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呵呵,越來越像八卦閒聊版了。。。。。Ok,看看能不能改改版風。 華人基督教整天哇啦哇啦四大信經是信仰標準什麼的,但是,沒幾個人知道初期教會到底 是如何看待並規範信仰準則(Regula Fidei)的。這篇文章列出了幾位最為權威的古教父 對於信仰準則的觀點,並介紹了信仰準則如何的被扭曲,變形,甚至脫離了聖經中所謂的 『使徒的教訓』(The Teachings of Apostles)。 希望有興趣的,靜下心,慢慢看。。。肯定比全世界亂飛侃大山有意義。 ×××××××××××××××××××××× 《肯定與否定》第一卷.第一期 初期教會信仰的準則 https://www.lsmchinese.org/a%26c/1-1/03earlychurch.htm 初期教會信仰的準則 甚麼是信仰的準則 信仰的準則經常出現在初期教會教父的著作中。牠究竟指甚麼﹖牠與我們今日信徒的信仰 有甚麼切身的幫助﹖牠與聖經有甚麼相關﹖牠與教會的歷史和真理的發展有何牽連﹖ 信仰,乃是照著神新約經綸1 之完全福音的內容,因此是客觀的。真理,乃是信仰之內容 的實際。保羅在提前三章十五節說,『…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這裏的真理,是指 照著神新約的經綸,在新約裏所啟示,關於基督與教會的真實事物。 真理這辭在希臘原文意「實際(與虛空相對)、確實、真確、真實、真誠。牠在新約中,指 神聖經綸的一切實際,作神聖啟示的內容,由神的話傳輸並揭示」2,而神聖話語所傳輸 這神聖的實際,就是我們信仰的內容(弗一13,西一5,羅十17)。 教會是支持這一切實際的柱石,也是托住這一切實際的根基。一個在地方上的教會該是這 樣的建築,托住、擔負並見證基督與教會的真理-實際3。這裏所指的,並非淺顯的真理 ,就如實在或真實的事物;乃是獨特的真理,就是按著神新約的經綸,關於基督與教會的 深奧真理,也就是照著神的經綸而有之信仰的內容。 準則是甚麼?準則的希臘文是kanon,指一個表面磨圓的直木條。木匠用牠作工具(量度的 竿),測定一塊木頭或石頭的正確方向。文士也用牠來作尺,牠在拉丁文的繙譯就是 regula(意為尺、準則)。當代的美國學者布雷(Bray)說﹐古代的羅馬人曾用regula來指律 師為外行人所撰寫律法的摘要。因此﹐regula在古羅馬社會代表「小心整理過﹐法律要點 的聲明」4。照原文直譯「信仰的準則」,就是「信仰量度的竿」,或「信仰的尺」(英文 是canon of truth,拉丁文是regula fidei),或「信仰的水平儀」。看這「量度的竿」、 「尺」或「水平儀」的意義,我們就明白牠比喻的意義,是指「尺度」、「準則」5。根 據「信仰的準則」這句話,信仰與準則乃是同位語。因此,就希臘文文法說,準則就是信 仰。同樣,真理的準則,表明真理就是準則。 因此,信仰的準則,就是照著神新約的經綸,以教會為柱石和根基,關乎基督與教會之深 奧真理的尺度與標準。今天,惟有聖經向我們揭示關乎神、人、神的經綸並宇宙等等的真 理,要認識真理,就必須認識聖經。若沒有聖經,就我們非但不知道自己從那裏來,往那 裏去,人生存的意義,更罔論對神的認識了。 註1. 經綸一字來自希臘文oikonomia,家庭律法,含分配意,指家庭行政,管理,引申為行政 的安排(dispensation),計畫(plan)或經綸(economy),在和合本聖經中,常繙成「安排」( 弗一10,三9)﹑「職分」(西一25),或「章程」(提前一4)。 註2. 李常受,新約聖經恢復本,臺灣福音書房,1995,第七版,約壹一章六節註6 這本聖經,雖然擺在許多人手中,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聖經的主題,也不領會聖經的中 心啟示。因此,初期教會將信仰的準則與聖經並重。其後,歷代的基督徒,多有以信經為 其信仰的。信仰的準則與信經不同,信仰的準則乃是關乎信仰一般性的摘要,是信經的前 身。信經乃是關乎信仰固定性的宣告,在下篇文章將會交代得更清楚。信仰的準則包含了 聖經中一些基要的信仰,不完全含括聖經中所有的啟示,因此,牠並不能取代聖經。但牠 所含基要的真理,在對付異端上,有其貢獻。認識牠的內容,對提高基督徒神學的知識是 有益的。同時知道牠的優點與缺點,也叫我們清楚今日我們所該站的立場。 今日有些人堅持以初期教會的信經為真理的準則,並注重初期教會信仰的準則。