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ffe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推 BearSheep: 其實用哪一支塞風,差蠻多的....個人打死不用HARIO-TCA 09/18 01:51 : 推 BearSheep: 那支根本是糟蹋豆子用的....Sigh.... 09/18 02:08 : 推 Meyellis: 可以紀錄上壺水溫 09/18 15:25 : 推 jeremy2089: Bear大推薦哪支呢?Kono 嗎? 09/18 16:55 : 推 namatata: 想知道推薦哪一隻+1 我之前發文問,大家都推TCA@@ 09/18 18:17 : 推 lp2348: 用個kono不錯,我是用hario 50a。 09/18 20:19 : → lp2348: TCA基本款練熟玩其他隻求精益求精。 09/18 20:20 用TCA 系列要煮出好的咖啡 其實本來就是緣木求魚 煮咖咖啡,基本上把它想成是化學實驗中的萃取咖啡中的物質到水中, 然後成為水溶液的咖啡。 這樣一看,就知道TCA 系列,根本是沒有可能煮出好的咖啡。 原因就在TCA 的上壺造型,根本不可能讓你萃取均勻。 TCA 的上壺造型是所有的Syphon中最糟糕的一種----長圓筒狀 圓筒狀的上壺,上下對流的水溫一定有差, 再加上咖啡粉倒下去後,一定會形成厚粉層。 粉層底部萃取和上半部萃取層度根本不一樣。 變成一下咖啡粉,TCA 用家非得快點把咖啡粉攪進去水中不可。 不然就會很容易因為水溫和萃取時間不同,造成你咖啡常常煮太苦。 當然這跟Hario 系列玻璃本來就用的比較薄也有關係。 Kono的Syphon比起Hario 最大的長處就在玻璃厚。 玻璃厚,下壺加溫均勻度和上壺的保溫效果就會比Hario 的好。 實際上我沒用過,我只知道他的濾器用的是陶瓷心包濾布, 但是還是沒真正的解決濾心的問題。 不過這兩家本來就是因為要改良Syphon原形的的省時低成本的商業用產品。 真正的原型Syphon根本不用濾布,用的是玻璃濾心。 甚至可以拿來燉咖啡......(請搜尋Cona vacuum) 缺點就是慢又貴,而且台灣也很難買的到 不過Hario 系列中也不是沒有不錯用的Syphon 像是MCA 系列,個人就推薦台灣要買Syphon可以買這款 上壺是紅酒杯造型,粉一倒下去,僅是薄薄的一層。 想不想攪,隨便你,當然還是攪比較好。 至於50A-3個人是覺得比TCA好一些 但是好多少,我就不予置評了,畢竟我用過的次數不多。 只說一句,我之前用過的DCA和NCA還有50A系列在日本都停產了。 Hario 的舊式Syphon除了TCA外,還有在生產的就只剩MCA 系列了。 然後再想想,為什麼一堆手沖的玩家都要把一線底的濾杯改成圓錐底的濾杯。 道理其實也就只在想要均勻萃取這件事情上,而已。 其他就個人自由心證了。 -- 走在返回陽間的道路上, 卻不能回頭.... 絕不能回頭, 一回頭Eurydice就會永遠消失 但是, 她真的在我身後嗎? 她真的在我身後嗎? Orpheus 是否可以忍住不轉頭看呢? 而現在的我也只能相信你就這樣帶著我的Lyra走下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3.132.233.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442593079.A.ADF.html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33.15), 09/19/2015 00:21:29
DoAsInfinity: 請試證明"均勻" = "好喝"? 09/19 00:48
blackhippo: 照這樣說.法壓愛樂壓之類平面粹取因為均勻所以最好囉? 09/19 01:01
錯....法國壓和愛樂壓,還是有TCA 的粉層問題 但是TCA 的問題更大,因為他是流動的滾水..... 簡單講,大火炒過青椒肉絲就知道了.... 或者講更直白一點,那你買能磨均勻咖啡粉的磨豆機是要做什麼呢?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33.15), 09/19/2015 01:08:09
DoAsInfinity: 流動的滾水.........說實在的你需要多一點實際測試 09/19 01:15
口舌之爭,無意義。 想想相信就相信,不想相信就算了。 從2005煮到現在,其他的器具不敢說。 但是至少手沖和虹吸自己積累的經驗也不算少。 只是看到有人問,就隨手寫了自己的個人經驗而已。
singlelove: B大 一語道破,必推一下 09/19 01:18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33.15), 09/19/2015 02:00:46
lp2348: 流動+滾水,跟我煮的是不一樣的東西啊。 09/19 01:56
lp2348: Conna那個好漂亮,只是要300多鎂…… 09/19 02:12
lp2348: 有點想買中間的濾器只要5鎂 09/19 02:13
rolandwuwu: 中肯阿~不過TCA本來就是入門款啦~~~跟你說的一樣 09/19 02:36
rolandwuwu: 可是你也說了 TCA只要下粉快速攪拌其實也可以克服一定 09/19 02:37
rolandwuwu: 程度~我之前就是這樣呀~等水上來在下粉後快速第一次 09/19 02:37
rolandwuwu: 攪拌 其實風味也沒那麼不堪啦@@" 09/19 02:37
rolandwuwu: 不過如果想用單純搖晃的方式煮TCA真的做不大到就是@@ 09/19 02:39
zeal08146: 容易因為水溫和萃取時間不同,造成你咖啡常常煮太苦? 09/19 03:26
zeal08146: 水溫應該是只會變低怎麼會苦? 時間固定的話何苦之有? 09/19 03:27
笑,要讓最容易熟的地方不煮到焦掉,代價就是其他的地方沒熟啊。 所以你是要大部分沒熟,還是少部分焦掉呢?
