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試稿〕眾生界論:生命世界之心物宇宙    東岐明    此論乃是本人中道研究相關佛道儒思想的佛學著作。自古以來中國漢傳佛教先    啟北傳,再納藏傳,而缺乏承接南傳上座部原始佛教,影響中國文明無法真正    接通佛陀聖教本源,也就難以真正會通儒道佛而引領後軸心時代的人類文明。    此論即是以原始巴利四部佛典為基礎的佛學研究,雖然修正過往佛學傳統的一    些錯誤觀點,相比以往舊說較為正確符合原始佛說,但並不能保證論述內容完    全正確,在此歡迎讀者批判指教!論中提及相關科學部份,並非就是現今科學    可以完全對應,而是會與那些科學理論知識範疇有所相關。寫作此部論稿,必    須感謝莊春江居士的無私熱心貢獻;因為在他工作站發表的巴利四部佛典文獻    漢譯編註,才使本人得以完成此項研究,在此致上對莊春江居士的深深感恩!     《莊春江工作站》 https://agama.buddhason.org  ㊣因為巴利文以羅馬拼音的特殊字符,在PTT會衝突用以發文的控制字元;故而文   中特殊字符以普通字符代替,而於代替詞尾附上「*」以標記,並於文句段後附上   相關巴利文詞典網頁,以供顯示正確巴利文詞。   色界品(1)梵天界   初禪梵天界是以初禪定心而往生。初禪定心分為兩類:有尋有伺定心較劣,無尋唯 伺定心較優[1A]。兩者定境差異若以譬喻而言:有尋有伺就如行者尚需瞄準目標以追蹤 ,無尋唯伺就如行者已經鎖定目標而追蹤;雖然兩者都在標定目標,然其標定境界有所 不同。由上界壽終而降生梵天界,因為是由較高定境諸天下生;故而較多是以較優之無 尋唯伺定心而生,較少是以較劣之有尋有伺定心而生。而由下界壽終而昇生梵天界,因 為是由較低境界眾生上生,故而較多是以較劣之有尋有伺定心而生,較少是以較優之無 尋唯伺定心而生。   *有尋有伺初禪定心 劣定投生 僅具個體意識   *無尋唯伺初禪定心 優定投生 意識相通大梵天主之梵我集體意識 梵天界的大梵天主,是劫初世界形成時,首位由上界降生世界的眾生;就我們世界而言 ,就是當太陽系形成時,首位由上界降生太陽系世界的眾生。大梵天主作為劫初世界的 創世大神,其創世意識便成為此世界的梵我意識基礎;後來凡是以無尋唯伺定心投生梵 天界的其他神眾,其意識就會共通大梵天主意識,而形成梵天界的梵我集體意識。劫初 時梵天界神眾大多是由上界光音天降生,所以許多都會以較優定心投生而共通梵我集體 意識;然而隨著光音天眾大多下降投生世界種種眾生,其後梵天界神眾逐漸多由下界昇 生而來,所以大多就以較劣定心投生而不再共通梵我集體意識。因而梵天界乃有所謂太 初狀態的梵我神格,即就相關是以無尋唯伺定心投生梵天界而具備共通梵我集體意識之 神格。故而《眾生居經》記述梵天界此類所謂太初狀態神眾,擁有各自個體身軀、卻具 備共通梵我集體意識的生命境界為[1B]:  『有種種身、同一想的眾生,如:往生太初狀態的梵身天,這是第二眾生居處。』 「梵身天」brahmakayika*[1C]:brahma(梵)+kayika*(由身引起)[1D],是佛陀稱 呼梵天界的名稱,意謂梵天界神眾有原自身軀體貌,非如其他上界色界天眾是以某種物 理形相為身而其體貌容色只是投射印象。梵身天境界,其天神身皆是意生身個體,具備 身體觸覺,以其梵能而身發梵光,自覺具有色身而必然具備完整的眼耳視聽能力,此即 可以對應佛陀《解脫經》講述八解脫之『有色者見諸色,這是第一解脫』[1E]。梵天界 生命存續之有分初禪定心,尚在尋伺範疇,需要作意才能引發喜樂,故而舍利弗《結集 經》言其生活禪樂為:  『有眾生使樂一一生出後而住,猶如梵身天的天神,這是第一種樂的往生。』[1F]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b/brahmak%C4%81yika/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k/k%C4%81yika/ 梵天界所謂太初狀態投生的梵身天眾,皆具同一梵我集體意識。此一梵我集體意識,乃 是大梵天主與集體意識梵天界神眾的共同梵我意識,是以大梵天主意識為基礎而擴展容 攝其他梵天界神眾意識的梵我集體意識。於此梵我集體意識中,並非其中每一梵神個體 都有一樣意識,而是祂們之間有同一意識境界可以共通彼此意識。然而大梵天主作為梵 我意識基礎,能決定一己意識想法是否可為其他集體意識梵界神眾所知。