我們的信 仰,不是任何信經,或信仰的準則所能完全代表的﹐我們的信仰﹐乃是聖經全本六十六卷 書。初期教會信仰的準則或信經有其基要、可取之處,但牠的缺點乃是牠是不完全的,牠 缺乏許多聖經中關於三一神啟示的點。因此,要透徹認識整本聖經的六十六卷書,纔能完 全明白我們信仰的內容。 初期教會的傳統 記述的傳統 當頭一班使徒仍在地上的時候,眾所承認的聖經就是今天的舊約,也就是主前四百年猶太 人大會堂所承認的聖經。那時已有使徒們的書信在教會中流傳著,但是,這些書信尚未被 公認為聖經的一部分。 彼得在他的後書裏,將保羅的著作擺在與舊約經書同等的地位上6,這是新約裏使徒的著 作頭一次被稱為聖經。 在第一、二世紀第一班使徒離世以後,有些確實曾和使徒們在一起過的教父們,就如羅馬 的革利免(Clement)、伊格那丟(Ignatius)、波利卡(Polycarp),在教導或寫作時,逐漸 拿使徒的教訓作經書引用。隨後,他們就編了一分書目,列出權威性的著作。這分書目漸 漸的流傳開來。 在早期的教會中,這分書目上所列的書卷,並不包含今日所有新約的二十七卷書。啟示錄 和希伯來書有相當一段時間都沒有被列在一些書目上。教父愛任紐在他的著作中曾引用保 羅的書信二百零六次,但他沒有一次冠上「聖經說」這句話7。但毋庸置疑的,希伯來書 以及其他保羅的書信,和啟示錄都是神的話,蘊藏著神聖的啟示。沒有這些書卷,神的話 就不完全(西一25),整本聖經的啟示,也沒有一個終結了(啟示錄乃是所有聖經異象的終 極大成)。初期教父們傳述信仰準則之時,所用的聖經並不包含我們手中新約的每一卷書 。 到了西元三六七年,亞他那修發表了頭一分與今日新約相同的書目,書目上的二十七卷書 就是新約聖經的正典(聖經的準則尺度)。但是定準新約的過程,卻再花了一個半世紀漫長 的時間。這本新約,就是教會記述的傳統。 註6. 彼後三章十五至十六節 註7.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Harper Collins, 1978, Rev. ed., P.58 註8.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Harper Collins, 1978, Rev. ed., P.39 口述的傳統 除了記述的傳統,教會還有口述的傳統,就是頭班使徒們對教會公開的講說,並未被收錄 在新約聖經裏的。信仰的準則或真理的準則,乃是教會口述的傳統。信仰的準則或真理的 準則這兩個名詞,在早期教父的著作中常常出現。 馬吉安派及智慧派 與初期教會之間爭論的背景 要了解初期教會中信仰準則的意義,就必須認識初期教會的背景。在頭幾個世紀,教會主 要面對的異端是馬吉安派(Marcionites)與智慧派(Gnostics)。馬吉安派來自一位有基督 教背景的生意人馬吉安,他不同意舊約的神與新約的耶穌基督是同一位,就完全拒絕舊約 ,並用一本修改過的路加福音,和十封修改過的保羅書信作他的聖經,產生早期教會的一 個大異端。為此,早期的教父廣用信仰的準則與他辯論。 教會所面對的第二個大異端乃是智慧派,因為牠將異教的哲學攙進了使徒「健康的教訓」 (譯自希臘原文,和合本作「正道」)裏。智慧派相信,一切的物質都是邪惡的。因此,他 們不接受任何牽涉肉身的真理:包括道成肉身、救贖和復活。智慧派也經常引經據典,但 是他們的引據是曲解經文,違反經文本身正確的意思,以建立一套迷惑人的異端解經系統 。不僅如此,他們還著迷的聲稱,他們擁有使徒們暗中的教導。 信仰的準則定義 初期教父們用「真理的準則」或「信仰的準則」,和馬吉安派並智慧派人士爭戰的時候, 指明一切的解經必須符合這個準則。 對於智慧派所宣稱,他們擁有使徒暗中的教導。初期的教父們一再點出,包括真理的準則 在內的使徒的教訓,是使徒們公開的教導。使徒們不知道,或不傳下全盤的啟示是不可能 的事。因此,暗中的教導,絕不存在。 保羅在林前十五章三至八節所申述的,是聖經中信仰準則的一個例子,就是他基本的信仰 。信仰的準則,也就是他信仰的摘要。類似這樣的準則,初期的教父也寫了不少,在一些 教父的著作中可找到。對初期的教父來說,這準則具體陳明了基督徒信仰的重要原則。愛 任紐說,準則清晰的描述出使徒信息的要旨,牠是「聖經所包含信息的濃縮」。8 特土良說,這準則乃是使徒教訓的精華9。他看這準則是「內含於耶穌基督啟示,外顯於 使徒教訓」的一組教訓。針對早期智慧派文士之探研聖經,這位教父說,這準則「給探研 聖經設立限制。惟有不違反這個標準的探討與發問,纔是基督徒可以接受的」。牠不是整 本聖經,乃是給聖經教師所教導的事設立限制。