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ffe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想請教版友一下沖煮方式對於香味的影響 同一支豆子 用半自動咖啡機做出一杯espresso 與賽風煮兩人份的咖啡 比較起來賽風煮出來的香味明顯散發 而espresso好像就剛沖煮好那幾秒靠近聞最香 但過不久就沒了... 背後因素是? 我在猜是不是出品後的咖啡液溫度一個比較高溫 保留香氣的時間可以延長 espresso出品溫度沒那麼高 所以香氣保留時間比較短 個人是往溫度這方面猜想 但不知道實際上影響香氣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 想請教一下大家 或是沖泡方式不同造成 一個是浸泡式沖煮 另一個是水通過式沖煮 水通過的方式萃取出來的香氣分子比不上浸泡式 所以香氣較薄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4.41.1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537284337.A.52B.html ※ 編輯: YellowDucks (218.164.41.144), 09/18/2018 23:29:05
SnowPhage: 覺得這問題挺有深度,小弟個人推敲的淺見是不論手沖或 09/19 00:08
SnowPhage: 是虹吸本身水量就較多,以科學角度看能夠溶解的芳香物 09/19 00:08
SnowPhage: 質一定也較多,所以嗅覺上香味能保留較長時間;而相對 09/19 00:08
SnowPhage: 濃縮是用通道式,加上極高壓力去「榨」出芳香物質,在 09/19 00:08
SnowPhage: 相對少的毫升數下,能溶解的氣味分子可能較少,加上還 09/19 00:09
SnowPhage: 有離開把手後,被強加溶解進濃縮中的芳香物質可能因為 09/19 00:09
SnowPhage: 失去壓力,逸散的非常快。 09/19 00:09
SnowPhage: 以上是個人未經證實的科學假說 僅供學術交流 09/19 00:09
YellowDucks: 手邊沒儀器測TDS...如果兩種沖煮方式測TDS算萃取率 09/19 00:25
YellowDucks: 假設粉重和萃取率都相同 氣味分子不知是否也會同份量 09/19 00:26
YellowDucks: 溶進咖啡液中 09/19 00:28
qoopichu: 你把espresso萃出來馬上做成美式再來比較看看 09/19 05:26
m83: 義式單品要煮好不容易 09/19 08:41
bbdog: 個人看法大家一起討論。我覺得是因為咖啡脂粹取濃度。espre 09/19 11:56
bbdog: sso 因為是高壓快速過水所以咖啡脂含量相對於其他粹取法是 09/19 11:56
bbdog: 最低點。賽風是水煮咖啡脂粹出量是最高的。 09/19 11:57
bbdog: 賽風因為咖啡脂高所以香氣的持久性會長於espresso. 09/19 11:58
luismars: 假設兩者芳香分子相同,被"聞"到的就是已經離開咖啡散失 09/19 13:00
luismars: 到空氣中了。可能esp.把香氣保留在crema之下吧... 09/19 13:02
luismars: 香氣屬嗅覺,可能是溶入esp.中的香氣沒經鼻子感知 09/19 13:07
maxst: 喝起來香比較重要 09/19 13:30
ninelai: espresso的特色應該是後韻吧 09/19 14:13
taya1991: 認同上面bbdaog大 09/19 20:36
KingChaly: bb大的咖啡脂是抽脂嗎?油脂的話應該是esp最多吧? 09/19 20:59
bbdog: 當然我有可能把咖啡因記成咖啡脂了。你google 看看再麻煩 09/19 21:29
bbdog: 分享給大家。成因我倒是記得很清楚、賽風用煮的、espresso 09/19 21:29
bbdog: 高壓少水快沖所造成的差別。 09/19 21:29
bbdog: 最近忙著重練手沖、搞得頭昏腦脹。 09/19 21:30
bearq258: 你聞到香氣主要香氣分子揮發或者擴散鼻腔內 09/19 22:17
bearq258: 如分子在水中擴散到空氣不容易,但當水分乾就容易飄散 09/19 22:18
bearq258: 咖啡喝完不要動等水乾了可以聞到很濃的味道 09/19 22:19
bearq258: 但是放水進去就不容易聞到。或相對淡了 09/19 22:19
bearq258: Esp乳化油目的油滴極微細化、不是存變成一個油滴狀態 09/19 22:23
bearq258: https://i.imgur.com/7sZfXAJ.jpg 09/19 22:26
bearq258: 咖啡出油脂ESP細小化 喝起對於口腔的衝擊比較強烈 09/19 22:27
bearq258: 但賽風喝起非細小化油脂,入口到鼻腔機率比較低。 09/19 22:29
bearq258: 除非你會用漱口方式去喝賽風的咖啡液 09/19 22:30
bearq258: 再來消散速度也跟咖啡液狀態有關 09/19 22:31
bearq258: 泡沫狀態與熱水狀態還有味覺疲乏都有關連 09/19 22:32
bearq258: 有機會我把新鮮ESP放顯微鏡看看 09/19 22:39
oguesto: 猜是油的關係 水溶性的氣味分子相較脂溶性來的小 分子小 09/19 22:45