Xaotic: 咖啡不會因為你換個高級家私就突然變好喝 09/19 09:32
如果你的咖啡豆本來就很差,那真的換啥小器材都不變好喝.... 但是版上一堆人自己在那邊烘精品,要說沒差,還真的睜眼說瞎話。
zeal08146: 而且你說粉層厚 手沖不就粉層更厚? 水先碰到豆子又往下 09/19 09:39
zeal08146: 流 溫度不就又降低了 然後又要扯到保溫 我跟你說 我用 09/19 09:40
zeal08146: 陶瓷濾杯時 洗完濾紙還拿去微波勒(真的) 那你有嗎? 09/19 09:41
Xaotic: 另外好像不少人跟你一樣認為玻璃厚好 09/19 09:43
Xaotic: 其實薄才是工藝的展現 09/19 09:44
zeal08146: 賽風水位會越來越高 靠近玻璃的粉會溫度降低 啊不就萃 09/19 09:44
zeal08146: 取不均勻 那你會把玻璃拿去加熱嗎 別搞笑了 09/19 09:45
zeal08146: 薄玻璃熱容量少 吸的熱少 然後不代表他薄就比較不保溫 09/19 09:47
zeal08146: 好嗎 你應該先去了解熱是怎麼傳遞的 09/19 09:49
zeal08146: 如果你真的要要求均勻 不如去要求豆子烘培得均勻 09/19 09:50
zeal08146: 然後有人說水道上壺還會滾 別沒常識了好嗎...那是下壺 09/19 09:58
zeal08146: 的水蒸氣 然後玻璃跟玻璃之間的導熱非常差 燒過玻璃的 09/19 09:59
zeal08146: 就知到了 你要要求下壺導熱均勻根本天方夜譚 而且也跟 09/19 10:00
zeal08146: 厚度無關 要加熱均勻不如改善火源 不過要去玩火源也是 09/19 10:01
zeal08146: 沒甚麼意義的是 因為火越大蒸氣就多 水往上得越快 就這 09/19 10:03
zeal08146: 樣而已 09/19 10:05
jannyann: 萃取率自己調整不來怪器材爛, 呵 09/19 10:32
jnjh312: Tca沒那麼不堪 沖煮手法應該更重要 09/19 11:13
jeremy2089: 大家倒不必這樣,B大也是分享自己的看法,多從不同面 09/19 14:58
jeremy2089: 向討論萃取這件事也沒什麼對或錯,看法不同罷了! 09/19 14:58
DoAsInfinity: 沒有對錯?把跟事實不相符合的事說得這麼篤定 09/19 16:41
DoAsInfinity: 可以有很多可能的事情被講成有一個唯一最佳解 09/19 16:44
DoAsInfinity: 而且用著一堆沒邏輯根據的說法去講得好像有解釋 09/19 16:46
DoAsInfinity: 這不叫看法不同,是實驗的嚴謹度差太多的問題 09/19 16:48
笑....實驗嚴謹度? 沒邏輯? 你自己所有器材通通都用過再說吧 至少拿TCA MCA Hario 的濾紙和濾布濾心測一下 一個板上連一篇文就只會攻訐別人的ID談實驗嚴謹度,實在讓人覺得好笑。
Meyellis: 不同的器材,沖煮法本來就要調整...你用貴松松的紅酒型 09/19 21:26
Meyellis: 上壺,但亂攪一通,也好喝嗎?用上萬手沖壺隨便注水咖 09/19 21:27
Meyellis: 啡液就升等? 09/19 21:27
你先搞清楚,這邊是在講器材的優劣 TCA 基本上跟只能大出水的手沖壺配上塑膠一線底的濾杯是沒什麼差別的 或者是講更極端點,你用大水壺沖過嗎? 差不多就是這樣子.... 至於那個Syphon的意義和價值,根本就不在價錢。 十年前,我買的時候才3900 NTD.....誰知道它十年後暴漲成這樣子啊! 前幾年在瘋的貴鬆鬆的法郎壺.... 我看起來就像是個在唬人的東西 但是從大出水或是出水不穩定的台製不鏽鋼壺換到銅壺,是不可能沒差別的。 最後,我說懶得吵,自己去試.... TCA MCA 50A-3 NCA 濾紙,濾布和玻璃濾心,通通都試過就知道了。 另外,提個tip: 濾紙還可以試試疊兩張和只用一張的差別喔!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34.237), 09/19/2015 23:02:07
gh34163: 一位對圍棋十分感興趣的同學說:「阿,好像棋盤似的。」 09/19 22:17
gh34163: 「我看倒有點像稿紙。」我說。 09/19 22:17
gh34163: 「真像一塊塊綠豆糕。」一位外號叫「大食客」的同學緊接 09/19 22:18
gh34163: 著說。 09/19 22:18