即大梵天主可 以知道其他集體意識梵天神眾的心念想法所見所聞,所有集體意識梵天神眾也可相互知 道彼此心念想法所見所聞;但祂們不一定會知道大梵天主的心念想法所見所聞,除非大 梵天主願意開放而為祂們所知[1G]。集體意識梵界神眾乃是各有自我心識(識蘊),而 以大梵天主之自我意識作基礎,融會集成同一梵我意識(想蘊),故以大梵天主為至上 梵我之源。古印度觀念的「梵」Brahma,即是源自此一梵我集體意識之神我思想;而大 梵天主以外的梵我集體意識神眾,作為大梵天主梵我意識的首輔祭司群體,也被稱為「 梵輔」brahmapurohita:brahma(梵)+purohita(首輔、祭司)[1H]。 大梵天主既是劫初形成世界(行星系)時,最先形成梵天界的首位上界天神降生而成, 作為世界形成的首位眾生,容易會有自身梵我妄執,導致其他後來眾生也會信仰梵我至 上[1I]。大梵天主於巴利文稱為「大梵」mahabrahma*,乃是意謂maha*(大)+brahma (梵),即指集體梵我意識之至大至上者,或譯為「大梵天」「大梵主」「大梵王」「 大梵天王」;而其他梵天界神眾可以分為三等[1J](並非三層天界),等級由低至高: (1)梵徒 brahmaparisajja* : brahma(梵)+parisajja*(眾會徒屬) (2)梵眾 brahmaparisa : brahma(梵)+parisa*(眾、集會、團體) (3)梵主 brahma(梵)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m/mah%C4%81brahma/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m/mah%C4%81/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b/brahmap%C4%81risajja/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C4%81risajja/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ris%C4%81/ 梵天界沒有因為飲食男女而形成的國家組織或家庭組織,只有因為教化學習而形成的教 團組織或社團組織。大梵天主是梵天界公認的領袖導師,但不會也不能強制其他梵天神 眾服從。所以梵天界其實就是一處廣大開放的終生教育場域,尊奉大梵天主為領袖導師 ,而由個個梵主自由領導組成的種種同好團體,在梵天界各自過著喜好的教導學習生活 ,通常就是教導團體徒眾學習升等成為各自喜好種類的梵主;但也會有些團體教導其他 另類追求,譬如信仰佛教的梵主就可能會教導佛法修行。 若將梵天界的教育生活團體比作某種協會,上級的梵主或梵主們(通常一位)就是協會 最高負責者,中級的梵眾就是可以承擔一些協會事務責任的協會正式會員,下級的梵徒 就是還在學習階段的協會入門會員。此種梵天界團體的三級神階,卻被後世佛學傳統誤 解以為梵天界有三層天,還會冠上種種不同分層名稱;其實梵天界只有一層,名稱就是 「梵身天」。梵輔在梵天界不同團體中,成為梵主、梵眾、梵徒都有可能,而梵主不一 定會是梵輔。 梵主,其巴利文名稱就是「梵」brahma,或又譯為「梵天」「梵王」,通常都是福智大 到可以獨立生活、足以獨立領導教育學習團體於梵天界。下界人類與神祇分不清楚,常 會為表尊崇,而將降臨示現的大能梵主也稱為大梵天主[1K]。梵天界神眾可以具備顯現 化身能力,而梵主天神因具較大福智之念力修為,隨其梵能愈大,可以同時化現的分身 數量也就愈多[1L]。在梵天界作為梵主,通常都有跟隨學習的徒眾團體;然而也有少數 梵主並無徒眾,也不依附其他梵主,乃是獨來獨往結交朋友,音譯稱為「辟支梵主」 paccekabrahma,意謂pacceka(單獨)+brahma(梵),意譯即為「獨自梵主」[1M]。 佛陀說明梵身天的天神壽命是一劫[1N],也就是說投生梵天界的所有梵神等級─梵主、 梵眾、梵徒─及其升級歷程,總共壽命一劫;而其神級有可能隨其梵能修學而在梵天界 逐步升等,由梵徒轉生升級成為梵主。所以其壽命一劫,就是指梵神作為梵身生命存在 可以持續一劫。事實就是只要投生到梵天界,除非自願終壽或因緣福盡而下生,其梵神 身份是可持續永生到此世界毀滅之時;隨此梵天界一起毀滅,其梵神壽命才會隨同梵天 界一同終結而往生二禪光天界或其以上天界。