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ffe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兩段研磨 第一段磨完後 又能在中間攔住銀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2Igu6UN5bQ&t=138s
外觀也非常好看 全黑 很有質感 這台小雨大介紹過 官網也能下訂 真的有創意 另外再分享一個有創意的濾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1mnQAhEgxU
可以靠濾杯擺設 調整流速 可以省去濾紙.. 太強了 這不比之前那個德國的什麼超貴 類越南濾杯強嗎... 那個濾杯 我真的看不出來 有什麼厲害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78.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701757445.A.E13.html ※ 編輯: bOTOd (59.115.78.31 臺灣), 12/05/2023 14:26:46
vixplayer: 流轉濾杯真的創意不錯 預購+1 12/05 17:57
dddd5477: 濾棒會漏粉 12/05 18:07
lane34: 把switch做成陶瓷版 加上免濾紙裝置 很有巧思!! 12/05 20:32
kyle0478: 陶作坊的流轉濾杯我記得好像比Switch還早出的樣子? 12/05 21:58
sommerbrisen: 360濾杯和switch結構完全不同 其實厲害很多 而且不 12/05 23:43
sommerbrisen: 會卡味道和油 12/05 23:43
kyle0478: 陶作坊的那個全陶瓷結構的確蠻厲害的 12/06 01:04
zeal08146: 陶作坊確定不是壓模或灌漿再修整嗎 廣告都說手作有點 12/06 11:35
手作意思是全部手拉坏拉 捏出來出來? 我不是專業 但如果真的手捏出來的 有辦法保持批量穩定嗎? 這不是作藝術品 捏個感覺 這是工具 所以重點 應該是工藝穩定 公差小才行? 至於幾燒之間的差異 廠商是該給個說法 不過 可調流速 無濾紙 真的很創新 市面上好像也沒看過別的... 德國越南杯都能賣成這樣 台灣這個如果會行銷 全世界應該不少人會用
zeal08146: 扯欸 而且每次去問老岩泥是什麼東西都一問三不知 更 12/06 11:36
zeal08146: 扯的是燒三次五次意義在哪沒人可以解釋 12/06 11:36
kikolo: 陶作坊1/3/5/6次燒/懷汝我都有買。我買到6次 12/06 12:08
kikolo: 口感的確都不同 12/06 12:09
Jasonlin1: 這些就賣外觀 說要有什麼功能那不就都不能洗 12/06 12:38
※ 編輯: bOTOd (59.115.82.15 臺灣), 12/06/2023 12:46:58
kikolo: 如果你有買1/3/5燒的杯組,盒子上面就有印每杯的口感會是 12/06 12:48
kikolo: 如何 12/06 12:48
kikolo: 原則上馬上倒下去馬上喝是不會彌補什麼口感的,要在杯子 12/06 12:49
kikolo: 泡一下才行 12/06 12:49
我覺得濾棒也是很有巧思 還有灑水網 這種手法熟悉了 幾乎可以打天下 水沿著濾棒澆 根本就不用練注水...沒有比這個更穩定的 手沖咖啡要練的 就是穩定度而已 這樣可以固定的因子更多了 流速也是 直接用器具的縫隙 超穩定 我建議這家老闆 真的可以把這個器具 直接寄給全世界的咖啡網紅用 像咖啡之神James Hoffmann 應該會很紅 陶作這個 創意和設計都很厲害 咖啡器具的市場這麼大 但其實重覆的東西很多 濾杯就改形狀 改顏色而已 沒有本質的改變 德國越南杯也是... 說什麼這樣油脂多 問題本來越南咖啡杯 就這樣啊. 玩到最後 大部分 都是玩外觀 玩儀式感而已 讓全世界多用這種設計 少用濾紙 也是功德一件 ※ 編輯: bOTOd (59.115.82.15 臺灣), 12/06/2023 12:54:06
kikolo: 而且盒子還會建議什麼焙度用什麼杯子 12/06 12:51
kikolo: 但因為都要泡一下才會有口感。所以濾杯這種快速通過的就 12/06 12:52
kikolo: 自行考慮購買了 12/06 12:52
kikolo: 喜歡喝淺焙的,至少5次,但最好是上6次 12/06 12:56
kikolo: https://reurl.cc/Y02aVL 12/06 12:57
kikolo: 喜歡的話可以看上面影片,我也是什麼材質杯子都有 12/06 12:58
kikolo: 白瓷跟玻璃可以考慮自慢堂 12/06 12:58
kikolo: 自慢堂的玻璃壺也是被中國搶貨搶到有一陣子都缺貨的 12/06 12:59
kikolo: 喝過很多白瓷,自慢堂的白瓷口感最好 12/06 13:00
kikolo: 我也是喜歡這樣不同杯子擺成一排直接試喝 12/06 13:03
kikolo: 如果不管什麼玄學,那就隨便玻璃杯就好了,也不用太挑剔 12/06 13:05
kikolo: 至於影片說的鈞窯,老實說沒那麼好買到,而且買到的杯子 12/06 13:10
kikolo: 都不是杯子而是大概碗的大小 12/06 13:10
kikolo: 師傅也不太愛做鈞窯 12/06 13:10
kikolo: 不過真正古代鈞窯的價格很昂貴,就不用多想了。頂多只能 12/06 13:16
kikolo: 找到師傅做類似的鈞窯。 12/06 13:16
Jasonlin1: 如果是不上釉的版本 泡咖啡不會殘留味道嗎 我用泡茶的 12/06 13:17
Jasonlin1: 只用清水洗是會殘留一點茶味 12/06 13:17
kikolo: 反正講到杯子,都是錢,幾千塊一個杯子都算是入門。老岩 12/06 13:18
kikolo: 泥算很便宜了,我覺得好奇就買來試試就好。 12/06 13:18
kikolo: 不上釉的老岩泥就是要養杯了 12/06 13:20
※ 編輯: bOTOd (59.115.82.15 臺灣), 12/06/2023 13:30:31
CJhang: 喝茶的養壺、養杯 不就是在養茶垢或茶漬的味道嗎? 12/06 13:29
kikolo: 但還是建議喝茶跟咖啡的杯子分開養,不建議混用 12/06 13:30
zeal08146: 可調流速的濾杯很久以前就有了,原理類似上面是濾杯下 12/07 09:14
zeal08146: 可調流速的濾杯很久以前就有了,原理類似上面是濾杯下 12/07 09:16
zeal08146: 面是冰滴,我自己有一個,可惜是梯形我自己不愛用 12/07 09:16
execration: 銀皮個人經驗不會有不好的味道,之前試過用全銀皮下 12/07 10:18
execration: 去沖,除了帶點甜味以外沒其他味道,所以手磨攔銀皮 12/07 10:18
execration: 大概除了多個部件要清以外沒啥好處 12/07 10:18
Horn5201: 銀皮不影響味道 虎記也有介紹銀皮的問題 某些豆子本身 12/07 16:05
Horn5201: 銀皮就會偏多 12/07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