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cftfc.com/%E4%B8%89%E5%85%83%E4%BA%BA%E8%A7%80%E6%98%AF%E7%95%B0%E7%AB%AF%E5%97%8E%EF%BC%9F/ 三元人觀是異端嗎? 論華人基督教治學的反噬 前 言 雖然,在基督教的『信仰規範(Regula Fidei)』中,人觀(Anthropology)從未被視為 構成所謂異端的條件。然而,華人基督教神學學術圈中某些持二元人觀(Dichotomy)的 學者們一直有一種嘗試把三元人觀(Trichotomy)『異端化』的努力。但是,對於不了解 真相的基層牧師和平信徒而言,任何被賦予『異端』兩個字的思想立刻就會遭到了無情的 抵制和定罪。這種將三元人觀『異端化』主要有兩個進路:1)宣稱三元人觀源自於諾斯 底異端並具有柏拉圖主義的前設,以及2)宣稱三元人觀與亞波里拿流有密切的關係。本 文採取『歷史文獻分析法』的進路,在三位華人學者對於三元人觀的批判的基礎上,研究 並比較柏拉圖主義、諾斯底主義、亞波里拿流並改革宗自身的相關一次和二次文獻,展現 教會歷史中這四個群體的人觀的真實面貌。幫助華人基督教的學術圈在瞭解自身人觀傳統 的同時,正視基於宗派神學前設,而忽視對於原始文獻並現有研究成果的公正並客觀研究 ,對於三元人觀並二元人觀陣營本身造成的負面衝擊。 三元人觀是柏拉圖主義/諾斯底主義的觀點 香港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在《建道學刊》第十三期中論提到: 不管我們如何為倪氏疏解開脫,總是難以將上述幾段說話的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意 味除去。事實上,如果在研究賓路易師母的思想時所指,三元人觀者都有柏拉圖主義( Platonism)的隱藏性前設:精神是崇高的,物質則是卑賤的,絕對精神的上帝不能與物 質的世界接觸。倪柝聲說:『在人這三個元素裏、靈與神聯合,是最高的。體與物質相接 觸,是最卑的。』[1] 梁家麟認為三元人觀具諾斯底主義的意味和柏拉圖主義的隱藏性前設,諾斯底主義除了靈 肉二元人觀外,還認為上帝不能與物質世界接觸。吳東生在《屬靈認知與屬靈生命:倪柝 聲與靈修傳統的對話》中對重述了梁家麟的觀點:『梁家麟提出,倪柝聲的聖靈論理論與 諾斯底主義有甚多的相似之處,尤其表現在它極端的二元主義集對超自然光照及知悟( gnosis)的強調。』[2]證明了梁家麟隱諱暗示的語言讓讀者認為倪柝聲的三元人觀與諾 斯底主義(柏拉圖主義)間具有緊密的關係。 由張雲妍、葉明、和李佩瑜編輯的《唐崇榮問題解答類編》收錄了唐崇榮歷來講座中的神 學問答。該書分別三次提及三元人觀源自於諾斯底主義,並嘗試將倪柝聲的三元人觀與諾 斯底主義畫上等號: 『今天有些人把『人』分成身體、靈、魂,所以就有所謂屬靈人、屬魂人、屬體人。其實 第二世紀的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早就把人分成屬靈人、屬魂人、屬體人。』[3] 『屬魂人、屬靈人、屬體人,這一句話不是倪柝聲開始的,是第二世紀初的諾斯底主要開 始的,他們把人分成三類:第一類,屬物質身體的人;第二類,屬魂的人;而屬靈的人是 第三類的人。』[4] 『第一世紀末、第二世紀初的諾斯底主義把人三分的結果,把哪一種人歸在哪一類,你知 道嗎?他說基督徒都是屬魂人,猶太人都是屬體人,唯有第三類的人—懂諾斯底奧秘知識 的人—才是屬靈人,那是極其錯誤的解釋。現在中國教會還有許多人說上帝的道如同兩刃 的利劍,把人的魂、靈都剖開了。』[5] 唐崇榮的說法在華人基督教中有強大的影響力,並被廣為引用。例如:饒孝柏的《屬靈人 的再思》就宣稱:『唐崇榮認為三元人觀思想的源頭始自第一世紀末的異端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6]唐崇榮把他所謂諾斯底主義把人分成屬靈人、屬魂人和屬肉體的人 的做法等同於把人區分為靈、魂和身體三個部分的三元人觀。