換句話說,正如初期教父所指出的,正確 的解經,必須根據使徒所接受並傳下的教訓,這就給聖經的解釋設立了界限10。因為信仰 的準則乃是使徒教訓的一部分,所以牠在當時能指出甚麼是聖經正確的解釋。就教父愛任 紐來說,他的解經,不可能推出與真理的準則相異的結論。 簡單的說,信仰的準則乃是一般的(generic)摘要,說出早期教會基督徒信仰的鑰點。這 一切關於信仰準則的見證,必須擺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纔能正確的理解。那時,新約聖 經「準則化」(canonization)的過程尚未完成,不少關於三一神啟示重大的點尚未列入。 牠的長短可有變化,措辭可有不同。牠所題的,都是著重於三一神和祂的救恩。包括父神 並祂的創造,子神在舊約的經綸和豫言,祂的出生、死、復活、升天,和祂再來時的審判 ,以及聖靈和教會。這些雖都是關於基督徒信仰的內容鑰點,卻很有伸縮性。特土良和愛 任紐都留下數篇信仰的準則,或長或短,沒有一篇和另一篇是完全相同的。 註11. B. Shelley, By What Authority, Eerdmans, 1965, p.99 註12.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Harper Collins, 1978, Rev. ed., p.41 以下兩篇信仰的準則,一篇是出自愛任紐,一篇是出自特土良。 出自教父愛任紐信仰的準則 「這就是我們信仰準則的規程,建築的基礎,和我們生活行動的穩固。…父神,非受造的 、非物質的、不能看見的;一位神,萬有的創造者-這是我們信仰的第一點。第二點乃是 如此:神的話、神的兒子,基督耶穌我們的主,祂曾藉著眾先知申言的形式,並父分賜的 方法,向他們顯現。藉著祂(就是話)萬有曾被造;祂在這世代的末了,為要完全並收集萬 有,成了人中之人,能看得見且摸得著,為要把死廢掉,將生命顯明出來,並產生神與人 之間完全的和好。第三點乃是,聖靈,眾先知們藉祂說豫言,先祖們藉祂學習神的事物, 同時義者藉祂被領進公義的道路。祂在這世代的末了,在新鮮的方式裏,傾倒於全地人類 的身上,將人更新以至於神。」 出自教父特土良信仰的準則 「我們相信,當然有一位神,但祂照著我們稱為經綸的神聖分賜,這一位神也有一個兒子 ,就是祂自己的話,祂從祂(註:父)而來,萬有藉祂被造,無祂就無受造之物,(我們相 信)兒子受父差遣進入那童女,並且由她而生,是人又是神,是人子又是神子,賜名耶穌 基督;祂照經書所說的受了苦難,死了、埋葬,且被父復活,被收到天上,坐在父的右邊 ,並會再來審判活人和死人。就如祂所應許的,祂自父差來了聖靈,就是保惠師,聖化信 入父、子和聖靈者的信心。」 信仰的準則,可試驗信徒信仰的純正性。真基督徒的信仰,必須符合信仰準則的度量11。 信仰的準則與當時異端的教訓劃開界線。那時,馬吉安派或智慧派人士,在真理的準則稍 微量度之下就站立不住了。關於馬吉安派不承認原本路加福音之事,教父們反駁,云,路 加福音合乎真理的準則。在早期教父們用寓意和豫表解經,智慧派人士也用寓意解經的情 形下,早期教父們點出,解經必須照著信仰的尺度。特土良在他一條準則中,指明神的一 元性,就是耶穌與舊約彌賽亞的一元性。以及祂從馬利亞懷胎之純真人性的出生,和肉體 的復活;這幾點都是智慧派解經人士所不接受的。因此,這準則就清楚指明,他們並非真 正的基督徒。在這尺度的量度之下,有純正信仰的信徒,能立刻辨認出馬吉安派或智慧派 所引用的聖經錯誤,以及他們所建立之系統的荒謬。因此,信仰量度的尺既能測量解經的 正確性,也能分辨信徒信仰的真偽。教父特土良說,一逾越這尺度,人就將自己從基督徒 的團體中隔離了。 第三、四世紀信仰的準則 智慧派異端過去之後,信徒不再對引用聖經感到猶疑。教會因著不需要儆醒、爭戰,就發 展為公式化的組織,教會之傳統的根基就變得更廣闊、更明確了。12 在這段時期,尺度或準則稱為「教會的準則」(ecclesiastical canon)或「信仰的準則」 。牠仍是基督徒信仰鑰點一類事上的摘要,可以測量基督徒信仰的真實性。革利免將「教 會的準則」定義為「律法與先知和主來臨時所傳授之約的和諧一致」13。俄利根將「信仰 的準則」定義為「基督徒目前所接受之信仰的軀幹」。牠能代表信仰全部的內容14。亞他 那修沒有直接用「準則」,但他指明聖經的啟示有其主旨(也就是別的教父所說的真理的 準則),領略這個主旨,能防止信徒在信心上猶如船破。 準則包含了解經的原則。