佛陀所謂每劫的世界毀滅,一般就相關於 行星系的恆星壽終增溫膨脹而引發火災燒盡梵天界及以下欲界,此時世界眾生絕大多數 都會往生到二禪光天界,極少數才會往生到二禪天以上[1O]。 梵天界的一劫過程,就是從梵天世界形成(恆星形成),大梵天主由上界天神來生,隨 後其他梵界天神也逐漸由上界來生。然後若有欲界(行星形成)眾生逐漸增長,也就會 有一些欲界眾生會因死時初禪定心而上生至梵天界。這些由上界或下界來生至梵天界的 梵身諸神,除非自願終壽或因緣福盡,不然都可以在此梵天界持續存活轉生,直至此一 梵天世界毀滅(恆星壽終),此謂梵身天(梵天界)壽命為一劫。 我們世界相關的梵天界中,出現在巴利佛典記載的重要梵神,主要有四位─梵王娑婆主 、梵王常童子、大梵天主、巴迦梵主。後世佛學傳統見解常將前兩位也誤認為是大梵天 主,將前三者錯以為都是我們世界同一位大梵天主的不同名稱,其實三者乃是不同梵主 。巴迦梵主則不在我們世界,而是我們世界所在小千世界體的大梵天主領袖。所以四者 在梵天界的神級位階其實應是:  〔此小千世界體至尊梵主〕 〔此世界大梵天主〕 〔此世界諸梵主〕      巴迦梵主    ─   大梵天主  ─ 梵王常童子、梵王娑婆主 梵王娑婆主brahma* sahampati,就是在釋尊佛陀於菩提樹下修成正覺時,由梵天界下降 人間,出面祈請佛陀說法度眾的梵主,是位熱心護持佛法的梵主,也是在佛陀般涅槃時 禮敬作偈的梵主[1P]。祂前世乃是跟隨迦葉佛修行的娑婆葛sahako比丘,生前證得二果 ,死後往生梵天界即證三果,成為三果聖者梵主[1Q]。梵王常童子brahma sanankumaro* ,是位認真研習佛法的梵主,曾訪佛陀說偈,也曾至地居天神集會之忉利天善法堂大顯 神通,並講述佛法修行要旨與佛陀前生故事[1R]。前此二梵主皆是信仰佛法,並非一般 宣揚梵我至上的梵主。然而我們世界的大梵天主mahabrahma*,雖知佛陀出世說法,也自 知智慧不及佛陀,但卻還是向梵天界繼續宣揚其梵我至上信仰而說:  『我是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征服者、全見者、主宰者、主導者、製造者、   化作者、最高創造者、操縱者、已生者與未來生者之父。』[1G]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b/brahm%C4%81/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k/kum%C4%81ro/ 巴迦梵主bako brahma*,是我們此小千世界體的至尊梵主,也以梵我思想而認為梵天界 永恆不壞;即使佛陀《梵天邀請經》至其世界與其相互論辯並展現神通,而以佛力超越 其梵能大力,其後梵主雖然邀請佛陀,但還是沒有認同佛法(否則經中就會記載)[1S] 。所以佛法雖然高深,即使佛陀《某位梵天經》曾以神通展現折服一些梵主[1T],但諸 梵天界大梵天主的主流世界觀,其實還是繼續主張梵我至上的常樂我淨觀念,正如巴迦 梵主自認梵天界不朽而言[1S]:  『這是常的,這是堅固的,這是永恆的,這是全部的,這是不衰變法;確實,這是不   被生、不老、不死、不去世、不再生[之處],又,沒有其他從這裡超越出離者。』 多數世界的大梵天主會有如此崇高我慢,是因祂們每位的確都是當地世界梵我集體意識 的最高神界領袖,更有如巴迦梵主此種領導千世界體的至尊大梵天主,正如佛陀《憍薩 羅經第一》曾言:『所有千世間界之所及,在那裡,大梵天被說為第一。』[1O] 現今佛學界流行將基督教聖經中的上帝,當作就是我們世界的大梵天主,但這是錯誤觀 念。閃族一神教傳統(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經典中的上帝,是會忿怒起嗔,並 非不發嗔心的大梵天主。根據十八世紀歐洲啟蒙時代的瑞典科學家伊曼紐‧史威登堡 Emanuel_Swedenborg蒙受天使邀請,親赴基督教天堂遊歷的事蹟;可以知道其天堂尚有 飲食及男女性別,還在欲界範疇,所以更不可能是在梵天界[1U]。史威登堡所見基督教 天堂恰有三層[1V],或許以往有些佛學傳統誤以為梵天界有三層,就是錯將基督教天堂 當成梵天界所致;然而基督教天堂其實是在欲界,其上帝乃是欲界頂的生主神[1W],而 非大梵天主。 印度教的梵天傳說,是源於吠陀時期出家修行傳統而禪修摸索的宗教體驗,而逐漸發展 出崇拜梵天的宗教思想;然而發展到婆羅門教[1X],形成假藉梵天神話來鞏固種姓制度 的階級歧視,成為編造宗教神話而建構政治洗腦謊言。