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港獨是怎樣煉成的 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 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13909105_722454251226856_3277900632377701425_o_RITD6_9Ba2y_1200x0.png
8月5日,民族黨添馬公園集會現場。攝:朝雲 初入書行到台灣出差,當時那邊已解嚴,許多政黨相繼出現,目時香港的情況,有些像台 灣當年。那時冒起最快的,算是民進黨。我對台灣不太瞭解,後來接觸多了,酬酢閒談間 ,才稍為留意起來。一次在北投晚飯泡溫泉,跟當地同行談起,我見台大 (公館) 書店賣 大陸書,重慶南路的小攤販亦擺通街。大陸書有市場嗎?我問,有些懷疑。那時台灣還富 裕。先不說殘體字,大陸書紙質粗糙、釘裝印刷跟台版差一大截,同一種書,大陸版天氣 潮濕會生蠧虫,稍為曉得的香港人多不會買,更不要說較香港富裕的台灣人。兩個台商先 後沒到水裏去,一個冒出頭來,帶着閩南口音,笑了笑,那要由市場決定了,而且台灣 (1987年)解嚴之前,經已半公開賣,說完又沒到水裏去。我看著屋頂縱橫交錯的木桁, 接榫嚴密,日本人辦事一絲不苟的作風表露無遺。那時我才知道,就像葡萄牙人以前偷偷 登陸當地的紅毛城,三通未實行,大陸書原來早已悄悄上岸。 沒幾年台灣大選,目睹一個國民黨書商,居然投票給民進黨。國民黨一向對台農不薄,那 書商老家在新竹,有些田地,搞新竹科技園花費大筆賠償徵用土地,他用錢在市區買了好 些房產,用來收租幫補出版。他是小店,但名氣大,專出台灣研究,屬於地道冷門書,好 書不好賣,不要說賺不多,大部份更虧本。然而他不計較。也許他太愛台灣了,為了出一 本台灣古地圖,多次來港搜集。我見過他高價購買一頁舊地圖 — 的的確確是一頁,不是 一張。那是一本外文絕版書,栽下來的細32開紙。我問幾多錢?二千五。嚇一跳,那等於 現在港幣一萬多。我仔細看,不曉得有多重要。我不過是一般書商。後來轉營書店,那邊 還保持聯絡,年中出差聚舊,每每說到台灣時,多主張獨立。那時香港離97 尚有幾年, 大陸外交處處打壓台灣,我像多數港人無法感受,只覺得要求獨立,有些費解,也不大認 同,台灣畢竟是中國地方,分離總是不好的。我提出異議,他們就簡單舉出例子,美國不 就是脫離英國獨立嗎?我自然無可辯駁,不知道自己侷限在哪裏。 此後我開始關注台灣,而大陸改革開放,政制沒有多大轉變,89年六四後前景更不容樂觀 ,加上轉做書店,看書比以前多。我還記得86年入職中華書局,在倉底發現一本75年初版 ,黑皮精裝《萬曆十五年》,喜出望外之餘,一口氣讀幾遍。我早聞此書,但一直無緣涉 獵。我想知道的,不但是黃仁宇用別開生面的小說手法寫中國歷史,我想更多瞭解的,是 從這書究竟可以窺探出中國多少未來。 《萬曆十五年》即明末1587年。為甚麼談中國歷史,只到明朝而不及清朝呢?黃仁宇的見 解是,因為中國歷史到明朝還是個封閉系統,清朝才跟世界接軌,所以論述中國歷史只宜 到明朝。而到了清朝,中國才正式進入世界歷史範疇,因此審視中國末來,必須站在世界 大歷史角度看。僅僅一部《萬曆十五年》,當然無法一窺堂奧。從他後來的論著中,大約 可歸納為幾方面。一個是闡明了歐洲法治社會,緣於十五六世紀地中海貿易,通過商業合 約法制定,從民主到人權法確立,最後奠定法治社會基礎。黃仁宇從這點推論出,中國亦 會同樣走向。他提出現代中國先要把握數目字管理。甚麼叫數目字管理?說白了即是商業 管理,黃仁宇當時已看出中國必將開放,而商業現代化必須運用數目字,小至個體生產訂 單,大至金融貿易股票線性圖都是。 現在回頭看二三十年發展,中國看起來確像現代國家,黃仁宇似乎說對了。但有兩點沒有 提,一個是誰在管理,另一個是大陸仍是一黨專政。這兩點其實是二如一。如果是法治社 會,實行選舉投票,出現政黨輪替,就會是國家管理,而不會是一黨獨大、黨國不分。何 惜黃仁宇寫完《黃河青山》已然去世,大歷史留下這兩點沒有解決。 我就像許多關心中國的人,試圖從故紙堆中尋找答案。這當然白費氣力。當你讀完整套資 治通鑑又如何?司馬光不過是寫給帝王看,那怕讓你讀完廿五史,又未必可靠,中國的所 謂正史,通統是官修,從來都是勝利者之言。孟子早已看出端倪︰盡信書不如無書。 