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ivi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時常在這個版潛水,雖然環工跟土木範疇有所不同,但也看到很多前輩們在工程界的經驗 分享,受益良多,所以就來分享一下環境工程技師上榜以及快速準備的心得,如有不當請 告知,我再自刪。 附上成績 環境化學與環境微生物學 68 廢棄物工程 53 空氣污染與噪音工程 66 流體力學與水文學 97 給水及污水工程 56 環境規劃與管理 69 平均 68.17 (及格標準50.33) 【準備過程】 由於碩畢後當了替代役,真正開始準備大概是專訓後下單位的事了,運氣非常好,單位 的工作不多,長官也很開明好溝通,讓我在服役過程中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考試,其實也可 以算是全職考生了。 讀書準備時間大概一個半月,主要是因為剛畢業,記憶都還算新,因此重新讀起來不需 花非常多的時間恢復記憶,所以也可以說,我這套方法、心得,比較適合有一些基礎(ex. 剛畢業不久,或是已經有稍微花時間瀏覽過、前一年有準備過)的人,相對地,離開書本 很久、很多記憶接近空白的人,就相對不適合,我建議還是要先多少花一些時間恢復記憶 、重新熟悉概念,再來用利用我的套路進行短期衝刺。由於以前在讀書或是準備考試上都 算有心得,效率高,所以也沒有選擇補習,還好很幸運第一次考就考上。 我的準備流程如下: 1.「看小說」式翻書(約4~5天) 我主要的參考書是…,捨棄過度繁瑣的背誦內容,純粹以恢復題感為目的來看,此階段 準備重點不在於記憶知識、也不在於完整計算出答案,而只是讓自己重新找回寫題目的感 覺。我只選重要章節閱讀,看到完全沒有印象、感覺以前沒學過的就跳過(很可能是太細 的內容),每個章節大概都只選兩三題來寫,只求思路正確,不求細節。 2. 第一次的考古題(約1星期) 經歷過上一個階段的恢復記憶,這時候可以開始看考古了,我自己是抓大概8.9年的考古 題(96~104),手邊有同學去年準備時的題解,很多人有去補習的話補習班應該也有題解。 大概花了一個禮拜,解題完整度大概只要求到「做得出合理的假設參數」、「想得出正確 的公式」的程度,一旦確定應該可以算的出來了,就不浪費時間進行後續單純的計算,這 個階段大多沒算出具體數字來,甚至在這個階段我也沒有寫完每一題,因為目的是找到題 感,歸納出考試重點,而不是精算。 3. 自己做筆記(約1.5星期) 寫過一次考古就大概抓到的哪些題目、哪些概念較重要常出,開始把第一階段的翻書流 程重複一次再精煉成筆記,筆記內容是重要概念(不要超過一句話來描述)、關鍵參數、公 式,…這本不足的部分,使用各領域的其他書再補充進去筆記。 4. 第二次考古(約1.5星期) 沒啥好說,就是重新當作空白考試來寫,寫完一個年度的一科在來對題解,所謂別人的 題解,錯誤率其實都不低,完整度也是參差不齊,就算考選部有公布正確答案,每份題解 的計算過程也常常大相逕庭。不過在這邊強調一下,考試其實還是以計算的脈絡為重,從 以前在學校考試、到這次上榜的經驗都告訴我,計算的正確與否只是一個指標,但改題的 老師還是會看你的各種假設以及思考方式,給予相應的分數,所以不用太過鑽牛角尖一定 要算出跟標準答案很接近的數字,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我相信假設做的合理、計算用的 公式正確,就算忽略掉某些影響(通常是很難算的部分XD)或是計算錯誤導致結果不對,還 是拿的到不錯的分數。另外還要注意一點,雖然有詳解真的很方便,但不要過度依賴手邊 有的詳解去寫題,我會抱持著懷疑的心態看待詳解,做到自己不看詳解就能夠寫出算式答 案,再去對應詳解去思考誰對誰錯、誰寫的比較完整,結合自己寫的與別人寫的獲得更完 善的答案,如果遇到題目完全沒有頭緒,再去思考為何詳解會這樣開始解題。在這個階段 會發現要完成題目自己之前讀的以及筆記內容似乎還有缺乏,很難光靠筆記就能把題目完 成到80%以上,所以就再去找更細節的內容補到筆記裡面。 5. 最後衝刺(2星期) 基本上就是記憶了,在這個階段,筆記應該有相當程度的完整,說實在能有份精煉的筆 記真的還蠻重要的,我個人就只背筆記+考古題對照,盡可能把重點都記到腦子裡。六個 科目採取計算與背誦交錯的順序來讀:流力(偏計算)→固廢(偏記憶)→污水(計算記憶兼 具)→空污(偏記憶)→環化(偏計算)→環規(偏記憶)。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不會一次塞超級 多東西,而像環規這種很難準備的,就最後兩三天針對十年來考古題的所有題目去查詢相 關內容,當作科普知識來看XD 【各科準備】 1. 給水污水 是計算與記憶兼具的科目,有許多假設常用的參數,例如進沉砂池的水平流速等,都必 須抓不能相差太多的範圍,也有許多實務操作上的差異,如Sludge age通常會操作在較小 的範圍避免食微比太小降低效率等等,對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我只能死記了。