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 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曰:「鈞是人也,或從 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 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 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這一章區分出大體和小體,大體是指心官,小體是指耳目之官。 在孟子的時代科學知識不發達,這樣的劃分比較粗略,如果更精細地 看,小體除了感官以外,應該還包括我們的大腦,感官由外界攝取資 訊以後,這些訊號都要送到大腦處理,我們才能夠理解,進而採取行 動。過程中也可能出錯而產生幻覺,如同電影《美麗境界》所演的。 耳目和大腦都屬於身體或物質層次,而與屬於心靈或精神層次的大體 心官不同。 有了兩層的區分後,可以進一步問:耳目之官與心官之間有什麼 關連性?這兩者不是同一回事,但也無法完全切割。孟子有一個非常 經典的實例:「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孟子‧公孫丑上》)為什麼無法完全切割?怵惕惻隱之心雖然屬於大 體,但對於沒做修養工夫的一般人來說,只是處在潛存狀態,並未充 分彰顯朗現,所以要在某些特殊情境的刺激下,比如看見小朋友即將 掉進井裡,才會有所觸動。這「看見」當然是小體、耳目之官的作用 。在這個實例當中,大體和小體是一起呈現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孟子主張「先立其大」,我們不應該消極被動 ,依靠外在情境來使良心朗現;應該自覺、主動地做修養工夫,尤其 是大腦的部分,如同前文說的,大腦才是選擇如何理解外在世界和行 動的關鍵,因此一定要以良心而非外物來主導我們的大腦才可以。 -- 因工作忙碌,有問題請上個人網頁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nknuyangwenl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207.1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706930560.A.F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