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繫說神易》書稿‧〈天地神易章之五〉  東岐明   ════════════════════════════════════   易與天地準,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   ────────────────     易與天地準,是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      易學原理基礎乃是依循對應於覺知觀察的時空境界,故曰『易與天地準』。易學原 理既是基於時空境界,所以能普遍完備地設計規劃在於時空境界的道理,故曰『是故能 彌綸天地之道』。   ──────────────────────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   此謂易學觀察時空境界天地明暗之至大變化,以而成就曆法。古人觀察所見人間時 空境界,有著天地上下之分。上觀日月星辰之互動於天,故曰『仰以觀於天文』。下察 山河經緯之形位於地,故曰『俯以察於地理』。古人觀察所見時空境界的至大變化,乃 是基於天文地理關係法則,而有歲曆記錄的晝夜消長,故曰『是故知幽明之故』。   ───────────────────────────────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   此謂易學定境修行感應之超常覺知時空經驗。易學修行之感應超常時間境界,定力 高深而追溯生命經驗,乃由今世誕生本原,回返前世死亡命終,因而知有輪迴轉世之死 生相續,故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易學修行之感應超常空間境界;認知到所 覺事物乃是相關於自心精神投射的狀態變化現象,故曰『精氣為物』;體會到變化發生 乃是牽涉及自心魂神投射的游離互動現象,故曰『游魂為變』;體知到外在事物不是獨 立存在,宇宙體性並非唯物成就,因而超越肉體感官限制以觀察到超常空間鬼神世界的 情況狀態,故曰『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關於人間之外的鬼神世界,請閱〈時空宇宙〉 論。   ─────────────────────────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   此謂易學道理之致德品質表現。易學原理乃是相似於時空境界之規範法則,所以德 性不會有所違逆時空萬物的變化規則,故曰『與天地相似,故不違』。易學至道乃是完 遍體知所覺時空境界萬物,而普濟度化所緣天下人間社會,所以德業不會有所過逾時空 萬物的變化規則,故曰『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   此謂易學修為之盛德品格表現。易學修為之盛德人格;中正守道而權謀應變,旁引 行計而不從物欲逐流,故曰『旁行而不流』;善心自發充滿喜樂,了知命運遷變自然, 故曰『樂天知命』;行於塵世而不染欲執,所以不會罣礙迷失而憂怖恐懼,故曰『故不 憂』。易學修為之盛德人品;仁德誠懇而無所貪求,安居素位而無所怨尤,所以能夠具 備博愛情操,故曰『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   此謂易學原理之心物面向。易學範疇圍攝時空境界萬象變化,而無所逾越時空場域 ,故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易學體系以形式表述成就萬物象徵,而無所遺漏時空 境界種種事物,故曰『曲成萬物而不遺』。易學知識的表述基礎,在於陰陽剛柔的相對 變化之道,而古人所見時空境界至大相對變化即在晝夜遷變,故曰『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易學原理既是完全涵攝時空境界的一切事物現象,其作用基礎乃在「神易」之心神 覺知以感應變化;心神覺知不落形式,故曰『神無方』;感應變化非有實體,故曰『易 無體』;易學觀察一切時空萬物並非客觀存在,而是心物相對的覺知感應而變化顯現, 乃曰『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心神覺知以感應變化,即是「神易」。神之無方,即是自心覺知之性並非所知現象 ,唯在能以覺知之主觀自心,《莊子‧天道》既言『形德仁義,神之末也』,又論至道 超越時空境界而曰『極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遺萬物,而神未嘗有所困也』。 易之無體,即是感應變化之道並非存在本體,乃在本於相對動靜以顯現體式,是以《繫 辭下傳》後曰『剛柔者,立本者也』,又述易道而曰『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 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225.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445954450.A.0AE.html amidha:轉錄至看板 Taoism 10/27 22:18 amidha:轉錄至看板 soul 10/27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