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唯獨聖經』大家都會喊。但是,華人基督教基本上有兩個問題。第一,把『唯獨聖經』 改成『唯獨和合本聖經』。第二,把『唯獨聖經』改成『乾啃聖經』。本文以兩種基督論 異端為範例:否定基督是神的亞流異端,和否定基督是人的歐迪奇作為範例,示範何為『 唯獨聖經』。 ########################################## 《肯定與否定》正統與異端的仲裁者-聖經 https://www.lsmchinese.org/a%26c/1-1/07heresy.htm 正統與異端的仲裁者-聖經 歷世歷代以來,關於信仰的爭執不知凡幾,有時一方是為了維護真理,因另一方堅持其錯 誤的看法,如亞流派(Arians)、歐迪奇(Eutyches)…等等之異端。另一種引起爭論的原因 ,則往往是各執一方合乎聖經的真理。一方強調真理的某一面,對方則強調相同真理的另 一面。且雙方皆引用經文,而故意忽略對方所認為重要的經文。結果使得聖經在某些人的 眼中,成為不可靠的根據,且失去權威的地位。事實上,聖經的兩面,正是聖經的平衡之 處,也是聖經的特點。例如關於三一神的啟示,聖經一面指出神只有一位(詩八六10, 賽 四五5),另一面又指出有父子靈三方面的講究(太二八19)。又如,聖經明白啟示,我們得 救是本乎恩(神的恩),也因著信(弗二8),而神所要救的,也是一切相信的人(羅一16), 所以神救了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照祂的恩典(提後一9)。這是一次得救就永遠 的得救。但聖經另一面也啟示出要『作成你們自己的救恩』(腓二12,原文)。我們只要一 信就得著這救恩,不需要行為,完全是恩典,但要作出這救恩,則與行為有莫大的關係。 由此可知聖經所啟示的真理,都有其兩面的平衡,因此兩方面都需要兼顧,纔能對真理有 完整的認識。 所謂的「異端」,也經常是執著於聖經之一面,企圖使之合乎邏輯,結果走向極端,成為 有選擇的意見,與一般所接受的不同。本篇將探討歷史上被定為異端的三個論點﹐並:亞 流派所堅持的「基督是受造者」。歐迪奇使用「調和」之錯謬與正解。關於歷史學者所稱 激進改革派-重洗派(Anabaptism)的堅持與忠誠。 忠於聖經,忠於真理,作主忠信的(faithful)僕人,該是我們的態度。路德馬丁忠於真理 ,在真理的道路上,為「因信稱義」打那美好的仗。只要是聖經裏有的,儘管傳統神學上 不允許,也被異端者所誤用,我們仍需忠於聖經,忠於真理,但需謹慎,不要掉到異端教 訓的陷阱裏。 亞流派之論點 錯謬之處 正統與異端的仲裁者-聖經 亞流(Arius,約250-336)是亞歷山太城教會的長老。他所題出關於基督的論點,在尼西亞 會議中被定為異端。亞流派的論點,在於他們認為基督的神性不完備,乃是道與肉身相合 ,而成為基督,不可與神相比;基督不過是完美的受造者,其他受造物無法與之相比,因 道不是自有的神,乃是受造者的元首。亞流說,基督乃是神所造的,不過在萬世以前,被 造在萬物之先而已。所以他們有個口號:「曾有一度祂不存在」。又說,基督因無罪而死 ,纔得復活、升天,而變成神。 分析亞流派的說法,與聖經的啟示相違背之錯謬有四。第一,聖經明言『道就是神』(約 一1),他們說道不是自有的神,因此就說基督的神性不完備,不可與神相比。這實在是極 大的異端!第二,聖經說基督是從太初就有的神(約一1),是自有的,無始的。而亞流派 認為基督曾有一度並不存在,且是在復活升天後變成次神(demi-god)。這是對基督身位一 種錯謬的解釋。第三,另外亞流根據歌羅西一章十五節,『基督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原文),以及啟示錄三章十四節,指基督是『神受造之物的元首』(原文),而斷言基督 是被造在萬世之前,但聖經並未說基督是在萬世之前被造。第四,還說子可能會改變甚至 犯罪。不過在他們正式的教條中卻作了修正,稱子的本質在原則上可能犯罪,但因著神的 護嶋和子的意志堅定,持守美德,而賦予祂不犯罪的恩典。總之,亞流派對基督非受造的 神性,完全否認,而對基督成為受造者的時間,又過於武斷,所以尼西亞會議定其為異端 。 異端中正端之處-基督是受造者 在正統的神學中,都承認基督兼有神人二性。