俄利根曾見證說,準則(尺度)顯明聖經著者真正的用意。奧古斯 丁見證說,真理的尺度能將不明白的經節予以解明。 信仰準則的終止與正式信經的興起 在俄利根和革利免之後,「信仰的準則」逐漸失去其卓越的地位。教會的禮拜儀式和正式 的信經開始取代「信仰的準則」。 我們在初期教會可以觀察到信經漸漸公式化的趨勢,像信仰的準則這類較不規則的摘要, 到第三世紀初期就被比第一世紀末期更準確、更確定的綱要,並更固定的措辭替代了,例 如尼西亞信經15。第四、五世紀的一位教父以比凡尼(Epiphanius),認為尼西亞信經乃是 使徒信仰準則最高的表現。 教會的教訓(傳統)的墮落 教會的傳統,起初是從使徒來的,且是相當的純正。但頭一班使徒們過去後,逐漸的,就 有邪惡的事和邪惡的教訓攙雜進來,包括許多異教的實行、異端的教條和惡事,以致這傳 統成了發酵的麵,不再像原初那樣純正16。基督教裏正統教訓不正常的發展,就是主在馬 太十三章三十三節豫言的應驗。那裏有一個女人將麵酵藏在三斗麵內,直到全團都發了起 來。酵在聖經裏象徵邪惡的事(林前五6,8)和邪惡的教訓(太十六6,11~12)。「麵」是為作 素祭(利二1),象徵基督是神和人的食物。三斗乃是作一全餐所需的量17。女人在聖經中 豫表教會(弗五23~32,林後十一2,約三29,啟二一9)。照著歷史和聖經的豫言 (啟二18~19, 啟十七1~18),這把許多異教教訓和實行,與有關基督的教訓混在一起的教會就是羅馬天 主教18。這個女人就是羅馬大公教會,在第六世紀完全成形。那激動路德馬丁,叫他起來 改教的,就是這使細麵完全發酵的酵。 啟示錄十七章的大淫婦完全的描繪出這個情形-她有一切表徵屬神事物的金、寶石、珍珠 ,但她手中杯裏所盛裝的,卻是褻瀆與污穢。 對初期教會信仰準則之重視的再興 不同的解經並分裂的繁增 過了初期的教會,信仰或真理的準則就不再受重視。經過了十多個世紀,直到路德改教時 ,早期教會信仰的準則再受重視,又成了研究、注意的對象。 註15.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Creeds, Longman Greenand Co., 1950, p.98 註16. 李常受, 新約聖經恢復本, 臺灣福音書房, 1995, 第七版, 馬太十三章三十三節註 2 註17. 李常受, 新約聖經恢復本, 臺灣福音書房, 1995, 第七版, 馬太十三章三十三節註 3 註18. 詳確解釋可見李常受, 馬太福音生命讀經, Living Stream Ministry, 1986, 38篇 下半, 啟示錄生命讀經, Living Stream Ministry, 1984, 51篇 那時許多聖經的真理逐漸被恢復。譬如,因信稱義、長老治會、水浸、豫定等等。信徒因 著看見真理,也逐漸有正確實行的恢復。在教會的問題上,改教領袖和他們的跟隨者,離 開了天主教,藉著各君主的幫助, 成立了國教。然後,因著對真理見解的不同、制度主張的不同,以及推崇偉人的不同,私 立的教會就逐漸成立並繁增。 更正教「惟獨聖經」的立場,准許任何人研究和解釋聖經,這和天主教的立場完全相背。 按天主教的立場,平信徒不准解釋聖經,一切解經權都操於裁斷教訓的權威機構 (Magisterium)。改教運動者不承認這個權威,倒把解經的權利交回各人的手中。改教運 動者認為任何人都可以明白聖經,自然的也包含對聖經的解釋。改教者的宣告乃是「聖經 是我們信仰和實行的準則」。但因著人與人之間許多的不同,包括道德、文化、傾向的不 同,所讀出的聖經也就因人而異。 改教運動在解經方面的貢獻是毀譽參半的。一面來說,教會在千年的黑暗中,因著聖經不 再閉鎖,得見曙光。許多蒙蔽的心思,藉著聖經的光照,再得開啟,但是如此眾多的教訓 ,也叫基督徒不知何去何從。 我們的信仰,不是任何信經,乃是聖經全本六十六卷書。初期教會信仰的準則或信經有其 基要、可取之處,但牠的缺點乃是,牠是不完全的,牠缺乏許多聖經中關於三一神啟示的 鑰點。因此,要透徹認識整本聖經的六十六卷書,纔能完全明白我們信仰的內容。 因著對聖經有不同的解釋,各種不同的派別,相繼成立。這些宗派雖然都承認神在基督裏 的救贖,但其解經各有各的特點,如本刊前言所題到的。這些不同的解釋,有時彼此完全 相反,如加爾文派的豫定論,和亞米紐主義的得救不定論。論到神的救恩,在聖經中有神 主宰權柄豫定的這一面(徒十三48,帖後二13),也有人自由意志揀選的這一面(徒二38,40, 約五40)。因著這似乎相反的真理,改教之後,產生了加爾文派(Calvinists)和亞米紐主 義(Arminian)之間極大的爭議。