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hessjim (我沒有暱稱)》之銘言: :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 觀照己心,自覺物欲妄想,便知自心念念缺失遍在,便易自躬反省。 : : 推之他心,瞭解他人亦受物欲所擾,如己所受,便易薄責於人。 : : 自知「人心唯危,道心唯微」,而躬自厚。 : : 知他「人心唯危,道心唯微」,而薄責人。 : 這正是我需要的修行訣竅 : 大謝!! : 但想問有沒有觀照己心的次第? 我的修行不好,沒有資格教導別人禪觀,以下只是就我瞭解來說明。 其實一般人的覺知就是某種粗陋的觀照,才能知曉現象存在。 但是因為觀照粗陋,所以不能清楚覺知現象的真正實相, 正觀就是「君子之道」,所以《繫辭傳》說『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一般俗人迷陷物欲,未有正觀,所以《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記載了孔子之言:  『動行不知所務,止立不知所定;日選於物,不知所貴;   從物而流,不知所歸,五鑿為政,心從而壞;若此,則可謂庸人矣。』 《大學》思想就是源自此句 由『止立不知所定』而有《大學》「止定靜安慮得」的思想觀念 由『從物而流,不知所歸』而有《大學》「格物致知」的思想觀念 所謂『五鑿為政,心從而壞』就是指 庸人被自己眼耳鼻舌身的五官感覺所主導,而使自心隨著物欲逐流而壞。 至於正觀次第,在此以兩種面向說明,一是修行進路,一是覺知層次。 就修行進路而言: 你覺知到當下環境一切外物現象,知是外物境界。 你覺知到自己心念一切想法對象,知有內心境界。 你覺知到自己相應內外境界的喜怒哀樂感受,知有自心感受。 你是用什麼去覺知上述三者? 找找看! 發現了嗎? 能覺知上述三者的你,並不落在三者,無念亦無喜怒哀樂, 每一覺察,你就逐漸開始格離了物擾。 因為你知道那些心物紛擾不是你,就容易脫離那些物欲紛擾的影響。 愈能格離物擾影響,你的覺知就愈清明,這就是「格物致知」。 實際上,初學要讓正觀力量容易增長,是要從一些簡單的身心活動來專注觀照。 這就好像一個還不會游泳的人,是不能一下到大海裏就能順利的游。 他可能需要在泳池中學,還需要泳圈等輔助工具的幫忙。 佛家最常的入門方法是觀呼吸,因為每人活者都必會呼吸。 泳池譬喻,就是需要靜坐著觀照呼吸,因為容易讓初學者身心專注。 泳圈譬喻,就是需要標記著觀照呼吸,因為容易讓初學者壓制妄念。 靜坐姿勢有許多方式,總之要讓身體正穩為佳,莫要勉強傷害身體。 標記有各種方法,數息、念佛、或標記狀態,總之標記是隨著呼吸,而非控制呼吸。 譬如說你呼吸出息時,心念知「出」;呼吸入息時,心念知「入」。 或你呼吸時,每息答數,從一到十。 這次呼吸數一,下次數二,再下次數三,數到十後再從一開始數。 這些標記方法是因為初學者妄想雜念很多,只是專注觀照呼吸容易分心妄想而心念紛飛, 所以用標記想法的心念力量,以壓制其他妄念紛擾。 等到正觀力量強大,就必須放下標記;就好像對於游泳高手,泳圈反而是妨礙。 等到正觀力量成熟,在日常生活都可以容易清楚覺察觀照,就像游泳高手可以下海自在。 佛教還有一種動禪觀照,就是觀照自身身體動作,例如「經行」。 上述這些初學禪觀的方法,可以到我前文提供的「佛陀原始正法學會」去學, 許多禪宗道場的初階課程亦有教導。 要注意!請到正統佛教道場去學, 不要去一些附佛外道,千萬不要因為修道團體名稱有掛上「禪」字就去學。 台灣有許多掛著「禪」招牌的邪道法門,亂學入了邪定,招來鬼神妖魔是很麻煩的! 至於生活上,就好像你雖然不善游泳但卻已在海中,要怎麼辦呢? 簡單來說,就是你要時時覺察,觀照一切心物變化現象。 所以《中庸》說『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就是說君子要時時覺察觀照。 這樣你會逐漸容易脫離物擾影響,為什麼? 因為一般人生氣會以為是自己生氣,就容易隨著脾氣而行。 而覺觀者知道自己沒有生氣,是生氣的心念在起伏變化,就容易節制脾氣。 君子如此「允執厥中」來持守中心心神觀照,就會容易節制自我情緒,而和應眾事。 所以《中庸》說『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讀了一堆外在知識,卻不能覺察觀照,而自在於物欲紛擾, 所以《老子》說『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怎麼覺察?你現在不就在覺察! 只是你不要只看到外物,還要看到你的心念。 一切心物現象在你的覺知境界不斷發生,都清楚看到了嗎! 每覺察到心物現象不在你的中心心神,你就是在守中;而守中也就相通於格物致知。 《大學》的「格致誠正修齊治平」,這八條目有著基礎次第的關係, 但並不是要格物致知到完美才能成就修齊治平,格物致知到高深境界都可以成仙成佛了! 至於正觀次第的覺知層次面向: 相關說明的道家思想,可見《虛柔第三》。 相關說明的佛家思想,可見《正觀中道》初稿,但此稿有些觀念錯誤尚未釐清。 簡單的說,你這覺察觀照的中心心神, 是一切聖賢仙佛的修行起步,是通往一切無為法的入門初階。 你這中心心神,能覺察心物現象。但是什麼在覺察你這中心心神? 你怎麼會知道中心心神存在? 其實是你的當下時空境界顯示了你的中心心神存在,這是更深的覺觀次第。 你也是你覺知的時空境界,時空境界的萬物現象也是你,你與萬物本為一體。 所以《文言傳》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莊子‧齊物論》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你這覺知的時空境界既然被你覺察其存在,那是什麼在覺察你同時空境界? 你怎麼會覺察顯現你的時空境界? 其實是你的覺知虛空,顯現了你覺知的時空境界,這是再深一層的覺觀次第。 你的覺知虛空,就是老子所謂「道」的境界,就是佛家《圓覺經》的「壽命相」所謂 『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所以《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就是說以止定觀照而返復萬物命根,也就是「道」的覺觀境界。 但就佛家而言,這些次第都還是輪迴境界,未得解脫! 佛家解脫是要覺觀生滅而證寂滅涅槃。 什麼是覺觀生滅,就是一切現象實相並非真實持續存在,而是不斷剎那生滅。 你所以為的心物現象,只不過是你看不清楚而造就的妄想。 簡單說,你的觀照功力高深到某種程度,會照見心物現象都在生滅不已。 佛家覺觀者修行而得脫離生滅無常,而證涅槃寂滅無我。 所以佛家有言『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簡要說明至此,出世高深之處,己智不足,或有誤解,謹供參考!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189.2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443546197.A.CDE.html ※ 編輯: amidha (36.224.189.223), 09/30/2015 01:13:03
chessjim: 非常感謝您的指引,但是我今天比較忙,明天一定回一篇完整 09/30 04:58
chessjim: 的 09/30 04:58
※ 編輯: amidha (114.37.225.99), 09/30/2015 14: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