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個讓我想到 新派分裂成許多支派 可是每個支派 好像都彼此仇視 覺得自己才是最正統 的基督教派 其實只要不是異端 何必彼此敵視呢 大家都是主內的兄弟姊妹 只是大家的想法 教義 形式 不同罷了 = = ※ 引述《df31 (DF-31)》之銘言: : 地方召會的名稱演變 : 推 neohippie: https://goo.gl/VSosah 11/18 20:53 : → neohippie: 召會為甚麼翻 Little Flock? XD 11/18 : 20:54 : 應NEO要求,對地方召會名稱的演變做一個介紹。 : 地方召會作為最重要的本土教派,她的教會論是比較特別的。所以,要了解她的名稱的演 : 變,要先了解她的教會論。地方召會認為: : 1- 教會是信徒的組合,不是聚會的所在。這就像舊約裡面『會幕』和『會眾』的分別一 : 樣。因此,地方召會在華人基督教是第一個強調這個觀念的教派。如今,則基本成為『共 : 識』。 : 2- 根據聖經的範例,教會應當是合一的,而這個合一有宇宙和地方兩面 : 3- 教會合一在地方上當根據『一地一會』的原則,也就是一個行政區域一個教會 : 4- 教會的名稱應當為『某某市/鎮/鄉的教會(召會)』(這是以台灣的行政區規劃為準 : ,其他國家會有不同的調整) : 所以,地方召會拒絕根據一般基督教的『命名規則』:以某教派特殊教義命名(後面會再 : 介紹),例如信義會,長老會,浸信會,靈恩派等。因為地方召會拒絕以任何特殊名稱稱 : 呼自己,這也造成外界對於如何稱呼這個教會的困擾。因此,在地方召會歷史中的不同時 : 期,就產生了很多不同的名稱,造成:一班人許多招牌的現象。 : 這也就造成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朱三才牧師做的『台灣基督教教會教勢報告』在2013年前 : ,把地方召會每一個城市的教會算做一個教會。但是,2013年因為了解了地方召會的架構 : 是一個地方一個教會,而一個教會則下轄好幾個會所。例如:我們現在在台北有69個『會 : 所』,都屬於『台北市召會』。(正式名稱是『財團法人台北市教會聚會所。)而其他教 : 派在台北就可能有好幾個『教會』。因此,在地方召會的架構下面,『會所』(聚會的地 : 方)就等同於一般教會的『教會』。因此,對統計數據做了個調整。導致當年台灣基督教 : 的『聚會場所』數目出現『飛躍性的增長』,而該報告還得以附註的方式解釋原因。 : 了解這些背景就可以談地方召會的名稱演變了。 : 1- 小群 : 這是最早的稱呼。我以前服侍的時候,遇到一位新加坡長老會背景的老姐妹,跟她聊了以 : 後,她說:『哦!原來你們就是‘小群’!』我一聽,就知道,哇!這位老姐妹真的是『 : 非常資深的基督徒』!:) : 『小群』這個名稱的由來,主要是因為倪柝聲建立地方召會後,引進英國普利茅斯的『 : Little Folk(小群)』詩歌集。所以,外界就把這個當作當時地方召會的『標誌』,以 : 『小群』稱之。 : 2- 基督徒聚會處/聚會處 : 這是第二個稱呼。在基督徒碰面,就會問:『你在哪裡聚會啊?』於是,就會回答:『我 : 在某某禮拜堂聚會』等等。而在當時地方召會的架構中,已經產生『會所』的架構——或 : 稱之為『家』。例如:上海教會就有『南陽路聚會處』(意思是,上海市教會在南陽路一 : 帶的聚會場所),烏魯木齊路聚會處,四川北路聚會處等等。並且,有時候,內部會使用 : 『主在上海的聚集』這樣的稱呼(分裂出去的史伯誠就稱自己的教會為『矽谷基督徒聚集 : (Christian Assembly in Silicon Valley)』),所以,外界就開始以『基督徒聚會處』 : ,或『聚會處』稱之。 : 這裡要再提一點。就是中國大陸開放後,原先留下來的地方召會產生分裂,只接受倪柝聲 : 教訓的仍然被稱作『基督徒聚會處』。同時接受倪柝聲和李常受教訓的,就成為『召會』 : 。所以,在中國大陸的『聚會處』已經是另一個系統了。 : 3- 基督徒聚會所/會所 : 李常受來台灣開工的時候,要註冊。後來發現,『台北市基督徒聚會處』( : http://www.taipeiassembly.org/tpi/index.php)已經被一個『李』繼聖搶註了。這位 : 『李』繼聖跟『李』常受一樣,都是煙台人,弟兄會背景。(說不定還認識。)那麼,沒 : 辦法,因為在中國大陸的時候,地方召會內部也曾經使用『聚會所』的名稱。因此,在香 : 港,新加坡,台灣的地方召會統一用『基督徒聚會所』作為註冊的名稱。 : 即便香港的陳則信分裂出去後,香港第一個地方召會的會所到今天仍然稱作『香港教會天 : 文台道聚會所』。 : 4- 地方教會/Local Church : 等到李常受70-80年代到美國開工,美國的基督教還是根據『命名規則』,根據地方召會 : 特有的『一地一會』的教義,稱地方召會為『Local Church』,翻譯過來就成了『地方教 : 會』。例如:The Church in New York, The Church in Dalls, 等。到這個時期,地方 : 召會內部的情況已經相當穩定。也逐漸適應,有時候與外界溝通的時候,甚至內部講道的 : 時候,也以『地方教會』稱呼之。 : 5- 地方召會/召會/Local Church : 由於『教會』是個『譯名』。而李常受認為這個名稱在基督教裡面已經廣泛的被認定為『 : 房子』而不是『信徒的集合』。為了澄清ekklesia的原意——蒙召聚集的會眾,的意思, : 所以80年代末,李常受把『教會』重新翻譯為『召會』,希望能夠凸顯出ekklesia的真正 : 意義。這也成為這個時期地方召會的名稱。 : 這就出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台灣,使用『小群』的基本上都蒙主寵召了;使用『聚會 : 處』的也沒剩幾個;使用『會所』基本上都是70-80年代前受浸的基督徒;使用『召會』 : 的基本上受浸年數都在10年左右,不超過15年。 : 大概是這個情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219.1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511196077.A.364.html ※ 編輯: retsuy (1.200.219.183), 11/21/2017 00:41:48
neohippie: 還好有這篇,不然原本看漏老漁的回文 11/21 02:05
df31: :) 11/21 11:05
df31: 為您量身定制的哦! 11/21 11:05
yee381654729: 說此彼敵視,是言過其實。 11/21 12:07
yee381654729: 但論到真理,更不能輕乎。 11/21 12:08
yee381654729: 分門別類本來就是主所不喜悅的。 11/21 12:09
yee381654729: 我們也只能照著聖經的教導而行。 11/21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