這些年我一直留意現代學者這方面的探求,直到幾年前發現李劼的《中國文化冷風景》, 讀了大半年,反覆思考,才恍然大悟。如果說黃仁宇的大歷史還有不足之處,那應該是欠 缺了從文化層面上論述中國。正因為這點欠缺,致使他的探討不夠深入。 我想,《中國文化冷風景》最重要的,不僅是指出何謂中國傳統文化﹔每當我們談到中國 文化,往往以儒家為代表,實際上中國文化何止孔孟荀,春秋戰國時的老子莊子呢?這些 文化思想被歷朝歷代排擠,結果失去應有的代表性,甚至後來被扭曲,加上農業經濟,人 人只能抵頭看着眼前一畝三分地,思維習慣了形而下,原本形而上的哲學思想,被改造成 像儒家那種君臣父子,自上而下統治的實用學,於是老子變成黃大仙,印度佛教本來形而 上,結果衍生了小乘佛教的自求多福,更不要說司馬遷把老子跟韓非子刻意混淆,變成帝 王的謀略術﹔兼且作者對諸子百家幾乎無不精通,像剝筍般層層細述各家學說及其區別, 讓人見識到中國文化的真正底蘊。 當然還不止於此。李劼最利害的地方,倘若肯花時間細讀,讓你不辨自明,大陸為何仍是 一黨專政,實源於中國的所謂傳統文化。惟上智與下愚不移、有教無類,單單這二句就叫 你俯首稱臣﹔等級不可以踰越,所有人都能教育成奴才與順民。可笑的是,還有大學標榜 這種思想,在一個多元化自由的香港社會,仍然是這樣。大陸更不必提了。何況批判儒家 也不始於今,五四時就想打倒孔家店,結果成不了氣候,不了了之。猶如一群有汗出,冇 粮出的地盆散工,去追討欠薪,公司找對了,卻找錯老板,當然追討不成。人人以為孔家 店是孔夫子開的。原來大繆不然。李劼指出孔家店販賣的貨色,出於周公建制,禁固中國 人的思想,早在周朝就實行,孔夫子不過是打工,推銷員罷了。實行建制統一,順理成章 要思想劃一,最後就是不得有異見。中國人的思維,被規限在一套模式下︰思想自由抵觸 了統一,你讚成統一就要放棄自由思想。 明白了這種互為因果,我開始理解台灣人為甚麼傾向獨立。 這幾年香港有所謂大中華膠,試圖用和平理性去改變中國,我想無異於緣木求魚。一個靠 暴力奪取的政權,怎麼可能會和平理性呢?他們只會擔心同樣被暴力推翻。正如歷代王朝 ,只可以用專政維持統治。倘若出現治安不靖,經濟不振,貪官太多,確實管治不了,民 怨沸騰,至多也不過像歷代王朝,提倡一下修身齊家﹔明知儒家治不了國,用來安撫順民 也好。我認同李劼的觀點,要改變中國,非得從文化着手不可。否則,那怕有一天大陸政 權被推翻,新上台的依舊專政、同樣暴力。 當然從文化上改變中國,談何容易,非得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努力不行﹔既然目前改變 不了,大陸處處黑手管治香港 ( 國民教育、政改難產、金鐘事件、銅鑼灣書店事件、選 舉確認書 ),違反了承諾,破壞一國兩制,香港人像台灣那樣,開始尋求和平自決,也就 理所當然了。也許有人會說,香港根本不能跟台灣比,人家除了地緣因素,隔開台灣海峽 ,又是個政治經濟、國防外交實體,香港這些都缺乏。這無疑是事實。我只能夠對爭取和 平自決的朋友們,特別年青人說︰信先於望,望先於愛。 林榮基 2016年8月12日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B8%AF%E7%8D%A8%E6%98%AF%E6%80%8E%E6%A8%A3%E7%85%89%E6%88%90%E7%9A%8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53.4.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471541627.A.506.html Sparkle001:轉錄至看板 Gossiping 08/19 13:22 ※ 編輯: Sparkle001 (112.118.61.245), 08/19/2016 17:49:14
baboosh: 煉成咧 港獨先問自己守的住街亭嗎 222.92.95.42 08/22 19:18
william2001: 港獨很可笑。 36.224.223.112 08/22 20:26
battleleader: 香港以立法禁止港獨參選 1.161.21.90 08/24 05:06
battleleader: 中國女排奪冠 香港食早茶客歡呼 1.161.21.90 08/24 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