雖然佛教、耆那教、甚至某些印 度教虔誠派大師,都反對此種宗教政治謊言,但也難改變古印度以來的階級傳統[1Y]。 直至今日,「梵我合一」仍是印度教哲理核心,然而卻又虛構梵天神話,而印度教主流 仍在迷信主張─『破壞種姓制度者將永世不得超生』。印度教甚至誣蔑佛陀是為其主神 毗濕奴的化身之一,作用是要慫恿邪惡渺視吠陀,棄絕種姓,否認天神,引導信徒自我 毀滅。 梵天界除了因為行星系恆星死亡而引起的火災會導致世界毀滅,因為尚在相關電磁場域 ,所以也會受電漿離化所壞;對於光天界神眾所見,行星系相關感應變化電漿流體瀰漫 ,就像水災溶解一切而毀滅世界。梵天界因為尚受重力相關影響,所以也會蒙受相關巨 大引力場引起的風災所壞;譬如黑洞引力場吸入造成的狂風摧毀行星系,也會毀滅梵天 界及其以下世界。 -------------------------------------- [1A] 初禪定心禪支,劣為「尋伺喜樂壹」,優為「伺喜樂壹」(「壹」:一境性)。 [1B] 《眾生居經》∵之謂「往生太初狀態」一詞,其巴利文詞為pathamabhinibbatta* ,即是意謂pathama*(初始、首先)+abhinibbatta(往生),乃指梵天界之謂「以太初 狀態投生」,實際即是以無尋唯伺定心之投生。 ∴《增支部9集24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477.htm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E1%B9%ADham%C4%81bhinibbatta/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E1%B9%ADhama/ [1C] 「梵身天」brahmakayika*,此詞是佛陀用以稱呼梵天界;見於巴利佛典多經, 佛陀用於譬如:影響天界《轉法輪經》∵、或是往生天界《沙拉經》∵。後世造作經論 的佛學傳統,許多是將梵天界分為多層,而有各種不同定義,常是以brahma*(梵)、 mahabrahma*(大梵)、brahmapurohita*(梵輔)、brahmaparisa*(梵眾)、 brahmaparisajja*(梵徒)來區分不同層次∵。這些後世編造區分梵天界層次的論述, 皆是錯誤觀念,並非真由佛說,在巴利佛典中並未見佛如此講述。 ∴《相應部56相應11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708.htm ∴《中部41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41.htmhttps://zh.wikipedia.org/wiki/色界#色界天數諸說一覽表 [1D] kayika*(由身引起)此詞常見複合用於稱謂具有身軀體貌的天神,而且也代表 具備由身引起的觸覺;除了brahmakayika*(梵身天)外,還可見於如satullapakayika* (沙睹羅巴天身)∵、gandhabbakayika*(乾達婆天身)∵、tavatimsakayika*(忉利 天身)∵、suddhavasakayika*(淨居天身)∵等。 ∴《相應部1相應31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031.htm ∴《相應部31相應1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794.htm ∴《相應部9相應6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226.htm ∴《相應部1相應37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037.htm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t/t%C4%81vati%E1%B9%83sak%C4%81yika/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s/suddh%C4%81v%C4%81sa/ [1E] 《增支部8集66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423.htm [1F] 《長部33經》.305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33.htm [1G] 此於《給哇得經》∵,佛陀提及某位比丘上昇至梵天世界去詢問我們世界的大梵 天主,然而大梵天主卻不願當眾回答而拉此比丘到一旁,私下告知他要回到人間請教佛 陀。