡人的困惑,提到了很多當年的社會時空背景,哪裡才是真正的家呢?流浪到哪裡,總是客人。 《美麗島》這首早年遭禁的歌曲,是我之前參加反核四五六運動時學會的。這首歌敘述著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哪裡才是根呢?真真切切地生活在這個寶島台灣,就是我的根。 雖然沒有每一首民歌我都聽過,但侯導演詮釋這紀錄片的方式,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他所要傳達的「四十年」大於民歌的意義。 「唱自己的歌」 李雙澤老師這麼說。 最後非常謝謝添翼包場贈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54.1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eer/M.1476876529.A.6AA.html
arl616: 推推 久違的店長心得! 10/20 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