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專欄】儒家的生死觀與現代社會 https://www.peoplemedia.tw/news/6d72e9bd-c5d6-46e7-9cab-c0321a15a149 一、現代教育的盲點—國家應把這種有關人生觀的思想告訴學子 各位或許聽過日本曾經發生過奧姆真理教的事件,當時最令日本人嚇了一跳的是,有很多 讀自然理工科學的博士竟然相信教主麻原真晃的話,而替他做了會致人於死地的毒劑。很 多人就問:何以學歷這麼高又這麼多的博士為何沒有所謂的基本倫理觀呢?其實,我的小 學同學於台大電機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在美國國防部上班,但他的腦裡只有國民黨教給 當時學生的三民主義思想,如果跟他講社會議題,他大概都是保持沉默,不然就是以三民 主義的講法來分析社會。這不外顯示出許多讀理工生醫的學生常常忽略人文科學與社會科 學的重要性,他們過於專注自己的專攻,也不太想去碰觸這類知識。 其實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有各個時代的煩惱,古時候的人能夠吃飽是最大的問題,而現代的 人看精神科的比例就非常高,也由於科學高度發達,所以有很多人就信仰新興宗教,也有 回歸傳統宗教的。從整體來說,年紀越大越會碰到死亡的問題,人們自然容易去尋找慰籍 內在心靈的宗教,而一般年輕人碰到內心問題時,較容易尋常刺激以解決一時的迷惑與困 惑,因為死對他們來說似乎是還很遠的事情。 有人說古代的印度,天氣酷熱,環境險惡,對於「活著就是苦」這句話就有實際的感覺。 所以印度教的各個宗派與佛教都認為一切皆苦,而尋求解脫,而在阿拉伯世界,多的是沙 漠,早上熱得不適人居住,只能晚上工作,其風土是不適合人的生存,所以他們自然很容 易產生一神教,祈求神的救濟,夢想著理想的天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以舊 約聖經為共同的經典就是這個典型。至於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漢文化,則相反的是追求長 生不老,所謂好死不如賴活就是這種生死觀的顯現。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道教有所謂的 煉丹術追求長生,在漢人社會自殺的比率相對低。 在現代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國家卻必須把各種安身立命的學說 乃至宗教告訴接受國民教育的學生,讓他們長大以後自己去抉擇自己之所需要,這將給現 在的人們在人生迷惘、困惑時,至少可以有參考的資料而為自己的人生做安排。 二、儒家生死觀與漢人 儒教與印度教、佛教乃至基督教非常不同。如上所述,漢人的觀念是好死不如賴活,喜歡 養生以求長壽。而把漢人的這種願望變成理論的儒教是有其一套理論的。一般人會認為儒 家談生不談死,這種講法只對了4/5,不過如果說:儒教是把長生理論與孝結合而對死後 世界不太談則是對的。 民國初年的思想家梁漱溟在一開始的時候研究佛教,後來研究儒教,他在讀「論語」的時 候,對於論語中充滿著「快樂、快樂」的文字非常驚訝。而論語確實也不是苦的世界,而 是「樂」的世界,例如在開頭時,即是「不亦樂乎」。但是不論如何享受現實的世界,死 有一天一定會來臨。對於以現世為最高的漢人來說,死是非常痛苦的事。對於只想到現實 的世界的中國人來說,死是非常恐怖的。如此一來,中國人就希望能夠圓滿地說明長生, 而創造理論讓中國人可以信服永生而成功的就是儒教。 儒教把人分成精神與肉體,人有精神的主宰者(稱為魂)與肉體的主宰者(稱為魄)。魂 魄一致的時候,就是活著的狀態。相反來說,魂與魄分離的時候,就是死的狀態。換句話 說,肉體的呼吸停止的時候,本來一致的魂與魄就互相分離,魂到天上去,魄到地下去, 這就是死。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能把分離的魂與魄叫回來,而使其一致的時候,就會成為「生」的狀 態 但問題就在於要將之呼叫至那裡呢?這是有問題的。 死者的肉體,隨著時間的經過,會只剩下白骨。在變成白骨的骸骨裡頭,頭骸骨被認為具 有特殊的意義的,而把這個頭骸骨先留起來,並在其後將之加以埋葬,這就發展成為墓。 