lin89710: 香氣分子是小分子 高溫跑掉很快 義式機溫度通常比較高 09/19 22:47
oguesto: 的性質活潑 容易因為加熱斷鍵飄到空氣裡(但氣味留不久) 09/19 22:47
lin89710: 義式機沖煮基本上是88以上 賽風一般來說單純水上去不 09/19 22:48
lin89710: 到80 要更高要上去之後還一直煮 煮到你要的溫度再加粉 09/19 22:48
lin89710: 我個人覺得ESP香氣(總量)不會比較低 可是其他味道都太 09/19 22:50
lin89710: 強烈 讓你個人(感官)上能認知到的香氣感受降低 09/19 22:50
yanis: 就算你代入咖啡因一樣錯呀...espresso單位咖啡因最高 09/20 01:20
bbdog: https://i.imgur.com/8Mtd7JB.jpg 09/20 08:29
bbdog: 比較同豆種不同粹取方式, 咖啡因賽風也是高過espresso . 咖 09/20 08:37
bbdog: 啡脂我應該也沒記錯應該是賽風最高(有興趣的同好自己確認一 09/20 08:37
bbdog: 下)。原因其實是一個用高溫水煮、一個是高溫水快沖所造成 09/20 08:37
bbdog: 的差別。 09/20 08:38
bbdog: 不過香味這件事、相關因素好像很多。大家講的可能都是影響 09/20 08:40
bbdog: 香味強度及持續度的變因。 09/20 08:40
landyzzzf: 你看— @ㄩ 09/20 11:17
loveechang: bbdog大,為什麼手沖要重練?我換新壺的適應期,反而從 09/20 17:02
loveechang: 三刀流,變一注到底不斷水,溫度也不測,直接煮滾入 09/20 17:03
loveechang: 壺就沖了,簡單快速,又能入口,可能沖久開始犯懶了XD 09/20 17:03
bbdog: 倒也不是練手法,而是想搞清楚如何準確的判斷豆子。我覺得 09/20 18:36
bbdog: 一杯咖啡好不好的關鍵還是在豆子。想要先搞清楚如何判斷豆 09/20 18:36
bbdog: 子、這樣才能用較適合的對應手沖手法。。這樣子做, 對不對 09/20 18:36
bbdog: 我也不知道。。。 09/20 18:36
ben745018: 賽風低到65高到接近100都可以 沒有比義式低溫 咖啡因是 09/21 01:33
ben745018: 看溫度跟浸泡時間會有影響 所以手沖跟賽風的咖啡因會 09/21 01:34
ben745018: 比義式多 時間長2到3倍不等 09/21 01:34
qoopichu: 咖啡因量≠咖啡因濃度 09/21 02:09
qoopichu: 濃度絕對是espresso最高這是毋庸置疑的 09/21 02:09
yanis: 同量espresso咖啡因的含量就絕對比其他類的高好幾倍呀 09/21 06:58
lin89710: 樓上的同量 是指液體吧 同量咖啡豆就完全不同囉 09/21 13:53
lin89710: 可是想想 不論是一杯ESP還是一杯手沖 其實豆量是差不多 09/21 13:54
lin89710: 的阿 很少有人會把ESP的份量喝到跟手沖黑咖啡一樣吧 09/21 13:54
aortic: 看你相不相信喝義式比較容易喝掉更多豆子的使用 09/21 15:19
yanis: 我講的就是萃取率 粉量、水量 當然都不是變因 09/21 15:41
yanis: 水溫、時間也引用另一篇萃取結果所導出來的公式 09/21 15:43
yanis: 但講這些還要人自己去看文獻也沒什麼概念 那就講些會關心的 09/21 15:44
yanis: 方法:過義式機 92度 9bar 16g 30~40 sec 09/21 15:47
yanis: 剩下處理法 挑個讓人比較想知道的 用過濾紙的美式機去作 09/21 15:52
yanis: 90度 100g 350sec 09/21 15:54
yanis: 義式得到 2*30mL 美式機得到 1800mL 09/21 15:55
yanis: 兩者單位咖啡因差4倍 09/21 15:57
yanis: 然後是使用相同的豆種 如果懷疑不同種 那我也可以提供羅豆 09/21 15:58
yanis: 跟阿拉比卡豆的差別 兩者約是 1.2~2.5 倍 09/21 15:58
yanis: 所以看這個水粉比 我還真的不會說用的豆量差不多 09/21 16:02
yanis: 再補充一下好了 時間跟咖啡因萃取在十分鐘內都不會到高原期 09/21 16:05
yanis: ^滾水下 09/21 16:09
aortic: 單位咖啡因是重量/ml嗎? 這樣美式機的咖啡因萃取率是不是 09/21 17:41
aortic: 義式機的1.2倍。萃取率很容易被影響,兩者應該算差不多。 09/21 17:44
aortic: 這樣的重點就變成究竟喝下多少豆子的用量 09/21 17:45
yanis: 嗯 是mg/10mL 09/21 18:42
yanis: 所以他們設計上有針對壓力作比較 結果就是有一定壓力會顯著 09/21 18:45
yanis: 沒壓力的幾種作法 分析幾種內含物量都沒顯著 09/21 18:47
yanis: 但如果想比較內含物組成 當然是作法後定量比較才有意義 09/21 18:54
yanis: 不然要作到濃度最高 當然是直接丟去煮個幾小時後進行濃縮 09/21 18:56
yanis: 內容物各種東西濃度都會爆炸高 但喝起來怎樣我就不知道了 09/21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