因此,三元人觀並不是從倪 柝聲開始的,是第二世紀初的諾斯底主要開始的;對於唐崇榮而言,倪柝聲的三元人觀繼 承的是二世紀諾斯底主義的觀點。 三元人觀是亞波里拿流主義的觀點 這個觀點的代表是廖元威,他在《倪柝聲三元人觀》一文中,對於三元人觀和亞波里拿流 間的關係有一段非常清楚的闡述: 從神學的角度探討三元人觀的歷史淵源,其實可以追溯至早期教會的亞波里拿流( Apolinarius,c.310-c.390)。他在解釋道成肉身時,曾經為了維護基督的神學,做過一 番的努力。亞氏一方面堅持基督的神性,一方面卻又認為若堅持基督完整的人性將使他不 能免於罪,因為罪的根源就在人性中。他的解決之道,在於主張基督道成肉身時,『道』 (Logos,或曰神的靈)取代了基督的人的靈,而形成了『道』加上人性之『魂』和『體』 的基督的位格。…從教會歷史的發展的得知,亞坡理拿流主義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 中被判為異端。[7] 與梁家麟和唐崇榮將三元人觀的起源直接聯繫到諾斯底主義不同,廖元威則把三元人觀的 起源直接聯繫到亞波里拿流主義。廖元威還認為,亞波里拿流之所以成為異端,就是因為 採用了三元人觀來處理基督觀。至於廖元威為什麼不把三元人觀的起源歸於諾斯底主義? 他在該書中提出了理由:『若於早期教會的異端比較,我們大概不能說倪氏的人觀是出於 諾斯底主義,但卻不能不說兩者實有雷同之處。[8]』也就是說,廖元威因為發現無法把 倪柝聲的人觀歸類為諾斯底主義後,就嘗試把倪柝聲的人觀歸類為亞波里拿流主義。 上述兩個觀點事實上都希望透過建立一種邏輯模型,讓讀者認為:三元人觀因為受到上述 非基督教的思想的影響或引用,所以是非基督教/異端性的,或,最起碼,具有產生異端 的危險(甚至是構成該異端思想的必要條件)。特別是第一個觀點已經成功的讓多數華人 基督教將三元人觀等同於諾斯底主義思想。 批判三元人觀者的邏輯模型與必然結果 前述的資料將三元人觀與古代三種希臘哲學或基督教的異端思想——柏拉圖主義,諾斯底 主義和亞波里拿流主義——聯繫起來,嘗試建立如下的一個邏輯模型: C1 柏拉圖主義/諾斯底主義/亞波里拿流主義將人區分為三個部分 C2 三元人觀也將人區分為三個部分 E 因此三元人觀是非基督教的,柏拉圖主義/諾斯底主義/亞波里拿流主義的,甚至有造 成異端的危險 這個模型會讓不明就裏的讀者誤認: 柏拉圖主義/諾斯底主義/亞波里拿流主義僅僅採用三元人觀,不使用二元人觀 二元人觀才是基督教正統的人觀 身處於諾斯底爭議或亞波里拿流主義爭議正統教父必然會拒絕任何三元人觀的觀點 如果這個邏輯模型成立,我們必然會看見,身處於諾斯底爭議或亞波里拿流主義爭議正統 教父所撰寫的,批駁哲學與異端觀點的一次文獻,和近代基督教學術所撰寫的二次文獻體 現出反射出上述的觀點。本文同時採用『內容分析法』和『歷史比較分析法』將:(一) 將華人基督教學術圈把三元人觀『異端化』的論點,(二)西方神學界對於二元人觀、諾 斯底主義和亞波里拿流主義的相關文獻與研究,與能夠獲取的一次文獻的內容進行比較。 若在任何一次文獻或二次文獻中,發現:(一)身處於諾斯底爭議或亞波里拿流主義爭議 的正統教父使用三元人觀,或(二)近代基督教學術所撰寫的二次文獻認為二元人觀與柏 拉圖主義/諾斯底主義/亞波里拿流主義有關,那麼,華人基督教學術界持二元人觀的學者 對於三元人觀的批判自然就是錯誤的。本文引用的文獻完全以英語材料為主,以體現英語 世界相關研究的真實情況。 為了平衡華人學者所製造的錯誤印象,本文在二次文獻方面,將會著重引用柏拉圖主義/ 諾斯底主義/亞波里拿流主義也採取二元人觀,或可以用二元人觀詮釋之的資料。希望展 現西方學術界的另一面。 本文接下來的段落將探索以下幾個關鍵的問題展開: 柏拉圖主義僅僅採取三元人觀嗎? 諾斯底主義僅僅採取三元人觀嗎? 亞波里拿流僅僅採取三元人觀嗎? 