並且此二性俱各完備,是完整的神,也是完 全的人,合於一身,不相分離,也不相混合,不另成一新性。 亞流派根據聖經指出,基督「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所以基督是受造者。之後又引 伸太過,而否認基督的神性。儘管如此,我們不能將這句話—「愛子…是一切受造之物的 首生者」從聖經中刪掉。基督既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則祂一定是「受造者」,這一點我 們必須忠於聖經,忠於真理。 中文和合本聖經在這點上的繙譯乃是:『…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就不彀清楚 。譯者可能在此避免被誤解為亞流派,繙的語焉不詳,並未正確繙出祂是「受造之物的首 生者」,僅繙成祂是首生的,並未繙出在何者中首生。另外,我們必須指出,就著祂是創 造者,祂已與被造物有別,並不需要強調祂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解釋歌羅西一章十五節這 處經節,《福音派神學辭典》(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將這位受造之物的 首生者解釋為:「造物的主」(the Lord of creation) 1,很顯然這樣的解釋也是避免被 誤解為亞流派。可是保羅不是說:「…受造之物的主」,而是說:「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所以,傳統的基督教,為了避免亞流派的異端,而不敢忠實的照著聖經,接受基督是受 造者的真理。 但聖經裏清楚的指出,基督是由聖靈並從馬利亞成了肉身,而為人。既然是「人」,就是 「受造者」;若祂不是受造者,祂如何是「人」?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基督在不到二千年前降生,又不是創造的起頭,祂如何成為一切受造 之物的首生者?我們若要正確來領會,就必須有一新觀念,那就是,在神沒有時間的因素 。根據我們對時間的觀念,基督大約在二千年前釘十字架。但啟示錄十三章八節說,基督 乃是從創世以來就被殺了。兩者都對。但神的算法比我們重要多了。神在永遠裏已經豫先 知道人的墮落。因此,祂也在永遠裏,為著救贖的完成作了準備。就如由我們的觀點來看 ,第二個人是該隱,就是頭一個人亞當的兒子。但由神的觀點來看,第二個人乃是基督。 因此根據我們的時間觀念,基督大約在二千年前,降生於伯利恆。但在神的眼中,主耶穌 在創世以前就出生了。如果祂從創世以來就被殺,當然祂在那時以前就出生了。所以,根 據神在永遠裏的透視,基督在已過的永遠裏就出生了。按著神的觀點,基督始終是一切受 造之物的首生者,原因就在這裏。2 註1. Walter A. Elwell ,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1996, p.416 註2. 參照李常受,歌羅西書生命讀經,1984,頁83-84 最後還有一觀點,歌羅西書啟示基督是一切,因為一切的豐滿,都樂意居住在基督裏面( 西一19,原文)。就此點,李常受指出:「倘若基督只是創造者,而不是受造之物,祂就不 是一切。如此,那個豐盛(筆者按:指一切的豐滿),就是三一神的彰顯,就不能完全。」 3基督這一位之所以是一切,乃因祂是創造者,也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基督是完整的神,又是完全的人;是創造者,又是受造者,這是聖經中真理的兩面。一面 我們堅決反對亞流派的見解,但另一面也不能因此而拒絕或懼怕歌羅西一章十五節的啟示 。 有人以為,基督是創造者又是受造者,這太不合邏輯了。但是我們要問,難道基督是完整 的神,是完全的人,這又合邏輯了麼?(基督是完整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乃是主後四五 一年迦克墩會議所訂。)因為神是無限的,人是有限的,聖經說,『神格一切的豐滿,都 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西二9,原文)。你能想像麼?