前者固執神主宰權柄豫定的一面,後者固執人自由意志揀 選的一面,兩者不能相容。但惟有同時接受這兩面的真理,纔是聖經健康的教訓。一個信 徒的得救,不僅神有祂主宰權柄的豫定,信徒也需用自由意志來揀選。 基督教各宗派,忽略了真理要有兩面纔能存在的事實,如同白晝要有黑夜來配合,一塊餅 要有兩面方能存在。基督徒之間常因著忽略了真理兩面的講究,而陷入爭議,產生了不和 諧與分裂。這僅是許多爭議中的一項,其餘例子,不勝枚舉。 更甚者,根據布雷(G. Bray)的著作,到了十八世紀,有些有思想的人厭倦各宗派之間的 宗教戰爭,即各宗派對真理的傳講彼此不相容而有的戰爭,開始詰問這些不同教訓之系統 的根基,就是聖經。他們更轉向否定造物者的數學邏輯系統,以其為真理之源。這就是惟 理主義的開始19,也是一班哲學家,對基督教分門別類之宗教戰爭的反應。 現代神學與高等批評學的擴增 因著惟理主義的浪潮,在神學上,現代神學逐漸興起;在對聖經之內容、作者、著述時期 等的批判上,高等批評學逐漸抬頭。近代神學派看重人感性(非理性)的一面;高等批評學 著重以研究普通文學作品的方式,研究、批判聖經作者、著述時間等等問題。因著高等批 評學者不遺餘力的批判,到了十九世紀末期,他們手中的聖經已被評論得面目全非。一切 基要的真理都被抹煞,一切不能用理性解釋的事蹟都被推翻。並且整個舊約歷史,照他們 的哲理(黑格爾哲學系統)重新改造,否認了聖經記述的權威與真實。 如同使徒保羅在林前三章十至十五節所說,神建築的根基已建立,就是基督,但各人要謹 慎如何在上面建造。若用金、銀、寶石等貴重的材料,必得賞賜﹔但若用草、木、禾胬 等卑賤的材料,必被燒燬。惟理主義、新派神學、高等批評學(Higher criticism)等都是 「草木禾胬」,是出於人天然的卑賤材料,不是出於神的貴重材料。 現代神學與高等批評學在許多地方極難分開,許多現代神學家在高等批評學上很有著述。 如士來馬赫著有對新約保羅書信的批評,他的批評打開了對保羅書信質疑、研判的大門。 鮑爾是杜平根(Tubingen)學派的創始人,他以黑格爾哲學的觀點,系統性的批判所有新約 各卷。 因此,現代神學往下的發展,乃是否認新約書信裏使徒教訓的權柄,並將基督信仰的源頭 削減到只有四福音。有些學者且更進一步的題出理論,說,初期使徒曾歪曲主的話語。因 此他們必須從所記載耶穌的話語中,找出祂真正的教訓。這樣極端的立場,將許多信徒導 入歧途與錯謬,以致人不把新約的本文當作神的話(諭言)20。這使得許多信徒失去信心, 而另求出路。 對現代神學和高等批評學的反應 因著現代神學和高等批評學的發展,基督教本身產生出兩個強烈的反應:一個是福音主義 、基要主義,另一個是英國國教內的反應。頭兩項在本刊別處已有題及。本文要著重題到 的,乃是英國國教如何反應,以帶進對早期教父學研究的再興。普西(E. B. Pucey)乃是 十九世紀英格蘭的神職人員。他注意到士來馬赫現代神學的方向,深受警戒。但因他不能 回到羅馬天主教,就回到羅馬天主教形成之前的初期教會避難。在這風浪中,英國國教有 一批智力很強的學生,被他吸收到鑽研教父神學的陣營中。他所吸引的學生包括:史威特 (H.B. Swete)、普斯地及(G. L. Prestige)、開雷(J.N.D. Kelly)、賽勒斯(R. V. Sellers)、別滕生(H. Bettenson)、史第文生(J. Stevenson)、查得威(H. Chadwick)、 滕諾(H. E. W. Turner)。由於他們的工作,對早期教會的尊敬得著了存留與延續。現代 神學家房哈耐克(Von Harnack),在教會歷史上原有一部代表現代神學的作品-「教訓的 歷史」。因著這批英國國教學者的工作,這部著作已被貶值,不再公認為嚴肅的學術作品 。至於史威特、開雷、別滕生等人在早期教父方面的研究,至今仍被視為權威。21 信仰的準則與使徒教訓的關係 使徒教訓的由來 主在地上的時候,曾教導門徒許多的事,也告訴他們在祂復活之後,保惠師,就是聖靈, 會教導他們更多事,並將一切祂曾告訴他們的事題醒他們。主有許多話要告訴他們,但他 們擔當不了,所以當實際的靈來時,祂會引導他們進入所有的真理(約十六12~15)。主在 地上的生活與工作,由門徒們記載下來,形成四福音書,就是使徒的教訓頭一部分。主升 天後,實際的靈在門徒們裏面引導他們。所記下的書信,從使徒行傳到啟示錄,是主更進 一步的說話(諭言),也是使徒的教訓。使徒的教訓是神完全福音(羅一1~4)的內容,不是 僅有新約的一部分,乃是包括新約的全部。 