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rossStra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9806502 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https://i.imgur.com/Y0N7IVR.jpg
位於所羅門都的台灣衛生中心,長年派遣醫師為所羅門群島居民提供醫療服務。(Taiwan Health Center) 台灣與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台灣稱索羅門群島)日前斷交後,中國大陸官方隨即在 9月21日舉辦建交儀式,台灣結束了與所羅門群島自1983年來的友誼。其中,台灣也必須 忍痛切斷長年對所羅門的醫療援助,對37歲的醫生郭欣慧來說,她的所羅門群島行醫夢, 也要被迫中斷。 9月中才剛從所羅門群島行醫回來的郭欣慧對BBC中文說:「我每年都很期待去所羅門行醫 」。郭欣慧已經連續三年自願參加赴該國的行動醫療團,到所羅門偏僻鄉村服務。所羅門 幅員遼闊,992個大小島串連,她每次去行醫都有不同的體驗,同時也領悟不同的醫療人 生。 台灣從2009年起開始對所羅門群島進行醫療支援,除了派駐醫生在首都中央醫院看診外, 也興建台灣醫療中心,並定期組織行動醫療團去各省提供醫療服務。所羅門群島至今仍是 世界衛生組織評估的醫療落後地區,與台灣的醫療水凖差距約超過50年。 https://i.imgur.com/jFIk9Zb.jpg
37歲的郭欣慧醫師,從2017年起連續前往所羅門行醫三年。 https://i.imgur.com/DwviD5q.jpg
郭欣慧醫師(粉紅衣者)服務的所羅門離島偏鄉,機場只是一片空曠草原,一些當地居民 直接在飛機降落地迎接她。(Taiwan Health Center) 郭欣慧坦言這次剛到所羅門群島時,就聽說邦交相當不穩固,一度擔心會不會在行醫途中 突然「邦交生變」。然而到了當地後,郭欣慧一行人依舊受到熱烈歡迎,還登上了當地報 紙的各大版面,不過就在回台灣幾天后,外交狀況瞬間風雲變色。 偏鄉醫療「拿命拼搏」 回想起2017年首次踏上所羅門群島,郭欣慧依舊難忘。台灣與所羅門之間本身沒有班機直 飛,因此必須先想辦法搭機到澳大利亞後,再轉機去所羅門群島。所羅門群島首都荷尼阿 拉國際機場的建築,其實不過是一排一層樓的平房,從飛機上走下來時,郭欣慧直言有種 壯麗感。 由於郭欣慧選擇參加離島的行動醫療團,她還必須從荷尼阿拉國際機場轉機。所羅門國內 航線的飛機僅僅只能搭乘16名乘客,手提行李也只有16公斤。為了挪出空間裝載醫療用品 ,私人用品只能裝5公斤,其餘都塞滿各式醫療品。 郭欣慧第一年去的馬萊塔島,當地機場連跑道都沒有,直接降落在一片空曠的草原上。當 地人來接機,隨後一路舟車勞頓,搭乘破舊的小貨車搖搖晃晃抵達目的地:中途過河川時 要小心鱷魚,在山路上要堤防路霸攔車強索過路費,直到貨車開到不能再開後,最終一行 人下車背起醫療行囊徒步去部落行醫。 不同於首都還有中央醫院跟通訊網路,所羅門群島基本上出了首都後就是無通訊狀態,因 此郭欣慧一行人出發之後就會「失聯」,一路必須仰賴團員彼此間的協助與照應。她坦言 ,每次爬過這些窮山惡水後,都覺得是「拿命來拼搏的」。 台灣醫療的「好印象」 由於台灣醫療援助已經行之有年,在所羅門群島當地都會被視為盛事,每次當台灣的醫生 來開診時,所羅門官方總是會率先宣傳。大家口耳相傳後,「台灣來的醫療」也變成一種 品質保證,不只醫療團受到歡迎,每年也有不少所羅門學生赴台灣的醫學院留學。 郭欣慧說,台灣醫生來到所羅門首都的中央醫院後,一天最多可以看診150至200人。不過 她這三年去的遠方小島,都只有派駐護理師,「很多人一輩子都沒看過真正的醫生」。島 上衛生所的藥品類別也很少,郭欣慧常常看到狀況很不佳的病人,開出相應的藥品後,才 發現這種藥在所羅門都沒有被使用或進口過。 再加上台灣醫療因為技術發達,因此醫生都直接操作精密儀器替病人診斷,不過所羅門離 島偏鄉往往只有血壓計跟聽診器,幾乎是要全部觸診。郭欣慧說,在所羅門的經驗讓她學 習回到一個「傳統醫師的初衷」,在直接溝通和不仰賴任何儀器的情況下,去建立跟病人 的關係,完整地去判斷一個人的病徵。 https://i.imgur.com/EtvBITt.jpg
