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en-Hs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8360 從林奕含事件看精神疾病與法律的關係 2017/05/17, 社會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 │ │ │精神疾病診斷之困難,不僅在於疾病本身是一個變動的過程,│ │更在於情感性疾患(包含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創│ │傷後壓力症候群乃至更多其他類型、不在本文中贅述的疾患,│ │往往症狀上有大量的重疊與相似性,即使經過長時間的臨床觀│ │察與用藥,精神科醫師也難以得出結論。 │ ╰───────────────────────────╯ *特別感謝:這篇文不是我獨立完成的,而是靠了很多醫學系的學長姐,謝謝高醫醫學系 七年級張馨云、北醫醫P、陽明醫K、成大醫D、台大醫H,和UC Irvine犯罪學暨法律博士 沈伯洋。 ┌════════════════════════════════┐ │「儘管從高二16歲起到精神科治療,醫生卻沒有給過林奕含明確的病名。│ │「醫生知道我很喜歡把東西往自己身上貼、知道我會很執著於這個標籤,│ │因此多年來都沒有明確說我得了哪一種精神病,只是若有似無地提到重鬱│ │症、Bipolar(躁鬱症)、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註1】」 │ └────────────────────────────────┘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想要先釐清「誘姦」一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每一個小女孩 ,不管是房思琪、餅乾、郭曉奇,「愛上李國華」的過程都是:被李國華性侵→不敢講, 於是反覆被性侵→太痛苦,所以說服自己愛上老師。 社會對於性侵害的想法太單一化,所以林奕含才會說: ┌════════════════════════════════┐ │「反正女生在被侵犯的100小時,或是100天內,飲食如常、衣著如常、談│ │笑如常、屎尿如常,當初就一定不是不合意性交,只要沒有一哭二鬧三上│ │吊的,都是愛,做愛,美美地做一場永夜的愛,沒有人願意去設想創傷當│ │下的防衛機制可以多複雜【註2】。」 │ └────────────────────────────────┘ 思琪是有愛有柔情的。直接說出「老師強姦學生」這句話,大家都會知道是錯誤的,直接 導向刑法221條的妨害性自主罪。這是廢話,無須多言。但社會比較傾向同情《熔爐》中 ,瘖啞學校被性侵的學生。而當《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第一志願資優班的漂亮女生被 性侵時,社會不但不同情,反而是開始檢討被害人「長得太漂亮」,一個個房思琪,就從 大網子漏下去了。 林奕含怨嘆「長得好看有什麼用?就像讀書一樣。但臉甚至脫不掉【註3】。」房思琪的 漂亮、聰明、富裕、有愛、有柔情成了原罪。用強姦一詞很容易漏掉房思琪、用誘姦一詞 才不會漏掉房思琪。 ─────────────────────────────────────── 我在政大唸書時有修一門與陽明合開的課「精神疾病與法律」,由精神科蔡長哲醫師授課 。授課要旨在於:用健康的態度認識長久以來被污名化的精神疾病,並探討重大精神病與 法律的關係。獲益匪淺。 本文僅簡單介紹四種常見的精神疾病【註4】(四項均為林奕含自己提過的),以及精神 疾病與法律的關係。 一、憂鬱症/重鬱症 醫學上的憂鬱症,和一般所謂的心情低落不同。一般人的生活中難免有高潮和低潮,但一 般的心情低落嚴重程度較輕,持續時間也較短。憂鬱症則包含多方面的情緒、生理、認知 症狀,例如持續整天的憂鬱心情、對人事物的興趣顯著減少、明顯食慾和體重改變、失眠 或嗜睡、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疲累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不合宜的罪惡感、思考能 力或專注能力減退或無決斷力、自殺意念或嘗試,以及社會功能的受損。 我們一生當中各個階段都有可能得到憂鬱症,程度嚴重時甚至可能合併有幻覺或妄想等精 神症狀,而當表現出幻覺或妄想,則需要進一步考慮合併有精神症狀之憂鬱症【註5】。 憂鬱症的反應可以參考罹患憂鬱症作家蔡嘉佳寫的《親愛的我》【註6】與受訪【註7】。 二、雙極性疾患(舊名:躁鬱症)【註8】 舊名躁鬱症,顧名思義,有情緒低落之鬱期與情緒高亢之躁期,是一種情緒起伏過當的疾 病。我們常誤將躁期的「躁」與煩躁、易怒等情緒連結,然而這裏所指的躁期(mania)尤 其強調各種高亢飛揚的症狀,包括興奮、自我膨脹、充滿計畫(例如花大錢買房地產、刷 爆信用卡)、跳躍性思考、話多且不易打斷、睡眠需求減少等。