使用的書是 林建三的環境工程概論,但其實有很多細節講得很模糊,所以搭配以前大學用的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avis/Cornwell,東華有出翻譯本),個 人認為這本在給水污水部分寫得很詳盡且邏輯脈絡清晰,幫助頗大。 2. 環化環微 先說微生物我幾乎放掉,因為沒修過課,考古常常考得很細,所以我只複習了以前高中 生物就教過的一些內容,把各大類微生物的差異性背一下,厭氧、兼性菌等等的化學反應 記一下,使用的書是石濤的環境微生物學。 環化部分,當學生時期學的算蠻扎實的,但畢竟是短期準備恢復記憶,也是用石濤的環 境化學,幫我很快地整理重點,覺得欠缺不足的細節再用以前的原文書以及講義補充,重 點還是擺在酸鹼計算、氧化還原、光化學反應等內容的熟練度,不過環化要背的細節不少 ,一定要多加練習才能在考場面對空白的試卷輕鬆寫出該背的參數跟公式。 3. 流力水文 大學的底子還不錯,所以就直接拿大學的講義讀,流力水文記憶的部分較少,公式也不 算太多,大多是純計算,我覺得基本上就是考計算實力了。 4. 廢棄物 我主要就看林建三的概論,然後配合我研究所修課的ppt(其實幫助不大XD),廢棄物可以 算是背科,計算一般都不複雜,所以讀完書後整理好筆記,再把寫考古題遇到遺漏的補進 筆記,由於以前上課沒有說很認真,這科預期就不會考得太好,每年大概都有一兩題申論 類型以及名詞解釋的題目,說實在要發揮到拿高分都不容易,如果可以,還是要單獨看廢 棄物專門的參考書來精讀會比較有把握。 5. 空污噪音 也是拿林建三的概論來抓大致重點,空污控制技術設備細節則再參照望熙榮的空氣污染 控制,粒狀污染處理必考,前兩年出過的技術今年再出的機率很低,不過各種集塵設備其 實也不難,建議都背熟算熟。焚化後的控制跟廢棄物的內容有重疊,可以一起準備;大氣 擴散相關考得較少,如果時間不足可以做取捨。噪音部分較為單純,幾個重要公式如衰減 ,一定要背熟,每年幾乎都考一樣的。 6. 環規管 這科實在不好準備,方向較為混亂,每年出題老師不同,往往依其專長有明顯差異。我 個人是把考古題每一題的方向先列出來,考前兩天再一一上網查,盡量對每種出題方向有 概念跟記憶。健康風險管理以及環境影響評估算是比較容易考的,步驟流程以及背後代表 的涵義要記熟。 【總結】 我自己的習慣是不會花很長時間在同一科,上述的流程:瀏覽速讀→略讀考古→細讀作 筆記→精讀考古→最後記憶,每個階段都是完成每一科才到下步驟,而非把某一科準備到 100%才換科,主要是怕讀到後面前面的科目就忘記了;科目安排也都是記憶跟計算輪替, 盡量不要讓腦袋疲乏。應用這套流程,應該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到「不遺漏重點」的等級 ,幫你在最後一兩個月的時間,有效率的掌握重點、加強記憶,大家也都知道,技師考試 每年往往都會有一些奇怪的題目,這種就是運氣運氣了,如果在瀏覽的過程剛好看到有印 象,分數就到手。但再怎麼想,出題機率高的重點就是該好好掌握,才有本錢去顧及其他 出題機率低的題目來突破50分。再次強調,我分享的方法比較適合有底子的人,覺得自己 底子薄弱,可以提早花幾個月細讀一下基礎,再來用這類的準備流程。 一點點讀書心得分享,希望對於還在準備的人有幫助~ 有其他細節想討論再來問我囉,站內信或mail皆可。 Mail: [email protect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244.1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ivil/M.1487209899.A.522.html gme1992:轉錄至看板 Examination 02/16 09:59
ray0215: 猛猛 02/16 11:11
roytom007: 好強,剛畢業準備兩個月就考上而且還很高分,恭喜 02/16 12:41
chachabon: 恭喜 02/16 12:55
ligonkuamai: 恭喜 02/16 14:55
multicase: 神手 02/16 15:52
kenopy: 原PO絕對是強者呀....這叫多人寒窗苦讀的情何以堪~~ 02/16 20:08
其實也蠻幸運的,這次剛好沒有考太多偏門考題。 謝謝大家!希望我的分享能多少有些用處:) ※ 編輯: gme1992 (180.217.244.180), 02/16/2017 23:10:59
smilekuan: 朝聖推~~ 02/17 06:59
JJopper: 強者我直屬 02/17 14:27
cue: 你好強,叫我這種免考流力的流淚了 02/18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