二元人觀(以喀爾文約翰為例)難道沒有任何柏拉圖主義的元素嗎? 以上三個外來或異端所採用的三元人觀,與聖經中啟示的三元人觀相同嗎? 柏拉圖主義僅僅採取三元人觀嗎? 梁家麟認為三元人觀者都有柏拉圖主義(Platonism)的隱藏性前設。但是,許多西方研 究柏拉圖主義與基督教間關係的學者們卻有不同的看法。Gerut Hendrik van Kooten的《 聖經本文中的保羅人觀》[9]和由Todd Speidell編輯的《建造—基督教心理學協會雜誌》 [10]中都指出,柏拉圖的人類同時可以以二元人觀或三元人觀的方式解讀。C. Marvin Pate的《從柏拉圖到耶穌:神學與哲學有什麼關係?》中提到,諾斯底主義和亞波里拿流 主義反而都要感謝柏拉圖的魂/靈與身體的二元人觀觀點。Pate還進一步指出,諾斯底主 義和亞波里拿流主義之所以過分將基督的神性高舉於其人性之上,乃是因為間接的受到柏 拉圖主義的影響。[11]根據E. Glenn Hinson的《教會的勝利:到1300年為止的基督教歷 史》,柏拉圖主義認為人類是由身體和魂組成的。身體無法得救,而魂則會因為智慧( Gnosis)的光照而得救。[12] James S. Slotkin在《閱讀早期的人觀》一書中指出,大 數的掃羅乃是根據新柏拉圖主義的二元人觀把人分成身體和魂,並加以分析之。[13] Jennifer Slater在《神學的自我實現人類——女性並奉獻生活的人性化》中論到,柏拉 圖主義尖銳的對立了身體和魂(真正的自我)。而基督教傳統認可柏拉圖主義關於追求身 體的愉悅會阻礙魂達到真正的快樂。[14] Joseph Torchia在《探索人類位格:關於人性 哲學的介紹》一書中告訴我們,柏拉圖主義採取的是魂和身體分開的觀點,並且視身體為 魂的工具。[15] Naomi Sidman在《忠實詮釋:猶太教-基督教在政治和翻譯上的不同》 [16]中也持同樣觀點。Rober Bolton的《諾斯底的關鍵之匙》論到後續的新柏拉圖主義發 展出一種簡單的魂與身體的二元人觀。[17] Charles Webel在《理性的政治:西方歷史中 的理性》一書中,說到,柏拉圖將俄耳普斯對於非物質的魂之不死性和畢達哥拉鳩在魂的 神聖或理性形式並身體的必死性和非理性的物質性結合起來,建構他的人觀。[18] 此外,許多西方學者認為柏拉圖主義所謂的『靈』就是三元人觀的『魂』中的心思。 Christopher Stead在他的《古典基督教中的哲學》中說到,柏拉圖的人觀由一個身體和 具有三部分的魂所構成。而,理性/心思(nous)是魂最高的部分。而基督教方面則認為 魂是神創造的最高部分,而靈則是某種特殊的恩典和啟迪。[19]《新約神學字典》提到柏 拉圖的人觀將人分成理性(rational),非理性(irrational)和植物(vegetative)三 個部分。理性的部分是控制的部分。中期柏拉圖主義在這個基礎上,將人分解成理性( nous),魂(psyche)和肉體(soma)三個部分。理性是魂的核心,非邏輯魂( alogical soul)則是理性魂的外殼。[20]VishwaAdluri告訴我們,柏拉圖認為魂根據高 低可以被分成三個部分logistokon(理性的),thumoeides(感性的)和epithumetikon (食慾的)三個部分。[21]根據Klaus Corcillus的《切分魂:從柏拉圖到萊布尼茨的辯 論》,柏拉圖主義在魂的理性部分(心思,nous)和魂的非理性部分間採取了一種極端的 二元主義,魂的非理性部分才是魂的本身。所有的新柏拉圖主義認為理性魂是不死的,部 分認為非理性的部分也是不死的。[22]OutiLehitipou在《爭辯從死人中復活:重建早期 基督徒的身份》中提到,柏拉圖主義的三元人觀較為普遍的將人區分為身體(soma)、魂 (psuche)和心思(nous)三個部分,這是最常見的做法。保羅在林前十五章所使用的身 體(soma)、魂(psuche)和靈(pnuema)的三元人觀與柏拉圖主義的三元人觀類似。