來問個最簡單的 一堆在這邊講的振振有詞的傢伙,誰可以解釋,先插上壺和後插上壺的差別? 以及為什麼?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34.237), 09/19/2015 23:25:22
leleandyopqr: 小弟認為 先插上壺溫度會跑比較慢 因為上壺的水要靠 09/20 00:57
leleandyopqr: 蒸汽慢慢加熱 反之亦然 各位大大都是高手 也有自己 09/20 00:57
leleandyopqr: 的理論 讓我們開心喝杯好咖啡吧 晚安 09/20 00:57
等其他人的答案囉....笑....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34.237), 09/20/2015 01:05:33
zeal08146: 在笑甚麼? 我可以跟你說我沒煮過賽風 就可以說出你講的 09/20 02:16
zeal08146: 東西錯誤一堆 還一臉篤定樣 你煮個二十年不懂還是不會 09/20 02:17
zeal08146: 懂 錯還是一樣錯 09/20 02:18
zeal08146: 好幾年前醫生都說吃波菜補鐵 現在發現吃波菜反而仿礙鐵 09/20 02:19
Xaotic: 無聊,後插只是因為有人是先下粉,先插會過萃,就這麼簡單 09/20 02:20
zeal08146: 吸收 全世界的醫生們都沒你這麼厲害可以一語成籤 09/20 02:21
zeal08146: 如果你要發表甚麼 請說 我會虛心受教 09/20 02:22
turtlewang: 上壺一但插上,壓力到了 水就會上升,所以相同下壺水 09/20 07:02
turtlewang: 溫的情況下,先插上壺則上壺的水起始溫較低;後插下壺 09/20 07:04
turtlewang: 因水先在下壺加熱,故後插上壺者其上壺的起始水溫較高 09/20 07:07
turtlewang: 所以先插後插基本上會影響萃溫 09/20 07:11
沒錯。 還有一點,先插上壺或是後插上壺,會影響下壺的氣壓組成。 先插上壺的,下壺會有比較多的空氣。 後插上壺的,下壺中的組成會有比較多的水蒸氣。 這會影響最後下咖啡的速度。 至於倒粉的時機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turtlewang: 謝謝B大的分享,有機會再存錢上網買玻璃心,可是都沒 09/20 07:15
turtlewang: 小size的… 09/20 07:17
可以只單買玻璃濾心搭配Hario的Syphon使用。 記得有朋友試過。 那家的小size不知道為什麼停產了,不過大概跟歐美人喝咖啡一喝就一大杯有關係吧
jeremy2089: 一語成''籤''XDDD. 對不起我忍不住XDD 09/20 13:50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26.126), 09/20/2015 15:58:28
KWBilly: 不想質疑你的經驗,但你的推論過程很難讓人接受 09/20 16:02
zop: 但是照你文章說法,咖啡粉在壺中煮的時間不就要一直攪拌,才 09/20 19:39
zop: 能完全平均受熱,還沒看過這種方式 09/20 19:40
zop: 畢竟一停下來就是一層粉浮在水面不是嗎?就算MCA不也是一樣? 09/20 19:41
我懷疑你真的用過MCA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ZdyDfoU2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roT1bltmw
隨便找兩支球狀上壺的Video.... 哪裡來的一層粉層浮在上面啊?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26.126), 09/20/2015 23:16:19
minusas: Fick's 1st. Law / 熱傳學 / 氣體動力論 / 相圖 09/21 00:41
minusas: 拜託了解一下概念再來,不然會被吐槽的很慘 09/21 00:43
minusas: 我知道ZEA想表達的,術業有專攻,畢竟咖啡最後還是要入口 09/21 00:46
minusas: 既然這篇文章想用科學基礎來說明,那就必須奠基在實際 09/21 00:50
minusas: 的理論再來討論 09/21 00:52
笑....是他不懂吧.... 連先插後插壺的差別和原因都答不出來 到底誰不懂裝懂啊?