如下經文記載,可知大梵天主意識可以不為其他梵主所知: ∴《長部11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1.htm     給哇得!第三次,那位比丘對那位大梵天這麼說:『朋友!我不問你:「你是   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征服者、全見者、主宰者、主導者、製造者、化作者   、最高創造者、操縱者、已生者與未來生者之父嗎?」我這麼問你:「朋友!這四   大,即: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在哪裡無餘滅呢?」』     給哇得!那時,那位大梵天握著那位比丘的手腕後,帶到一旁,然後對那位比   丘這麼說:『比丘!這些梵身天的天神們這麼知道我:「沒有任何梵天不了知的,   沒有任何梵天沒見過的,沒有任何梵天未知的,沒有任何梵天未作證的。」因此,   我在他們面前不回答,比丘!我也不知道這四大,即: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無   餘滅之處,比丘!因此,在這裡,這就是你的惡作,這就是你的罪過:你越過那位   世尊後,在外面來到遍求這個問題的解答,比丘!請你就去見那位世尊,抵達後,   請你問這個問題,你應該如世尊為你解答那樣憶持它。』 [1H] 巴利四部佛典,只有《帝釋所問經》∵記載「梵輔天」一詞,來自帝釋言及,未 見佛陀使用此詞。 ∴《長部21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21.htm [1I] 《波梨經》∵記載佛陀說明大梵天主的來歷起因: ∴《長部24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24.htm     道友們!有時,在某時或其他時候,經過長時間後,這個世界轉回,當世界轉   回時,空的梵天宮殿出現,某個眾生以壽盡或福盡,從光音天身死後往生到空的梵   天宮殿,在那裡,他是意所生的、食喜的、自己發光的、於虛空中行走的、處在清   淨狀態的,他長時間住立。     長時間在那裡的那個單獨者生起不居住的情況、不歡喜、戰慄之心而想:「啊   !但願其他眾生來此處。」那時,其他眾生以壽盡或福盡,從光音天身死後往生到   空的梵天宮殿,成為那個眾生的共住者,在那裡,他們也是意所生的、食喜的、自   己發光的、於虛空中行走的、處在清淨狀態的,他們長時間住立。     道友們!在那裡,第一個往生的眾生這麼想:「我是梵天、大梵天、征服者、   不被征服者、全見者、主宰者、主導者、製造者、化作者、最高創造者、操縱者、   已生者與未來生者之父,這些眾生由我所化作,那是什麼原因呢?以前,我這麼想   :『啊!但願其他眾生來此處。』像這樣,這是我的心的願求,而這些眾生來到此   處。」     而後來往生的那些眾生也這麼想:「這位尊師是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   征服者、全見者、主宰者、主導者、製造者、化作者、最高創造者、操縱者、已生   者與未來生者之父,我們由這位梵天尊師所化作,那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看見這位   第一個往生這裡,然後我們往生。」 [1J] 《阿盧那哇低經》∵《梵天邀請經》∵都記載諸佛稱呼梵天界諸神為三種等級─ 梵主、梵眾、梵徒,經中巴利文為 brahma* ca brahmaparisa* ca brahmaparisajja* ca,漢譯即指「梵主們、梵眾們、梵徒們」。 ∴《相應部6相應14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85.htm ∴《中部49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49.htm [1K] 例如《人牛王經》∵《大總管經》∵中提及的梵王常童子,乃是一位虔信佛陀而 宣揚佛法的梵主,卻被天帝釋等忉利天眾尊作大梵天主。