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推 ckr:流行文化本是淺碟 八卦節目與八卦媒體也確實是低級趣味 12/06 01:26 : 推 ckr:滿世界競捧Jobs 真正偉大如C語言發明者則少人聞問 12/06 01:27 : 推 ckr:全球資本化以及片面的自由主義本值得反思 但儒家如何提出解決 12/06 01:28 : 西方世界又不是只有新自由主義 : 新自由主義內容也有很豐富和很深層的 : 近代像是德渥金,羅爾斯,海耶克(新自由主義)... : 較古早的洛克,彌爾,康德(自由主義)... 薛老舉例主要在流行文化 對西方精緻文明似乎也不是全盤否定 小弟個人的看法是 台灣相較於歐美 缺少強大的保守力量跟主張(基督教) 對資本主義的反省影響力也還不夠(左派不夠) 一般人很快學會了半調子的批判(缺少建構)與片面的自由主義(不是學界完整的版本) 而學界又習慣躲在象牙塔 (真正出來寫文章的學者也只是少數) 於是傳統容易拆毀 新秩序建設不易 : 推 ckr:則有待學者的努力 12/06 01:28 : 推 ckr:我想薛老講的學術淪喪 有部分或許是指國內不斷反省的數p算點數 12/06 01:30 : 推 ckr:只是有批評而無建議 主張就難以打動人 12/06 01:31 : 推 ckr:總是仰賴西方思想理論對中國古典提出新詮釋的尷尬局面 也是讓 12/06 01:33 : 推 ckr:許多前輩學者不勝感慨的時代潮流吧 12/06 01:34 : 之前在基督宗教版吵社會福利和基督宗教的關聯 : 是否有基督宗教團體介入政策之類的 : 我就順便把我自己這篇文章轉過來 : 算是這幾年來上課的心得吧 : 舉幾個例子: : 1.比較粗淺的架構 : 就我去參加第八屆<<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詮釋>>國際研討會 : 最後一場的會後討論 : 他們其中之一的目標是如何讓中國哲學現代化,或是擁有因應現代化的能力 : 就好比經學,歷代傳統思想轉變都是從經學開始 : 就好比經學,歷代傳統思想轉變都是從經學開始 : 但是現代的經學只是變成在中文系裡面的一門學門而已,而且研究又是艱澀難懂的東西 : 就連哲學系也不太管經學到底在幹麻,若是和文化脫鉤,這門學問就變成死的學問 : 中國思想將會喪失和西方對話和交流的能力 : 那麼,其中之一的目的就是用詮釋學對經學進行轉換,讓經學在現代化社會開展 : ps: 2011.11.04~ 2011.11.05 個人不是學界中人 說的話加減看看就好 先前有師長說過 到了現在 即使談論的主體內容一樣 加些西哲觀點進文章幾乎已是必須 與西方對話與內部發展是可以並行不悖的兩條路子 能不能讓言必稱海德格 胡塞爾等西哲 讓算國際引用點數 都不是必須 能否給學者自行選擇 要兼顧 或是偏重 各種取徑都有生存的空間 : 2.更實際一點的例子 : 大四的時候我也修過了一門課 : <<儒家生命哲學>> : 期中考前講孔孟,期中考後談應用倫理 : 當然,談法和高中教的差很多,而且有參雜了西方哲學和詮釋學的架構 : 但是期中考後的應用倫理,就完全是西哲倫理學的架構,中國思想只是陪襯 : 就好比安樂死和臨終關懷是互斥的 : 當時慈濟醫院有派師姐參加輔導室的研講 : 我就問她們關於安樂死的問題,他們不排斥被動安樂死,但是反對主動安樂死 : ps: 對大多數的宗教而言幾乎都是反對安樂死 : 他們的論述裡面也沒有拿儒家甚至是佛學的觀點和論證 : ps:2008 : 3.關於中國思想的定位 : http://www.ptt.cc/bbs/CrossStrait/M.1321303059.A.982.html : 4.也是有學者拿西方哲學的東西試圖為中國思想辯護或疏理脈絡,但... : 就算以西方哲學為基礎來梳理中國思想的新儒學也只存在於哲學系和中文系 : 相比於京都學派從哲學出發可以影響到經濟政治法律等等...差太多了, : ps: 甚至還有板友認為京都學派只是經濟學的一支(笑...) : 回到原題 : 就算到了今天,中國思想能否回應西方哲學? 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比較的 : 但是能否因應現代社會? 到目前為止,回應的力道和回應的深度廣度都是不足的 : 頂多只能在中文系或哲學系的某幾門學門而已 : 為什麼西方的社會制度就比較潮? 這牽涉到西方的方法論還有組織和架構 : 西方的那套就是比中國的有效率,這無關乎基督宗教。 小弟一直在疑惑 究竟是因為西方真的比較潮 中國思想本質上無法回應現代社會 還是因為先認為西方潮 所以中國思想從精神上自我閹割而無力回應呢? 不知可否請k大以哲學人的角度談談? 自己在美國的觀察是 西方思想與制度本身未必好 (但我猜德國說不定真的比較好) 他們能夠運作良好有一大出發點 "承認人間的制度不完美" 因為不完美 所以願意追求更完善的制度 有商量與改變的空間 因為不完美 所以認識到制度外軟性規範的意義(道德 社會參與 人與人的互信互重) 我不敢斷言這種想法都來自宗教 我相信在許多高知識分子不是的 但難以否認的是 在教育程度相對低的民眾當中 基督教與教會組織 對這種想法的傳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以神國的完美作為對照 讓人傾向改善不完美的世間並思索未來 二方面也提供一個能被多數人接受的軟性規範 並鼓勵人向上追求 知識分子可以提出很多理論 但對於庶民的影響力遠不如聖經 聖經深入各階層人心 所以官員宣誓就職要按聖經 法院出庭作證要按聖經 說聖經凝聚了美國並不為過 回頭看看華人社會 這種軟性規範的角色原是儒家倫理 但在近代大幅摧毀 要用基督教一統華人世界卻又不太可能 學西方無論如何也只學得到半套啊 : 另外,這也表示了,台灣還有中國在快速現代化和工業化之後 : 以西方的思想和制度當作整個骨幹,中國傳統當輔助,有或沒有都沒差 : 回到社會福利 : 這並不一定是西方基督宗教藉由宗教影響政策或怎麼樣的 : 而更可能是中國傳統社會福利方式要組織沒組織,要人沒人,當然也拿不到錢, : 更不夠廣泛,也不夠深入 : 要說慈濟嗎? 他也是受到天主教影響才成立的 : 而且他現在做的也只有環保,教育,醫療等等...少數四到五種而已 西方福利政策可能跟左派關係比較密切 但要能說服多數人 聖經的軟性規範還是扮演了很大的部分 除去了中國傳統思想 宗教上又必然無法統一 社會要如何凝聚並且向上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4.107.1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