註19. Gerald Bray, Creeds, Councils and Christ, Inter-Varsity Press, 1984, P.16 註20. Gerald Bray, Creeds, Councils and Christ, Inter-Varsity Press, 1984, P.20 使徒的教訓與虛構無稽之事、無窮的家譜,和律法的教訓不同22。使徒的教訓有中心,有 內在的素質,就是神新約的經綸,也就是包羅萬有、延展無限的基督。神新約的經綸,從 神成肉身到終極完成於新耶路撒冷,乃是由基督豐滿的職事所成就的。 信仰準則的虧缺 早期教父如愛任紐和特土良都說,信仰的準則(尺度)乃是來自使徒們,而使徒們是從主接 受的。他們都將信仰的準則當作使徒所傳下來,口述的傳統。因為牠沒有記在任何書信裏 ,在形式上,是與聖經獨立的。在普西那些學者興起前,許多學者不承認這些尺度的使徒 性。但在細細研究之後,發現信仰的準則,切切的符合新約部分使徒們的教訓和一些新約 基要的真理。在初期的教會,牠發揮了度量的作用,分辨了那些照著聖靈,正意的解經, 和那些按著人的思想觀念,歪曲的解經。牠對辨別異端,保持初期教會的純貞,有其不可 磨滅的貢獻。準則的內容,有些是重複新約使徒的教訓,如「祂已經把死廢去,…將不能 壞的生命彰顯出來」(參提後一10)等等。 信仰的準則,乃是信經的前身。牠雖然包含了一些基要的道理,是相當的正確﹔但牠有牠 的缺點。第一,牠與聖經比較起來,是不完全的。以信仰的準則作今日信徒真理的水準, 是彀不上神今日的心意。早期教父寫出這些準則時,啟示錄尚未被確認為聖經之一卷,另 有數本書也在核定過程中。比方說,啟示錄中所題到的七靈,我們手中的幾分信仰的準則 ,都沒有題到。同時聖經所啟示的耶穌的靈(徒十六7),賜生命的靈(羅八2),那靈(加五 16),這些準則都隻字不題。關於那靈,準則所用的字彙都是聖靈。但我們知道,聖靈的 名稱有祂啟示上的用意。這名稱首先用在神來為主耶穌豫備先鋒施洗約翰和為祂豫備一個 身體時;「靈」乃是指神的本質,「聖」乃是指神本質的屬性。神的本質乃是聖別的。聖 靈在新約中尚有其他的名稱,譬如:耶穌的靈,耶穌基督的靈等等,各個都有其講究與啟 示。同時子是帶著父來(約一14,照希臘文,「從」字意「在旁邊」,有「同」意),子在地 上時父與祂同在(約八16),祂與父是一(約十30),這些點,信仰的準則都沒有題到。 註23. 可參考比較J. M Court. , 1979. Myth and History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 Atlanta. C. Deutsch,1987. Transformation of Symbols: The New Jerusalem in Rv. 21,1-22,5.Zeitschrift fuer die neu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78:106-26. M. Rissi,1996.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An Exegetical Study of Revelation 19:11-22:15.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2nd ser.,23. Naperville,IL. Schuessler Fiorenza,E. 1972,Priester fur Gott. Neutestamentliche Abhandlungen 7. , Munster. William Barclay,「The Revelation of John」,Vol. 2, rev .ed.,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Albert Barnes,「Barnes' Notes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Baker, 1980, pp. 443-464. 第二,信仰的準則是有伸縮性的,牠著重在堅持神格的三一,神格中有聖父,聖子和聖靈 這三個身位。結果卻使人有個錯誤的領會,就是神是三位,雖然這準則的說法並非如此。 同時,這準則也沒有說出神的三一是為著祂的分賜。 信仰的準則,乃是信經的前身。牠雖然包含了一些基要的道理,是相當的正確﹔但牠有牠 的缺點。