成因與憂鬱症類似,涵蓋 基因、環境、人格特質、心理等多重因素,導致最終腦部化學傳導物質失衡。 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註9】 ┌════════════════════════════════┐ │「思琪沒有說的是,她沒有辦法睡覺,因為她連趴在桌上十分鐘也會夢見│ │他插進她,她每次睡著都以為自己會窒息而死。她只好每天酗咖啡。」 │ │ │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 其實這一段話,是很標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寫照:「情境再現」(flashbacks)。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是 指人在經歷過重大創傷造成的精神疾病。換言之,沒有經歷過重大創傷者,不會平白無故 得到此病。而常見成因有孩童時期身心虐待、性侵害、戰爭、目擊嚴重意外、自然災害、 霸凌。PTSD的成因乃經歷重大創傷後,內分泌與腦部功能改變所致。 另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常會有「解離」(Dissociative Disorder)的現象【註10、 11、12】。這在對受到創傷的人而言,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所以當房思琪被李國華以童 軍繩綁成螃蟹、性侵時,「靈魂要離開肉體了,我會忘記現在的屈辱,等我再回來時我又 會是完好如初的。」按台灣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次級解離:在創傷中,心智『離開( leaving)』身體,且猶如在距離外觀察所發生的事。」 應注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常有「共病」憂鬱、躁鬱的現象。共病的意思就是同時產生、 伴隨產生其他疾病。然而,憂鬱、躁鬱的情緒疾患,除非伴隨有生命中特定重大創傷,否 則並不必然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共病。(簡單來講,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診斷名稱,必須 有明確的創傷事件,才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躁鬱既是情緒症狀也可以是診斷名稱 ,須釐清病因是否同樣來自某一創傷事件。) 四、思覺失調症(舊名:精神分裂症)【註13】 思覺失調症患者會出現包括妄想、幻覺、解構言語、解構行為或僵直行為等正性症狀,以 及情感平淡、思考或語言貧乏、缺乏動力、反應遲鈍、記憶限縮、自理能力下降等負性症 狀,並且隨著病程進展以及用藥影響,出現社會生活、工作能力及人際關係明顯且長期性 的退化。《背離親緣》(Far From the Tree)一書中為思覺失調症下了生動的註解,「 思覺失調症很可能跟阿茲海默症一樣,不是一種「外加」的疾病,而是一種「取代」和「 刪除」的疾病。這種病並未遮蓋原本的那個人,而是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他。……疾病彷彿 把這些患者和原本的人生完全切割開來,所以他們對人生渾然不覺。」 ┌════════════════════════════════┐ │從政大休學前,她拿著診斷證明,向系主任解釋為什麼沒辦法參加期末考│ │,他回應道,「精神病的學生我看多了,自殘、自殺,我看妳這樣蠻好、│ │蠻『正常』的,」系主任接著拎起診斷書,說出林奕含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的9個字,「妳從哪裡拿到這個的?」 │ │ │ │我很想問他,是用什麼來診斷我?我的坐姿、洋裝、唇膏,或是我的談吐│ │?這個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想像和期待是什麼?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襤褸│ │、口齒不清、60天沒有洗澡去找他,才會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又或者他│ │覺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雖然當下我很懦弱地只答道,從醫院拿的。 │ └────────────────────────────────┘ 跟林奕含同時在政大校園裡,另有一位出名的「搖搖哥」【註14】,他正是一個行為外顯 的思覺失調症患者。 