這位創造宇宙萬有的神,如何 在這位受時空限制的人裏面?祂又如何集無限與有限於一身?在此我們要謙卑的說,我們 不知道,但我們相信聖經所啟示的,道成了肉身,而這道一點不差,就是神自己(約一1) 。同樣的,我們也謙卑的回答,基督如何能是創造者,而又是受造者?我們不知道,但聖 經在歌羅西一章十五節確實啟示,『愛子…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原文)。並且,我 們也不能因亞流派的錯用而懼怕,甚至拒絕這聖經中的啟示,這該是我們的基本態度-忠 於聖經。 基督成為受造者,並不就失去祂非受造的永遠性,祂仍是創造者。正如祂成為人,並未失 去祂的神性,祂仍是神,這是聖經兩面的啟示。我們不用在那裏強加解釋,祂是「出生」 的,而非「受造」的,其實無論怎樣企圖使之合乎邏輯,都仍有不合邏輯的地方。最忠誠 的路,就是接受聖經所說的。 歐迪奇 歐迪奇之謬誤 這一派乃是第五世紀中葉由歐迪奇所提倡,他的目的是反對涅斯多留派(Nestorians)。此 派主張基督的神人二性分而不合,分得太過;而歐迪奇則又合得太過。結果是神人二性溶 合為一,非為神性,也與人性不同,乃是神人二性相合之後產生的第三性,且以神性居首 ,人性則完全被神性所吸收,而溶合於神性之內。這種說法於主後四五一年所召集的迦克 墩會議判定為異端。 調和這辭的誤用及正解 歐迪奇用「調和」(mingling)這辭來說明基督神人二性溶合為一。但我們必須認識,這是 歐迪奇的錯用,因為調和這辭並無歐氏所領會的意思,即二性溶合,而化合成為第三性。 韋氏大字典解釋這字的意思,乃是數種東西合在一起,在這種聯合裏,其各個成分仍可辨 識,有分別。在舊約聖經裏,利未記二章四節,以及出埃及記二十四章四十節,都說到用 油調和細麵而作的素祭,油和麵調和並未產生第三性,其各個成分仍可辨識且有分別。歐 迪奇所說,基督神人二性溶合為一,成為第三性,乃如酸性與鹼性化合而成為中性一樣, 這是錯誤的解釋。 「調和」這辭,在第四世紀以前,常為教父們所使用,用來描繪神在肉身顯現的奧祕(提 前三16)。「調和」這辭在希臘文裏,同義辭有krasis、anakrasis、sugkrasis,以及 mixsis。在第四世紀以前,教父們使用調和這辭及其同義辭,都是在其正確的意義裏使用 。直到歐迪奇,他錯解這些辭句,而破壞了正確的使用法。以致後世對「調和」這辭產生 了誤解,甚至不敢使用,以免被誤會為異端。此乃對早期教父的信仰認識不深之故。 Rusticus Diaconus是大約在主後五五○年的一位早期歷史作家,曾引用亞歷山太的區利 羅(Cyril of Alexandria,375-444)的話:「甚至有些聖徒使用這辭『調和』…因為他們( 教父們)和我們一樣相信,而且他們並未誤用這辭,因為他們渴望表達這最高的聯合,這 聯合,乃是發生於兩者在一起時(編者按:指神人二性)」4。Rusticus Diaconus 也主張 ,將「調和」這辭,高舉到一切描述這極大奧祕的名詞之上。在其著作《The Argument of Rusticus Against the Heretics》中,他說:「現在聖徒們(指當時的教父)關於基督 性情的教義,並未使用『混合』(mixture, permixtionem)這辭,也未使用『聯合』 (union, fermentationem),也未曾說『混合』(jumbling together, confusionem)這辭 ,因為這些辭,並不能真正保持這調和後的性情。所以如果『混合』這辭被不當的使用了 ,那麼基督就不是神了。但是貴格利(Gregory)正確的解釋了『調和』這辭。然後他接著 說,『神的確成為人,而人確實成為神』。他並不是說,『神的確被混合了,而人真的被 聯合一起』。為了確定起見,『調和』這辭當被高舉,因為這辭保持了被調和之物原來的 特性。」5 註4. Rusticus Diaconus, Contra Acephalos Disputatio, Vol.67, p.1203 註5. 同註4, p.1203 註6. J. F. Bethune-Bak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arly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 Methuen & Co. Ltd., 1929, p.243 J. F. Bethune-Baker在其著作《Early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中,也曾討 論過「調和」這辭在早期的發展。