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onfucian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家都知道儒家講求「中庸之道」,但對於「中庸」的含義,一 般人的理解往往不甚清楚、準確。一般解釋「中」是不偏不倚、無過 不及,「庸」有「用」及「平常」兩義。其實〈中庸〉探討的是天下 的大本、達道,依照子思、孟子學派的傳統,這大本達道和我們內在 真實的人性是相貫通的,兩者內涵一致。也可以說是從人的內在道德 性向上推擴,成為天地萬物存在背後的總根源,也就是天道,因此孟 子才會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孟子 ‧盡心上》) 單純講「中」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庸」是平常,容易產生 誤解,以為凡事只要取中間值(中)、平均值(庸)就是正確的,最 後變成鄉愿、和稀泥,不要有強烈個人意見、跟著群眾走就是最安全 的,這當然不是儒家「中庸」的本義。「中庸」的關鍵不在具體的、 有形的、可以量化操作的模式,而是形而上的天道,合乎天道或人性 才叫做「中」。 傳統哲學有「體」和「用」這一對概念,「體」是指存在本身或 事物的本質內涵,「用」是存在事物的具體落實表現。用淺顯易懂的 比喻來說,手腳是身體的一部分,如果說身體是「體」,手腳就是「 用」;如果說手腳是「體」(肢體),持物、走路就是「用」。體用 是關連在一起、無法切割的,離開身體或肢體,就不可能有各種動作 的功用。 儒家除了中庸之外,還有中和、時中等和「中」有關的詞語。中 是體,庸、和、時是用。天道不是形而下的具體事物,但也是一種存 在,而且對於現實事物可以發揮影響、改變的作用。庸是從天道的持 續不斷發用來說;時是從發用能夠配合時機,靈活應變來說;和是情 感的表現恰到好處,能夠和天地萬物達成整體和諧來說。中庸、中和 、時中都是基於「體」(中、天道)而有的「用」。 -- 因工作忙碌,有問題請上個人網頁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nknuyangwenl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212.1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709381080.A.F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