林奕含:「我十九歲開始吃思覺失調的藥,雖然我覺得把精神分裂改名成思覺失調,僅僅 像把雜貨店改叫做便利商店一樣:徒勞。」【註15】 雖然她服用思覺失調的藥物,並不代表她有思覺失調症,因為在精神醫學上,會有A病常 用藥物,治A、B、C多種疾病。(例如:Antipsychotics主要針對族群是思覺失調,但是 憂鬱症或躁鬱症、巴金森氏症、老人家常見的譫妄等,引起妄想、幻覺等,都可能用到。 )在這裡我要強調的是,大眾普遍對於精神疾病的觀念,正是滯留於行為外顯的思覺失調 症之刻板印象,所以林奕含在休學時也才會被系主任羞辱。 另外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許多人開始怪罪林奕含去找精神科醫生、怪罪林奕含用理性 、科學的方式試圖解決自己的疾病。林奕含曾說過:「我完全信任藥物。有人說靠勇氣、 靠意志力、靠陪伴、靠愛,我都不以為然,我是徹底依賴藥物康復的,一點『自我戰勝』 的成分也沒有,我非常感激精神醫學,希望這點不要被誤會。」【註16】 五、精神疾病與法律的關係 所以,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或者不當處理,會有多嚴重的後果呢? 1992年,高雄路竹有一間草廟《龍發堂》,主持的和尚釋開豐【註17】,兩兩一組以名之 為「感情鍊」的鐵鍊拴在一起,由病情較輕者帶領病情較重者,勞動、誦經。現在聽起來 很荒謬,怎麼可能會因此而治好精神疾病?但在當時的台灣社會,「龍發堂」幾乎成為精 神療養院的代名詞,這個略帶貶抑,令人心生畏懼的地方,也成為台灣一般民眾對精神醫 療體系的最大誤解。 再來,對於精神病的錯誤觀念,也可能會造成不肖人士,以「此人有精神病」為由,將政 府眼中的叛亂份子關進精神病院,而到現在貌似開明的21世紀,類似的事情在國外仍不斷 上演。同時,也因為精神疾病長期被污名化,以致許多精神病患者,不敢就醫,錯失早期 治療的良機【註18】。 沈伯洋【註19】(保成補習班撲馬老師)在他的《刑法分則Q》第三版序中有提到: ┌════════════════════════════════┐ │1973年,Rosenhan教授作了一個極為機車的實驗。他和其他七位精神正常│ │的人,全部都到醫院假裝自己有精神病,爾後全部被送到精神病院。在這│ │之前他們都還找律師簽了切結書,以防進去以後出不來。當這些具有實驗│ │精神的「病患」進去精神病院之後,全部恢復原本的正常行為,但他們原│ │本的生活習慣反而被醫生和護士認定是新的精神病症狀,不但沒有任何一│ │位醫師發現他們的伎倆。這個實驗造成後來DSM(精神診斷手冊)的改正 │ │,也是間接促成電影《飛躍杜鵑窩》【註20】的開拍【註21】。 │ └────────────────────────────────┘ 撲馬老師並不是在說精神病患很容易偽裝,而是指出精神疾病表現之多樣化、其診斷之困 難、以及刑事政策的制定上極度不易。 確實,精神疾患不若其它疾病,有明確的數值與症狀以便於檢測;精神疾病的圖像始於病 患的成長背景、生命重大事件與主觀感受,以及訪查者細膩的觀察與探問,進而統整、勾 勒出疾病的樣貌與進程。當代精神科學主要以美國精神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DSM)【註22】為主流,在層層標準的嚴格檢視下,進而判定精神疾病。DSM的準則亦 是透過長期觀察、多方思辨與討論、並且結合大數據分析下的產物;標準是人為的,但疾 病本身是一個光譜,鮮少是非黑即白、可以被放入單一的診斷框架。 而身在精神病房,你的所作所為,你的言行舉止都會被冠上一個症狀,這大概就是林奕含 所謂的「標籤」,也是精神醫學上的難題。林奕含也說了:「面對藥物我確實很卑微,但 這跟勇氣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此生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訴別人:它就是慢性病,你不 要跟我講你糖尿病或中風了用勇氣來治療,我真的恨透了這個年代所謂文青關於溫柔或直 面傷口的論調。」【註23】 有沒有可能裝瘋賣傻、詐病?有。但是在有臨床經驗的精神科醫師面前,這是困難的,精 神科醫師吳建昌《正常與瘋狂的天秤:談精神疾病與司法鑑定》【註24】書序中提及:「 一般來說,抑鬱、緘默、記憶缺損,最容易假裝;失智、幻覺及妄想,則不太容易;躁狂 興奮狀態、意識障礙、僵直狀態,則最難裝得出來。」詐病者在長時間觀察之下不免露出 破綻,騙得了一時但騙不了一輩子。(林奕含的就診期間將近十年,為什麼會有人懷疑她 是利益性詐病?)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有這麼一段話: ┌════════════════════════════════┐ │「琉璃茶壺裡有葡萄、石榴、蘋果、蘋果葉的顏色,壺身爬滿了水果,擋│ │住了紀德全集【註25】。窄門,梵諦岡地窖【註26】,種種,只剩頭一個│ │字高出琉璃壺,橫行地看過去就變成:窄,梵,田,安,人,偽,如, │ │杜,日。很有種躲藏的意味。」 │ └────────────────────────────────┘ 紀德的《道德三部曲》中,《窄門》【註27】、《田園交響曲》【註28】都在架上,獨缺 《背德者》【註29】,不曉得是不是在暗示「背德者」隱身了。而背德者的隱身、胡謅, 再加上許多人利用資訊不對等上下交相賊,整個社會惴慄不安。儘管精神疾病、強姦、權 力不對等、父權思想、官商勾結、法律外的權力關係、言論審查......每天其實默默都在 我們的生活裡,但林奕含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次揭開整個社會爛瘡。 ┌════════════════════════════════┐ │「如果今天婚禮我可以成為一個『新人』,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想要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像力......我想要成為可以實質上幫│ │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人。」 │ │ │ │ ——林奕含│ └────────────────────────────────┘ 翻閱林奕含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篇第一手採訪,她從頭到尾都沒有明確說過她罹患憂鬱症 ,而是以「精神疾病」稱之。在她描述自身精神疾病的每一篇文章(例如:《家屋》)【 註30】甚至是婚禮上的歷程分享,除了憂鬱的問題之外,她也不諱言自己曾有多次「解離 」與幻聽的經驗。 前面已談過,精神疾病診斷之困難,不僅在於疾病本身是一個變動的過程,更在於情感性 疾患(包含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乃至更多其他類型、不在 本文中贅述的疾患,往往症狀上有大量的重疊與相似性,即使經過長時間的臨床觀察與用 藥,精神科醫師也難以得出結論。而新聞記者卻一味地歸咎於憂鬱症,亦有不肖人士出聲 將憂鬱症視為悲劇的根源。 這樣的錯誤認知會帶來什麼?談戀愛交往分手、資優班壓力大、家庭壓力大,可能會罹患 憂鬱症也可能會造成躁鬱症。但是,抱歉,談戀愛交往分手、資優班壓力大、家庭壓力大 不可能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更遑論具有自我毀滅性的「複雜性創傷症候群」【註 31】。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常共病憂鬱、躁鬱;然而,憂鬱、躁鬱,除非有生命中特定重大 創傷,否則不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共病。 林奕含在最後訪談提到的「越戰、核爆」【註32】,以及她沒有說出口的「性侵害」,都 是經典的群體乃至個人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來源。對精神疾病的錯誤認知,讓許多人下意 識地將過錯完全咎責於受害者。 ┌════════════════════════════════┐ │世界忽然喧囂,和妳相同及相悖的觀點混淆成轟然巨響,分貝高到聽不清│ │楚。......妳補位,在歷史的斷點,妳試著承擔,讓光榮連貫起來。我喜│ │歡這樣的感覺。......你有關懷的態度嗎?妳有質疑的精神嗎?妳有包容│ │的胸襟嗎?妳有表達的勇氣嗎?妳必須觀察而思辨。 │ │ │ │想一想;在他人的苦難裡,妳站在什麼位置?在自己的苦難裡,妳採取什│ │麼作為?妳正在書寫自己的歷史,每一筆都要講究。許多妳不明白的事,│ │我不能也不願意想妳解釋,因為時候還沒到。要耐得住不被瞭解的孤獨,│ │做對得起自己的事。熱血青春不過一瞬,時間得用在值得的地方。 │ │ │ │ ——今年櫻花燦爛,教師會給全校同學的一封信│ └────────────────────────────────┘ 這段話節錄自98年春季北一女教師會給北一女學生的一封信。那時候的林奕含正好是台南 女中的高三生,準備畢業。希望大家可以學以致用,理性判斷是非。 註釋 1. https://www.twreporter.org/a/mental-disorder 2. https://www.facebook.com/yihan.lin.773/posts/126523521133552 3. https://www.facebook.com/yihan.lin.773/posts/216953625423874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精神病 5.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DSM-5: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changes from DSM-IV. Depress Anxiety. 