他說:「這些表達的方式,如混合(mixture)或相調 (blending),在早期一直忠誠的被使用。例如,特土良(Tertullian)…居普良(Cyprian) …拉克單丟(Lactantius)…俄利根(Origen),都曾用來說明兩種性情的聯結,如同一種交 織和一種調和。」6他並且引用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的話:「人與神的道聯結 調和,而產生了一個人位的調和。」7來說明調和這辭的早期用法和正確意義。 我們再看聖經中關於素祭的啟示。利未記二章四節說:『…素祭,就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 餅,…』可見素祭是用調油的細麵作的,細麵均勻且細緻,豫表基督完全的人性連同其平 衡、均勻和細緻。四福音描繪主在為人生活中的行為。與細麵調和的油表徵神聖的靈,這 調和豫表在主耶穌裏面神性與人性的調和。8 「調和」這辭也說明我們與主生命的關係,羅馬書十一章,使徒保羅稱我們這些外邦信徒 ,如同野橄欖枝子得接在好橄欖樹上,有分於橄欖根的肥汁。關於接枝這件事,李常受指 出:「凡接枝,必須是生機的聯結,不是將不好的生命換成更好的生命,乃是將兩個生命 接聯為一,共享一個調和的生命和生活。這種生命的調和,乃是兩種同類而不相同的生命 ,經過死(切割)與復活(生長)而有的。這描述我們與基督的接聯。」9 綜觀於此,我們實在需要有保羅的態度,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西一25下)。雖然「調和」 這辭千餘年來被誤解錯用,但這是聖經的啟示,將神人二性聯結的奧祕,傳得全備。我們 應當盡心竭力忠於聖經。 重洗派的堅持與忠誠 每當我們題起宗教改革,人就想起路德馬丁。但在當時兩大陣營外(天主教與路德派),尚 有許多愛主的基督徒,他們並不屬於這兩大宗派,而且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活動,如當時 的天主教與路德派一般。因此,嚴格說來,並不成為宗派。這班人僅是願意簡單照著聖經 ,凡 是不合聖經的觀念和作法都拒絕。因此在歷史上被稱為激進的改革者。事實上,如果有人 要照著聖經的觀念和作法來生活行動,而被稱為「改革」,甚至再冠上「激進」一辭,那 可見當時以及今日所謂的「教會」,已經離聖經的真理太遠了。 重洗派是好些見解不同團體的集合名稱。因為他們都有一共同的特點,就是反對嬰孩洗禮 ,而主張真正相信悔改的人,纔能受浸,所以被冠上重洗派的稱呼。當時的社會因為政教 合一,實行嬰孩洗禮,所以人一出生就受洗成為教會的一分子,因而社會等於教會。但重 洗派從聖經得知,真正的教會只應包括真正的信徒。因此,不僅天主教不合聖經,連同國 家教會也不合聖經。所以重洗派是歷史上所記載,頭一班反對政教合一的聖徒。因著他們 的堅持與忠誠,以下兩點的實行得以保留在今天教會的實行裏。 頭一點「信而受浸」,聖經不僅有一幅受浸的圖畫,且有明言,如主耶穌自己也是受了洗 。洗,原文是浸,指全身浸在水裏,所以纔需要從水裏上來(太三16)。而且主耶穌說,我 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太三15)。另外不受浸是為自己廢棄了神的旨意(路七30)。當時重 洗派並非反對政府,而是發現政教合一,使許多假信徒進到教會中,所以他們反對嬰孩洗 禮。因為這是政教合一,使人人成為「基督徒」的手段,結果許多人有基督徒之名,但有 名無實。按照聖經,一個人能「受浸」的條件乃是信,所以『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 可十六16,原文)。在五旬節那天,有許多人聽見彼得的話,覺得扎心,就問他當如何行。 彼得肯定的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 的聖靈(徒二38)。