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de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家好 我今天又要來分享一下我寫過的程式碼 這個程式碼我只用於分析我自己的心跳 我作完之後覺得沒有很想要再繼續分析 http://cargon.net/HHSA/ 這個程式碼除了用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分析出多組Mode 還繼續分析每組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中隱藏的Amplitude資訊 藉此可以看出各種頻譜中的組成份的震幅訊息等資訊在時間軸上的現象!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26.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deJob/M.1489227913.A.A87.html ※ 編輯: a34021501 (1.171.26.170), 03/11/2017 18:26:53
a34021501: 我的ECG是量測三個點,是含有空間資訊疊加的時序訊號! 03/11 19:17
laject: 你怎麼還在,沒被抓走嗎 03/11 19:47
除非我用這種技術搭配多維空間頻率分析,透過多點能量波相交於某個點的疊加高能震波 這種分析方法可用於當代所有領域的研究,就可以知道多維度科技早就已經應用於生活中 基本上我只有寫程式分析我個人的心跳訊號,沒有法律問題!那時候我的心跳沒有很平順 ※ 編輯: a34021501 (1.171.26.170), 03/11/2017 20:21:24
shadowjohn: 腳踏車打到快55ps的感覺,活塞就出來了 03/11 22:35
shadowjohn: 抱歉,要回訊息按到推文了 03/11 22:36
qxxrbull: 這個跟GMEMD的有什麼不同呢 03/11 22:48
主要用於分析時序資料,HSA(Time,IF,AM) && HHS(IF,HoloIF,HoloAM) 這是從不同面相看資料,時間、瞬時頻率、振福 瞬時頻率、波峰瞬時頻率、波峰瞬時振幅 這樣就可以看到被感應器偵測到的訊號中有不同空間頻率的能量疊加在整個 RAW 資料之中 Data -> [CEEMD] -> IMF IMF -> [AM-FM] -> AM,FM FM -> [NDQ] -> IF IMF波峰 -> [CEEMD] -> Holo_IMF Holo_IMF-> [AM-FM] -> Holo_AM,Holo_FM Holo_FM -> [NDQ] -> Holo_IF 其中[CEEMD]為[EEMD]的雙Noise版本,加入正向與反向會抵銷的Noise 其中[EEMD] 係以加Noise補足個頻帶避免mode moxing, 計算Ensemble次的[EMD]後作平均 其中[EMD] 係以反覆扣除平均包絡線產生出modg數量組的高頻到低頻的IMF訊號 其中[AM-FM]是將數據調變為振福AM與頻率FM 其中[NDQ] 使用數值分析技巧將頻率FM轉換成瞬時頻率IF 其中[HHSA] 為使用[EMD]演算法分析IMF之振幅波峰的方法 總之[HSA] 是將原始Data分析後投影到Time-IF-AM 而 [HHS] 是將nIMF組分析之後投影到IF-HoloIF-HoloAM 總而言之.. [HHS] 之投影時序我沒有寫完整!需要後輩努力! 反正就是一種透過Amplitude來載入空間波的方式可以被分析! 我的[GMEMD]可以分析出許多組不同空間頻率的空間分佈影像! 若有錯誤敬請指證,謝謝大家! 特別感謝: 中央研究院 黃鍔 Norden E. Huang 院士與其團隊 所發表的多篇著作 讓我能在短時間內理解空間頻率與時序分析之間的關聯性! Thanks!! ※ 編輯: a34021501 (1.171.26.170), 03/12/2017 00:08:56
a34021501: 還有The second layer of HHSA可以分析更精微的資訊! 03/12 16:38
a34021501: 在HHSA的論文裡是分析length-of-day結果包含天文週期! 03/12 16:40
a34021501: 已修正HHSA程式輸出模式,增加HSA與HHS的資料與圖檔! 03/14 00:21
a34021501: 程式碼重新編排、修正HHS底色異常、新增HHSA時序圖表! 03/14 10:46
目前最新Build: 20170314_01 http://cargon.net/HHSA/HHSA_CPU_code_20170314_01.7z 因為我新增了 [HHS2] 以輸出 HHS 在各個 HSA 時間區塊的細節,即 HHSA_TimeCell#### 即 HHS 是張 Freq_Cell * Holo_Freq_cell 在每個 Time_cell 區間的 Holo_AM 累積量 (IF) (Holo_IF) 而 HSA 是張 Time_Cell * Freq_Cell 的 AM 累績量 (Time) (IF) 但我覺得若要看懂 HHSA_TimeCell#### 的資訊,要拿 HSA 來參考比對個時間點的 AM 先簡單解釋一下的 HSA 資訊包含的能量強度,是 Data 經過拆頻後個頻帶 IMF 的 AM 先來講解一下何謂 AM , 即 Signal 經過 [FM-AM] 調變後能代表 Signal 之振幅強度 那麼另一個變量即 FM , 即 Signal 在時間上不考慮其振幅的波形,含有頻率的資訊 理論上 Signal(t) = FM(t) * AM(t) 即在特定時間(t)之在某空間參考點測量到的能量 而 IF 是經由 FM 的 [瞬時頻率-順時相位] 分析後轉換成 IF 與 IP 即與角頻率有關係 理論上 HHS 是某段時間 Duration 測量之 AM 的 Fluctuation 即 IMF 上包絡線的資訊 而 HHS 資訊包含的能量強度 Holo_AM 是各頻帶 Fluctuation 在各個頻譜中的分析結果 總而言之 Dectector 所測得 Signal 之 IMF 頻譜中的 AM 所包含相乘頻譜即 Holo_AM 某個空間參考點測量到的能量在時間上的變化可能與感測器之設計與環境之空間頻率有關 因為如果環境電漿有疏密的現象流過感測器則可能會影響 Holo_FM 所分析出之 Holo_IF 當然還有可能包含其他因素例如地球自轉時白天與晚上接收太陽能量對腦電波的頻譜組成 (這是HHSA論文內容) 不過腦電波的測量可能有其他訊號參雜在迴路上如其它能量源的功率因素、因子、因數等 ※ 編輯: a34021501 (36.229.39.135), 03/14/2017 18:46:24 或許有人擔憂環境之背景電磁波影響情緒的情況只要穿上抗UV的衣物基本上就能降低干擾 ------------------------------------------------------------------------------ 來提一個我觀察到的正面研究提供給大家參考,畢竟太陽能量波似乎每19年一次就是今年 (這是HHSA論文內容,使用second layer HHSA) 在分析地球、月球與太陽的互動下所影響的每天時間差(LOD)會在 AM Frequency表現出來 似乎太陽與更遙遠的星體間互動的現象會造成更大的能量波之週期,有聽聞光子帶的現象 因為尚未確認太陽是否和天狼星一樣是個雙星系統,但至少會和銀河系中央的能量源互動 在天文上著名的週期有 Olympiad cycle (4-year) 2^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lympiad Octaeteris cycle (8-year cycle of antiquity) 2^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ctaeteris Saros cycle of eclipses (18-year) 2 * 3^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ros_(astronomy) Metonic cycle (19-year) 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tonic_cycle Callippic cycle (76-year cycle from 330 bc) 2^2 * 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llippic_cycle Hipparchic cycle (304-year cycle from 2nd century bc) 2^4 * 19 (2-cyc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pparchic_cycle GCD(4,8,18,19,76,152)=1 LCM(4,8,18,19,76,152)=1368 1368 = 2^3 * 3^2 * 19 或許1368年是一個更大的週期,畢竟 Period 或 Duration 的共同倍數會讓 AM 能量提升 畢竟1368的因數中只有19不是二次方以上,若將其補足到二次方以上就是 1368*19=25992 很接近許多文章中26000年的循環週期,且還有人畫出其橢圓形軌道似乎是類似雙星系統 因為一個帶有能量的物體在空間中移動,如物質、電漿、粒子、光子等,都會造成空間波 如此一來就可預測更大的潛在週期,我們先分析近似26000的 25992 = 2^3 * 3^2 * 19^2 可以發現這些週期皆是由質數組合而成,看來太陽可能是在19這個質數的軌道因子上運行 感覺看起來就像填週期軌道時,會先填在較小的質數,不知道這樣的現象是否發生在宇宙 1368 = 2^3 * 3^2 * 19 12996 = 2^2 * 3^2 * 19^2 25992 = 2^3 * 3^2 * 19^2 77976 = 2^3 * 3^3 * 19^2 以我對天文的看法,這有點像橢圓軌道面積 ab * M_PI,而在空間中則是體積 abc * M_PI 而我們的 Sensor 通常的是一個平面的小面積積分,所以應該只要以 HHSA 就能分析通量 ※ 編輯: a34021501 (36.229.39.135), 03/15/2017 06:23:23 ※ 編輯: a34021501 (36.229.39.135), 03/15/2017 06:29:13 來提一下我以前做過的相關研究,讓大家更容易理解環境現象 這樣的星際現象在大氣上的表徵能看出較小的 Vortex 在其中 http://cargon.net/GMEMD/20140921_Fung-Wong_Typhoon.gif
這樣2D影像頻譜經過數值分析後應該能轉換成我們熟知的光譜 http://cargon.net/GMEMD/lena_GMEMD_Spectrum.xlsx http://cargon.net/GMEMD/20141204_GMEMD_Spectrum.pptx 我覺得這些研究都要考慮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的現象 http://cargon.net/GMEMD/20100620_Dynamic_Light_Scattering.pdf 畢竟電漿層是一種粒子在空間之 Spin 與移動與 Vortex 現象 ※ 編輯: a34021501 (36.229.39.135), 03/15/2017 16:09:55 今天有人問我是否擁有相關專利,我其實還沒申請過任何專利 簡單說明,不同光譜在空間中轉彎幅度不同,但空間仍有變數 如重力透鏡不影響大體積之量重,可是影響空間,渦旋方向未知 如果用簡單物理解釋,UFO內部就是要量重不變身體才不會崩潰 應該可以先模擬出電磁驅動之重力波是否適合讓載具飛上天空 但是能量源是個龐大的議題,畢竟在地球表面磁波充能效率差 畢竟地球的磁場有一些歪斜,可能沒有和太陽磁場準確地校準 幸好有月球可以穩定地球周圍磁場,讓太陽能量較容易被吸收 地磁據說已經越來越弱了,或許可以用HHSA分析地磁等待反轉 其實磁場可以有光的現象,例如電磁鐵擁有特殊頻率與強度等 ※ 編輯: a34021501 (36.229.39.135), 03/16/2017 06:05:23 這種在生理上的現象就像是人體的血壓會有些微小的波動一樣 http://imgur.com/a/HTcTO Oo收縮壓-舒張壓|心律oO 類似的現象也應用於無線網路的QAM, 我覺得Phase也值得研究 ※ 編輯: a34021501 (36.229.39.135), 03/16/2017 14:58:56
a34021501: Google Drive分流: http://goo.gl/YLvqlO 05/03 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