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ffe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jimmyw1003 (jimmywow)》之銘言: : 各位大大好小弟初學者接觸手沖三個月,想要問各位前輩們關於濾杯的意見 : 就小弟淺見分析kono濾杯迷人之處是在於它對咖啡粉均勻萃取的程度,短溝槽設計所形成 : 的壓力造就它的萃取方式,爬了一些文發現比較少人深入介紹所謂的點滴法,但目前坊間 : 咖啡店點滴法因為費時耗成本的關係,又比較多是用普通手沖方式注水繞圈的方式,跟當 : 初的設計理念不太一樣。 : 雖然萃取方式取決於沖咖啡的人,但還是想要看看前輩們有沒有對kono濾杯獨特的見解或 : 是針對點滴法與普通手沖去萃取咖啡出來風味的差別? 我在推文處問了原po,Kono與其他手沖法最大不同之處 你注意到了嗎? Kono最大不同處就是水是慢慢浸濕咖啡粉,慢慢的萃出來 咖啡豆烘焙好,裡面的水分會喪失一些 整個結構就變成了一種多孔性材料 加上梅納反應還再繼續作用 這裡面的二氧化碳還在繼續排出 所以第一次注水時,高溫熱水一沖下去,更加刺激二氧化碳大量噴出 水不容易進入到多孔性結構裡面(一個衝出來,一個想進去,會打架) 因此會用悶蒸手法,先讓一些二氧化碳排出 接下來的注水,水才容易進去 此外,注水有分1.大量的、高處注水,以及2.小量的、低處注水 1的情況,就是讓粉體翻攪(沖) 2的作用,則是讓粉浸潤(或說浸泡)在熱水中(泡) 適當的分配1與2 <--這就是手法喔! 這兩者都可以讓萃取率提高(但是味道有一點不同喔) (所以,葉教授才會在FB上說:誰再問我水粉比,我就翻臉) 濾杯上肋的作用,最主要不是什麼壓力、虹吸作用...balabala (我知道你看了哪一本書了....XD) 而是濾紙與肋的貼合處,產生毛細作用 使得萃取出的咖啡液體能夠順利的向下排出 不會產生堆積 過度堆積,在某些沖煮手法與濾杯的使用上,會容易產生過萃 同時也引導水流的方向 <--很重要喔 當然,因為這樣,咖啡的新鮮度、粉的粗細 甚至咖啡豆的產地、批次...,都會影響使用的濾杯與手法 所以,你可以綜合我上面說的 來看看V60與梯形濾杯(無論是單孔或三孔)設計 是否看出這兩種濾杯所對應的手法,為何有所不同? 再來看看kono 不用悶蒸,慢慢的滴 二氧化碳應該一樣排出,不是會造成前面說的阻擋熱水進去多孔性粉體內嗎? 為什麼在kono手法上比較看不到這樣現象? 想想看,咖啡粉的烘焙度有沒有不一樣? 粗細有沒有不一樣? 慢慢滴,時間拖那麼長,為什麼不會過萃? 所以kono濾杯的肋為什麼那麼短?而且也少? 附帶一提 我看到上面P網友寫的 也跑去某邪惡連鎖咖啡店去聽他們的手沖課 他們豆子是有名的深 而且都是保存期限半年以上的那種商業豆 用V60,磨得很細 然後悶蒸5秒,接下來就用小水柱只注水在中間 慢慢沖3分鐘(還是2分30秒,我忘了,反正比我們平常用V60手沖時間長) 有沒有有一點kono的feeling? (後話:其實那家邪惡咖啡店總公司還是有人懂手沖 不然不會用這種比較特殊的手法 只是教育訓練不足,員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給大家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74.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446939361.A.CC3.html ※ 編輯: mechtec (180.177.74.75), 11/08/2015 07:43:11 ※ 編輯: mechtec (180.177.74.75), 11/08/2015 07:47:56
BearSheep: 啊?!毛細作用不就是壓力等等導致的嗎?...ORZ 11/08 09:29
savageboy: 那本書撇開手法不談,硬是瞎扯虹吸現象真的很XXOO 11/08 10:01
vein828: 噗XDDDDD 11/08 11:11
redddd: 虹吸真的瞎到爆,難怪不是天鵝 11/08 11:13
mlnaml123: 濾杯有虹吸現象XDDD 11/08 11:15
mlnaml123: 毛細現象好像是表面張力的關係 11/08 11:28
jeremy2089: 是說在書店這本書賣超好...不知道買的人是怎麼想的.. 11/08 11:30