lp2348: 你的兩個影片...一個用水沖開沒停過另一個不攪就是粉層耶 09/21 01:14
剛倒下去一定會是粉層.... 你想批判什麼? 問題是粉層厚度就是有差別.... 所需要的攪拌和攪拌時間也是差別 坦白講,一堆人常用的TCA-3,這個問題已經很明顯。 但是TCA-5 這個問題,會被更放大。 去問煮過TCA-5 和TCA-3 的人,他就會告訴你差別了。
Xaotic: 第一個影片整個黑的根本看不清楚 09/21 01:23
Xaotic: 第二個你是真沒看到還是假裝沒看到 09/21 01:24
Xaotic: https://i.imgur.com/sZYfhJB.png 09/21 01:24
你要把氣泡當成是粉層,我也沒辦法 ....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26.126), 09/21/2015 01:42:10
lp2348: 那個百分百不是汽泡好嗎…… 09/21 01:53
lp2348: 我也不知道你回的跟我回的有啥關聯 09/21 01:55
lp2348: 第一個影片大汽泡上沖完就下壺討論根本沒意義 09/21 01:56
lp2348: TCA快萃一樣能達到相同效果,第二影片就超明顯分層 09/21 01:56
請搞清楚什麼是一樣效果吧 是煮出來的咖啡一樣味道,還是一樣效果的沒氣泡吧.....
lp2348: 那個根本就水粉汽泡超明顯三層 09/21 01:57
你說的是粉放下去的時候,那一定有粉層。 我說粉層厚度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你需要把咖啡粉層攪拌混合入水的時間,次數和力度是有差別的。 你要是還是搞不懂粉層厚度對萃取的影響,就去煮一遍TCA-5 就知道了。
aortic: 不攪時看到汽泡、粉、水三層:-( 09/21 02:27
Xaotic: 騙人沒用過syphon嗎 09/21 02:29
只用過TCA的人可以住嘴嗎? ※ 編輯: BearSheep (93.132.226.126), 09/21/2015 02:47:27
zop: 原來... 09/21 02:41
Xaotic: 嚇死我了 09/21 03:09
lp2348: 你連自己先說別人錯誤:MCA哪來一層粉層。 09/21 09:56
lp2348: 然後貼了兩個有粉層的影片,現在懷疑影片就開始:你不懂 09/21 09:57
lp2348: 粉層厚薄是不一樣。天啊怎能這麼跳 09/21 09:58
lp2348: 很抱歉MCA、TCA、NCA、50A、kono壺都用過 09/21 10:00
lp2348: Kono兩款有一款也是你唾棄的長直圓筒 09/21 10:00
lp2348: TCA煮起來對我來說只是較難駕馭,但永遠是人 09/21 10:01
lp2348: 去配合器具豆子改變手法詮釋,而不是不懂 09/21 10:02
lp2348: 改變而開始向上追求機器好壞,那開店大家都 09/21 10:03
lp2348: Slayer、strada,田口護啊啥的不就好了 09/21 10:04
BearSheep: 你要不要直接說,拿個鍋子煮咖啡就好了。只是難駕馭 09/21 11:33
BearSheep: 這篇本來就在比器材。又要扯人? 09/21 11:34
lp2348: 廢話嗎 他開頭就直接說TCA煮不出來了 09/21 12:24
lp2348: 問題就TCA煮不好就人有問題啊 連粉層水層都唬爛要怎討論 09/21 12:26
lp2348: "哪裡來的一層粉層浮在上面啊?"連這都能唬爛評啥? 09/21 12:27
Xaotic: 他就這篇的原po 09/21 13:55
koodi: 不認同。但超仔細給推 09/21 17:34
sunlin18: 這種有爭議性的文章反而學到很多,越辯越明。真不錯 09/21 18:56
Meyellis: 都是人操作的東西,要排除"人"的因素,不懂要評什麼耶.. 09/21 20:18
Meyellis: .評價也是因"人"而異啊... 09/21 20:18
NightEleven: 同意樓上 賽風可控制人為因素太多 手法不同各有巧妙 09/22 20:57
NightEleven: 不過要推薦新手賽風還是TCA-3阿 cp值高 練等新手裝嘛 09/22 20:58
arscerate: 溫度時間比較重要 建議原po修熱傳^^ 09/29 22:12
arscerate: 賽風走水過層跟手沖的悶蒸是一樣的 09/29 22:13
arscerate: 還有如果你賽風走水 上去是"滾"的話 建議你還是不要煮 09/29 22:14
arscerate: 咖啡了 09/29 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