因此一般人很重視這個骨頭。在忌辰之日把預先留下來的頭骸骨拿出來,在活著人(相對 於祖父,很多是由孫子為之)的頭上就蓋上頭骸骨,比擬成死者,在此要使魂與魄合在一 起。燒上味道很香的香招攬天上的魂,在地上灑下很香的酒,呼叫地上的魄,也就是把魂 與魄招到其歸來的場所—尸(替代物或是紙人)。這就是招魂儀式。或許人們會演奏奇怪 的音樂,而以狂亂的狀態跳舞。因為這個儀式,死者就能夠再回到令人懷念的現世。這是 透過激烈而又恐怖的咒術之觀念而使人再生的儀式。因為死者能夠再生,所以就想藉此解 決人們對於死的恐怖與不安。在持續這種儀禮之中,尸所帶上的頭骸骨就轉變成頭罩(魌 頭),後來尸的整體就由木板來取代,並在板上顯現出以死者之姓名為首的死者本身。這 個木板就稱之為神主或是木主,漢人就把這個比擬作死者加以祭拜。後來這個神主就被佛 教導入,而成為牌位。這種招魂再生的儀式是古今東西極其一般的生死觀。首先,承認靈 的存在,把靈召喚而使之在現世再生。做這種宗教儀式的宗教者被稱為祈禱師(shaman) 。 但是儒教的獨自性不止於此。在儒教裡,招魂儀式是以祖先崇拜、祖靈信仰為核心,儒教 當然祭祀祖先。但祭祀的主持者是誰呢?是其子孫的現在之長,但是這個長有一天也會死 ,如此一來,就有必要一族持續去做祖先祭祀的必要。換句話說,生子孫是有必要的。如 果從肉親的關係來看,就會變成是:祖先祖父母—父母—自己—子—孫(一族) 。 如果加以整理的話,這就顯示出:(1)與祖先的關係(過去),(2)與父親的關係(現 在),(3)與子孫一族的關係(未來)。儒教不把這些關係零散地加以討論,而是將之 統合為一個。亦即將(一)祖先的祭祀,(二)對父母的敬愛,(三)生出子孫這三個行 為總括為《孝》。因此,普通人很容易把「對父母的敬愛」認為這就是孝,其實是錯誤的 。 因為行孝而產出子孫,使祖先、祖靈再生,自己有一天雖然也會死。但因為子孫及自己一 族之祭祀而可能再生於這個世界上。儒家甚至說「(我)身是親之遺體」,因此像基督教 認為「子是神之所賜」的觀念是完全沒有的。 結果,在此就產生一個轉換,亦即自己的生命是父親的生命、祖父的生命,更且是遠久前 的祖先之生命,因此能夠追溯自己的家系。不要說是百年,追溯至一千年前、一萬年前、 十萬年前,進而追溯至生命的源頭,自己也是確實存在的。這我們稱之為「血脈」。與此 相對照的,百年前、千年前、萬年前,假如子孫、一族存續的話,自己的個體即使死去, 但在與子孫的生命的連續上會繼續存在。換句話說,我們能夠通過孝行去觸摸到自己的生 命是永遠的。如此以來,死的恐怖與不安不就可以解消了嗎? 上述這種理論對於漢人來說,可以說是對於死的說明最有整合性的理論。這種死的理論從 相反來看,是想要承認永遠的生命的理論。 因此儒教的生命論是孝的本質,儒教把招魂儀式這種通於古今東西所存在的咒術,用生命 論加以構成,而成功的做出解除死的恐怖與不安的說明。而儒教就進一步以孝為基礎,在 這個生命論上面建立「家族倫理」,並更進一步建立起社會倫理(政治理論),到了12世 紀的時候,更在這些理論上面形成其獨特的宇宙論、形而上學。 三、儒家的生死觀難以適應現代社會 傳統的儒學已經受到佛教的影響,因而朱熹就建構了儒家的形而上學(所謂理氣二元論) ,但隨著資本主義往東的發展,基督教與科學就衝擊了儒學在東方的影響性。其實,人口 的移動、社會的流動,具有相同血緣的族人已經被打散,在古代社會,在皇室與官僚對自 家家族興旺的思考之下,庶民百姓靠著宗族、家族的力量來維持生活的基本,是漢人的家 族與宗族之功能。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人們除了靠自己力量與父母的力量來生活之外,所 謂宗族、家族乃至同族親戚幾乎都已快變成外人,公共的政治反而變成是更重要的手段。 曾經有個笑話說:兩個路人打架,到了警察局,家人一來才知道彼此是親戚。因此博愛思 想是我們現代社會所不可欠缺的,尤其佛教把眾生視為父母更是培養現代人的同胞愛的最 重要精神,也是使人們較不容易武力相向的一種社會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200.122.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645578075.A.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