ms16140864: 那本書這麼神啊,害我都想去找來看看 wwww 11/08 11:34
savageboy: 這麼好的書不能只有我看過XD 11/08 11:44
oklai: 更好奇是那本書了?求解答 11/08 11:52
ms16140864: google 到了,難怪不是天鵝 wwww 11/08 11:54
oklai: 了解是那本書了XD 11/08 11:56
muscle5667: 難怪不是天鵝XDDD 11/08 12:30
jimmyw1003: 推啊太詳細了!難怪不是天鵝哈哈哈 11/08 12:53
dai26: 樓主分析正確,我覺得翻譯日本專家寫的書比較好,我喜歡那 11/08 13:09
dai26: 本有附dvd的 11/08 13:09
photoless: 就醜哪一本 大家都好神啊 11/08 13:27
sltovrey: 請問小豆大,毛細現象為什麼能讓萃取的咖啡液不容易堆積 11/08 14:05
sltovrey: 是說因為濾紙貼合濾杯的肋,而產生了凹凸形狀嗎? 11/08 14:06
roccothecd: KONO與悶蒸的手法萃取咖啡的味道差異,喝了就知道 11/08 14:58
KWBilly: 真的很好奇有沒有人用V60用點滴法…我自己的經驗是…肋 11/08 15:37
KWBilly: 骨沒差這麼多,沖法才是重點,雖然也不過試過一次而已zzz 11/08 15:38
jeremy2089: 即使同樣沖法,kono和v60流速有些差異,味道還是有不 11/08 16:02
jeremy2089: 同 11/08 16:02
stja: 11/08 20:20
mlnaml123: 肋不是用來製造空隙、做為導流用的嗎?為何濾紙要緊貼 11/08 20:27
Dumbleyakult: 樓上的問題我也很想知道 11/08 20:53
aortic: 濾紙貼著肋正常是不會完全密合而會有良好毛細牽引作用 11/08 21:20
aortic: 不是天鵝 = 醜小鴨 (找好久阿XDD) 11/08 21:28
sltovrey: 不懂,那毛細作用為何能夠讓引流順暢? 11/08 21:53
aortic: 沒肋也是有毛細現象,但方向較有肋來的混亂 11/08 22:02
jeremy2089: 找個v60玻璃濾杯,沖煮時可以觀察看看咖啡從肋條引流 11/09 01:39
jeremy2089: 下來的現象~ 11/09 01:39
turtlewang: 好文 推 11/09 04:47
Meyellis: 濾紙貼著肋還是會有空隙喔! 11/09 13:38
sltovrey: 但我想問的不是肋,而是毛細作用跟萃取的直接關係 11/09 13:54
不解釋 http://imgur.com/dkB9DmJ ※ 編輯: mechtec (180.177.74.75), 11/09/2015 23:50:10
Meyellis: 推J大,我就是用V60玻璃,清楚看得到水的導流。 11/10 07:33
mlnaml123: 所以說濾紙與濾杯間的毛細現象就是阻力嗎? 11/10 10:49
sltovrey: 資質駑鈍還是看不懂 11/10 16:19
allforyour2: 樓上,吸管破一個洞你吸的起來嗎。 11/10 17:57
BearSheep: 越來越扯...跟吸管破洞根本沒關係... 11/10 18:13
BearSheep: 看過水珠黏在玻璃壁上下不來沒? 11/10 18:15
osjacky430: 哀..... 11/10 18:17
sltovrey: 請教allforyour板友,跟吸管破洞有甚麼關係?現在聊的是 11/10 22:48
sltovrey: 毛細現象與濾杯肋條跟萃取,用反問的方式不好討論耶~~ 11/10 22:49
sltovrey: 如果大家知道 希望可以直接說明 不然好像有點賣關子 11/10 22:50
sltovrey: 當然沒有教學義務..只是咖啡板互相討論才有存在的意義嘛 11/10 22:51
arscerate: 討論到最後 咖啡怎麼沖才好喝? 11/11 00:59
arscerate: 我其實一直很疑惑 滴滴沖 水溫不會過低嗎 11/11 00:59
arscerate: 還有松屋氏的超高處手沖 11/11 01:00
jeremy2089: Yukiwa kono版的手沖壺持溫表現應該是常見的壺裡表現 11/11 09:52