第一,牠與聖經比較起來,是不完全的。以信仰的準則作今日信徒真理的水準, 是彀不上神今日的心意。 第三,在體裁上,準則與聖經也不同。準則幾乎都是兩極體的(dyadic)或三極體的 (triadic)。兩極體的準則論到父與子;三極體的準則:第一論到聖父,第二論到聖子, 第三論到聖靈。但是聖經的體裁並非如此。研究聖經的學者,很難說出聖經的體裁是怎樣 的。 信仰的準則不能完全代表使徒的教訓 神歷代在祂教會中對聖經的開啟,是一直往前的。舊約聖經雖在主前四百年就被猶太人的 大會堂核定,然而但以理書二章大像的豫言,直到上個世紀纔被弟兄會的教師們解開。啟 示錄末了兩章的新耶路撒冷,歷代雖曾有人解釋,但是牠從未被完全的解明23。我們若限 制自己於初期教會信仰的準則這樣的聲明,就不能在神話語的啟示上再往前,反把自己限 制了。 信仰的準則在初期的教會中,雖有其測度異端的作用,但牠不是聖經,絕不能取代聖經。 正如神在歷代教會中的啟示是逐步往前的,信仰的準則絕不能取代對聖經完滿的解釋。因 此今日我們真理的尺度,必須包括全本聖經,並且是正確解釋過的全本聖經。雖然這兩世 紀有些學者重興對早期教父神學的興趣,但以那時真理的準則(或信仰準則)作今日真理準 則,既不足以應付今日的需要,也不能達到全本聖經完整啟示的標準。 關乎父與子、子與靈、靈與父、子的關係,聖經的啟示是全面又豐富的。這啟示的許多方 面在信仰的準則中都沒有題到: 一、父差遣子(約五24,30,36~38,十三20,十四24)。 二、父與子同來(約十七8)。 三、父在子裏生活與工作(約十四10~11)。 四、父將祂所有的給子,因而具體化在子裏面(約十六15,五43,五30,十四24,四34,西二9) 。 五、父把子賜給我們(約三16)。 六、父同著子、藉著靈住在我們裏面(約十四23,約壹三24,四13)。 七、子在父的名裏來(約五43)。 八、子不僅與父同時存在,並且互相內住(約一1,八16,29,約十四10上,11上,十七21, 西 二9)。 九、子與父是一(約十30,十七22)。 十、子因父活著(約六57)。 十一、子在父的名裏並同著父作工(約十25,五17, 19)。 十二、子行父的意思(約六38)。 十三、子說父的話(約三34上,十四24,七16~17,十二49~50)。 十四、子尋求父的榮耀(約七18)。 十五、子彰顯父(約十四7~9)。 十六、子差遣那靈從父並同父而來(約十五26,「從」字在希臘文意為「從…同…」,十 六7)。 十七、子賜那靈給我們(約三34)。 十八、子藉著死與復活成為那靈(約二十19~23,林前十五45下,林後三17)。 十九、子是那靈同著父住在我們裏面(約十四16~20,23,26)。 二十、那靈是父答應子的求而賜給(約十四16)。 二十一、那靈在子的名裏被父差來(約十四26)。 二十二、那靈從父並同父出來(約十五26,「從」在原文為「從…同…」)。 二十三、那靈領受子所有的,成為子的化身(約十六14~15)。 二十四、那靈與子同著父住在信徒裏面(約十四17,23,羅八9~11,林後三17,約壹二23)。 二十五、那靈為子作見證,並且榮耀祂(約十五26,十六14)。 二十六、父、子、靈-是一位神(彼前一2,來一8,徒五3~4)。 二十七、整個神是靈(約四24)。註24. 見李常受, 神聖三一的神聖分賜, Living Stream Ministry,1995, 頁131-175 二十八、七靈是子的七眼(啟五6)。24 以上這些點顯出初期教會真理準則的虧缺。牠們都是新約使徒的教訓,但是早期信仰的準 則都沒有涵概。由此我們可清楚看見,早期教會信仰的準則不可作今時代真理的尺度,和 我們全部信仰的內容。惟有全本聖經,包括所有新約使徒的教訓,纔是我們真理的準則。 結論 初期教會真理的尺度,乃是早期教父革利免、愛任紐、特土良所用的名詞。保羅曾吩咐提 摩太說,要作無虧的工人,正直的分解真理的話(提後二15)。尺度乃是早期工匠所有的一 種工具,用來測量物品的正直,以正直切劃物品。因此,這真理的尺度,乃是用來測量解 經的正確性。初期教會有馬吉安派與智慧派歪曲神的話,濫隨己意曲解聖經。教會真理的 尺度,就是用來測出他們的解經是不是正直的屬靈工具。 真理的尺度說出早期教會基督徒信仰的內容,牠是信徒信仰的摘要,列出信仰的鑰點。牠 的措辭不是固定的,長短與內容次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如前文已經證明的,牠乃 是一個一般性的摘要。在早期的教會裏,可以測量一個教徒信心的真偽,將非信徒和信徒 分別出來。 