2014 Jun;31(6):459-71. doi: 10.1002/da.22217. Epub 2013 Nov 22. 6.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50424 7. https://sparks.ntustudents.org/3958/ 8. https://wd.vghtpe.gov.tw/vghpsy/Fpage.action?muid=5781&fid=6043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10. https://www.ptsd.va.gov/professional/PTSD-overview /Dissociative_Subtype_of_PTSD.asp 11. http://www.sop.org.tw/Dsm5/Folder/2012_04/20121202.pdf 12. http://www.sop.org.tw/Dsm5/Folder/2013_03/006.pdf 13. http://www.webmd.com/schizophrenia/guide/schizophrenia-symptoms#2-4 14. 搖搖哥的故事,詳見《政大學聲》第16期〈沒有名字的人〉 http://nccuvos.org/archives/489 15. https://www.facebook.com/yihan.lin.773/posts/126487877803783 16. https://www.facebook.com/yihan.lin.773/posts/139345323184705 1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釋開豐 18.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9469 19. https://www.facebook.com/pumashen 2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ne_Flew_Over_the_Cuckoo%27s_Nest_(film) 21. http://aipbvl.catz1.xyz/2016/11/27 /買到賺到撲馬老師開講-刑法分則-q-國考各類科皆適/ 22. http://pansci.asia/archives/81584 23. https://www.facebook.com/yihan.lin.773/posts/126487877803783 24. http://www.psygarden.com.tw/book.php?func=visit&bookid =MjAxNjA1MDQyMDE4MDc=&deepread=7 2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安德烈·紀德 26.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302492 27.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0804715 28.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8618 29. http://www.readers365.com/nuobeier/035/index.htm 30.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林奕含/家屋/282277178891518/ 31. https://www.facebook.com/billypan102/posts/10154434695203639、 3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lex_post-traumatic_stress_disorder 33. https://news.readmoo.com/2017/05/05/170505-interview-with-lin-02/ 本文經Olivia Chu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之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0.19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en-Hsing/M.1495011513.A.3B1.html ※ 編輯: Jennifer (175.182.115.38), 05/17/2017 17: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