jeremy2089: 最好的,我想kono在選擇手沖壺製造商時應該有考慮到這 11/11 09:52
sltovrey: 用滴的溫度當然較低,不過怎麼沖好喝就另開文討論吧 11/11 10:43
sltovrey: 比較想藉由這討論串釐清濾杯設計的原理與想法 11/11 10:44
sltovrey: 而樓上各位大大告訴初學者的我們是毛細作用云云 11/11 10:46
sltovrey: 還請我們去觀察吸管跟透明濾杯,可是到底怎麼影響萃取 11/11 10:47
sltovrey: 有沒有大大要試著說明看看,好像說到問題點就躲起來 11/11 10:47
sltovrey: 以訛傳訛這樣新手較難進步,風氣變成資深說的算 11/11 10:50
heiheijr: 邪惡集團現在都用小單孔自家濾杯,應該不是V60 11/11 13:24
arscerate: 考據要有意義= = 11/11 13:25
roccothecd: 大大的考究太專業,有點不是很了解,不過我覺得多沖多 11/11 17:32
roccothecd: 試就對了! 11/11 17:32
bluerhapsody: 只看到提出一堆反問、看不懂的圖和BJ4 11/12 10:58
bluerhapsody: 還是沒講出完整的理論阿 11/12 10:59
bluerhapsody: 看起來很厲害 但是對kono流、濾杯如何影響萃取 還是 11/12 11:01
bluerhapsody: 沒有回答 11/12 11:01
macchiato416: 一堆似是而非的道理,肋真有那麼重要,你能盲測出哪 11/17 22:22
macchiato416: 杯是用V60沖的?哪杯是用Kono濾杯沖的? 11/17 22:22
macchiato416: 這名葉教授又是何方神聖?粉水比這麼重要的控制變因 11/17 22:26
macchiato416: 你也可以忽略。相信你一定可以不靠秤、不用溫度計、 11/17 22:26
macchiato416: 也不用量杯,然後每次都沖出一樣的味道吧,真厲害! 11/17 22:26
vein828: 琥珀咖啡表示: ...XD 11/18 09:22
mothertime: 原來也是有咖啡人不認識豐原咖啡葉啊... 11/20 22:28
macchiato416: 對不起沒有要詆毀的意思,是真的不認識QQ,萃取率可 11/21 00:00
macchiato416: 以調整我知道,但總覺得原Po講的東西不清楚很奇怪嘛 11/21 00:00
如果你真的有觀察過,有真正動腦筋想過 你就看得出來 一樣的錐形濾杯 為什麼V60流得快,而kono杯流得慢 前面網友都觀察到了,水流是順著肋流下來 而V60的肋,與kono的肋,數量與長度、排列不一樣 這就是差異 這個差異,也造成V60與Kono在沖煮手法不同 如果真的還不瞭解 請花錢去上課 不要想不勞而獲,要人把結果直接告訴你們 陳秉超老師開的SCAE金杯萃取課,可以讓你想很多 我沒有收你們錢 沒有義務要把你們教會 更沒有必要在這裡被人冷嘲熱諷 不認識咖啡葉,至少也選取->按右鍵-->google一下 去瞭解一下人家的事蹟 『何方神聖』這種話,不是應該講的 尤其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晚輩 ※ 編輯: mechtec (180.177.74.75), 11/21/2015 01:24:56
addy760627: 噓你上面回文。把老師都搬出來是要瞧不起新手嗎 11/21 09:13
macchiato416: 我對你這段也想提出一點看法。說到底網路上公開的文 11/21 23:45
macchiato416: 字本來都是可受公評的。當你提出你的看法,有人不接 11/21 23:45
macchiato416: 受是正常的,都可以討論。對知識和技術的養成,每個 11/21 23:45
macchiato416: 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不勞而獲說得有點太過了。再 11/21 23:45
macchiato416: 說如果經由學習得來的知識若只為表現自己的高大,而 11/21 23:46
macchiato416: 不是正確的傳播,那何必在這裡與眾人討論? 11/21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