中方在21日宣佈與索羅門群島建交,未來將提供大筆信用借貸給所羅門發展(圖為9月21 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所羅門外交部長傑里米亞-馬內萊在簽署建交聯合公報儀式上) 。(EPA) 有趣的是,郭欣慧常常碰到很多出生紀錄不明的人。她說:「(當地)年輕小孩有出生紀 錄證明,但很多老一輩人都沒有身份證,然後隨便說我40歲了,這些都是不能相信的」。 由於年紀跟疾病年齡層分佈等情況需要凖確,這讓台灣醫師在診療上需要更為謹慎。郭欣 慧甚至還遇到划船一小時來看病的當地患者,這些病人說,台灣「醫生來了,怎樣都要來 看病」。 中國需要平衡的難題 在經歷36年的邦交後,所羅門群島終究關上了跟台灣外交的大門。在與中國建交後,所羅 門群島預料將接受中方的援助,但中方未來的醫療團能否沿襲台灣的醫療援助方式,中方 醫療技術是否可以成熟援外,都是注目的焦點。 郭欣慧認為,中方在金錢下加足力道的話,應該會承諾給所羅門的中央醫院蓋加護病房跟 更好的病房。不過如何讓當地人學會使用這些醫學設施,也不剝奪他們的工作權利等,將 是中方需要平衡的難題。 另外,郭欣慧所負責的離島行動醫療相當仰賴組織與經驗,在沒有長期的合作關係下,中 方醫療團突然進駐的話,組織方面會遇到很大的挑戰。郭欣慧認為:「我想他們只能先循 台灣建立好的模式,頂多把各地方都走一走。」 所羅門群島的政治情勢也是一環,許多所羅門議員這次投票選擇與中方建交,但許多議員 從偏鄉來到中央後,因為偏鄉沒有通訊跟網路,讓這些政治人物長年缺乏人民監督。以至 於政治人物私下做什麼,大部分偏鄉民眾都是一知半解,「也許很多偏鄉的人到現在還不 知道跟台灣斷交了」,郭欣慧說。 https://i.imgur.com/MYuH0w7.jpg
所羅門群島有992個島嶼,人口分佈極其分散,未來如何確保醫療資源,將是中方面臨的 考驗。(Taiwan Health Center) 醫療不只救人也要治癒 對於往後,郭欣慧仍認為,雖然無法再去所羅門群島行醫了,不過她有機會還是想再去其 他台灣的邦交國行醫:「心裏面當然覺得(斷交)很可惜,但回憶是很好的,我也想證明 再離開台灣的醫學中心後,在外是不是還能獨當一面」。 她對BBC中文回憶,今年前往所羅門行醫時,一路上都是搭船,淋了幾小時雨,風浪相當 難受。她來到了伊莎貝爾島的一處野外,放眼望去都是珊瑚礁海洋,船隻靠上島上一戶人 家,讓她替一位垂危的老先生看病。 當時島上的居民幾乎是全體等她來,但她診斷後,發現老先生已經多重疾病纏身,來日無 多,只能很抱歉地說無法幫上忙。想不到就在她離去前,許多村民紛紛上來跟她激動握手 致謝,讓她相當訝異:「我無法救他,為何他們要這樣謝我?」 原來,該老先生是島上備受敬重的地主與長老,雖然老先生多重疾病纏身,但是島民一聽 到台灣醫生要來,就相當熱心地奔走聯絡,希望台灣醫生能給病重的老先生診斷。縱使是 垂危階段,還是希望要由專業的醫生親口診斷說出。 https://i.imgur.com/CT3d6aR.jpg
郭欣慧說,行動醫療團讓她覺得行醫更有意義,即使台灣與所羅門群島斷交,未來有機會 仍想去別國做醫療服務。(Taiwan Health Center) 持續用醫療行動交朋友 霎時間,郭欣慧也恍然大悟,原來對家屬來說,一位台灣醫生來的意義這麼重要。雖然老 先生已經垂危,但給台灣醫生診斷的動作,是家屬與村民可以替這位敬重長老所做的事。 郭欣慧說:「請台灣的醫生來看,卻讓家屬得到救贖,村民也覺得對得起敬愛的人。原來 醫療不只救當事人,也是要治療當事人的家人跟所有喜愛他的人。」 https://i.imgur.com/A9kQdhN.jpg
在斷交前一周,醫療團再度來到所羅門群島,行醫行動還登上當地的報紙。(Taiwan Health Center) 這個經歷,也加深她往後還要再去他國偏鄉醫療的決心,「人生讓自己變得更完整是很重 要的,以為跟你無關的人,其實都可以多花心思去關心他」。郭欣慧說:「網路上的朋友 有人用落後國家、忘恩負義來形容所羅門群島。事實上,過去斷交的馬拉威、布吉納法索 都有民眾希望台灣能夠復交。」 她還補充說,所羅門群島也有民眾甚至省長,希望用選票讓這個導致斷交的內閣和總理下 台,讓台灣可以回來。 郭欣慧說,「基於國際現勢,恢復邦交的機會非常小,但總相信既然我們賺得了一些人心 、贏得了一些友情,也許在南太平洋的我們,沒有想像中孤單。我們的處境很艱難沒錯, 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繼續幫國家在外面多交一些朋友」。 台灣與所羅門群島斷交後,醫療的援助中斷,但仍有不少台灣醫生,未來將持續用自己的 方式,替台灣拓展醫療外交。 -- 我們的一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意外,有的意外,只會讓你變得頹廢,一蹶不振;有的意外 則會讓你找到另一個自己,重獲新生。……你要知道你是誰,你的拋棄和擁有,都是你自 己的選擇,患得患失只會讓你身陷囹圄。                     ——孫衍《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135.135.168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569324141.A.299.html