真理的準則是早期教會口述傳統之一,含有新約的信仰內容,但不是一個具體固定的事, 且不包括所有新約重大的啟示。 神歷代在祂教會中對聖經的開啟,是一直往前的。啟示錄末了兩章的新耶路撒冷,歷代雖 曾有人解釋,但是牠從未被完全的解明。我們若將自己限制於初期教會信仰的準則這樣的 聲明裏,就不能在神話語的啟示上再往前,反把自己限制了。 因著教會傳統攙進了許多異教的教訓與實行,改教運動把這些傳統擺下。「惟獨聖經」和 「聖經是我們信仰與實行的尺度」是改教運動的口號。從路德馬丁開始,改教的信徒就逐 漸撇下各樣的教訓和遺傳,回到聖經,以聖經為尺度,凡符合聖經的就留下,不合聖經的 就拋棄。這樣的行動不是一次的,乃是恢復多次並歷經多時的。不是一人的,乃是經過許 多基督肢體的努力纔達到的。但更正教的回到聖經為準則並不絕對,也不完全。許多真理 ,只恢復一面。真理是有兩面的,如同一塊餅要有兩面纔能存在,一天也要有晝夜方能進 展25。許多信徒在恢復真理上,只進到一面就停下了,不肯進一步接受另一面的真理。其 實,惟有接受真理的兩面,纔會叫一個基督徒平衡、健康、正常、成長並成熟。 改教之後,因著對聖經的認識不彀清楚,以及人的肉體和天然,導致基督教分裂的繁增, 以致純理性主義逐漸抬頭,甚至影響了神學和解經。現代神學與高等批評學這兩個當代的 產物,逐漸否定聖經的權威和使徒的教訓。普西乃是帶領首班神職人員和神學生盡力回到 教父著作裏避難的,這就興起近代一批神學生,研究教父著作的復興。初期教會信仰的準 則,包含了許多基本正派的道理,但不包括聖經所有的啟示,因此是不完全的。 聖經有六十六卷書。這六十六卷書的主旨乃是一體的。早期教父就承襲使徒的教訓,清楚 點出基督所有的職事都曾在舊約中以不同的方式說出。愛任紐說出舊約的律法和新約的恩 典同是為著人類的益處,同為一位神所賜下的。特土良說,新約乃是舊約「所包含事物的 延續,如同成熟的果子乃是其種子的發展」。26就俄利根而言,舊約與新約有共同的教理 ,沒有絲毫分別。但我們也看見信仰準則的缺欠。第一,牠不包括所有新約使徒的教訓, 講到三一神—父、子、靈之間的關係,一點也不完全。第二,這些準則在強調神格中有聖 父,聖子和聖靈這三個身位上是基要的,卻使人有個錯誤的領會,就是神是三位的。第三 ,在體裁上,聖經自有一格,無法用準則取代。 今日我們站在教父們的肩頭之上,對整本聖經看得更清楚,啟示實行遠超過初期的教會。 整本聖經六十六卷書,有一個管制的異象,就是神新約的經綸。這經綸就是保羅吩咐提摩 太,要囑咐人所教導的(提前一3~4)。這經綸就是神在祂的三一裏,要把祂自己分賜到祂 所揀選、救贖、重生的人裏面作他們的生命、供應與一切,以建造祂的教會,終極完成於 新耶路撒冷。舊約的三十九卷書,乃是神永遠經綸的豫表和豫言;新約乃是神永遠經綸的 實際和應驗。今日基督徒建造教會,若是照著神永遠的經綸,就是在基督這根基上,以金 、銀、寶石來建造。這樣的工程必能耐得住火煉,那日也必得著賞賜。 (俞建霈) 註25. D.M. Panton, 神真理的兩面, 見李常受, 臺灣福音書房, 1979 註26.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Harper Collins, 1978, Rev. ed., P.6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68.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680083617.A.4C5.html
taonlys: 終於看完了,記錄一下 04/04 13:33
cloudy1124: 聚會所真是無孔不入,滲透這裡這麼深 04/06 09:22
歡迎您拉人頭進來,超越我們聚會所!加油! 或者,你提案修改版規,搞個【反滲透】條例,也是可行的!
NewCop: 純粹就是這裡召會版友比較多而已...04/06 17:59
呵呵,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不是嗎~~~~當年我剛來的時候啊~~~~ ※ 編輯: df62 (1.200.68.25 臺灣), 04/07/2023 09:24:56 ※ 編輯: df62 (1.200.68.25 臺灣), 04/07/2023 15:46:34
Viviak: 一群吃奶的想吃糧 10/29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