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孟 子‧盡心上》) 這句話有三個重要概念:心、性、天。借用這三個概念,也可以 討論宋明儒的三大派──理學、心學和氣學。理學的代表人物是程頤 和朱熹,主張「性即理」。心學的代表人物是陸象山和王陽明,主張 「心即理」。氣學的代表人物是張載和王夫之,主張「氣即理」。三 家不是完全對立的,彼此之間是一種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心學在批判 理學的同時,也會嘗試吸收理學的優點。氣學對理學和心學也是如此 。且各家在理論上雖然有其限制,但落在實踐上不必然會出問題,因 為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可以活用、善用這些理論。 氣學贊成「性即理」,但強調理在氣中,道德實踐一定要在真實 的生活情境當中進行,脫離具體經驗而談性理、天理,容易產生空洞 化、瑣碎化、教條化的弊病。理學工夫「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 ,涵養是暫時脫離日常生活,使內心收斂平靜、專注專一;然後才能 進學,在生活中學習事物之理,進而把握天理。涵養固然談不上經驗 內容和天理;進學也有可能迷失在瑣碎的經驗現象當中,不必然能夠 從事物上溯到道德之理;或者是設定一個不變的教條,強求每個人依 循,卻忽略了實際的狀況、條件。 心學主張「心即理」,天理不是從外在事物上學習,而是本來就 在人心中。心學主張明本心、致良知,固然簡易直截,但還是不應該 脫離生活世界。心學可能產生的問題是「虛玄而蕩,情識而熾」,前 者強調心的自由灑脫,不受世間相對的善惡觀念限制,但容易和佛老 混淆。後者是誤將個人喜好、感受、意見當成良知。心固然是自由灑 脫的,也不能脫離個人感受,但本心和社會共識、歷史文化傳統要有 恰當的互動,才不會流於任性妄為。 -- 因工作忙碌,有問題請上個人網頁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nknuyangwenl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224.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707304022.A.7EB.html
BASICA: 我很喜歡王陽明,覺得他的學說簡易可行,知行合一,很好 02/11 14:25
BASICA: 朱熹有「近思錄」的我還算喜歡讀,不如「傳習錄」就是了 02/11 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