其實我們世界的大梵天主,如 前【註1G】《給哇得經》所記載,是在宣揚梵我思想。 ∴《長部18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8.htm ∴《長部19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9.htm [1L] 譬如《梵天世界經》∵記載梵主之間比賽分身神通來比較梵能高低。 ∴《相應部6相應6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77.htm [1M] 《相應部6相應6-9經》都有關於辟支梵天的記載。 [1N] 《差異經第一》∵記載『梵身天諸神的壽命量有一劫』。 ∴《增支部4集123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0705.htm [1O] 《憍薩羅經第一》∵記載佛說: ∴《增支部10集29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561.htm     比丘們!所有月亮與太陽繞轉之所及,以光亮照耀四方至千世界,在那千世界   中,有千個月亮、千個太陽、千個須彌山王、千個贍部洲、千個西拘耶尼、千個北   古魯、千個東毘提訶、千個四大海、千位四大天王、千個四大天王的[諸天]、千個   三十三天,千個夜摩天,千個兜率天,千個化樂天,千個他化自在天,千個梵天世   界。比丘們!所有千世間界之所及,在那裡,大梵天被說為第一。比丘們!大梵天   也有變異、變易。比丘們!當這樣看時,有聽聞的聖弟子對那個厭;當對那個厭時   ,對第一離染,更何況對下劣的。     比丘們!有時,這個世界破滅,比丘們!當世界破滅時,大部分眾生往生到光   音天,在那裡,他們是意所生的、食喜的、自己發光的、於虛空中行走的、處在清   淨狀態的,他們長時間住立。比丘們!當世界破滅時,光音天世界被說為第一。比   丘們!光音天世界也有變異、變易。比丘們!當這樣看時,有聽聞的聖弟子對那個   厭;當對那個厭時,對第一離染,更何況對下劣的。 [1P] 梵王娑婆主勸請佛陀說法,可見《梵天勸請經》∵;護持佛陀僧團,可見《遮堵 瑪經》∵;禮敬佛陀般涅槃,可見《般涅槃經》∵,還有其餘事蹟不及備載。 ∴《相應部6相應1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72.htm ∴《中部67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67.htm ∴《相應部6相應15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86.htm [1Q] 《梵王娑婆主經》∵記載梵王娑婆主自述其前世來歷: ∴《相應部48相應57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509.htm     大德!從前,我跟隨迦葉遍正覺者修梵行,在那裡,他們這麼知道我:『娑婆   葛比丘、娑婆葛比丘。』大德!當這五根已親自修習、已親自多修習時,我在欲之   欲的意欲上離染,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梵天世界,在那裡,他們也這麼   知道我:『梵王娑婆主、梵王娑婆主。』正是這樣,世尊!正是這樣,善逝!我知   道此、我看見此:當五根修習、多修習時,有不死的立足處、不死的彼岸、不死的   完結。 此謂「娑婆」乃為音譯,意譯為「持久」「不朽」。Sahako「娑婆葛」意譯即為「不朽 者」;sahampati「娑婆主」:saha(不朽)+pati(主人),意譯即為「不朽主」。 其謂「在欲之欲的意欲上離染」即指尚未離欲而已薄欲染的二果修為。二果為一來果, 轉生以後即成三果之不還果。梵王娑婆主既在迦葉佛時往生梵天界,即非劫初首生之大 梵天主。 [1R] 梵王常童子訪佛說偈,見於《常童子經》∵;至地居天神集會之忉利天善法堂大 顯神通,並講述佛法修行要旨與佛陀前生故事,見於《人牛王經》∵《大總管經》∵。 ∴《相應部6相應11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82.htm ∴《長部18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8.htm ∴《長部19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9.htm [1S] 佛陀與巴迦梵天的觀念論辯與比賽神通,還引天魔干涉,見《梵天邀請經》∵。 ∴《中部49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49.htm [1T] 譬如《某位梵天經》∵佛陀與弟子上升梵天界展現神通折服某位梵主。 ∴《相應部6相應5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76.htm [1U] 史威登堡生平事蹟,可見其人維基百科條目∵。其訪問基督教天堂經歷,可見其 書《天堂與地獄》∵;書中介紹天堂男女婚姻,可見其中〈天國的婚姻〉∵;關於天堂 的免費福利,包括住房、衣服、飲食,可見其中〈天使在天堂的工作:393.〉∵。關於 天堂婚姻中的夫妻交歡,可見其書《婚姻之愛》〈天堂的婚姻:4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伊曼紐·史威登堡 ∴ http://swedenborgstudy.org/tgydy0.htmlhttp://swedenborgstudy.org/tgydy40.htmlhttp://swedenborgstudy.org/tgydy41.htmlhttp://swedenborgstudy.org/hyza2.html [1V] 史威登堡《天堂與地獄》〈天堂分為三層〉∵ ∴ http://swedenborgstudy.org/tgydy5.html [1W] 生主神,或譯「造物主」,巴利文為pajapati*,意謂paja*(子裔)+pati(主) ,即指以情欲繁殖的所有生命之主,也就是欲界生命之主。此神界位居欲界之頂,高於 他化自在天,佛陀《根本法門經》∵列述天界階層,提及其神界位居一般欲界天之上、 梵天界之下。佛陀講經屢常言及世間神界階層的「天、魔、梵」∵中的「魔」(天魔) ,也就是在此生主神界。 ∴《中部1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01.htm ∴譬如《轉法輪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708.htm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j%C4%81pati/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j%C4%81/ [1X] 「婆羅門」brahmana*,義譯即為梵者,代表信仰梵天之人。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b/br%C4%81hma%E1%B9%87a/ [1Y] 佛陀反對種姓制度,可見《阿攝拉亞那經》∵中與婆羅門的論辯;經中佛陀主張 應該要以道德智慧來區分人品高低,而非出身群體(這種看法也是孔子的主張)。 ∴《中部93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93.htm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東岐明道 https://amidha.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1.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a/M.1628508777.A.CAA.html ※ 編輯: amidha (111.243.8.76 臺灣), 08/09/2021 22:19:21 amidha:轉錄至看板 Gossiping 08/11 11:29
WiserWilly: 這版都沒人,要也去八卦洗 123.193.195.89 08/15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