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en-Hs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8294 生也孤獨,死也孤獨 2017/05/15, 健康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 │ │ │很多時候,我們開始真正認識一個人,總在那人離去以後。有│ │立委說,「林奕含在高二升高三暑假被約去美術館看展覽,之│ │後遭到性侵,所以她說,十七歲,『精彩的人生正要開始』,│ │而我留在那一年,再沒有長大。」 │ ╰───────────────────────────╯ 很多時候,我們開始真正認識一個人,總在那人離去以後。有立委說,「林奕含在高二升 高三暑假被約去美術館看展覽,之後遭到性侵,所以她說,十七歲,『精彩的人生正要開 始』,而我留在那一年,再沒有長大。」 是這樣嗎?林奕含在部落格裡寫得很清楚,「記憶裡,最後一次獻曝的陽光,是你第一次 約我。剛剛大考完,盛夏愈盛。我在電話裡的聲音像日出,怕驚醒自己。」什麼叫「大考 」?從林奕含其他文章可以看出,她指的是學測落榜後所參加的指考。她學測75級分,但 甄試落榜,後來準備了好一段時間再參加指考,而考上了醫學院。顯然,那時她已高中畢 業。 「精彩的人生正要開始」這句話被林奕含加了引號,因為這是那人告訴她的,而那人的意 思是,得了憂鬱症以後,她的人生從此不同。 林奕含是一個單純的人,也是一個複雜的人。如果沒有罹患嚴重精神疾病,沒有「誘姦」 記憶,她就只是一個很會念書,考上頂尖科系的學生,就要跟著一般年輕人一樣,展開「 精彩的人生」,然而老天給了最優渥的各項天賦條件,卻也宛如被魔鬼忌妒一般,讓她飽 嚐心靈的痛苦與創傷。從人人稱羨的天之驕子,淪為被日夜禁錮的可憐靈魂,這樣大起大 落的人生反差,令她困惑,令她挫折,也令她難以消化。 她求助於所有她伸手可及的人事物,家人、朋友、同學、師長、醫療、愛情與婚姻,有一 些幫助,但也未能將她從深淵拉出,最後她找到了文字與書寫。然而文字與書寫的出現, 卻也讓她本來就孤絕淒涼的人生反差,在抹上譬喻與想像的釉彩以後,對外人來說,更加 難以體會與了解。 從部落格文字可以看出,林奕含跟那人到過美術館,但部落格那段「美術館驚魂記」,是 敘述她後來有一次獨自參觀美術館,竟在展品上看到那人影像,於是意識與記憶陷入茫渺 狀態,回神以後已經傷痕累累。她將這段「驚魂記」告訴楚楚醫生,結果醫生的解釋是「 解離」,也因此認為她宛如經歷了越戰。 林奕含三番兩次講到自己有解離問題,但也說楚楚醫生並未確切告訴她,自己到底得了什 麼病,有時說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時說是重鬱症、躁鬱症,有時又似乎是思覺失調症 。從楚楚醫生用「越戰」來形容,可見確實把「誘姦」認定為重大創傷,因此把「美術館 驚魂記」標定為解離,然而如果患者有重鬱症、躁鬱症,甚至合併幻覺等精神病症狀,要 下「解離」這樣的標定,必須先排除情緒與精神病症狀對注意力與記憶力的干擾。 從越來越多被發掘的部落格文字可以看出,林奕含在近幾年,曾經靠著網路書寫來抒發情 緒,有一段時間甚至一篇部落格文章可以寫上上萬字,而那些文章更是把她特有的細節描 寫與精準譬喻,宛如加了渦輪增壓一般,連環大量迸出,其長度與密度之紮實壓迫,實在 讓人不得不懷疑疾病對她的思緒與感知能力起了影響。 林奕含曾說,「高三畢業時曾處於躁期,大量看電影,邊看邊哭」,然而除此之外,她對 於躁期症狀的敘述並不多,反而是重鬱症的描述,尤其是體力與心力低迷到整個人掛在床 上,以及綿延不絕的自殺傾向那樣的描述,反覆出現。如果是這樣,或許她的重鬱症,帶 有混合型特徵,也就是一方面有情緒低落的相關症狀,但也三不五時冒出部分躁症症狀。 這類混合型重鬱症,有時被稱為躁動式憂鬱症(agitated depression),這類憂鬱症的 特點是意念很多,看起來像躁症,但內容卻都是負面。當然,如果躁症症狀數量達到一定 程度,那麼就必須以躁鬱症來看待。到底是重鬱症、躁動式憂鬱症,還是躁鬱症,這樣的 區分非常重要,因為藥物治療上完全不一樣。如果純粹是重鬱症,那就用抗憂鬱劑,但如 果躁動式憂鬱症或躁鬱症,就必須用情緒穩定劑來治療,甚至要輔以抗精神病藥物。 顯然,雖然林奕含認為世上最了解她的是楚楚醫生,但她的病情對醫生來說,卻不是一個 普通案例。有一個詞叫「假性精神官能症」,意指其實是精神病,但症狀表現都是焦慮、 憂鬱、身體不適抱怨等身心症狀,這在臨床上並不罕見。當重鬱症、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 剛發病,還沒整個爆發,或者治療以後出現部分療效,但還沒大幅改善,這時,嚴重情緒 與精神症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比較輕微的焦慮與憂鬱症狀,看起來就會像是精神官能 症。 很多時候,醫生會以為這時應該輔以心理治療,把病患反覆抱怨的心結打開,其實這時候 需要的反而是藥物調整。當藥物療效更好,那些抱怨、悔恨與鑽牛角尖,很可能就會煙消 雲散。 到底「誘姦」記憶對林奕含的衝擊為何,顯然她的父母也未必能夠理解,才會講出跟林奕 含不一樣的主張。她的師長,在她遞出請假單要休學時,也無法理解她的情緒狀態,才會 以為她去「弄」了診斷書。她的同學與朋友很關心她,但對於她的病情、創傷回憶與文學 志向,只有表淺理解。而在生命最後三、四年陪伴她的男友,也就是後來的先生,林奕含 在部落格裡數度對其表露感謝與抱歉的複雜情感,最後兩人也分居。林奕含過世的時候, 身邊無人,只有自己。 生也孤獨,死也孤獨。 本文經沈政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2.164.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en-Hsing/M.1495025891.A.2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