而 靈這個字的意思具有模糊性,保羅和後來的基督徒同時用這個詞指神的靈和人的靈。[23] 可見,柏拉圖主義並不如同傳統三元人觀一樣,把『心思/理性(reason/nous)』視為『 魂』的一部分。在二元人觀的架構下,柏拉圖主義往往把人的『魂』分成:logistokon( 理性的),thumoeides(感性的)和epithumetikon(食慾的)三個部分——柏拉圖主義 對於這三個部分有不同的稱呼,這三個部分就相當於傳統三元人觀的:心思,情感和意志 。在二元人觀的架構下,柏拉圖主義也往往把魂進一步區分成為『理性魂/理性的部分』 和『感性魂/非理性的部分』,而將『心思/理性(reason/nous)』視為『理性魂/理性的 部分』,把『感性魂/非理性的部分』視為包裹理性魂的『外殼』。在三元人觀的架構下 ,『心思/理性(reason/nous)』視為『靈』,『感性魂/非理性的部分』則被視為『魂 』。OutiLehitipou和吳東昇都察覺到,柏拉圖主義三元人觀中的『靈』與保羅/倪柝聲三 元人觀對於『靈』的定義是不同的。吳東升在《屬靈認知與屬靈生命:倪柝聲與靈修傳統 的對話》一書中就指出: 梁家麟提出,倪柝聲的聖靈論理論與諾斯底主義有甚多的相似之處,尤其表現在它極端的 二元主義集對超自然光照及知悟(gnosis)的強調。…正如我們所見的,倪柝聲使用的某 些術語。…確實有點類似諾斯底主義的言辭與教訓,然而,對倪柝聲更細緻的研讀將顯明 ,這些相似之處其實是表面的,而非真實的;因為倪柝聲的屬靈神學充分肯定肉身,且十 分以基督為中心,這正是與諾斯底主義背道而馳的。[24] 我們可以用以下的圖表來比較這幾種不同的人觀。 保羅與倪柝聲的三元人觀 柏拉圖主義 現代二元人觀 三元架構 二元架構 靈 魂 心思/理性/nous 靈 心思/理性/nous 靈或魂 理性部分/理性魂 logistokon(理性的) 靈 或 魂 情感 魂 情感 非理性部分/感性魂 thumoeides(感性的) 意志 意志 epithumetikon(食慾的) 身體 身體 身體 身體 表一 各種不同人觀的比較 基本上,自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之後,基督教的人觀就在柏拉 圖主義式的三元人觀和二元人觀間擺動。正如同John Meyendorff的《拜占庭神學:歷史 軌跡和教義主題》中所論到的,東方教父幾乎一致性的認為人是由身體、魂和聖靈所構成 ,愛任紐是代表。但是,為了反對俄列根,教父們轉向了魂與身體構成的二元人觀。但是 ,到了拜占庭時期,教父們又開始採用靈(心思)、魂和身體的三元人觀這個源自於四世 紀開始的,由心思(nous)、魂和身體構成的傳統。Meyendorff認為這乃是為了避免『靈 』這個詞的模糊性,並肯定『靈』的被造性,而把『靈』等同於『心思』。[25] 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西方學者的研究總結出三點: 柏拉圖主義的人觀可以同時以二元人觀或三元人觀詮釋之。 梁家麟所謂:『柏拉圖主義(Platonism)的隱藏性前設:精神是崇高的,物質則是卑賤 的』也可以在柏拉圖的二元人觀中找到。 柏拉圖主義三元人觀中的『靈』事實上就是『心思(nous)』—三元人觀的『魂』的一個 部分,與保羅和倪柝聲使用的三元人觀中的『靈』是不同的,不可等同視之。 由此,我們可以看見,因為柏拉圖主義的人觀並沒有固定的架構,僅僅將柏拉圖主義與三 元人觀聯繫起來,而造成讀者錯誤的印象是片面並錯誤的做法。事實上,二元人觀學者對 於三元人觀此類的批判,也可以完全使用在二元人觀上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229.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636882123.A.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