這是聖經清楚的話,很希奇,重洗派就是因此遵守聖經中主耶穌的教訓 ,也是使徒們的教訓,而被逼迫,甚至慘遭殺害,或浸在水裏淹死…。他們所受的迫害, 曾引起一位勇敢的牧師歐頓巴克(Johann Odenbach)為他們申訴,「我們應該認清,受浸 不過是個表記,表明我們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向世界死,抵擋撒但;這些信徒所尋求的, 不是眼前暫時的好處,而是永遠的福分;…這些可憐的人說:『我們願意從聖經裏面得著 更美好的教導;若有人用福音指引我們一條正途,比我們所走的路更好,我們甘願聽從。 』」10由這位牧師的見證,可知這些重洗派信徒,尊重聖經,甚至甘願為此犧牲性命。 註10. E. H. Broadbent, 走天路的教會, 晨星出版社,1989,第二版,頁148 另外,重洗派也看見「政教合一」的不合聖經。自從康士坦丁大帝開始,政治就逐漸滲入 教會,當然政治的作法也相對的帶進許多假信徒。但天主教和路德派都忽略了,主耶穌的 被釘死,不僅有猶太教逼迫,也有羅馬政府的參與。所以主耶穌在受害時回答彼拉多說: 『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 ﹔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十八36) 主耶穌另外尚有一句名言:『該撒的物當歸給 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太二二21) 題這問題的法利賽人(猶太教)和希律黨(偏羅馬政 府的猶太人),都想藉納稅這問題,陷害耶穌。主耶穌的回答不僅令他們希奇,更可見神 的國(教會)是不屬這世界的,是神的物,而非政府囊中之物。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在重洗派中,的確有少數激進 分子,如:閔次爾(Thomas Munzer),賀弗蒙(Melchior Hoffmann),馬提斯(Jan Matthys)等人。激進地推動革命運動,甚至引發戰爭,但基本上這些人已脫離了重洗派的 要則:遵守聖經,及反對政教合一。 因著重洗派的堅持與忠誠對待聖經真理,使得「信而受浸」這真理得以流傳至今,也使得 許多聖徒脫離了與政府聯合而變質的「教會」,不再步上天主教與路德派的後塵。 結語 忠於聖經,以聖經為我們惟一的準則,該是我們基本的態度。儘管亞流派是異端,但其所 引用之聖經:「基督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也有其真理的一面。美國標準本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譯為:「the firstborn of all creation」也忠於原意, 就此節來說,基督是受造者,因此祂也是完全的人。當然我們不能忽略另一端,祂是創造 者,祂也是完整的神。另外歐迪奇的論點也是異端,但我們不能因他誤用了「調和」這辭 ,來解釋神人二性溶為一性,而怕被誤解為異端,故而放棄使用「調和」這辭(也是聖經 裏所用過的辭),來解釋神人二性聯調的奧祕,這種態度是對聖經不忠信。 而在十六世紀興起的重洗派(這班人並不喜歡這稱呼,因他們不是重洗,而是信而受浸), 在當時被天主教和路德派列為異端,到處受逼迫。可見天主教與路德派,已偏離聖經這真 理的準則,不再是為真理而站住,乃是為爭奪地盤而戰。但另一面,重洗派對聖經真理的 堅持與忠誠,實在是我們的榜樣,其對真理「雖萬人,吾往矣」之視死如歸的態度,是我 們該效法的。最後,引用重洗派的一段話共勉之,「我們願意從聖經裏面得著更美好的教 導,若有人用福音指引我們一條正途,比我們所走的路更好,我們甘願聽從。」(白德佑) -- 因為除非那在世上為他們成全了救恩的是神,他們怎能得救呢? 如果神不曾成為人,人又 怎能成為神呢? 里昂的愛任紐,《反異端》4.33.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228.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680950612.A.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